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管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学结果和特征,对其影像诊断价值进行归纳。方法:选取2010年-2021年于我院经过病理确诊的椎管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记录检查影像学结果,对照病理。结果:40例椎管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28例患者发生在上段胸椎背侧硬膜外,原发硬脊膜外、继发椎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分别为20例、8例;12例患者发生在中段胸椎背侧硬膜外,原发硬脊膜外、继发椎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分别为9例、3例。病灶中心偏右25例,病灶中心偏左15例。病灶上下径较长,两端细尖,延续为正常的硬脊膜,形状与纺锤相似,顺邻近神经根向外侧多椎间孔伪足样蔓延,蛛网膜下腔受到挤压有所变窄,呈现出半环状包绕脊髓形态。6例患者增强扫描后肿瘤两端硬脊膜强化明显,与瘤体相延续,似脑膜尾征样改变,呈毛笔尖特征。结论:椎管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影像特征明显,结合影像学特征诊断结果,能够为临床肿瘤的诊断、鉴别提供依据。

  • 标签: 硬脊膜外 海绵状血管瘤 MRI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管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学结果和特征,对其影像诊断价值进行归纳。方法:选取2010年-2021年于我院经过病理确诊的椎管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记录检查影像学结果,对照病理。结果:40例椎管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28例患者发生在上段胸椎背侧硬膜外,原发硬脊膜外、继发椎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分别为20例、8例;12例患者发生在中段胸椎背侧硬膜外,原发硬脊膜外、继发椎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分别为9例、3例。病灶中心偏右25例,病灶中心偏左15例。病灶上下径较长,两端细尖,延续为正常的硬脊膜,形状与纺锤相似,顺邻近神经根向外侧多椎间孔伪足样蔓延,蛛网膜下腔受到挤压有所变窄,呈现出半环状包绕脊髓形态。6例患者增强扫描后肿瘤两端硬脊膜强化明显,与瘤体相延续,似脑膜尾征样改变,呈毛笔尖特征。结论:椎管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影像特征明显,结合影像学特征诊断结果,能够为临床肿瘤的诊断、鉴别提供依据。

  • 标签: 硬脊膜外 海绵状血管瘤 MRI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实施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因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而入院诊断的98例患者加以研究,所有患者均为其行螺旋CT诊断,观察其检测准确率。结果:在98例患者中,共计95例患者被成功检查,检出率为96.94%。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实施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管狭窄 螺旋CT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辅助定位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椎管麻醉的作用,探析其应用于下肢手术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共有90例下肢手术患者,纳入时间: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所有患者均接受椎管麻醉,予以对照组(45例)传统体表标志定位,观察组(45例)则接受超声辅助定位,观察指标:穿刺情况、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穿刺针方向调整次数、平均穿刺次数更少,穿刺时间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P<0.05);两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检验值为P>0.05)。结论:在下肢手术老年患者中,超声辅助定位和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椎管麻醉的应用可提升麻醉效果与穿刺成功率,使穿刺时间缩短,降低穿刺频率。

  • 标签: 超声辅助定位 传统体表标志定位 椎管麻醉 下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内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阿司匹林和普萘洛尔予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内科规范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C指标(4.4±0.5)mmol/L、TG指标(1.6±0.7)mmol/L和治疗有效率(95.83%),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5.3±0.6)mmol/L、(2.2±0.5)mmol/L和(83.33%),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内科规范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令患者的身体状况尽快改善。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心血管内科 内科规范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子宫下段剖腹产椎管麻醉镇静中的作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量表法从本院收治的子宫下段剖腹产患者中,随机抽选出80例,并且以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着患者采取咪达唑仑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治疗,对比2组子宫下段剖腹产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同干预时间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不同时间镇静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子宫下段剖腹产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对照组比较同样无差异:P>0.05。初始时间,对照组与观察组的镇静评分相似,无明显差异:P>0.05;给药5min、停药时,观察组的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下段剖腹产患者实施椎管麻醉时,可以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干预,可以取得非常良好的镇静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子宫下段剖腹产 椎管麻醉 镇静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CT检查参数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及与疗效、腰椎功能改善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4月至2021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人员50例为对照组,利用CT对所有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获取CT详细检查参数,结合对照组患者情况,分析研究得出CT检查参数的诊断价值、疗效和腰椎功能改善的具体相关性。结果:通过本次试验研究数据分析研究发现,两组实验人员椎体矢径、椎管横径差异性比较小,椎体面积、椎管面积及硬膜囊面积及侧隐窝矢径相差比较大,在所有CT检查参数中,椎管面积、侧隐窝矢径及联合诊断敏感度比较大,硬膜囊面积、椎管横径、侧隐窝角及联合诊断特异度明显比较大。在手术前良好患者和其他患者各项指标基本相同,在术后三个月,各项指标良好患者均优于其他患者。结论:综上所述,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的治疗疗效,与椎管面积、椎管矢径、硬膜囊面积等关系较为密切,采用CT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对于实现临床手术方案完善,提高手术效果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 标签: CT检查参数 腰椎管狭窄症 诊断价值 与疗效 腰椎功能改善 相关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0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计算机取号的方式均匀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融入雷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视力以及房水VEGF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水平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符合统计学原理(t=10.0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明显降低,视力明显恢复,且研究组患者效果更好,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抑制剂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疗效显著,患者预后恢复较好,可降低患者房水VEGF水平、眼压,帮助患者恢复视力,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抑制剂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引流器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聚焦护理模式应用于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能否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心理状态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间,将本院收治的40名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列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模式;在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间,将本院收治的另外41名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列为A组(观察组),对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加聚焦护理模式。然后对比A、B两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心理状态。 结果 A组患者出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B组患者,A组患者出院时的心理状态则明显好于B组患者。 结论 对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聚焦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聚焦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观察聚焦护理模式 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患者 不确定感 心理状态 治疗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