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新生儿颅内出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新生儿颅内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20例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3例,脑实质出血(ICH)3例,室管膜下出血(SEH)及脑室出血(IVH)5例,硬膜下出血3例,混合型出血8例。结论(1)SAH为新生儿颅内出最常见的类型,约占54.7%。CT能明确显示各部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根据Flodmark1分级对出血量进行估计;(2)SEH及IVH多见于早产儿,CT可明确诊断,并可评价脑室内出的严重程度及其转归;(3)硬膜下出血在后颅凹处多见,CT容易漏诊;(4)ICH的出血量一般较少,进一步发展可形成空洞脑。CT对新生儿颅内出诊断迅速、准确,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为首选诊断检查方法。

  • 标签: 新生儿 颅内出血 CT断层摄影技术 X 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少量多次输血在抢救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经我院治疗的58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患儿,对患儿进行维生素K1补充、对症治疗的同时,以少量多次输血方式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患儿病死率、致残率。结果58例患儿中死亡率为12.07%,致残率为21.57%。结论与其他相关研究相比,本研究患儿致残率、死亡率较低,说明少量多次输血可抢救患儿生命、提升预后效果,且此方法操作简单、血源易得,是治疗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的良好方法。

  • 标签: 输血 维生素K 缺乏症 颅内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结肠淋巴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方法回顾经肠镜(4例)、手术(8例)证实的结肠淋巴患者的CT影像资料,分析其相关CT表现。结果结肠淋巴大多表现为肠壁的弥漫性增厚及周围淋巴结增大。结论CT对诊断结肠淋巴的有独特的优越性,对病变分期的判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结肠 淋巴瘤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转移的CT诊断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4例颅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螺旋CT扫描,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层厚、螺旋距为6.5mm,小病灶者采用非螺旋超薄加扫,层厚2mm,18~20层每扫描系列。结果本组研究中,54例转移中,病灶分布部,左侧大脑半球21例,右半球24例,两侧大脑半球9例;肺癌脑转移以额、顶叶近皮质较多,乳腺癌以小脑半球为多见;肿瘤大小51mm×85mm~3.1mm×2.6mm,平均大小(24mm×35mm)。

  • 标签: 颅脑转移瘤 CT诊断 临床诊断
  • 简介:肝血管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B超、CT及MRI对血管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如何把握好手术适应证以及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外科治疗有很多种方法,如肝血管切除、肝血管捆扎术、肝动脉结扎术、肝动脉栓塞、射频消融术、肝移植等,肝血管切除术效果明显,作为首选治疗,目前对于肝血管手术的适应证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争议,就其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 标签: 肝血管瘤·良性肿瘤·外科治疗·肝叶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素治疗黄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对120例黄色患者予以肝素注射治疗,并同时降血脂、血糖治疗,密切观察病灶区域注射后反应,同时临床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以及长期观察(一年以上)是否有复发。结论注射后均有短期注射后刺激反应,比如水肿、部分病例有局部出血症状。随访12个月有11例20只眼未完全消失黄色。结论肝素治疗黄色疗效确切。

  • 标签: 黄色瘤 肝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诊断胃肠道间质的方法以及有效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4例胃肠道间质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诊断并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出腹部胀痛、不适,采用MRI和CT作为重要影像学帮助检查,通过手术治疗之后,免疫组化检测CD34和CD117呈阳性率分别为55.6%和92.5%,手术治疗后一、三、五年内存活率分别是93.7%、84.8%、77.7%。结论胃肠道间质在临床表现上没有特异性症状,因此进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难度,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切除,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癌 临床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检查加电凝止血治疗鼻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9例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检查寻找出血部位,行电凝止血加选择性鼻腔填塞,以达到止血目的。结果顽固性鼻出血常见出血部位以鼻中隔嗅裂区、鼻中隔后端为主,占71.7%。患者均1次治愈。结论鼻内镜下可准确寻找出血点并电凝止血,易于明确各鼻道及嗅区等隐蔽部位的出血点,可以边吸引边检查同时准确有效地电凝止血,有效治疗鼻出血

  • 标签: 鼻出血 鼻内窥镜 电凝术
  • 简介:摘要前庭神经的良性肿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即会形成听神经,对其的治疗方法一般选择外科手术。手术入路较为丰富,如经颅中窝入路(MFC)、枕下乙状窦后入路(RSC)、经迷路入路(TLC)。如果采用非手术的保守治疗,则是采用放射治疗及影像学观察。在手术过程中采用面神经监测,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面神经功能的保留问题是较为重要的方式,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听神经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本文简单阐述了听神经的不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的三种入路,即经颅中窝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经迷路入路,非手术的保守治疗,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及影像学观察,为治疗该疾病提供一定的方案选择。

