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踩在最底下的双脚,最容易被我们忽视。事实上,关注双脚的细微改变,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健康问题,甚至挽救生命。下面就对双脚中透露出来的健康秘密进行介绍。双脚和脚趾无毛严重的循环障碍。美国加州足病医学会主席卡罗林·麦克伦表示:"双脚是受神经功能影响的首要部位,因为它们位于心脏和脊柱的最远端。"脚趾上的毛发突然变秃,可能说明肢体末梢没有获得充足的血液。

  • 标签: 卡罗林 克伦 循环障碍 循环功能障碍 黑色素瘤 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放大与显微辅助下瓷贴面牙体预备效果。方法:抽选口腔科接受口腔科年轻医师10名参与研究,分别应用2.5倍头戴式放大与8倍医用显微并以A组与B组进行命名,评估主观疼痛感、操作时间、预备体质量、预备准确度。结果:A组的主观疼痛感(8.15±0.92)高于B组主观疼痛感(5.41±0.95)分,A组的操作时间(393.15±15.15)s短于B组操作时间(442.65±14.58)s,A组的预备体质量(12.85±0.99)分高于B组预备体质量(11.25±0.95)分,两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口腔科年轻医师而言,开展瓷贴面牙体预备时应用放大辅助的预备体效率与质量越理想,而显微辅助的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接受一段时间学习锻炼方可适应。

  • 标签: 放大镜 显微镜 瓷贴面牙体预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放大NBI内在早期胃癌患者诊断期间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为了分析放大NBI内的诊断效果,以本院50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实验,对50例患者均进行电子放大和NBI放大检查,观察对患者采取两种不同检测方式下的检测结果。结果:经诊断后发现,电子放大的诊断灵敏度为83.33%,电子放大的诊断特异度为84.21%,同时电子放大的诊断准确率为84.00%;而NBI放大的诊断灵敏度为80.00%,NBI放大的诊断特异度为88.57%,NBI放大的诊断准确率为86.00%。两种诊断方式下的诊断特异度、诊断灵敏度和诊断准确率之间差异较小,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早期胃癌患者进行诊断时,采取电子内进行检查可以取得一定的诊断效果,如疑似病变可以采取NBI技术进行诊断以提升图像的清晰性。

  • 标签: 放大NBI内镜 早期胃癌 诊断
  • 简介:放大(magnifiedendoscope,ME)是一种特点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像素的电子内,通过按钮,可将内下的物像放大数十倍到上百倍,肉眼可直观到黏膜表面的黏膜组织,有助于观察微细结构的变化;在结构和原理上,ME与普通内无本质区别,只是在物镜与导光束或者物镜与微型摄像机问装有不同倍数的放大头。

  • 标签: NBI染色 放大内镜 食管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窄带成像+放大对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近年来(2021.6-2022.5)期间在黔江中心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所有需要行肠检查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对患者采取窄带成像+放大检查,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在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以pit分型判断患者病理形态变化检测的准确性、诊断特异度及敏感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分析可见,窄带成像+放大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特异度及敏感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并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在不同的检验方式下对患者病理形态变化检测的准确性对比可见,两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干预中对患者用窄带成像+放大检查则能够帮助临床明确患者病型及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病理检查对比并无明显差异,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诊疗提供可靠检查依据。

  • 标签: 窄带成像 放大肠镜 早期 结直肠癌 癌前病变
  • 作者: 肖娴1 吕广武2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2-05-18
  • 出处:《医师在线》 2022年第6期
  • 机构: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 脾胃病科1医学工程科2 北京昌平102200 第一作者:肖娴 女 1981年6月 汉族 副主任医师 籍贯:北京昌平 研究方向: 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普通白光内放大(ME)、窄带成像放大(NBI-ME)三种方法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窄带成像联合放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门诊及病房30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普通白光内观察组100例(A组)、放大观察组100例(B组)和窄带成像放大观察组100例(C组),三组经内检查后分别取病理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内结果及病理结果,对3种方法的准确性进行比较,评价三种方法的优劣。结果:三组检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率依次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诊断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 普通白光内镜 放大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胆总结石治疗中应用腹腔胆道联合的疗效。方法:2021年04月~2022年04月,在我院接收的胆总管结石病人中随机选择94例进行治疗方法的研究,采用随机数字分组将各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参照组选择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而试验组则选择腹腔胆道联合方法进行治疗,从患者术后相关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方面进行两组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方面的比较中,试验组的手术平均时间(2.68±1.24)h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6.13±8.07)h,分别同参照组的(3.43±0.85)h和(47.85±9.22)h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心肌肌钙蛋白I(cTnI)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和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血液样本,分别用南京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TnI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和SIEMENS公司cTnI检测试剂盒进行cTnI定量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临床验证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种试剂盒的检测值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临床验证分析发现,以对照组试剂盒检测结果为对照,试验组检测试剂盒诊断符合率、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均达到100%,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为0%。结论两种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关联性好,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临床应用性能上等效。

