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主要通过应变参数量化心肌变形能力进而评估心功能变化,可准确定量评估右心室功能,提高对心脏收缩功能异常的诊断效能,早期发现各种心肺疾病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异常。本文对斑点追踪技术在右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斑点追踪成像 心室功能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右心室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从解剖形态异常到功能评价,这对临床研究导致右心室功能异常的心脏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至关重要,超声心电图、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PET-MRI的多种影像学新技术进展可以全面、客观、准确的对右心室功能进行深入的评估,本文将着重介绍各种影像检查技术方法评估右心室功能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以更好服务临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肺栓塞导致右心室功能不全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更加精准诊断急性肺栓塞合并右心室功能不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观察组为选取的经CT肺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共60例,另外选取同时期临床疑似急性肺栓塞症状及体征行CT肺血管造影检查后排除诊断的患者共计40例将其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完善心脏彩超进行右心室功能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CTPA检查结果寻找差异并利用统计学知识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右心室最大横径与左心室最大横径比值、冠状静脉窦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行CT肺血管造影检查,并测量右心室最大横径与左心室最大横径的比值、冠状静脉窦直径对于判断患者是否同时合并右心室功能不全具有重要的评估应用价值,为急性肺栓塞患者危险分级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

  • 标签: 急性肺栓塞,右心室功能不全,CT肺血管造影,心脏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左心室右心室受累的脓毒症心功能障碍患者预后作用。方法:将50例脓毒症心功能障碍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收取时间段在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根据其心室受累情况分为三组,左心室受累组(15例)、右心室受累组(15例)、双心室受累组(20例),另同期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同心室受累情况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和对照组比较,右心室受累组、左心室受累组、双心室受累组的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率均明显升高。右心室受累组的肾替代治疗率无明显变化,而左心室受累组、双心室受累组的肾替代治疗率均明显升高。结论:脓毒症心功能障碍一旦出现左心室受累,则短期病死率较高。

  • 标签: 脓毒症心功能障碍 左心室或右心室受累 预后
  • 简介:【 摘要 】 目的 主要是分析了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方面的问题。 方法 选取到了我院 2011.12-2013.12 月期间收治到的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患者 34 例作为了这次研究的对象,为他们进行了心电图的一个检查,并且把心电图检查的结果特点以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一个回顾性的分析。 结果 在心电图检查的诊断里,对右胸所采取到的 V3R-V6R 这四个导联里任何一个导联所出现的 ST 段抬高都在 1mV 以上的情况都可以被诊断成了右室心肌的梗死情况。 结论 现在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倒的都是一些常规的十二导联对右室心肌梗死进行了一个心电图的诊断,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加做右胸导联的检查,主要是为了提升到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的机率。

  • 标签:
  • 简介:为比较右心室流出道(RVOT)与右心室心尖部(RVA)分别起搏对即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选健康犬11只,先后分别将电极送至RVA和RVOT,以高于自身心率20/min起搏20min,分别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嵌压(PCWP)及心排血量(CO),反复3次取其均值。结果显示,RVOT起搏时心功能明显优于RVA起搏,CO升高0.25L/min(P〈0.05),PCWP降低2.03mmHg(P〈0.01),mPAP亦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VOT起搏与传统的RVA起搏相比,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

