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去骨减压并颅内监测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保守组与手术组各26例,保守组应用内科保守治疗,手术组应用早期去骨减压并颅内监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手术组的存活率(92.3%)明显高于保守组(65.4%),对比差异显著(P<0.05);手术组的住ICU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保守组,但治疗费用明显高于保守组,对比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去骨减压并颅内监测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疗效满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且可缩短住ICU时间与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去骨瓣减压 颅内压监测 大面积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负吸引联合臀大肌肌皮转移治疗难愈合褥疮修复中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2018年4月时间内,随机选取此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疗的15例难愈合褥疮患者实施改良负吸引联合臀大肌肌皮转移修复治疗,并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所有患者褥疮创面皮基本成活,存活率为100%,且生活质量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负吸引联合臀大肌肌皮转移治疗臀部难愈合褥疮可有效对创面起到修复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改良负压吸引 臀大肌肌皮瓣转移 难愈合褥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去骨减压并颅内监测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保守组与手术组各26例,保守组应用内科保守治疗,手术组应用早期去骨减压并颅内监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手术组的存活率(92.3%)明显高于保守组(65.4%),对比差异显著(P<0.05);手术组的住ICU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保守组,但治疗费用明显高于保守组,对比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去骨减压并颅内监测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疗效满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且可缩短住ICU时间与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去骨瓣减压 颅内压监测 大面积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联合封闭负引流技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7月-2016年10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联合封闭负引流技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25例,男23例,女2例;年龄12-63岁,平均43.5岁;缺损面积为4cm×6cm~30cm×17cm,其中合并骨外露10例,肌腱外露11例,血管神经外露2例,18例合并创面感染。均采用一期封闭式负引流,二期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移植修复。结果术后23例皮顺利成活,无一例感染。1例发生动脉危象,手术探查后改行植皮结合后期换药愈合;1例发生静脉危象,皮边缘坏死,换药愈合。皮供区创面均一期愈合。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2个月)。本组皮无一例发生溃疡、烫伤、磨破等。皮外观平整、颜色接近正常、质地好,2例皮臃肿,1例予以二期手术修薄。皮供区未见明显感觉功能障碍。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联合封闭负引流技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可有效控制感染,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技术。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创面修复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规骨与标准外伤大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将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组,前一组采取常规骨术治疗,后一组实施标准外伤大骨治疗。将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比常规骨术更加安全有效。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常规骨瓣 标准外伤大骨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价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保留二尖装置的临床效果。方法回归分析2015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共1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二尖装置分为保留组(62例)和未保留组(58例)。对比术后3个月2组心功能分级和左室功能指标。结果保留组3个月后心功能分级与未保留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心功能改善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3个月后保留组LVEF高于未保留组(P<0.05),LVEDD和LVESD均低于未保留组(P<0.05)。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换术中保留二尖装置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效果理想。

  • 标签: 二尖瓣装置 风湿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功能
  • 简介:摘要为了探究在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狭窄的过程中护理的具体措施和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名主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对这8例患者在导管主动脉置换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其治疗效果。统计结果显示,这8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为治疗有效,所占比例为25.0%,6例患者为治疗显效,所占比例为75.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这表明在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狭窄的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公立医院药品零率实施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公立医院从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的财务报表数据,对实施药品零率政策进行分析。结果药品零率政策的实施增加了公立医院的业务总量,增加了业务收入,与实施前对比门诊均次药品使用量有所增长。结论公立医院药品零率的实施,可有效推动了医保制度,完善了药品价格机制,促进药品价格的合理化、科学化、公开化,推动了财政激励机制的引导作用。

