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修复材料用于口腔修复的抗摩擦性能。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行口腔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树脂组、金属组和陶瓷组,随访3个月后修复效果。结果经修复治疗,树脂组出现4例松动脱落,显著高于金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陶瓷组3例牙齿破裂,金属组3例牙龈畸形或出血,高于其它两组,但无显著差异;三组修复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三种材料用于口腔修复性能上各有优缺点,抗摩擦性能无显著差别,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材料。

  • 标签: 口腔 修复 材料 抗摩擦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扩张法外耳再造术,应用于外耳再造术后外形不佳的患者.方法从2010年7月至2012年4月,共收治7例外耳再造术后外形不佳患者.手术分为两期:一期取出耳支架,同时行扩张器置入术.二期取出扩张器,植入耳支架.结果7例全部成功,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30个月,再造耳凹凸感明显,耳廓亚单位表达清晰.结论扩张两期法修复形态不佳的再造耳,安全、稳定、创伤少,可以再造出外形良好的耳廓.

  • 标签: 小耳畸形 外耳再造 扩张法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胸部放射性溃疡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自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对10例胸部慢性溃疡患者实行分期治疗。Ⅰ期清创,大网膜填塞;Ⅱ期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包括背阔肌带蒂移植及胸大肌肌皮瓣转移。术后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6-37个月,平均随访25个月。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转移皮瓣无一例发生坏死。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积液,经抽液后加压包扎痊愈。其余患者无术后感染情况发生。患者术后呼吸功能良好,无反常呼吸运动。结论对于慢性溃疡的修复,分期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大网膜瓣适用于软组织缺损的充填,尤其是感染性软组织缺损。

  • 标签: 胸壁缺损 慢性放射性溃疡 分期治疗 胸壁重建
  • 简介:纤维桩因具有与牙本质相似的弹性模量,极佳的美学效果,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易拆除并再次修复等优势[1,2],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残根残冠病例的修复治疗。以往有关纤维桩核修复的临床报道多集中在成功病例或与传统金属核桩的比较。作者收集本院2008年8月至2010年3月进行纤维桩修复的94例患者(128颗桩核冠修复体)的资料,追踪随访6~24个月,失败6例。参考相关文献,分析失败原因,报告如下。

  • 标签: 病例分析 再次修复 残根残冠 纤维桩 牙齿 临床报道
  • 简介:临床上因外伤或龋损等原因导致牙体大面积缺损需桩冠修复的病例很常见,通常根充后需观察1周后再行桩冠修复。但对于前牙牙体缺损的患者,若能即刻修复,既可缩短疗程,又能满足患者美观的心理要求。本科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对本院口腔科门诊50例(52颗患牙)需桩冠修复的患者,采用Vitapex糊剂充填根管后,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观察组):行即刻桩冠修复;B组(对照组):根充1周后桩冠修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即刻桩冠修复 充填根管 疗效观察 修复时机 临床 VITAPEX糊剂
  • 简介:牙体楔形缺损是在某些因素的长期作用下,牙体唇、颊侧颈部硬组织逐渐丧失,形成的楔形组织缺损[1]。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易发,发病率在90%以上[2]。随着缺损的程度增加,可引起牙髓病或牙体折断,临床上应尽早对楔形缺损进行修复治疗[3]。

  • 标签: 楔形缺损 玻璃离子 复合树脂 夹层技术
  • 简介:腹膜后入路手术,诸如前列腺癌根治术和直肠癌根治术,往往会引起阴茎海绵体神经(cavernousnerve,CN)的损伤,从而导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dysfunction,ED)的发生。Walsh等人[1]改进了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技术,通过保护血管神经束使得勃起功能得以保留。然而,他们通过对25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病人的研究,发现在行双侧神经保留的手术后仍然有约37%的病人性功

