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分课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实训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级护理本科生64名,按照班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人,实训课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观察组32人,实训课采取对分教学模式,采用理论考试、操作考试、课堂观察评价的方法,评价加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及学习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科护理学实训课中实施对分,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及质量,更可以促进护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 标签: 外科护理学实训课 对分课堂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在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对中医学进行有效的传承也是中医学发展和创新的基础,在中医学教学中,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需培养学生的象思维,同时针对培养学生象维方式应进行相关研究。研究采用了对分,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象思维进行相关研究,旨在更好的培养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学生的象思维,能更好的为中医的传承提供教学理论的支持。

  • 标签: 分课堂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 象思维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孕产妇对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影响孕产妇选择分娩方式的社会文化、医学和心理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文化观念、家庭支持与期望、医学知识的普及程度、医疗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孕产妇的焦虑与恐惧以及疼痛耐受度等因素均对孕产妇的分娩方式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针对孕产妇、医疗机构和社会的建议,以促进更加科学、合理的分娩方式选择。

  • 标签: 分娩方式选择   影响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医学因素   心理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方法镇痛、无镇痛分娩产程,总结合理用药经验。方法以2015年2月~2015年12月,医院住院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哌替啶组、导乐组、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哌替啶镇痛、导乐分娩、无镇痛,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哌替啶组潜伏期高于对照组、活跃期与第二产程低于对照组,哌替啶组第二产程、总产程低于导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哌替啶组难产9例、新生儿窒息2例,导乐组则为12例、0例,对照组则为13例、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替啶镇痛相较于自然分娩,不能降低难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但有助于缩短潜伏期、第二产程,还可能延长潜伏期。

  • 标签: 分娩 产程 无痛分娩 哌替啶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256-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乐分娩镇痛仪(导乐仪)对孕妇分娩的影响。方法400例初产妇,按其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全程一对一导乐陪伴分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导乐仪镇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产时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出血量、产程干预措施、满意度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时镇痛效果、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时及产后2h出血量、侧切率、剖宫产率及缩宫素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导乐陪伴分娩能有效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满意度、减少产程干预、促进自然分娩,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导乐分娩镇痛仪 分娩镇痛 镇痛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过程,并对不同麻醉时机下母婴的结局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由我院96例初产妇的参与进行实施,对应时间选择在2020年8月-2021年5月之间。根据研究要求,将患者按照1:1的原则分两组进行,并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环节分别选用两个不同时机进行,在胎头拨露达3*3cm2时进行的为对照组,胎先露下降至S+2至S+3之间进行的为观察组。结果:在两组患者会阴情况的分析中,观察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会阴Ⅱ度裂伤率明显较低,会阴完整率得到显著提高,组间对应数值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在产妇生产中,为避免产妇会阴处出现较大的损伤,减少会阴侧切,针对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的实施,最好选择在胎先露下降至S+2至S+3之间时进行。

  • 标签: 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时机 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说明助产师进行分娩疼痛认识、对护理案例了解后进行护理措施对于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3月到2022年5月于我院就分娩接受医疗措施的3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且作为观察组;并且以去年相同年龄段、病史、分娩情况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该组产妇由助产师进行常规措施);而观察组阶段的助产师结合以往分娩案例、病结合疼痛相关知识在常规措施基础上对产妇实施系统的疼痛指导。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产妇对护理评价。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护理评价较之以往对照组产妇更高,且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P<0.05。结论:助产师对于产妇分娩这一过程的进行而言负有重要职责,助产师能够进行系统的、专业的疼痛医学学习、医案护理学习能够使得日常分娩工作的进行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

  • 标签: 助产师 分娩 并发症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产科门诊中通过对孕妇进行孕期营养指导对于改善其分娩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产检,观察组联合应用孕期营养指导。结果:孕期体重增长量观察组为(13.15±3.36)kg,对照组为(15.62±3.19)kg,P<0.05;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中转剖宫产以及巨大儿发生率均为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在产科门诊中通过进行孕期营养指导能够有效减少孕妇的孕期体重增长,并可显著改善其分娩结局。

  • 标签: 孕期营养指导 产科门诊 分娩结局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程在其的体位护理干预配合分娩辅助设施对于分娩的功效,为后续的干预护理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将收治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产妇60例。观察组给予早期的体位干预,同时配合分娩辅助设施;对照组的产妇采取自愿体位生产,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产程以及自然分娩率。结果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85.0%;对照组为70.0%,两组差异显著。结论在分娩的早期对产妇进行体位干预并联合分娩辅助设施进行护理,可以明显的缩短第一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第一产程 早期体位干预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合分娩球的孕期瑜伽锻炼对孕晚期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并分析我院2019年9月1日至2021年11月1日收治的孕晚期孕妇40例,将其按照是否采用孕期瑜伽的锻炼模式,分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分组20例。对照组仅进行分娩球运动。实验组在进行分娩球运动的前提下,增加孕期瑜伽锻炼。分别在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与产程时间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例数低于对照组,阴道分娩例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孕晚期 孕期瑜伽 分娩球运动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我院2021-2022年两年间内科门诊就诊人数,发现每到季节交替以及冬季流感高发期儿内科门诊就诊人数明显增多,这也导致就诊人员等待时间过长,同时在等待室内也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为此本文根据儿内科病症高发期的规律提供了一些解决措施,以期为改善就医环境和就医质量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可以缓解儿内科医生的工作强度。

  • 标签: 儿内科  病症高发期    规律   应对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检验和护理沟通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我院于2021年1月开始进行检验部与护理部沟通,收集我院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内检验科标本300例作为参照组;收集我院自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检验科样本300例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样本合格率及不合格原因。结果:实验组合格发生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检验 护理沟通 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泌性中耳炎围手术期采用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2~2021.6年期间收治分泌性中耳炎9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3,常规护理)、观察组(n=43,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95.35%比对照组72.09%高P

  • 标签: 整体护理 分泌性中耳炎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