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焦虑和抑郁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几乎一半的抑郁症患者有明显的焦虑症状,因此逐渐出现混合型焦虑抑郁障碍的概念。在临床实践中,焦虑抑郁障碍较单纯的焦虑或单纯抑郁诊治更难,预后更差。老年人焦虑抑郁症状较隐匿,易被误诊为其他躯体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医疗和护理负担,成为公共卫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针对老年焦虑抑郁障碍的诊治特点作一综述。

  • 标签: 焦虑 抑郁 混合型焦虑抑郁障碍 老年
  • 简介:摘要: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人们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由此引发的焦虑障碍问题也不断增多。焦虑障碍主要是以精神抑郁的心理疾病,患者长时间处于压抑紧张的状态下造成心情低落、情绪不安,出现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等各种问题,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要主动针对焦虑状态患者进行妥善治疗,通过多样化的措施促进患者焦虑障碍得到有效恢复。

  • 标签: 焦虑障碍 治疗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门诊焦障碍虑患者处方特征。方法:抽取本院2022年 7月至10月焦虑障碍处方1248张,对其处方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男 417例,女831 例,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倍。老年患者占比31.41%。使用了新型抗抑郁药有932张,尤以SSRIs和SNRIs突出。单用苯二氮卓类46张,5-HT1A受体激动剂未见单用。新型抗精神病药使用频率为6.25%。结论:SSRIs和SNRIs为我院焦虑障碍治疗一线用药,苯二氮卓类和5-HT1A受体激动剂为二线辅助用药,新型抗精神病药也有一定应用。

  • 标签: 焦虑障碍 抗焦虑药 处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开展心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我院门诊治疗的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与实验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参与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均有所降低,其中实验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青少年焦虑症状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治疗方案中加入心理治疗能明显缓解患者焦虑症状,降低患者焦虑程度,促进青少年患者执行能力和生活质量提升。

  • 标签: 青少年 焦虑障碍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障碍患者恢复期接受心里护理后的焦虑状态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的90例精神障碍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和加强心里护理,对比临床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障碍患者 恢复期焦虑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障碍患者恢复期接受心里护理后的焦虑状态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的90例精神障碍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和加强心里护理,对比临床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障碍患者 恢复期焦虑状态
  • 简介: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脑血管病与焦虑和抑郁性障碍的关系,研究发生率和治疗效果。方法:在100例脑中卒患者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治疗用苯二氮类、氟西汀类药物。结果:①急性脑血管病后焦虑和抑郁性障碍是临床比较常见并发症;②100例患者中,焦虑、抑郁性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42%、38%,治疗后好转率分别为90.48%、84.21%。治疗后HAMA和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焦虑、抑郁性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而常规疗法加抗焦虑、抑郁治疗的恢复疗效显著。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焦虑障碍 抑郁障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睡眠心理行为护理在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患者60例作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采取睡眠心理行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评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焦虑症 睡眠障碍 睡眠心理行为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脑血管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应用抗焦虑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就诊于本院58例伴有心理障碍的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通过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之随机纳入常规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加用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两组分别29例。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体疗效达93.10%,较常规组更高(P

  • 标签: 脑血管病 心理障碍 抗焦虑 抗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中采取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的确切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介于2020年4月-2021年6月,纳入我院84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为分析样本,以红篮球法分为参照组(行人际心理治疗),研究组(行认知行为治疗),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评分及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广泛性焦虑障碍 人际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多元化心理护理干预对防范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护理效果。方法:此次入组样本均为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疗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共计14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依据特质焦虑问卷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状态。结果:研究组的睡眠质量和焦虑状况均优于对比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多元化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焦虑和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多元化心理护理 广泛性焦虑障碍 睡眠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江津区10-16岁青少年儿童焦虑障碍亚型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结果。方法:选择江津区120名10-16岁的经精神专科医生诊断为焦虑症的青少年儿童,研究对象男女各50%,统计不同亚型焦虑症患儿的年龄、性别、共性症状的调查结果。结果:10-12岁患儿中,广泛性焦虑占比>分离性焦虑>单纯恐怖>社交恐怖;13-14岁患儿中,广泛性焦虑占比>社交恐怖>单纯恐怖,无分离性焦虑,15-16岁患儿中,广泛性焦虑占比>社交恐怖>单纯恐怖,无分离性焦虑;女性患儿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怖率均略微高于男性患儿,女性患儿分离性焦虑、单纯恐怖率略低于男性患儿;共性症状中紧张最多,惊恐、心悸、害怕次之,出汗、头痛为再次,头昏、失眠稍少,强迫、乏力、便秘、气紧最少。结论:通过调查江津区10-16岁青少年儿童的焦虑障碍亚型的流行性病学发现,广泛性焦虑占比最高,主要的共性症状为紧张,该病属于中小学生中常见情绪障碍疾病,需要受到家长以及学校的广泛重视,然后进行针对性干预。