  • 标签: 公立医院 药品零差率 实施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标准大骨减压术与常规骨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具体的疗效。方法从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选取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骨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标准大骨减压术对患者治疗,然后以两组患者颅内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两种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观察组,使用标准大骨减压术与常规骨开颅术治疗后,观察组的颅内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而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标准大骨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并且不良效果较少,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开颅术 重型颅脑损伤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大骨减压术治疗与常规骨开颅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并分组进行观察,对照组(36例患者采取常规骨开颅术治疗)、研究组(43例患者采取标准大骨减压术治疗),对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0.56%,明显比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5.35%低,统计学差异显著(x2=4.248,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颅内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骨开颅术治疗比,应用标准大骨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高,预后好,是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值得应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开颅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简易负吸引术在重度疮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度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依据单双号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单号)与观察组(双号),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入住我院,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清创并给予敷料治疗,观察组行改良简易负吸引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重度疮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简易负吸引术在重度疮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改良简易负压吸引术 重度压疮 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效果可靠的矫治中重度乳头内陷的手术方法。方法:在凹陷乳头两侧乳晕内设计制作去表皮菱形真皮组织,然后两真皮通过乳头下隧道交叉转移支撑内陷乳头。结果:2006/2008年共治疗双侧先天性乳头内陷28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乳头血运障碍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切口瘢痕不明显,感觉良好,乳头高度及外形满意,无复发,不影响乳房功能。结论:本法是矫治先天性乳头内陷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 标签: 乳头/畸形 乳腺疾病/外科学 人类 女(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皮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8例手外伤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的手外伤修复手术,研究治疗组采用皮移植修复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手功能恢复时间进行调查。结果研究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24%和88.24%,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6.47%和67.65%,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研究治疗组手部功能恢复时间(72.56±10.73天)和住院时间(14.33±5.89天)均远远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时间(93.32±13.95天)和住院时间(19.17±7.37天)。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皮移植修复应用于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治疗效果明显,大幅度缩短了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皮瓣移植 手外伤 组织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游离皮是否造福于患晚期口腔癌的老年人。材料与方法翻阅病人的住院记录,从生活质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平均生活质量得分分别是77.5±10.4和72.1±10.8。接受游离皮修复重建的病人反馈咀嚼功能更好(p=0.039),而且他们的外貌和味觉功能也得到更好的恢复。但是,游离皮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更长的住院时间和更高的手术费用。结论对患晚期口腔癌的老年病人接受游离皮修复应该谨慎。

  • 标签: 游离皮瓣重建 非游离皮瓣重建 晚期口腔癌 功能性
  • 简介:疮是临床护理的常见病种之一,它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局部软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代谢而发生变性、坏死的病理过程,从病理,生理学上称为压力性溃疡或疮[1]。由于我国护理资源不足等原因,

  • 标签: 褥疮/预防和控制/护理 人类
  • 简介:1病历摘要男,36岁。因活动后心悸、气短2a,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2a前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伴心前区不适,短暂休息后即好转,未作任何检查及治疗,发作不频繁,近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不适,发作较频繁,较长时间休息稍好转。

  • 标签: 主动脉瓣/畸形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游离股前外侧皮修复对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成效。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本组研究,分析对其实施游离股前外侧皮修复后的效果情况。结果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的股前外皮发生坏死,有6例患者的皮远端组织坏死,经过换药后创面得以愈合,有5例患者在皮术后出现血管危象,及时探查并处理后其皮成活较好。术后对患者随访3个月~2年,所有骨折患者皆顺利愈合,其肢体功能和外观恢复情况满意。结论对于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游离股前外侧皮修复术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防腐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手背、手指动脉系统皮支的起止、走行、数量、血液供应、交通支等情况,手背皮肤神经和静脉分布,为手部皮支血管链皮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7只防腐手标本,观察、标记、测量手背动脉系统、静脉系统、感觉神经,并处理数据。结果掌背动脉一共包含4条,位于手背伸肌腱深面。桡动脉腕背支发出第1掌背动脉,其延续而成为食指桡背侧动脉,起点外径为(0.67±0.04)mm,末端外径(0.41±0.04)mm,全长行程为(52.36±3.68)mm。掌深弓发出第2~4掌背动脉,其将穿过掌骨基底间隙到达背侧,起点外径分别为(0.82±0.07)mm、(0.66±0.10)mm、(0.54±0.07)mm,末端外径(0.62±0.07)mm、(0.48±0.10)mm、(0.42±0.04)mm,全长行程为(55.71±4.22)mm、(52.22±6.25)mm、(52.77±5.11)mm。结论手背部皮肤和第1掌骨背侧皮肤是第1~4掌背动脉营养。第1掌背动脉、第2掌背动脉、第3掌背动脉、第4掌背动脉终末支延续成为指背侧动脉。各掌背动脉之间形成网状结构。

  • 标签: 掌背动脉 皮瓣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局部皮在修复面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面部皮肤缺损患者50例,按照面部缺损情况,根据切除后皮肤缺损位置和大小,合理设计局部推进和旋转等皮修复创面。结果经过修复后,50例患者的皮均成活,没有1例出现坏死或并发症。患者治疗前MESS评分为(14.52±3.25)分,治疗后MESE评分为(8.63±1.36)分,患者治疗前、后M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面部皮肤缺损治疗,切除面部病损,选择合适局部皮,对皮肤缺损创面进行修复,可防止皮片移植、直接缝合出现的畸形或瘢痕,手术后瘢痕不显著,未发生收缩变形,具有良好美容效果。

  • 标签: 局部皮瓣 面部皮肤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颞肌下骨开颅与大骨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颞肌下骨开颅治疗,对照组行大骨开颅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7.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肌下骨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患者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改善。

  • 标签: 颞肌下骨瓣开颅 大骨瓣开颅 高血压脑出血 脑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