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概念[1,2]1.1共病是指多个独立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即一个病人符合一种以上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这些多个诊断标准涉及病人的全部症状、体征、病程。目前关于焦虑和抑郁的关系有三种观点:一元论:即连续谱论。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原有疾病随着病情的加重

  • 标签: 焦虑障碍 抑郁障碍 共病 一元论 二分论 共病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社交焦虑障碍[1](socialanxiety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怖症(socialphobia),是指对社交场合或在人前表演(操作)存在显著的、持续的担忧或恐惧,担心自己会面临窘境,且一旦暴露于这些场合会不可避免地引起焦虑反应,从而妨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美国第4版(DSM-IV)描述,SAD有两个特征,其核心症状是对社交场合存在持续的恐惧,当暴露于公共场合时感到极度焦虑;另一个特点是患者本人认识到这种恐惧是不合理的.

  • 标签: 社交 焦虑障碍 青少年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焦虑障碍、睡眠障碍与应对措施,并对护理质量进行高效的评估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入我院接受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分析引发患者焦虑障碍及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患者PSQI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神经内科 焦虑障碍 睡眠障碍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康复在焦虑障碍治疗中的应用。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心理康复作为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强调了心理健康的恢复和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文章首先介绍了焦虑障碍的定义和症状,然后详细探讨了心理康复的理论框架和方法。接着,文章分析了心理康复在焦虑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和支持系统的建立。最后,文章总结了心理康复对焦虑障碍患者的益处,并强调了其在精神健康治疗中的重要性。

  • 标签: 焦虑障碍 心理康复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教育 支持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平板支撑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方法研究阶段为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共纳入6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30)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30)采取常规治疗联合平板支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HAMA评分、GAD-7评分、CG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治疗,观察组HAMA评分、GAD-7评分、CGI评分下降幅度均超过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联合平板支撑可改善其焦虑症状,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平板支撑 广泛性焦虑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耳穴贴压与舍曲林联合疗法在改善焦虑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接诊的焦虑障碍患者66例,利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33例。实验组联用耳穴贴压法与舍曲林,对照组单用舍曲林。分析两组病情的缓解情况,比较疗效。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比对照组的72.73%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比对照组的24.24%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积极对焦虑障碍患者施以耳穴贴压联合舍曲林治疗,可显著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病情控制效果。

  • 标签: 焦虑障碍 耳穴贴压 临床疗效 舍曲林
  • 简介:抑郁障碍(majordepressivedisorder,MDD)是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愉快感缺失、精力不足,部分患者可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激越,甚至出现认知功能受损、幻觉、妄想等。2017年,全球抑郁障碍患者已达3.22亿人,约占人口的4.3%,并且成为世界各地的首要致残原因[1]。现有的研究认为MDD是一种包含多种亚型的异质性疾病,其中常见的一种亚型为焦虑性抑郁障碍(anxiousmajordepressivedisorder,AMDD)。国外研究发现AMDD比例很高,约占MDD的45.1%~53.2%[2~4]。

  • 标签: 抑郁障碍 焦虑性 磁共振成像 认知功能受损 异质性疾病 MDD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心内科左心衰竭患者焦虑障碍情况,同时探析对左心衰竭患者焦虑障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2021年5月到2022年3月前来我院就诊的心内科左心衰竭患者共计有82例,根据治疗方案,随机的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基础治疗组(常规治疗)和特殊治疗组(心理治疗加常规治疗),每组41例,比较治疗结果。结果:特殊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基础治疗组高,相关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特殊治疗组SAS评分比基础治疗组低,相关数据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心内科 左心衰竭 焦虑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内科左心衰竭患者在治疗时应用心理护理对于焦虑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3月-2023年0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左心衰竭病人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均匀两组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前后心理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96.00%)大于对照组(74.00%);两组护理前心理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内科左心衰竭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焦虑障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心内科 左心衰竭 焦虑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间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 心理护理 焦虑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广泛焦虑障碍患者心理康复中曼陀罗绘画疗法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2月~ 2017年 2月收治广泛焦虑障碍患者 10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常规心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曼陀罗绘画疗法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 ( SDS)评分。结果:观察组 SAS和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曼陀罗绘画疗法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释放压力,促进自我提升结论,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广泛焦虑障碍 心理康复 曼陀罗绘画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难治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在综合医院久治不愈的高血压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重新评估病情,详细询问反复就医病史,排除器质性疾病,了解有关心理以及家庭、社会背景等问题。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心脏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状况。根据测评结果予以抗焦虑抗抑郁治疗,观察1个月再次进行评定。结果2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经抗焦虑抗抑郁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基本消失,血压较治疗前控制好,各量表再次评分达正常范围。结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治疗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对控制血压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难治性高血压 焦虑 抑郁 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心脏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对焦虑障碍的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心理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展开探讨。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10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为双相情感障碍病例,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方案:心理护理(观察组,n=50),常规护理(对照组,n=50),对不同护理方案在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效果展开分析。结果:经护理干预,患者心理情绪(焦虑、抑郁)指标值(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围绕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心理护理模式在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上,应用价值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心理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分娩镇痛对孕产妇产时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产生的影响。 方法:此次研究中纳入研究孕妇92名,按照产妇分娩过程中是否实施分娩镇痛进行分组。孕产妇行自控硬膜外镇痛为镇痛组,其余为非镇痛组,开展研究,其中镇痛组孕产妇45名,非镇痛组孕产妇47名。对比两组孕产妇生产时疼痛程度以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镇痛组孕产妇不同产程的疼痛程度均轻于非镇痛组。镇痛组孕产妇SAS、SDS评分均显著优于非镇痛组(p<0.05)。 结论:分娩镇痛能够有效的减轻孕产妇分娩疼痛,同时缓解孕产妇焦虑、抑郁情绪障碍

  • 标签: 分娩镇痛 孕产妇 情绪障碍
  • 简介:【摘要】社交焦虑症(S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理疾病,可引起严重的心理社会障碍,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改善认知过程中的某些功能失调而发挥作用,对成人、儿童和青少年SAD均有良好的效果。神经影像学和使用神经增强剂提高CBT疗效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情绪调节和恐惧消退的改变是心理调节发挥积极效果的重要因素。此外,互联网提供的CBT是一项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创新领域,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当然,尽管目前针对SAD有着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治疗难治性SAD仍然是临床中的一项重要难题,需要更多的研究工作去进一步完善。

  • 标签: 社交焦虑症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