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人乳头病毒(HPV)分型联合细胞学检测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疑似宫颈病变患者408例,分别进行细胞学和HPV基因芯片分型检测,了解各亚型HPV感染率及其与细胞学结果的相关性,判断HPV感染与年龄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高危型感染中居于前3位的分别是HPV16、58、52。单一高危型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呈增加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79,P<0.05)。高危型HPV感染率在年龄分布上呈两端高的趋势(<25岁和>50岁),但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V分型检测宜联合细胞学应用于宫颈病变的筛查及临床治疗和随访。

  • 标签: 宫颈疾病 α乳头状瘤病毒属 细胞学技术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自2003年以来因多发性骨髓伴重度贫血多次住院输血治疗。输血前后均做HBsAg、抗一HCV、抗-HIV、抗-TP、HCV—cAg(2011年增加检测项)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核心抗原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社区老年人体检血糖、血脂检测结果。方法选择64例老年人体检的血糖血脂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空腹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数据。结果空腹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均高者占到了4.61%,空腹血糖(GLU)单项升高者达到11.29%;GLU、TC、TG临床检出率70~85年龄组明显高于60~69年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社区老年的GLU,CHO,TG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且与患者性别无显著相关性。需重视社区团体健康教育,定期对老年进行体检。

  • 标签: 老年人 空腹血糖 血清总胆固醇 三酰甘油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7-01
  • 简介: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检测病毒性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344例血清标本并分别采用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阳性检测,随后以化学发光法进行确证。对两种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种检验方法共筛选出48例阳性及可疑血清标本。其中胶体金法筛选45例阳性,化学检验法确证43例,3例可疑标本经确证为阴性;酶联免疫法筛选46例阳性,化学检验法确证42例,2例可疑标本,1例经确证为阳性,1例经确证为阴性。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0%、97.72%;特异性分别为71.43%、55.56%。结论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相比更为灵敏,能够有效减少漏检现象,并具有操作便捷、价格低廉、检测时间短等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在对S/CO较低的标本进行检测应慎重,如有必要可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确证,对假阳性进行排除。

  • 标签: 丙型肝炎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化学发光法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纹状体和黑质1H—MRS各参数值正常参考范围。方法纳入健康中老年志愿者32名,采用单体素PRESS序列对纹状体、多体素PRESS序列对黑质进行1H—MRS扫描,分析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和肌酸(Cr)含量及各参数比值。结果左右侧纹状体和黑质NAA/Cr、Cho/Cr、NAA/Cho、NAA/(Cho+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综合两侧结果,纹状体NAA/Cr、Cho/Cr、NAA/Cho、NAA/(Cho+Cr)均值及95%C1分别为1.39(1.33~1.45)、0.90(O.86~0.94)、1.58(1.50~1.66)、0.73(0.70~O.76);黑质上述比值均值及95%C1分别为2.36(1.85~2.87)、1.38(1.12~1.65)、1.70(1.59~1.81)、0.93(0.86~1.00);纹状体及黑质中NAA/(Cho+Cr)比值均最稳定。结论正常中老年黑质和纹状体’H—MRS各参数中,NAA/(Cho+Cr)比值最稳定,可为研究累及黑质和纹状体区域的疾病提供正常参照。

  • 标签: 中年人 老年人 黑质 纹状体 磁共振波谱学
  • 简介:目的:研究免疫层析法(IC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IgM抗体在手足口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集135例手足口病确诊患儿和44例排除手足口病诊断的患儿血清标本,采用ICA及ELISA检测EV71IgM抗体。结果135例手足口病患儿,ICA、ELISA检测EV71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48%(29/135)和20.74%(27/135);44例非手足口病患儿,ICA、ELISA检测EV71IgM抗体阳性率均为0.00%(0/44)。结论ICA或ELISA检测EV71IgM抗体阳性者均可确诊为手足口病,但检测结果为阴性者,不能排除手足口病的可能性,应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 标签: 肠道71型病毒 免疫层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ENTEROVIRUS 71
  • 简介:前不久,被称为"黑瘟疫"的埃博拉病毒还只在西非肆虐,如今全球已拉响"埃博拉警报"。埃博拉病毒为人所知已有38年之久,在非洲造成了至少3次大流行,造成数千死亡,而此次卷土重来的"埃博拉病毒"被定性为"历史上最致命性的暴发"。就目前来看,虽然疫情尚未在非洲以外国家扩散,但人们对埃博拉病毒的恐惧却在不断增加。