  • 标签: 听神经瘤 显微 观察 现状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现状。方法通过收治的2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患者及文献检索获取的5个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多位于大脑凸面、矢状窦、小脑幕。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71.4%的患者有头晕、头痛症状。结论手术是治疗本病最主要的方法,因其易出现复发、转移,术后辅助放疗已被大多数学者认同,尤其是肿瘤无法全切的患者,化疗暂时未显示出明显获益。

  • 标签: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肿瘤治疗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动脉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5例医源性动脉出血、接受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动脉出血的疗效。结果对35例外科术后动脉出血患者均成功进行介入栓塞治疗。5例肠道术后出血DSA示局部血管紊乱,其中3例见少量对比剂外漏进入肠管,给予适量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余30例DSA均可见对比剂外漏,其中17例伴假性动脉形成,均采用微弹簧圈予以栓塞。随访10~15天,33例出血停止,2例肠道术后出血患者仍有持续性少量便血,进行再次手术止血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器官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动脉出血具有一定优势;对于外科术后导致动脉出血、尤其是病情危重的患者,采取介入栓塞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动脉 出血 弹簧圈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微出血相关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确诊患有脑血管方面疾病的患者,采用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及血生化检查的方式。将出现脑微出血的区域进行分区计数并分级。根据检查数据对心脑血管疾病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脑微出血的发生和分级因素,与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相关,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塞有关,研究数据P<0.05。结论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塞等疾病因素,其中上述疾病因素为脑微出血最为首要的危险因素。同时经研究发现脑微出血多发位置位于脑皮层以及脑皮层下的区域,除此之外则见于丘脑及基底节区,偶见于小脑,出现几率最小的位置为脑干。

  • 标签: 脑微出血危险因素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结合自己多年神经外科工作经验,针对脑出血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将各种方法应用于实际临床医治中,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脑血栓 脑梗塞 CT 微创
  • 简介:摘要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其病死率、致残率占首位。脑出血患者病情相对危重,必须尽快采取救治护理措施,抢救病人生命、降低死亡率,以提高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本文总结了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的基础步骤,并给出详细观察的内容,希望能用正确的方法预防了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转移的CT诊断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4例颅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螺旋CT扫描,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层厚、螺旋距为6.5mm,小病灶者采用非螺旋超薄加扫,层厚2mm,18~20层每扫描系列。结果本组研究中,54例转移中,病灶分布部,左侧大脑半球21例,右半球24例,两侧大脑半球9例;肺癌脑转移以额、顶叶近皮质较多,乳腺癌以小脑半球为多见;肿瘤大小51mm×85mm~3.1mm×2.6mm,平均大小(24mm×35mm)。结节状肿瘤伴水肿34例,CT表现为小结节灶伴周围水肿,表现为大片不规则状;环状强化伴水肿14例,CT表现为肿瘤环呈外厚里薄状,厚薄相关不一;混合型8例,CT表现为肿瘤呈结节、环节、周围水肿并存,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经增强扫可见结节与环状强化。结论螺旋CT扫描伴增强扫描是诊断颅脑转移的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诊断的过程中应注意与胶质、脑脓肿等症状相区别。

  • 标签: 颅脑转移瘤 CT 诊断 临床诊断
  • 简介:<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53岁,5年前患者健康查体时发现左侧腹膜后实性占位,患者遂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左肾上腺囊肿,未行特殊处理,其后定期复查。入院前一周来患者出现头晕,测量血压增高,最高血压达180/120mmHg,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无全身乏力、手指麻木、颤抖。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一般情况良好,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患者否认有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无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

  • 标签: 神经鞘瘤 腹膜后 肾上腺囊肿 患者 腰大肌 健康查体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临床上罕见疾病颅骨上皮样血管内皮,探讨该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两例颅骨上皮样血管内皮患者,报告分析患者发病以来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点。两例患者均为男性,一例48岁,发病部位位于头颅左侧颞顶部,一例65岁,病变部位位于头顶部。结果两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均未行放疗、化疗。其中,48岁患者行手术扩大切除病灶,术后化疗20次。65岁患者行颅骨多发性病变切除术。两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成功切除病灶,48岁患者术后20个月出现肺部转移。65岁患者无生存1年3个月。结论颅骨上皮样血管内皮临床上极为少见,需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诊断,必须行早期手术切除病灶方式治疗,术后残留肿瘤可辅助放疗、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颅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诊断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