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医学检验危急管理的实际情况,并且对相应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对策。方法:此次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的共计506例医学危机报告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应用软件对于危机项目构成比例,以及各个时间段实际危急发生的周期进行分析。同时,对各科室危急报告量进行综合性的探究。结果:在此次研究中发现,就临床检验医学危机而言,出现最高的项目为血小板,占整体危机总数的16.8%,其次为白细胞,再次为血肌酐。危机报告集中在白天9:00至11:00。周二与周四危急报告数量相对较多,周日危急报告数量相对较少。重症监护部病房危急报告数量最多,其次为肾内科。结论:检验科室人员需要对检验医学危机制报告制度进行有效的执行,进一步使各个科室能够对未及时报告登记制度予以落实,需要对于医学检验危机开展有效的评估,以此确保医疗质量安全得到有效的保证。

  • 标签: 医学检验 危机值管理 管理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医院成本管理中,医院耗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有高额的高医用耗材,而且还有诸多低医用耗材。现如今很多医院都比较注重高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对于低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重视度不够。但虽然低耗材价格低,但用量大,整体成本也是比较高。因此低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也应引起重视。本文针对当前医院低耗材精细化管理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找出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对策。

  • 标签: 医院 低值耗材 精细化管理
  • 简介:摘 要 目的:检测和分析慢性非萎缩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检测与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及胃液pH的相关性,为合理确定H.pylori的根除方案及后续的抑酸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50例入组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经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分为阴性组及阳性组,阳性组记录具体检测。所有入组患者均于胃镜检查时行胃黏膜活检及胃液pH检测,并针对活检黏膜行病理学炎症程度分级。所得数据采用R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H.pylori阳性组患者胃窦黏膜中重度炎症所占比例高于H.pylori阴性组,而轻度炎症所占比例低于H.pylori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的患者胃液pH也低于阴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1)。在H.pylori阳性组内,患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及胃液pH与H.pylori的检测无明显相关性(P>0.05)。

  • 标签: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检测值,pH值,胃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者不同动脉穿刺成功率,并就患者疼痛感做比较,旨在能选出最佳动脉,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动脉穿刺服务质量。方法:收集在2021年4月-2023年4月到本院行动脉穿刺患者336例,使用整体抽样分组方式分为3组,每组112例,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上桡动脉、股动脉和肱动脉的血气标本采集,记录并对比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穿刺疼痛感情况。结果:上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8%、96%与89%,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桡动脉组疼痛感为重级,而股动脉组和 肱动脉组的疼痛感级别分别为中级、轻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动脉穿刺中,穿刺成功率最高为股动脉穿刺,而后是肱动脉,再次是为上桡动脉,且穿刺中,肱动脉穿刺患者疼痛感最轻,其次为股动脉穿刺,上桡动脉穿刺患者疼痛感最大。上述3个不同动脉穿刺所收集的血气标本均不会对临床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 标签: 不同动脉穿刺 穿刺成功率 患者疼痛感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晚期妊娠超声测量与临床测量羊水。方法 选择2019年上半年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3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利用超声测量羊水指数对孕妇进行评估,术中利用负压吸引器将孕妇羊水收集到测量瓶中,保持封闭,之后完成测量工作。结果 超声测羊水指数小于8cm的孕妇有10例,临床监测有13例,利用超声方法监测羊水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超声检查AFI为97.5%th时,超声监测在25%左右,临床监测约达2150ml。结论 羊水量异常会对患儿及孕妇造成严重伤害,现阶段临床治疗常应用超声与临床监测建立联系,并构建出便捷检查通道,为孕妇后续生产方式提供必要保障及重要信息。

  • 标签: 晚期妊娠超声测量 临床测量 羊水值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心内科护理中危急报告制度的应用和管理。方法:择取本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200例开展研究分析,对于患者的护理管理采用危急报告制度,统计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使用危急报告制度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健康行为得到提高,且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危急报告进行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和用药依从性,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的康复有着良好促进作用。

