学科分类
/ 17
3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标准大骨减压术结合颅内监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从本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内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患者,将其进行奇偶排序,34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行标准大骨减压术结合颅内监测治疗,34例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骨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颅内、大骨骨窗塌陷、异常疝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减压术结合颅内监测治疗后各项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促进了患者的恢复,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臀大肌肌皮联合持续性低负封闭引流技术修复坐骨结节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坐骨结节褥疮12例,行局部扩大切除后形成组织缺损,缺损范围5.0cm×4.2cm~10.3cm×8.5cm,采用同侧臀大肌肌肌皮带蒂转移联合皮区域持续负引流修复同侧坐骨结节褥疮。结果12例患者皮全部成活,且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年~7年,无局部复发,修复后外形满意。结论臀大肌肌皮联合持续性低负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满意修复坐骨结节褥疮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臀大肌肌皮瓣 坐骨结节 褥疮 缺损 持续性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聚乳酸脂膜对于防止开颅去骨减压术后皮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5月至2015年2月间在院具有去骨减压术适应症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原则将上述82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治疗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于颅骨缺损处的硬脑膜和皮之间放置聚乳酸脂膜,用于防止手术后的皮和硬脑膜发生粘连。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不放置聚乳酸脂膜。6个月后均再行颅骨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发生皮粘连的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皮粘连率显著小于对照组(12.5%vs71.4.%),并且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也较对照组短,同时术后并发症也较对照组少,上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治疗组的患者放置聚乳酸脂膜,术后无排斥反应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研究表明,在进行去骨减压术时,放置聚乳酸脂膜于皮和颅骨缺损处的硬脑膜之间,可以有效的防止再行颅骨修补术时发生皮粘连的情况,同时还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去骨瓣减压术 聚乳酸脂膜 颅骨修补术 术后皮瓣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连续动态监测血乳酸并联合中心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在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2014年于我科救治的55例脓毒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入科后均按照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规范抢救后,根据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Pcv-aCO2)是否≥6mmHg,分为高Pcv-aCO2组(21例)和低Pcv-aCO2组(34例)。同时监测2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前以及液体复苏治疗之后6、12、24小时心排量(CO)、血乳酸(Lac)及乳酸清除率、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结果比较治疗后12、24h低Pcv-aCO2组,CO及MAP、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高Pcv-aCO2组(P<0.05),Lac明显低于高Pcv-aCO2组(P<0.05);APACHEⅡ评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积极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Pcv-aCO2≥6mmHg时仍提示全身组织灌注不足,Pcv-aCO2可以作为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ScvO2>70%的脓毒症患者进一步液体治疗的复苏的指标。

  • 标签: 动-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脓毒症 液体复苏 血乳酸 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二尖机械置换术后出现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不匹配(PPM)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共30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37例,女性165例,年龄23~65岁(46.95±11.31岁),手术方法均为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置换术,术后随访1年,按照随访的有效口面积指数(EOAI)≤1.2cm2/m2定义为PPM,分为PPM组及非PPM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围手术期及术后各项指标。结果术后1年出现PPM现象共61例,发生率为20.20%,其中使用25mm双叶32例(52.46%)、27mm双叶25例(40.98%)。PPM组在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体表面积、EOAI、平均及肺动脉压力与非PPM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PPM组术前、术后肺动脉压有统计学差异(P<0.001),PPM组术前、术后肺动脉压无统计学差异(P=0.07)。结论二尖置换术后出现PPM对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尽量使用较大型号的双叶机械以降低PPM现象的发生率。

  • 标签: 瓣膜-患者不匹配 二尖瓣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新生窒息复苏效果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复苏抢救的140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生窒息复苏效果的原因,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我院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结果140例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131例,成功率为93.00%,与此前同期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87.8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确基层医院新生窒息复苏效果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基层医院新生窒息复苏率明显提高,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致残率。

  • 标签: 基层医院 新生儿窒息 复苏效果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标准大骨减压术、常规骨开颅术分别治疗颅脑损伤(重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颅脑损伤(重型)患者,共5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骨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在临床上治疗效果进行科学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的颅内和GCS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和GCS评分都有所改变,观察组的颅内明显比对照组低、GC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颅脑损伤(重型)的治疗过程中,通过利用标准大骨减压术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明显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显著增强,与常规骨开颅术的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开颅术 颅脑损伤(重型)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标准大骨术与常规骨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治疗的重型脑外伤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给予实施标准大骨术,对照组实施骨开颅术,对比两组手术恢复优良率、术后患者颅内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恢复优良率、术后患者颅内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型脑外伤采用标准大骨术其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颅内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开颅术 脑外伤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护理人员只有意识到疮的危害性,掌握其防治技术,才能自觉有创造地做好防治工作。①敷料的种类②局部药物治疗③局部物理疗法④负伤治疗.寻求一种效果显著,操作简便,经济适用的护理技术是我们护理工作者的追求。

