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对分模式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课程中的运用,研究了该模式下教学创新与实践的具体路径,并对其教学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教学优势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增强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对分模式也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研究表明,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入问题导向学习方法、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和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实现对分模式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

  • 标签: 对分课堂 高职院校 临床医学 内科学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实现了巨大的革新与发展,越发重视学生能力的全面化培养,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广泛应用各类新型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对分”复合教学模式更加强化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参与思辨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基于此,本文以本科《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为具体研究对象探索“项目化教学-对分”复合教学模式的应用。

  • 标签: 项目化教学 对分课堂 复合教学模式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 2013年 1月 -12月足月初产妇 160例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 80例,采用自控硬膜外持续分娩镇痛;对照组 80例,采用自然分娩法。结果:镇痛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阴道助产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分娩镇痛可增强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分娩镇痛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助产护理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助产护理,试验组实施温馨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程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娩方式、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产后 2 h 和产后 24 h 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温馨助产护理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产程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自然分娩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助产 自然分娩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穴位注射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以我院自然分娩产妇为观察对象,设置对照组(常规分娩)与观察组(穴位注射镇痛分娩),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结果:经穴位注射镇痛的产妇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且分娩后尿潴留发生率更少(P<0.05)。结论:产妇分娩过程中,自然分娩状态下可使用穴位注射镇痛,以改善分娩结局。

  • 标签: 穴位注射 镇痛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4月收治的15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76例,分别实施传统仰卧位分娩、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顺产率和并发症分别为81.6%、3.9%,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总产程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自由体位分娩有利于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妇舒适度,降低肩难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缩短产程时间。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分娩结局 产程 新生儿窒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心理状态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260例剖宫产及260例顺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初产妇,采取我院自行设计的社会人口学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和妊娠压力量表对两组产妇产前进行调查,分析社会人口学因素、妊娠期生活事件以及心理压力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妊娠合并症、胎儿宫内窘迫与分娩方式密切相关(P<0.01);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合并症、胎儿宫内窘迫是剖宫产的高危影响因素(OR=2.380~2.724,P<0.05)。结论受教育程度、妊娠合并症、胎儿宫内窘迫与分娩方式密切相关,对孕妇给予适当健康教育、积极处理妊娠并发症等可减少剖宫产率的发生。

  • 标签: 孕妇,心理,分娩方式,人口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孕期体重管理对分娩结局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16例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检的孕产妇为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孕产妇分为两组,每组58例。没有接受任何形式孕期其中管理的孕产妇为对照组,接受孕期体重管理的孕产妇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孕产妇的剖宫产率、巨大儿、胎儿窘迫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强孕期体重管理,分娩结局能够得到显著改善,巨大儿出生的比例明显降低,且产妇会阴损伤的几率以及产后出血率明显下降。

  • 标签: 孕期体重管理 分娩结局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无痛分娩对分娩结局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至2022年在本院分娩的孕妇,共1200例,其中600例接受无痛分娩为实验组,600例未接受无痛分娩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分娩时长、新生儿Apgar评分、孕妇的疼痛评分和分娩后24小时内的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分娩时长平均为8小时,对照组为12小时。实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为9分,对照组为8分。实验组孕妇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和7。两组分娩后24小时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无痛分娩能有效缩短分娩时长,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降低孕妇的分娩疼痛,且对分娩后24小时内的并发症无明显增加风险。

  • 标签: 无痛分娩 分娩结局 Apgar评分 疼痛评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士门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单胎头位足月分娩的初产妇,随机抽取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90例,实验组产妇接受建卡定期产检和助产士门诊指导,对照组产妇接受建卡定期产检,对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分娩镇痛率,会阴侧切率及巨大儿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和会阴侧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镇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助产士门诊对分娩结局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助产士门诊 分娩结局 产妇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32-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由体位待产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4例足月产妇,将64例产妇随意分为32例实验组和32例参照组,予以参照组产妇常规仰卧位待产,实验组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待产。观察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自由体位待产可以明显缩短各个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和胎儿窘迫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足月产妇 自由体位 分娩结局 影响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033-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新旧产程标准下产科分娩结局,分析新产程对分娩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医院产科单胎、初产、头位、足月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184例产妇采用Friedman产程时限标准纳入对照组,80例产妇采用新产程时限标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潜伏期、第一产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第二产程、新生儿1min、5min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产钳助产、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剖宫产指征中产程原因76.32%、产科原因13.16%、社会原因10.53%,观察组产程原因41.18%、产科原因11.76%、社会原因4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对绝大多数单胎、初产、头位、足月分娩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影响,也不会影响第二产程;新产程标准可影响剖宫产指征,显著延长潜伏期、第一产程,导致产妇及其家属主动要求剖宫产意愿增强。

  • 标签: 产程 分娩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妇产前心理状态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106例健康初产妇,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分娩前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分娩前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产前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产前心理状态(HAMD抑郁评分)和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6.96±2.31)和剖宫产率(11.32%)低于对照组(18.52±4.26),(30.1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对产妇实施产前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产前不良心理状态,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孕妇 产前心理状态 分娩方式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展助产士门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于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选择156例我院接收的孕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入院时间为划分依据,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通过对比两组孕产妇的护理效果,获得研究结果。结果:对照组孕产妇的顺产率为57.69%,研究组孕产妇的顺产率为80.77%。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设立助产士门诊,可显著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降低剖宫产率,同时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孕产妇的满意度。

  • 标签: 助产士门诊 分娩结局 剖宫产 顺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生产且有分娩镇痛意愿的初产妇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产妇均在潜伏期(宫口开大未达3 cm)送入产房,研究组行全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产钳助娩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及脐带动脉血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2 h内出血量明显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够有效减轻疼痛,缩短第二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结局无显著影响。

  • 标签: 全产程 分娩镇痛 产后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产程中利用入量管理的方式,对妊娠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之间收录的472例产妇为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236例和对照组2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程管理,实验组采用入量管理结合常规管理,观察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生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新生儿出生时血糖、脐动脉血。结果:实验组的分娩方式中剖宫产率为8.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73%,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产后出血量为170.66±41.03,明显低于对照组215.64±4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新生儿评分、新生儿出生时血糖以及脐动脉血等指标两组差异不明显,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程中利用入量管理,可以提升产妇认知水平,降低剖宫产率,减低产妇产后的出血量,保证母婴安全。

  • 标签: 产程 入量管理 分娩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