  • 标签: 危急值报告制度 心内科 护理 管理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检验危急报告进行分析,为持续改进提供精确数据信息。方法:此次实验共选取120例危急项目结果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危急报告项目发生频率以及各科室分布占比,在此基础上制定改进措施。结果:经实验结果表明,120例危急报告中,其中血小板项目危急占比发生频率较高,共发生20例,占比16.67%,淀粉酶18例(15.00%)、钾17例(14.17%)、肌钙蛋白T15例(12.5%)、血红蛋白14例(11.67%);与此同时整合各科室分布情况可见,ICU危急发生频率较高,例数为34例,占比28.33%,其他科室根据占比排序为脾胃病科(19.17%)、血液内科(12.50%)、冠心病介入科(11.67%)与老年病科(9.17%)。结论:为提高临床检验水平及效率,还应当做好危急报告制度的分析与总结工作,并强化与临床沟通,从而实现持续治疗改进。

  • 标签: 三级医院 检验危急值 改进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探讨分析,将早期皮肤接触护理方式应用于母乳喂养护理中的效果,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住院新生儿共计100名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对比,每组中录入50名新生儿。对照组内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内产妇则选择早期皮肤接触护理方式,在护理完成后评价护理质量。结果 本次研究护理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内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明显更优,并且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结论 在新生儿早期护理中应用皮肤接触护理方式对母乳喂养成功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相比于常规护理方式,采用早期皮肤接触护理可以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同时显著增加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因此,我们认为早期皮肤接触护理是一种有效的临床应用手段,值得在母乳喂养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皮肤接触护理护理 新生儿病房 新生儿护理 预后恢复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是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一种方式。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功能直接影响患者透析及生存质量,甚至影响患者生存。如何保护好内瘘,最大限度地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获得足够的血流量,保证有效的透析,一直是血液透析治疗中心医务人员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内瘘穿刺是直接影响内瘘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内瘘穿刺是血液透析中心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方式,也是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在透析疗法中占重要地位。动静脉内瘘穿刺一次成功,不仅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而且是保证充分透析并完成治疗计划,使之顺利进行的关键。当内瘘穿刺失败,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患者满意度下降,治疗依从性也随之下降,进而引发医患纠纷。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压力传感器 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文中以基于MDT与危急管理的应用效果为分析目标,重点探讨其在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以100例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于我院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医院管理的实施措施进行分组,采用常规医院管理的患者共50例且分组在参照组,另外开展基于MDT与危急管理的患者共50例分组在研究组,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经院内开展不同管理后,院内感染发生率研究组2(4.00%)低于参照组13(26.00%)(P<0.05);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研究组1(2.00%)低于参照组8(16.00%)(P<0.05);各项数据组间差异明显。结论 基于MDT与危急管理的应用,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同时可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应用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MDT 危急值管理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性休克病人接受院前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本院急诊入院的5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以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考组和试验组,各25例。参考组实施基础性急诊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院前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记录两组抢救临床指标,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并评级两组预后效果。结果:试验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考组(P

  • 标签: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 创伤性休克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120院前急救在急诊患者中的效果观察及抢救成功率。方法:时间:2021.07-2023.07;将常州市医疗急救中心接诊并行院前急救的30例急诊抢救患者纳入研究组,将家属或他人送往救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院前急救满意度、送达医院急诊室所用时间与抢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100.00%)院前急救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组(76.67%),(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送达医院急诊室所用时间与抢救成功率均明显优于普通组,(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0院前急救在急诊患者中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抢救率,让患者尽早得到救治,挽回患者的生命。

  • 标签: 120院前急救 急诊患者 抢救成功率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采血室的采血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采用的方法:选择我院采血室某一时间段内进行采血的人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采血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采血者晕针、晕血、疼痛及低血糖等不良事件、采血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采血者晕针、晕血、疼痛及低血糖等不良事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采血者的采血成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帮助采血者明确采血流程,提高采血效率,保证采血水平全面提高。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采血室 护理效果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院前急诊护理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创伤性休克患者36例(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随机分为院前急诊护理的观察组(18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8例),观察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抢救时间短,抢救成功率高,P<0.05。结论:给予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诊护理,能提高抢救效率及抢救成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院前急诊护理 创伤性休克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采血室的护理效果及采血成功率。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30日采血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参照组、试验组,各30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结论:门诊采血室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护理效果,有助于提高采血成功率,得到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门诊采血室 优质护理干预 采血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