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学员团队凝聚力是我国部队战斗力的有效保障,也是促进我国部队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部队只有具备了强大的团队凝聚力,才能在真实的战争中具备强有力的战斗精神和战斗力。所以对于部队学员团队凝聚力的形成研究有利于对我国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和军队的建设发展。也有利于我国部队在人才素质培养和教育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的研究重点将是对学员团队凝聚力形成的影响因素都有哪些,以及对于学员团队凝聚力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强学员团队凝聚力是我国部队发展建设中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 标签: 学院团队凝聚力 战斗精神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作探讨。方法:将纳入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组为:对照组 40例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 40例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显效率 55.0%及总有效率 97.5%比对照组 20.0%、 65.0%高, P< 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约 95分比对照组约 72分高, P< 0.05。结论: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方法的效果更佳。

  • 标签: 急性脑血栓形成 早期康复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2月到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名ICU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合理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方式,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ICU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率逐渐增多,在脑卒中疾病中占有0.51%左右,由于发病原因很多,病理较为复杂,因此,很容易漏诊或是误诊,延误患者的病情。如若不能及时治疗,将会威胁生命安全甚至致死。在我国医疗影像学技术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治疗方法也开始改进,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死率已经降低到5%到10%左右,当前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抗凝方式与溶栓方式,并且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然而,采用介入治疗方式的病例很少,尚未完全掌握具体的适应症,针对于此,下文旨在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血管内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下肢长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3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48.8±1.5岁),对照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49.9±1.6岁)。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下肢静脉超声检查。(2)采用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进行调查。(3)对患者出院前依从性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给予两组患者相应护理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依从性和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患在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是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下肢长骨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骨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医院接受骨创伤手术的术前无静脉血栓的患者108名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把这些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来说,主要是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干预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一些早期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的患者DVT和PTE的发生概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总的来说,骨创伤手术之后的早期护理干预非常关键,它能够有效地使得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得到预防,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都能够产生比较良好的作用,在临床当中具有着有效的推广意义和前景。

  • 标签: 骨创伤 手术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体会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 ICU患者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的原因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 ICU科室收治的 56例 DVT患者,纳入时间为 2015年 6月至 2017年 6月,分析 DVT形成原因。将其随机分成 2组:常规护理 28例作为对照组,人性化护理 28例作为试验组,评定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年龄> 60岁、卧床时间> 7d、静脉采血> 3次 /d、机械通气> 3d、使用镇静药物, DVT发生率更高,差异显著( P< 0.05)。试验组护理满意率为 96.4%,高于对照组的 75.0%,且 DVT消失时间更短,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ICU患者 DVT形成的原因较多,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加快血栓消失,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患者 DVT形成 危险因素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就骨科术后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和预防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80例骨科术后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分析,实验组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9-78岁,平均(56.5±4.5)岁。左下肢31例,右下肢9例,其中股骨干骨折术15例,股骨颈骨折术14例,胫腓骨骨折术5例,髋关节置换术6例,并对实验组所有患者运用早期低分子肝素和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前合并糖尿病5例,心脑血管疾病13例,有脑血栓病史3例进而对骨科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和治疗措施进行探讨。对照组40例患者嘱卧床休息,适当功能锻炼,对出现血栓患者进行尿素酶治疗,每天2次维持7到10天。结果形成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在术后的锻炼不够或者患者自身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等或者患者在术后的用药不及时等方面原因导致的,所有的患者在术后进行常规低分子肝素应用,加强患者主被动功能锻炼,能够有效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结论通过实施早期低分子肝素应用,提高患者的功能锻炼是术后防止出现静脉血栓的主要方式。

  • 标签: 骨科术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剖宫产术后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积极预防,并进行积极治疗。

  • 标签: 剖宫产 深静脉血栓 抗凝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12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该120例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我60例病患。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式护理服务。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患护理服务干预效果、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极高,组间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对于接受急性的脑血栓病症治疗的病患,开展早期康复式护理服务,能提升护理服务干预及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促进病患疾病转归。

  • 标签: 急性 脑血栓 形成 早期 康复护理 干预 效果 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对于如何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分为几个部分进行总结。首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进行相关描述,包括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其次,对如何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做了详细展开,主要包括术前预防与护理、术中预防及护理、术后预防与护理。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尤其对术后的预防与护理做了更多的经验总结,主要包括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病情症状观察分析、体位护理、患肢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早期功能锻炼指导、辅助器具的应用及抗凝药物应用等。最后,对本文做了相应的总结,即术后良好的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对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脉II号胶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病程超过2周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迁延期的病人,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疗效指标,根据统计学数据分析研究结果。结果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分析,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管内皮因子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康脉II号胶囊对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亚急性期”患者具有临床疗效,且优于马栗种子提取物片。

  • 标签: 康脉II号胶囊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quo 亚急性期&rdquo 患者 疗效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滤器相关下腔静脉血栓形成(IVCT)血管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本中心行腔内治疗的46例滤器相关IV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者的总体靶血管开通的技术成功率为86.9%。40例患者成功开通下腔静脉滤器闭塞段到单侧/双侧髂股静脉闭塞段,手术操作的平均时间为(2.0±0.3)h。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置入新的下腔静脉滤器,围术期死亡率为0,没有出现严重的出血及肺动脉栓塞情况,无腔内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2)d,腔内治疗的总体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2.5%。39例(84.8%)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随访显示下腔静脉滤器以及植入的支架形态学良好,未出现支架或滤器断裂,血管壁刺破等情况。术后12个月下腔静脉及髂股静脉内支架内再狭窄率为7.7%。结论结合抗凝治疗的腔内治疗对于滤器相关IVCT具有满意的疗效,但是在血管开通的技术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等方面,仍有进一步的提高。

  • 标签: 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治疗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病房建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模式。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以此为基础引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与术后下肢周径差值。结果根据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比较分析发现,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和术后下肢周径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病房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模式的构建,能够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为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进一步优化了专科护理的质量。

  • 标签: 骨科病房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模式 构建
  • 简介:摘要在现今社会中,心血管性疾病,尤其是动脉粥样血栓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致残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三类药物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其分别为抗凝药、抗血小板药以及溶栓药,虽然这些药物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血栓的疗效,但是他们的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已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抗血栓药物的研究开发具有极大的空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药在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中药有着多靶向、多途径、低毒副作用等优点。但是抗血栓中药的作用机制还难以完全掌握,所以活血化瘀中药的开发及应用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本文概述了血栓形成机制和,介绍了传统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溶栓药的作用机制及不足,并指出了从中草药中寻找抗血栓成分的方向,以供抗血栓药物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的人士参考。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血栓 凝血系统 血小板聚集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护理干预对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影响进行研究对比。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共计1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10)和参照组(n=9),参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改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改善总有效率为90%,参照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改善总有效率为44.44%,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下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改善效果更好,具有极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妇科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自然辩证法作为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对医学的发展也起着一定程度的指导作用。随着各种系统的科学方法应用到医学的各个领域,旧的医学模式以及传统的生命观、疾病观和保健观等各个方面都面对着新的挑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部分自然辩证法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对现代医学模式的形成进行探讨,并对未来新医学模式寄予展望。

  • 标签: 自然辩证法 医学模式 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