  • 标签: 埃博拉病毒 大流行 致命性 非洲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HT)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07例HT患者111个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超声表现特征,包括结节的纵横比、形态、边界、边缘、声晕、内部结构、回声水平、微钙化、后方声衰减、血管模式及血供程度以及甲状腺实质回声。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HT合并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与HT合并PTMC患者甲状腺微小结节超声特征差异。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诊断HT合并PTM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07例HT患者111个甲状腺微小结节术后病理证实75个为PTMC,36个为良性。111个甲状腺微小结节均表现为实性低回声。PTMC与甲状腺微小良性结节边缘、微钙化、血管模式及血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2;χ2=9.08,P=0.00;χ2=9.40,P=0.00;χ2=6.12,P=0.02);纵横比、形态、边界、声晕、后方声衰减、甲状腺实质回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诊断HT合并PTMC的敏感度为93.33%(70/75),特异度为36.11%(13/36),准确性为74.77%(83/111),阳性预测值为75.27%(70/93),阴性预测值为72.22%(13/18)。结论HT患者PTMC的部分典型恶性特征不明显,超声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桥本病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 简介: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以及治疗的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大部分实体肿瘤而言,肿瘤的局部治疗,如手术切除或放疗是标准的治疗方式。但是对于部分局部晚期肿瘤患者而言,肿瘤局部浸润广、毗邻重要的器官或组织复杂时,使得局部治疗的难度提高,往往很难有效解决肿瘤负荷,并保证正常解剖及功能的完整性,

  • 标签: 诱导化疗 疗效评价 毒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淋巴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征。方法对18例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脏淋巴患者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肝脏淋巴患者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1)结节型病变6例,常规超声显示肝内单发或多发低回声病灶,边界清晰(2例病灶内出现纤维条索样高回声),2例病灶内可见条状血流信号,4例未见血流信号;3例(5个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不同程度快速增强,门脉期快速廓清,延迟期呈低回声;术前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恶性或可疑恶性病变5例;无定性诊断1例,病理均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2)弥漫型病变11例,常规超声显示肝脏弥漫性增大,其中8例回声均匀,3例回声欠均匀;8例肝内血流走行及分布未见异常,3例出现静脉变细或栓塞;术前超声诊断恶性或可疑恶性7例,无定性诊断4例;病理诊断霍奇金淋巴1例,非霍奇金淋巴10例。(3)混合型病变1例,常规超声显示肝脏增大,回声不均,其内见多个片状低回声区,边界模糊,肝内血流走行及分布未见异常,术前超声诊断为恶性或可疑恶性病变,病理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4)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常规超声显示18例患者中11例肝脾肿大、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肝脏淋巴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特征,结合超声造影表现,可为肝脏淋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超声检查 肝肿瘤 淋巴瘤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63岁,因“上腹部不适1周”于2013年11月25日入院。患者上腹部间歇性隐痛发作,稍感腹胀。自发病来无恶心及呕吐,无发热,无呕血及便血,大小便无异常,无消瘦。

  • 标签: 胃间质瘤 胃腺癌 上腹部不适 间歇性 大小便 患者
  • 简介:EST是ERCP检查中常用的诊断与治疗操作,EST术后乳头切缘出血发生率为2%~9%[1-2].内镜下止血是其首选治疗方案.如内镜下治疗不能控制出血,则需行动脉栓塞和外科开腹手术治疗,增加了患者创伤和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镜下控制EST术后出血的方法是金属夹夹闭出血灶和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3-4].但这两种治疗方法均难以控制EST术后活动性出血,因此,临床上需要更简便有效的内镜下止血措施.近年来,笔者应用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fullcoveredself-expandablemetalstents,FCSEMS)控制EST术后出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成都军区总医院应用FCSEMS治疗4例EST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EST术后出血治疗的新方法.

