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3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相比,重度慢乙肝与轻中度慢乙肝相比,HBeAg阴性所占比例明显上升,HBeAg阴性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HBeAg阳性的平均年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肝癌组与慢性乙肝组相比,HBeAg阴性所占比例明显上升;肝癌组与肝硬化组相比,HBeAg阴性所占比例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p<0.05)。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更易进展为肝硬化、肝癌以及慢性肝功能衰竭。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E 抗原 阴性 慢性乙型肝炎 基础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核心 IgM抗体检测(抗 -HBc-IgM)诊断乙型肝炎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 416例施甸县 2016年 1月 -2016年 12月全县报告的乙肝病例,分别对大三阳组、小三阳组、 GpT升高组使用酶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血清抗 -HBc-IgM检测,观察各组的诊断阳性率。结果: GpT升高的 51例乙肝患者中,有 26例检测为抗 -HBc-IgM 阳性,其阳性率为 50.98%。大三阳组中抗 -HBc-IgM阳性 89例,阳性率为 48.11%,小三阳组的抗 -HBc-IgM阳性率 37.78%。结论:乙型肝炎应用抗 -HBc-IgM检测,能够较为准确地了解患者的感染程度及病情发展情况,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 诊断价值 核心 IgM抗体检测 有效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核苷类药物和干扰素为慢乙肝患者带来了新希望。20多年的经验积累,在有效控制病毒、改善病情的同时,临床治疗有了新的更高目标和要求,这就是临床治愈和完全治愈。随着对慢乙肝临床治愈认识的深入,疾病研究的进展是临床关注的问题,故本文就慢乙肝临床治愈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治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对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54例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然后采集新生儿血液,用ELISA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若存在反应,2周后复查。结果2周后重新采血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低于0.03U/mL。结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会让少部分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反应呈弱性,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标签: 乙型肝炎 疫苗接种 表面抗原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的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110 例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提出重点制订好病情观察、用药监护、饮食管理、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 : 110 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均好转出院。出院后定期复查,疗效比较满意。结论 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使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护肝疗程,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关键词】肺结核 乙型肝炎 治疗 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肝脏炎症坏死为主,可引起多种器官的损坏。在国内外均位居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之首,主要侵害儿童及青少年。其发病因素繁多,病理机制复杂,治疗甚为棘手,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到目前为止,除了以早期的疫苗接种进行有效预防外,在临床治疗方面,以现代医学为主的各种医学在治疗乙型肝炎时都没有一种理想的药物或方法。如何有效治疗乙型肝炎已经成为有待解决和迫在眉睫的问题,国内外医学界一直致力于研究乙型肝炎的病因病理及其治疗方法,并作为共同攻关的医学研究课题。

  • 标签: 藏医,乙型肝炎,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型肝炎五项测定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意义,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来我院就医的50例乙型肝炎患者(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50例患者均实施乙型肝炎五项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研究对比5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显示,50例乙型肝炎患者中HBsAg阳性率占比最高,为94.00%;HBeAg阳性患者HBV-DNA含量及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但HBeAg阳性患者的ALT和阴性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HBV-DNA含量<103患者ALT显著高于其他三组患者,P<0.05,且随着HBV-DNA含量的降低,ALT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乙型肝炎五项测定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五项 乙型肝炎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全肝容积CT灌注成像(VCTP)中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脏左叶、右叶及全肝灌注参数在评价肝脏储备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泰安市中心医院影像科2012年11月—2014年2月间,经临床、其它检查证实为乙型肝炎的患者26例(肝炎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24例(代偿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22例(失代偿组)和对照组(肝功能正常)30例。采用西门子SOMATONDefinitionAS+128螺旋CT行全肝容积灌注成像,对每组病例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共5个灌注指标进行分析。各组肝脏不同CT灌注参数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肝炎组、代偿组及失代偿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肝脏病变程度的加重,肝右叶、肝左叶及全肝灌注参数中的BF、BV、PVP值均逐渐减小,HPI却逐渐增加,4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肝脏右叶、左叶及全肝灌注参数对肝功能的评价是一致的,肝脏右叶、左叶灌注参数的走势无明显差异。全肝、肝右叶、肝左叶的灌注参数AL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全肝VCTP能反映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肝脏右叶、左叶灌注参数BF、BV、PVP都是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减小,肝脏右叶、左叶及全肝灌注参数对肝功能的评价是一致的。

  • 标签: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与重叠戊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及预后等方面异同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 2013年 1月~ 2017年 2月收治的 54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患者作为甲肝组,以同期收治的 49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患者作为戊肝组,以同期收治的 60例单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戊肝组与甲肝组的发热、恶心呕吐及巩膜黄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在( P<0.05),戊肝组的腹胀发生率明显高于甲肝组、对照组,甲肝组的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戊肝组( P<0.05)。戊肝组、甲肝组的 AST峰值、 ALT峰值、 TBIL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戊肝组的 PTA最低值明显低于甲肝组及对照组( P<0.05)。结论: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症状、预后的影响,均强于甲型肝炎重叠感染。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甲型肝炎 戊型肝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为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 自觉地配合治疗, 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 促进了康复。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心理问题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临床上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与ALT、HBV DNA拷贝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泰兴市中医院就诊的1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资料,根据中医证型分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ALT、HBV DNA拷贝数关系。结果 1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辨证分为5个中医证型,其中肝郁脾虚型占33.3%,肝胆湿热型占29.6%,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肝气郁结共占36.1%。肝郁脾虚证组HBV DNA滴度水平最高,与其他四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乙肝 中医证型 ALT HBV 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