  • 标签: 心肌肌钙蛋白I 胶体金法 双放大系统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放大倍数和包埋介质对睾丸组织体视学研究的影响。方法不同放大倍数(10×、40×物镜和100×油)下观察石蜡(7μm)和甲基丙烯酸树脂(25μm)包埋的睾丸切片,利用体视学方法测量睾丸内生精小管、间质及间质内的空隙、生精细胞核的体积分数,以及生精小管和早期圆形精子细胞核的直径。结果不同放大倍数对生精小管体积分数的估计无显著性影响。与树脂切片相比,石蜡切片估计的生精小管的体积分数明显减少了16.9%~17.5%,生精小管直径、生精小管内生精细胞核的体积分数和早期圆形精子细胞核的直径分别明显减少了17.1%、26.6%和10.8%。石蜡切片睾丸内空隙的体积分数为20%~24%,而树脂切片几乎无这种空隙。结论放大倍数对睾丸组织绝大多数体视学参数估计无显著影响,而包埋介质影响较大。石蜡包埋使睾丸内各组织结构明显皱缩,生精小管之间出现明显空隙。

  • 标签: 生精小管 睾丸 石蜡 甲基丙烯酸树脂 放大倍数 体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肠息肉患者采用结肠和腹腔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查看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结肠息肉患者参与研究,随即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29例,观察组患者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结肠、腹腔联合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观察两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经过对比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结肠息肉患者采用结肠和腹腔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镜 腹腔镜 结肠息肉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与结肠结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方法 根据数字分表法将本院于2019年12月-2021年06月纳入的7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行结肠切除术治疗和腹腔联合结肠治疗,比较治疗成效。结果 对比参照组,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差异明显(P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镜双 结直肠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腹腔、胆道、十二指肠统称为三,就三联合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4例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且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来进行分组。入院在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的有42例,作为对照组,并给予传统术式治疗;入院在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的有42例,作为观察组,并给予三联合术式进行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对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等进行记录。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结石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成功率。结果:在手术成功率上,两组基本一致,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与结石残留率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上比较,手术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以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时间上,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三联合手术来进行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其能够降低手术的创伤,保证术后患者的康复进度,且并发症发生率与结石残留率低,值得临床选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输尿管镜 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腔胆道联合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开腹手术,研究组开展腹腔胆道联合手术,就两组患者围术期治疗情况与疼痛状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胆道联合应用于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中,能够有效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缓解患者疼痛状况。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肝内外胆管结石
  • 简介:目的评价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输尿管的进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0年5月我院泌尿外科采用经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102例。102例患者中82例既往有体外震波碎石史,38例患者伴有结石周围息肉形成,在泥鳅导丝的引导下,采用直接挑起进法、翻转90°进法或翻转180°进法所有患者均可顺利将输尿管置入患侧输尿管。结果102患者术中均完全清除结石,平均手术时间为18.5±6.9min,均未发生输尿管穿孔及输尿管黏膜剥脱等严重并发症;4例患者术后发生轻中度发热,经抗炎对症治疗好转。结论遵循一定的进技巧,输尿管可顺利置入患侧输尿管。输尿管下段结石的钬激光治疗疗效确切、成功率高,可一次完全清除结石,特别是对于合并有息肉的输尿管下段结石,可降低多次体外震波碎石的费用。

  • 标签: 输尿管镜 输尿管下段结石 钬激光碎石术 进镜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输尿管硬结合软鞘联合软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17.05-2018.05期间确诊为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98例患者采用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其中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式即直接通过软鞘采用软进行碎石,49例观察组患者通过软鞘采用输尿管硬碎石取石,之后再通过软鞘采用输尿管软碎石取石,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痊愈例数分别为37例、33例,好转例数分别为8例、10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8%、87.8%,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手术时间、结石处理时间以及软使用台次方面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输尿管中上段结石采用输尿管硬结合软鞘联合软治疗的疗效显著,建议广泛应用在临床中。

  • 标签: 输尿管硬镜 软镜鞘 软镜 输尿管中上段结石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联合纤维胆道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1月至次年3月间的1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治疗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腹腔联合纤维胆道)与对照组(开腹手术)各60例,比较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血清炎性指标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呈P<0.05。结论:腹腔联合纤维胆道治疗的实施,能够及时控制血清炎性指标,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腹腔镜 纤维胆道镜双镜 胆总管结石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碎石(输尿管或肾)置人膀胱镜外鞘治疗多发性膀胱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将膀胱镜外鞘置入尿道,再用碎石通过膀胱镜外鞘进行气压弹道碎石取石。结果30例患者膀胱结石完全击碎并取出,平均手术时间30min,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膀胱镜外鞘进行碎石取石是安全可靠的,值得推广。

  • 标签: 膀胱结石 膀胱镜 肾镜 气压弹道碎石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