  • 标签: 青少年儿童 焦虑症 焦虑压型 流行性病学
  • 简介: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水解细胞内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降低细胞内第二信使的含量,进而影响下游信号转导,调节细胞内的生命活动。磷酸二酯酶2(PDE2)是磷酸二酯酶大家族的成员之一,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布广泛,尤其在海马和杏仁核部分密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DE2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调节,而相应的PDE2抑制剂可能具有治疗抑郁、焦虑和学习记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前景。本文综述了PDE2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在治疗相关疾病的应用。

  • 标签: 磷酸二酯酶2 环磷酸腺苷 环磷酸鸟 中枢神经系统 学习记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许多人不把失眠当成疾病看待,总觉得不是什么大事。其实,失眠并非可治可不治之病。长期的失眠会导致很多心理疾病及躯体疾病,例如抑郁症、高血压、心脏病等。同时,长期失眠会引起人体免疫力下降、早衰等。因此,一旦出现长期失眠的问题,就应及时对症治疗。

  • 标签: 焦虑性失眠 中成药 躯体疾病 长期失眠 免疫力下降 心理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50例,抽取2020年1月到12月接收的焦虑症患者,按照随机抓阄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接受共情护理,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方面得到显著的提升,且患者焦虑(HAMA)、及抑郁(HAMD)等不良情绪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共情护理 焦虑症 自我效能
  • 简介:9月11日,世纪大灾难。两架飞机撞上世贸大厦双子塔,许多在世贸大厦上班的人们还来不及反应就已葬身火海,很多人在死神来临的前一刻给最亲密的人打电话留下遗愿,而接听遗愿的人永远也难以抹去痛失亲人的伤痕。许多在附近的游人亲眼目睹灾难发生,也目睹灾祸血淋淋的现场;电视、广播、报纸等更几乎让世界上所有人知道灾难及整个发生过程,传神的报道则让听闻者也如身临其境……

  • 标签: 血淋 灾难 世贸大厦 亲人 反应 发生过程
  • 简介:目的探讨抽动障碍(TD)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应用精神兴奋剂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在本院多动症专科门诊就诊的确诊为TD共患ADHD患儿69例(DSM-Ⅳ诊断标准、Conners量表和YGTSS量表),采用哌甲酯,泰必利或(和)氟哌啶醇联合治疗,随访2月观察疗效和安全性(血压、心律、肝功能等)。结果治疗2个月后Conners量表学习问题、多动指数2个因子,YGTSS量表运动抽动、发声抽动2个因子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差异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R〈0.01),结论兴奋剂对抽动症影响不大,小剂量兴奋剂(如哌甲酯)与常规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泰必利)合用对TD共患ADHD具有较好疗效。

  • 标签: 抽动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兴奋剂 疗效
  • 简介:以下4类食物属于吃了更焦虑的“升压食物”,每当感到焦虑时,最好少碰为妙.1.高脂食物:冰淇淋、炸鸡、薯条、汉堡等食物脂肪含量高,吃后容易让人昏昏欲睡,更加提不起精神.若和咖啡一起吃,不但让人觉得非常疲惫,还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2.高盐分食品:罐头食品、香肠、火腿、热狗、卤味、腌制品、咸味坚果等高盐分食物都容易让身体的循环变差,造成代谢缓慢,精神疲惫.

  • 标签: 高脂食物 焦虑 罐头食品 脂肪含量 睡眠质量 冰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