  • 标签: 阴茎海绵体神经 前列腺癌根治术 修复过程 血管神经束 erectile 勃起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使用骨内牙种植体的患者总100例,检验在牙缺失修复中骨内牙种植体作用效果及相关适应症。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于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50名使骨内牙种植的患者,共120个骨内牙种植体进行为期1年随访调查,统计种植初期稳定性与种植成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初期稳定性大于20N.cm种植成功58例,种植失败2例,稳定性在10-20N.cm之间,种植成功36例,失败4例,稳定性小于10N.cm,种植成功8例,失败12例。结论牙缺失修复中骨内牙种植体的应用是修补牙缺失的较好手段,有着易操作,成功率高等特点,初期种植稳定性与骨内牙种植体成功率有相关性,提高稳定性可以增加修补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内牙种植体 牙缺损修复 牙修复体
  • 简介:目的探讨远端筋膜蒂第一跖背动脉皮瓣修复蹰趾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远端筋膜蒂第一跖背动脉皮瓣修复躅趾皮肤缺损患者9例,供区行中厚皮片移植。结果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3~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颜色、质地、厚薄与受区皮肤相近。1例皮瓣少许皮肤坏死,经换药3周后Ⅱ期愈合。供区植皮均Ⅰ期愈合。两点辨别觉为6~13mm,患者行走正常,皮瓣及供区植皮处皮肤无破溃。患者对外观、功能满意。结论相较于传统第一跖背动脉皮瓣,远端筋膜蒂第一跖背动脉皮瓣血管蒂长,转移覆盖范围增大,皮瓣血供更有保障,供区影响小,术后外形良好,是修复躅趾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躅趾 跖背动脉 外科皮瓣
  • 简介:背景:前期实验构建的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目的:观察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36只,建立右侧桡骨长段骨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组于骨缺损处植入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对照组于骨缺损处植入丝素/壳聚糖复合支架,空白对照组造模后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12,16周进行X射线摄片、标本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后16周,实验组缺损区X射线影像与正常骨组织无区别,骨髓腔完全再通,有明显的骨组织生成,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小梁和较多核深染的长梭形骨细胞;对照组X射线骨密度影略低于正常骨组织,部分骨髓腔再通,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细胞周围有不少软骨细胞,未见明显的骨小梁或骨板结构,排列较紊乱;空白对照组断端骨钙化影同正常骨组织一致,断端各自封闭形成骨不连,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和少量的类骨组织。表明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可较好地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丝素 壳聚糖 纳米羟基磷灰石 骨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病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处理,观察组则采取穿支皮瓣修复法处理,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治疗方案中,穿支皮瓣修复术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手外伤 软组织缺损 穿支皮瓣修复 效果
  • 简介:江苏省手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手外科、手外科研究所于2014年12月19—21日在南通市星海天大酒店举办“手部肌腱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和微创手术进展学习班”。学习班结束后,将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10分。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肌腱修复 微创手术 学习班 手部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脐带蒂皮瓣在修复会阴及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深部组织外露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科2014年8例髋部及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胸脐带蒂皮瓣进行创面修复,皮瓣切取面积在14cm×10cm-14cm×12cm。皮瓣经过皮下隧道或切开皮肤覆盖创面,供区均一期直接缝合。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供区一期愈合良好,皮瓣颜色同周围皮肤颜色接近,质地柔软,其中修复会阴并作阴囊成型术后阴囊形状良好。结论胸脐带蒂皮瓣在修复会阴及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并组织外露,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风险较游离皮瓣小,笔者认为此皮瓣为修复上述部位的首选方案。

  • 标签: 胸脐带蒂皮瓣 会阴及髋部缺损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65-01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颊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2011年至2014年,选取11例颊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后缺损.皮瓣制备时采用改良式参考线,并借助于多普勒超声定位穿支血管.血管吻合操作均在放大镜或显微镜辅助下完成.结果11例皮瓣全部存活,没有发生血管危象.颊部缺损得到修复.患者术后开口及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受区无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供区切口愈合良好,无伤口开裂、感染及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术后线状瘢痕较为隐蔽.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颊癌术后缺损的良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颊癌 游离移植
  • 简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aneurysmrepair,EVAR)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死亡率低和适应证广等优点[1,2]。但EVAR治疗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据EUROSTAR的大宗病例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6%~27%,约有10%~30%的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需要再次施行某种治疗。内漏是EVAR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在随访期间大约有25%患者发生内漏[3]。White等[4]于1997年最早