  • 标签: 压疮 敷料 药物治疗 物理疗法 负压伤治疗
  • 简介:摘要研究和探索手术室预防疮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措施.回顾性分析和查阅手术室疮的相关护理资料,评价和总结疮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等。局部长期受压和抵抗力低下是产生疮的主要原因,患者年龄、体重、患病类型和心理情况是影响疮的重要因素。手术室患者长期仰卧在床上,局部组织持续受到压力,容易发生疮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恢复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手术室 压疮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因压力或复合剪切力、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本文从疮评估、危险因素、分期、预防、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通过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减轻压疮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以及给家庭、社会带来的负担。

  • 标签: 压疮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疮采用新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发生Ⅲ期压疮患者9例,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同意采用本科使用的新的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在1~2周不同时间内治愈。结论疮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概率较高,而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各异,收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对疮给予鸡蛋清及鸡蛋内膜的敷贴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经济实惠,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同时能够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对创面进行红外线照射能够促进血液新陈代谢,对组织产生热作用、消炎作用及促进再生长作用。

  • 标签: 压疮 治疗 鸡蛋清 鸡蛋内膜 红外线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肿瘤晚期卧床的病人预防疮的护理经验。方法对62位晚期肿瘤患者疮易发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其中22例疮患者,除3例患者病情恶化未愈自动出院外,其余均愈合出院。结论晚期肿瘤患者是疮高发人群,护理人员应当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不但可以减少疮的产生,缓解患者的病痛,同时提高护理的服务质量。

  • 标签: 压疮 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降低老年高危疮患者发生疮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120例高危疮患者参与研究,本次研究时间范围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将120例高危疮患者分成两组,60例患者为一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老年高危疮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其疮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老年高位疮患者出院后疮发生率分别为38.33%和16.67%,可见观察组患者对照组高危疮患者疮发生率比较起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老年高危疮患者的疮发生率,从而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老年高危压疮患者 降低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封闭引流术中创面面积大小与负值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在奉贤区中心医院骨科接受负封闭引流术的患者120例。将研究对象按照创面面积大小来设定负值。将创面面积在20~50cm2负引流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一组30例和对照一组30例;将创面面积在51~100cm2负引流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二组30例和对照二组30例;分析比较这两对患者负引流后的引流量、堵管等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两对患者在引流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差异,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负封闭引流术中,可以根据创面面积来调节相应的负值,有利于创面的引流,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负压值 创面面积 负压封闭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尖关闭不全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对30例二尖关闭不全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二尖关闭不全患者经手术治疗,术后死亡1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手术治疗二尖关闭不全心功能的改善明显,瓣膜修复术比人工瓣膜置换术的死亡率低,长期存活率较高,血栓栓塞发生率较小。

  • 标签: 二尖瓣关闭不全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预防疮的发生以及正确的护理方法。方法抽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12月18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悉心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18例,通过减压护理、营养护理、减少皮肤的物理刺激、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有效的减少了疮的发生率。结论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和预见性观察,可有效预防患者术中疮的发生。

  • 标签: 压疮 预防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卧床患者尽早实施防疮措施,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方法对我科60例老年卧床患者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找出疮的危险因素,选择最优化的方案,采取积极预防措施。结果把疮消灭在萌芽状态,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预防疮的费用仅仅是治疗的四分之一,降低压疮发生率重在预防。

  • 标签: 老年卧床患者 压疮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以“温针灸配合肘推拿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78例臀上皮神经卡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肘推拿法”,选取“臀上皮神经的臀前、臀中、臀后压痛敏感点”为主要穴位,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法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进行评定,连续治疗2个疗程,并坚持腰腹肌训练,在1年后进行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温针灸配合肘推拿法”沿“臀上皮神经的臀前、臀中、臀后压痛敏感点”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征具有非常理想的疗效。

  • 标签: 臀上皮神经痛卡压征 臀前 臀中 臀后压痛敏感点 肘压推拿法 温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