  • 标签: 胆管疾病 括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 出血 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
  • 简介:胸腹主动脉(thoracoabdominalaorticaneurysm,TAAA)是一种累及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的动脉样变,因其死亡率高及手术难度大而成为血管外科治疗难点之一,其与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主要区别为TAAA累及内脏动脉,手术治疗需要胸腹联合切口,介入手术也不能简单使用直型覆膜支架治疗,因而,治疗的手术方式及技巧与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截然不同。TAAA自然病程死亡率高,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放手术。而杂交手术,开窗支架、分支型支架及多层裸支架等介入治疗方法的应用使更微创的方式治疗TAAA成为可能。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胸腹联合切口 介入治疗方法 裸支架 开窗 覆膜支架
  • 简介:胃肠道间质(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发病机理是KIT基因、PDGFRA基因的突变导致的,Kit基因编码蛋白CD-117过表达。GIST患者的常见症状为胀痛不适或腹部肿块,也可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肠梗阻、体重下降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仅依靠临床表现诊断困难。随着电子胃肠镜、超声内镜的应用,镜下诊断GIST的阳性率不断增加,内镜下治疗胃肠道间质的技术也不断提高。现对我院诊治的32例胃肠道间质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诊断、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间质瘤 临床分析 内镜
  • 简介:肾上腺神经节细胞临床上较为罕见,我单位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神经节细胞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32岁,因查体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10余天入院。患者10余天前查体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无发热,无恶心呕吐,血压正常,偶有双侧腰背部不适,无尿频、尿痛、尿急,无血尿、脓尿。查体:血压119/76mmHg,辅助检查:皮质醇、醛固酮及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未见异常。EKG

  • 标签: 神经节细胞瘤 肾上腺切除术 右侧肾上腺 苦杏仁酸 脓尿 非功能性肿瘤
  • 简介:肾上腺淋巴管(adrenallymphangioma)是一种少见的肾上腺良性肿瘤[1]。国外自2000年以后方开始有专门的文献报道,国内的文献报道亦多为个例报道。故目前对其病因及诊治方式尚不明了,通常认为肾上腺淋巴管属于无功能的肾上腺囊肿范畴。本单位近期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67岁,因“间断性右侧腰腹部隐痛不适2周余”于当地医院就诊,行CT平扫发现肝脏

  • 标签: 右肾上腺 肾上腺良性肿瘤 淋巴管瘤 肾上腺囊肿 个例报道 ADRENAL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超声检查评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超声检查并进行甲状腺手术的31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以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术前超声评估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共308例患者行淋巴结清扫,7例患者未行淋巴结清扫。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38.8%(50/129),特异度为96.1%(172/179),阳性预测值为87.7%(50/57),阴性预测值为68.5%(172/251);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31.4%(38/121),特异度为96.7%(181/187),阳性预测值为86.4%(38/44),阴性预测值为68.5%(181/264);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80.9%(34/42),特异度为98.4%(262/266),阳性预测值为89.5%(34/38),阴性预测值为97.0%(262/270)。以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作为一项评估手段预测颈侧组有无转移,其敏感度为59.5%(25/42),特异度为92.8%(247/266)。6.4%(17/264)的术前超声检查判断中央组淋巴结无转移患者中术后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4.3%(8/187)的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中央组淋巴结无转移患者中术后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结论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较低,因此常规的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术前超声怀疑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行颈侧区淋巴结的清扫是必要的。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淋巴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上胸椎椎体血管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上胸椎椎体血管9例,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状况,对患者的疼痛评定采用VAS评分。结果9例患者均进行了成功的手术,骨水泥填充良好,手术中未对患者的其他组织的正常功能造成损伤,也未出现对骨水泥过敏的情况,随访时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复发,局部疼痛也明显降低。结论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上胸椎椎体血管,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的症状,恢复椎体的功能,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少见。

  • 标签: 上胸椎 血管瘤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病毒性胃肠炎是急性胃肠炎的一种,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小肠炎症性病变。病毒性胃肠炎起病急,前驱症状不明显,突然出现呕吐,继之出现腹泻,每日十余次甚至更多,呈水样便或稀黄便,可有轻微腹痛、头痛、骨痛或全身不适。本研究采用思密达联合得舒特(匹维溴铵片,化学名:4-[(2-溴代-4,5-二甲氧基苯基)甲基]-4-[2-[2(6,6-二甲基双环[3,1,1]庚-2-基)乙氧基]乙基]吗啉溴化物)治疗病毒性胃肠炎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病毒性胃肠炎 思密达 得舒特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