  • 标签: 内漏 ENDOVASCULAR 传统开放手术 腹主动脉瘤 术后并发症 ANEURYSM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远端蒂皮瓣、筋膜瓣修复四肢严重烧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72例四肢严重烧伤缺损病人,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对照组36例病例接受常规治疗措施,同时实验组36例病例接受远端蒂皮瓣、筋膜瓣修复,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和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等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远端蒂皮瓣、筋膜瓣修复四肢严重烧伤缺损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帮助病人加快恢复速度,具有较高临床意义,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远端蒂皮瓣 筋膜瓣修复 四肢 严重烧伤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背景:牙齿缺失导致牙槽嵴骨质的改建和持续吸收,严重影响种植体植入的条件和种植区软硬组织的美观。目的: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电纺支架促进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制作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电纺支架的组织工程化骨。拔除6只实验犬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在其近中根牙槽窝处制备种植床,即刻植入种植体,在钛钉颊侧制作三壁骨缺损,两侧骨缺损处分别植入组织工程化骨与Bio-Oss小牛无机骨粉,并在材料表面覆盖Bio-Gide胶原膜。术后即刻、4周、8周、12周X射线测量种植体周围骨灰度值;12周后完整取出下颌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缺损区的微观结构,新生骨量、形态结构及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间术后各时间点骨密度变化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组材料在促进骨再生过程中的成骨效果基本一致。组织工程化骨组骨缺损区内形成致密板状骨,可见成熟骨细胞,哈弗氏管,新生骨-种植体结合较紧密;Bio-Oss小牛无机骨粉组板层骨致密,新骨中有少量Bio-Oss颗粒分布,成骨细胞较组织工程化骨组少,部分哈弗管结构内可见到毛细血管,新骨与植入材料之间形成桥形连接,与种植体结合紧密。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io-Gide胶原膜可促进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再生。

  • 标签: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即刻种植 骨缺损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己内酯支架
  • 简介:背景: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易导致股骨头坏死、异位骨化、骨性关节炎、深静脉血栓等一系列并发症,应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目的:探讨影响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疗效及并发症的各种因素。方法:解放军第101医院自2004年9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28例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患者,按股骨头骨折Pipkin分型、不同手术入路及受伤至手术治疗时间分组,以X射线平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Epstein法)评估疗效,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8年(1-5年)。根据Epstein法评估疗效,优6例,良12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达64%。其中PipkinⅠ、Ⅱ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优良率100%,78%),并发症发生也不多(发生率17%,22%),但PipkinⅢ、Ⅳ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尤其是PipkinⅣ型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仅20%,且并发症发生率达80%。采用Smith-Peterson前方入路患者及K-L后方入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股骨头骨折至手术的时间48h的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股骨头骨折应根据分型选择治疗方法,其预后取决于患者的年龄、治疗时间、骨折脱位类型、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并发症的相关措施。

  • 标签: 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关节植入物 髋关节后脱位 股骨头骨折 Pipkin分型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额瓣、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扩大切除术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采用额瓣或颏下岛状瓣转移修复缺损,观察组织瓣存活情况及其修复效果。结果34例患者组织瓣全部成活,未发生感染、坏死,外形及功能恢复均满意,术后随诊2年无复发,供区瘢痕轻微。结论采用设计灵活的额瓣、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额瓣 颏下岛状瓣 口腔颌面部 软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探索颞浅筋膜预置耳后扩张皮瓣,在修复面部较大面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自2007年,对10例较大面部浅表性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颞浅筋膜预置耳后扩张皮瓣进行修复.Ⅰ期手术形成由颞浅动脉顶支供血的筋膜岛状瓣,预置于耳后乳突区皮下,同时在筋膜瓣下埋置皮肤扩张器.注水完成并保持3~5个月,动脉造影观察颞浅动脉分支在耳后的区分布.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形成以颞浅动脉直接供血的耳后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覆盖面部创面.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2例术后24h出现皮瓣远端静脉回流受阻,致浅表组织坏死,于2周内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存活良好.皮瓣切取最大面积7cm×3.5cm.结论颞浅筋膜岛状瓣预置耳后扩张皮瓣,皮瓣薄,供皮区无需植皮,面部不增加额外切口,适合于面部较大面积创面的修复.

  • 标签: 颞浅筋膜瓣 预置皮瓣 扩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