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疾病,近来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生与HPV高度相关。HPV按照致癌得危险程度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低危型主要导致疣类病变和低度子宫颈上皮内样变,高危型主要导致高度宫颈上皮内样变和宫颈癌。HPV感染致宫颈癌可通过多种途径,其中之一使E6、E7基因表达异常而导致细胞生长失控;另外新的研究证明,HPV还通过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而致病。目前还有一些研究认为宫颈癌的发生可能与人乳头病毒协同因子的存在有关。可能的协同因子主要有免疫抑制、雌激素等。宫颈癌的检测一般采用三阶梯准则。HPV疫苗的研制成功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了可能性,在过去几年中,关于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疫苗研究进展令人非常鼓舞,但是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

  • 标签: HPV 宫颈癌 HPV 疫苗
  • 简介:<正>目的:描述首次报道伴有肾静脉栓的肾癌的机器辅助肾部分切除术。方法:伴有肾静脉栓的肾癌的肾部分切除术曾有报道,但如此复杂的手术还没有采用微创手术的报道。笔者评估了机器辅助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伴有肾静脉栓的肾癌的可行性,以及4例经过挑选的患者接受该手术的临床随访结果。

  • 标签: 机器人辅助 肾部分切除术 肾静脉 肾癌 保留肾单位 瘤栓
  • 简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具有维持人体正常的消化道通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由于存在技术要求高、精细程度大、并发症处理困难、长期疗效有待循证医学的验证等问题,该手术未能普及。2000年1月至201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实施了4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患者术前均经ERCP检查确诊患有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肿瘤直径〈1cm,行十二指肠乳头活组织检查,3例为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为腺癌,术前行CT、MRI检查均未见肿大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故选择行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1例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瘤,3例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切缘均为阴性,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无转移。术后除1例发生少量胰液漏外,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4例患者均无肿瘤复发。严格掌握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操作规范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 局部切除
  • 简介: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rcomplex,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在保留胸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oss术式)基础上,通过选择适合病例,行进一步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皮下乳腺切除+腋窝淋巴结清除手术,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现总结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共行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22例,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改良根治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结肠淋巴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方法回顾经肠镜(4例)、手术(8例)证实的结肠淋巴患者的CT影像资料,分析其相关CT表现。结果结肠淋巴大多表现为肠壁的弥漫性增厚及周围淋巴结增大。结论CT对诊断结肠淋巴的有独特的优越性,对病变分期的判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结肠 淋巴瘤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转移的CT诊断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4例颅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螺旋CT扫描,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层厚、螺旋距为6.5mm,小病灶者采用非螺旋超薄加扫,层厚2mm,18~20层每扫描系列。结果本组研究中,54例转移中,病灶分布部,左侧大脑半球21例,右半球24例,两侧大脑半球9例;肺癌脑转移以额、顶叶近皮质较多,乳腺癌以小脑半球为多见;肿瘤大小51mm×85mm~3.1mm×2.6mm,平均大小(24mm×35mm)。

  • 标签: 颅脑转移瘤 CT诊断 临床诊断
  • 简介:肝血管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B超、CT及MRI对血管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如何把握好手术适应证以及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外科治疗有很多种方法,如肝血管切除、肝血管捆扎术、肝动脉结扎术、肝动脉栓塞、射频消融术、肝移植等,肝血管切除术效果明显,作为首选治疗,目前对于肝血管手术的适应证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争议,就其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 标签: 肝血管瘤·良性肿瘤·外科治疗·肝叶切除
  • 简介:十二指肠憩室是一种常见疾病,好发于十二指肠降部。60%~70%的十二指肠憩室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乳头周围2~3cm处,称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0年10月我中心采用憩室切除术治疗3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和疗效。

  • 标签: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素治疗黄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对120例黄色患者予以肝素注射治疗,并同时降血脂、血糖治疗,密切观察病灶区域注射后反应,同时临床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以及长期观察(一年以上)是否有复发。结论注射后均有短期注射后刺激反应,比如水肿、部分病例有局部出血症状。随访12个月有11例20只眼未完全消失黄色。结论肝素治疗黄色疗效确切。

