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引起,少数为糖尿病患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好发于大中型动脉。动脉分歧部是血栓闭塞性疾病的好发部位。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后导致狭窄或闭塞动脉远端血流减少引起相应的脏器或肢体供血不足的症状。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 介入治疗 护理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34例(39条患肢)膝下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观察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39条患肢中,31条(28例患者)顺行开通成功,8条(6例)逆行开通成功,治疗成功率100%(39/39),技术成功率92.31%(36/39)。术后1周患者跛行距离、趾肱指数(TBI)及踝肱指数(ABI)均高于术前(P均<0.05)。术后随访2~46个月,平均(23.63±9.71)个月,溃疡愈合率90.00%(9/10);4条坏疽患肢中,1条膝下截肢。术后6、12、24个月患肢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7.18%(34/39)、82.05%(32/39)及71.79%(28/39),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4.87%(37/39)、92.31%(36/39)和84.62%(33/39)。结论采用SilverHawk斑块切除系统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效果良好。

  • 标签: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膝下动脉 斑块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的 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主,均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收治时间为 2018年 11月 -2019年 9月,治疗后观察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所选的 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 28人治疗成功, 10人术后行支架植入,观察患者术后下肢缺血情况,所有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与术前相比较,术后患者ABI、TTS指标均得到改善,组间对应数值存在可比性( P<0.05)。结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成功率较高,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在临床治疗中彰显出了更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的 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主,均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收治时间为 2018年 11月 -2019年 9月,治疗后观察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所选的 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 28人治疗成功, 10人术后行支架植入,观察患者术后下肢缺血情况,所有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与术前相比较,术后患者ABI、TTS指标均得到改善,组间对应数值存在可比性( P<0.05)。结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成功率较高,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在临床治疗中彰显出了更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术后并发血栓形成的护理要点。方法:挑选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2月 4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被选取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被选取对象分为对照组( 20例)与研究组( 20例)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基础护理干预,本文将利用分组对比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并进行组间比较可知,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5.00%)高于研究组( 10.00%), P﹥0.05;且对照组出院时平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 5.67±0.61)、血清总胆固醇指标( 3.27±0.43)、纤维蛋白原水平( 2.54±0.35)和平均高( 4.13±0.57)、低切全血粘度( 8.14±0.79)指标均低于研究组 [( 5.04±0.64)、( 2.85±0.39)、( 2.31±0.32)、( 3.72±0.39)、( 7.32±0.82) ], P﹥0.05。结论: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经皮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且患者各项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着显著的改善,护理效果较佳,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术后并发症 血栓 血液流变学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观察。 方法 选取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5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75 例,随机分为选择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 37 例),与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我院综合护理措施的观察组 (38 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 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 78.38%,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选择我院综合护理方式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可降低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综合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5例,随机分为选择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37例),与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我院综合护理措施的观察组(3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8.38%,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我院综合护理方式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可降低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内再通结合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脑中动脉闭塞的对比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在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 50 例急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单纯血管内再通治疗,观察组进行血管内再通结合缺血后处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脑梗死体积以及手术前后的 NIHSS 评分之间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为 92% ,高于对照组的 64% , P<0.05 。观察组术前、发病 24 小时的脑梗死体积分别为 1.7±0.7 、 3.5±1.2 ,均要低于对照组,发病后的脑梗死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手术前后的 NIHSS 评分分别为 13.7±7.2 、 2.5±1.5 ,手术后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 P<0.05 。 结论:血管内再通结合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脑中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血管内再通 缺血后处理 急性脑中动脉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0例,以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6%,不良反应率为6.66%,参照组分别为80.00%和23.33%,研究组两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采用中西医联合疗法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治疗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延续性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4月 -2019年 6月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80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有患者 40例。对照组在出院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下肢运动功能,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运动功能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趾部分切除缝合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选择在本院就诊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式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足趾部分切除缝合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脉管炎症状彻底消失时间、手术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趾部分切除缝合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足趾部分切除缝合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治疗慢性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graft,AVG)闭塞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因AVG闭塞行PTA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例,分析技术成功率、通畅率、病变特点、并发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例患者,內瘘闭塞时间10.5(3,14)天。静脉吻合口狭窄12例,静脉流出道狭窄7例,其中狭窄≥2处者6例,技术成功率94.4%,并发症发生率5.6%,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初级通畅率分别是72.2%、66.7%、55.6%和33.3%,次级通畅率分别是88.9%、83.3%、77.8%和50%。结论PTA治疗慢性AVG闭塞有效、安全、微创,延长了AVG使用时间。

  • 标签: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闭塞 血栓 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位动静脉内瘘重建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鼻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内瘘闭塞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行常规手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行原位动静脉内瘘重建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内瘘恢复情况和患者肾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年内瘘通畅率和血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Scr、BUN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原位动静脉内瘘重建术可有效解除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症状,且手术操作简便、费用低,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肾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重建术 内瘘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33例实施机械碎栓联合动脉取栓治疗的过程中辅以常规化护理,而研究组33例则辅以综合护理。结果研究组舒适度评分、OH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且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在进行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期间辅以综合护理措施的效果更佳。

  • 标签: 综合护理 机械碎栓 动脉溶栓 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 66 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 33 例实施机械碎栓联合动脉取栓治疗的过程中辅以常规化护理,而研究组 33 例则辅以综合护理。结果:研究组舒适度评分、 OHS 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且 NIHSS 评分低于常规组, 组间差异显著 ( p<0.05 )。结论:对于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在进行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期间辅以综合护理措施的效果更佳。

  • 标签: 综合护理 机械碎栓 动脉溶栓 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置管溶栓或支架植入术实行护理干预所起到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03-2019.03期间所接纳实行动脉置管溶栓或支架植入术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20例,常规护理)以及观察组(20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能提升其治疗效果,改善其血管功能,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置管溶栓 支架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高龄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观察。方法选择 2014年 12月 ~2019年 2月在本中心行早期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 198例 ,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 (年龄≥ 80岁 )35例和非高龄组 (年龄 <80岁 )163例 ,回顾性分析收集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相关数据 ,用改良的 Rankin量表 (mRS)评分评价 90d预后 ,mRS评分≤ 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高龄组年龄、高血压 (88.6%vs67.5%)、心房颤动 (77.1%vs51.5%)比例明显高于非高龄组 ,基线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 CT评分 [8.0(8.0,8.0)分 vs9.0(8.0,10.0)分 ]明显低于非高龄组 ,2组 TOAST分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P<0.01)。有效性指标中 ,高龄组与非高龄组血管成功再通和预后良好比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77.1%vs81.0%,34.3%vs46.0%,P>0.05),高龄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 (42.9%vs24.5%,P=0.028)。安全性指标中 ,高龄组与非高龄组术后颅内出血转化及出血性脑梗死型和脑实质内血肿型比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1.4%vs23.3%,14.3%vs14.1%,17.1%vs9.2%,P>0.05)。高龄不是影响 90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调整 OR=1.368,95%CI:0.528~3.550,P=0.519)。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高龄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高龄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 安全性 有效性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球囊爆破技术(BAM)松解环形钙化病变冠状动脉后,使用平行导丝内膜下重回真腔技术(ADR)方法开通慢性全闭塞(CTO)病变,方法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环形钙化病变,先通过球囊加压爆破后,使钙化破裂松解,后使用正向导丝内膜下过慢性闭塞病变重回真腔技术(ADR)。结论操作简便,使慢性完全闭塞并环形钙化病变有新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球囊爆破 正向导丝内膜下重回真腔 多导丝挤压斑块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