  • 标签: 心脏起搏 右心室流出道 右室心尖部 血流动力学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及修补术前后右心室壁节段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对29例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I组)修补术前后、10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Ⅱ组)及17例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心肌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观察心尖四腔心切面右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速度、应变和应变率。结果I组术前右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高于I组术后、Ⅱ组和对照组(P〈0.05),而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高于Ⅱ组,但与I组术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后收缩峰值速度、应变与应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右心室壁各节段收缩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右心室收缩期峰值速度易受容量负荷的影响,而收缩期峰值应变和应变率更能真正反映右心室收缩功能。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准确定量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壁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有望成为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房间隔缺损 右心室功能
  • 简介: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的心电图改变特点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调选,该时段内我院中确诊存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患者62名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试验,医务人员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收集以后,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点,并按要求分析患者的个体状况,在确认患者的基本资料后,由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本次研究中的62名患者中,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共计29名,下壁、正后壁肌梗死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26名,前间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共计1名,而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共计6名。结论:当患者出现右心室心肌梗死时,患者的临床症状会出现极大的变化,而医务人员在进行患者的病情分析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了解患者的心肌梗死状况,为患者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右心室 心肌梗死 心电图 改变分析
  • 简介:摘要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arvi)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特殊类型的心肌梗死虽然只占急性心肌梗死的12%,但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与左心室心肌梗死相比较,arvi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均有一定的特殊性,心电图的早期诊断对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其发病后心电图的变化过程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本文通过对32例arvi心电图回顾研究,分析arvi心电图表现特征及其转归过程,探讨arvi的心电图诊断要点。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电图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RVMI患者中选取8例。临床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观察治疗护理效果,评估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8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护理满意率为87.50%;干预后患者的SAS评分明显降低,QOL评分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RVMI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 标签: RVMI 优质护理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56例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按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并选取22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频谱多普勒技术分别测定三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波、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波,并计算e/a比值.然后进入DTI条件,测定三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波、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波,并计算E/A比值.结果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逐渐减低;与频谱多普勒检测三尖瓣口充盈参数法相比,DTI法在ASD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对右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检出率更高,而在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两者无差别.结论DTI在早期检测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方面较频谱多普勒具有优越性,其不但能早期预测病情变化,且可以帮助判断病情变化程度.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肺性高血压 右心室功能 房间隔缺损 重度肺动脉高压 右心室舒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辅助检查特点及不同干预手段的有效性及预后,探讨ARVC的护理方法。方法采集ARV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进行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护理人员在ARVC患者入院时找出其现存的健康问题,及时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对策,并在实施过程中积极寻找潜在的健康问题,不断修改护理措施,使护理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肌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氧输送及右心室功能不全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ICU收治的1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生脉注射液10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观察12h、24h患者氧输送及右心室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氧输送及右心室功能12h后发生轻度改变,24h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脓毒症患者的氧输送及右心室功能变化。

  • 标签: 生脉注射液 脓毒症 氧输送 右心室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医护人员为了提高急性右心室心梗患者的护理效果,通过采取心理护理治疗模式,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护理质量,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对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接受护理治疗的100例急性右心室心梗患者为分析研究对象。急性右心室心梗患者来到医院选择就医后,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以往的就医记录、治疗方案以及身体症状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询问,与此同时排除急性右心室心梗患者患有其他疾病的概率。医护人员为了更好的区分常规护理治疗方式与心理护理治疗方式,给急性右心室心梗患者带来的护理治疗效果,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护理治疗一段时间后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情绪波动情况进行整理,从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就医期间负面情绪表现情况进行记录,后续通过所记录的数据信息可以分析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医护人员在对急性右心室心梗患者护理治疗过程中,通过采取心理护理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拉近医患之间的关系,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右心室心梗 护理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的5例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的临床资料,总结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超声诊断特点,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5例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有异常改变,4例有不同程度的右心扩大,3例右心室局限性膨出形成室壁瘤,5例均有右心室壁变薄、室壁运动减低等征象,而左心系统及肺动脉正常。结论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特异性超声心动图特点为右心扩大合并室壁瘤或室壁变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发生亚临床右心室功能障碍时,其肺动脉硬化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4月我院接收的54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的健康者54例作为参照组,通过二维超声采集研究对象的常规超声参数,通过速度向量成像技术采集患者右心室应变和应变率参数,对采集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两组常规超声参数、右心室游离壁超声应变和应变率参数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后发现,该疾病患者具有亚临床右心室功能障碍,肺动脉硬化度和右心室应变与应变率存在明显关联,所以可以利用肺动脉硬化度作为患者早期右心室功能障碍和右心室治疗有效与否的判断依据。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亚临床右心室功能障碍 肺动脉硬化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发生亚临床右心室功能障碍时,其肺动脉硬化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4月我院接收的54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的健康者54例作为参照组,通过二维超声采集研究对象的常规超声参数,通过速度向量成像技术采集患者右心室应变和应变率参数,对采集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两组常规超声参数、右心室游离壁超声应变和应变率参数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后发现,该疾病患者具有亚临床右心室功能障碍,肺动脉硬化度和右心室应变与应变率存在明显关联,所以可以利用肺动脉硬化度作为患者早期右心室功能障碍和右心室治疗有效与否的判断依据。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亚临床右心室功能障碍 肺动脉硬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