  • 标签: 黄色瘤 肝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诊断胃肠道间质的方法以及有效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4例胃肠道间质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诊断并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出腹部胀痛、不适,采用MRI和CT作为重要影像学帮助检查,通过手术治疗之后,免疫组化检测CD34和CD117呈阳性率分别为55.6%和92.5%,手术治疗后一、三、五年内存活率分别是93.7%、84.8%、77.7%。结论胃肠道间质在临床表现上没有特异性症状,因此进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难度,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切除,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癌 临床诊断 治疗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腹上区反复疼痛半年于2011年3月1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功能检查无异常,腹部平坦,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及包块,

  • 标签: 胰腺疾病 胆石症 胰管结石
  • 简介:摘要前庭神经的良性肿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即会形成听神经,对其的治疗方法一般选择外科手术。手术入路较为丰富,如经颅中窝入路(MFC)、枕下乙状窦后入路(RSC)、经迷路入路(TLC)。如果采用非手术的保守治疗,则是采用放射治疗及影像学观察。在手术过程中采用面神经监测,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面神经功能的保留问题是较为重要的方式,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听神经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本文简单阐述了听神经的不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的三种入路,即经颅中窝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经迷路入路,非手术的保守治疗,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及影像学观察,为治疗该疾病提供一定的方案选择。

  • 标签: 听神经瘤 显微 观察 现状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现状。方法通过收治的2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患者及文献检索获取的5个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多位于大脑凸面、矢状窦、小脑幕。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71.4%的患者有头晕、头痛症状。结论手术是治疗本病最主要的方法,因其易出现复发、转移,术后辅助放疗已被大多数学者认同,尤其是肿瘤无法全切的患者,化疗暂时未显示出明显获益。

  • 标签: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肿瘤治疗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转移的CT诊断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4例颅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螺旋CT扫描,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层厚、螺旋距为6.5mm,小病灶者采用非螺旋超薄加扫,层厚2mm,18~20层每扫描系列。结果本组研究中,54例转移中,病灶分布部,左侧大脑半球21例,右半球24例,两侧大脑半球9例;肺癌脑转移以额、顶叶近皮质较多,乳腺癌以小脑半球为多见;肿瘤大小51mm×85mm~3.1mm×2.6mm,平均大小(24mm×35mm)。结节状肿瘤伴水肿34例,CT表现为小结节灶伴周围水肿,表现为大片不规则状;环状强化伴水肿14例,CT表现为肿瘤环呈外厚里薄状,厚薄相关不一;混合型8例,CT表现为肿瘤呈结节、环节、周围水肿并存,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经增强扫可见结节与环状强化。结论螺旋CT扫描伴增强扫描是诊断颅脑转移的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诊断的过程中应注意与胶质、脑脓肿等症状相区别。

  • 标签: 颅脑转移瘤 CT 诊断 临床诊断
  • 简介:<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53岁,5年前患者健康查体时发现左侧腹膜后实性占位,患者遂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左肾上腺囊肿,未行特殊处理,其后定期复查。入院前一周来患者出现头晕,测量血压增高,最高血压达180/120mmHg,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无全身乏力、手指麻木、颤抖。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一般情况良好,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患者否认有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无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

  • 标签: 神经鞘瘤 腹膜后 肾上腺囊肿 患者 腰大肌 健康查体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临床上罕见疾病颅骨上皮样血管内皮,探讨该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两例颅骨上皮样血管内皮患者,报告分析患者发病以来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点。两例患者均为男性,一例48岁,发病部位位于头颅左侧颞顶部,一例65岁,病变部位位于头顶部。结果两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均未行放疗、化疗。其中,48岁患者行手术扩大切除病灶,术后化疗20次。65岁患者行颅骨多发性病变切除术。两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成功切除病灶,48岁患者术后20个月出现肺部转移。65岁患者无生存1年3个月。结论颅骨上皮样血管内皮临床上极为少见,需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诊断,必须行早期手术切除病灶方式治疗,术后残留肿瘤可辅助放疗、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颅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诊断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EEG)的特性,以及诊断价值。方法100例儿童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脑电图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异常率为94%,病情重的患儿脑电图改变严重,脑电重度异常,随着病情的发展,脑电图恢复。结论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脑电图 小儿病毒性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