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对36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使用功能障碍治疗仪(法国USB4)进行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2次/周,20~30min/次,10~15次为1个疗程,同时结合肌肉训练,2次/d,15min/次。根据患者临床参数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后半年效果,36例患者治疗结束时,治愈25例(70%),有效8例(22.7%),无效0例(0%);治疗后半年治愈29例(80.5%),有效10例(27.7%),无效0例(0%)。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可以有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安全、简便、无创、无痛,治愈率均较高的治疗方法,锻炼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底肌锻练
  • 简介: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分别在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观察未育女性耻骨直肠膈裂孔的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以期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观察女性形态学变化的影像学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70例未育女性患者,分别在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行三维超声检查并对三维重建声像图进行分析,观察不同状态下膈裂孔的形态及内部解剖构成,测量耻骨直肠厚度和后角以及膈裂孔的前后径、左右径和面积.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耻骨直肠厚度、后角大小、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差异.结果70例未育女性患者在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3种不同状态下,膈裂孔的形态以及内部解剖结构无明显变化,而裂孔大小以及耻骨直肠厚度和后角大小发生较明显改变: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测得耻骨直肠厚度分别为(6.64±0.73)mm、(6.48±0.12)mm和(6.89±0.25)mm,耻骨直肠后角分别为(64.81±8.27)°、(71.96±9.36)°和(69.94±7.88)°,膈裂孔前后径分别为(4.29±0.67)cm、(4.54±0.79)cm和(4.01±0.85)cm,膈裂孔左右径分别为(3.70±0.61)cm、(3.96±0.65)cm和(3.47±0.49)cm,膈裂孔面积分别为(11.25±2.56)cm2、(14.48±4.51)cm2和(9.23±2.53)cm2.与静息期相比,张力期耻骨直肠变薄,后角变大,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变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6、-3.58、-2.91、-3.12、-5.07,P均<0.001);与静息期相比,缩肛期耻骨直肠变厚,后角变大,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变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1、-2.70、3.88、3.21、4.39,P均<0.001).结论三维超声可动态观察不同状态下膈裂孔和耻骨直肠的形态学改变,是观察女性形态学改变的最佳影像学方法之一.

  • 标签: 成像 三维 超声检查 骨盆底 女(雌)性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双侧腹直推徙术在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中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重症胰腺炎术后形成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施行改良双侧腹直推徙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疼痛、伤口愈合等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85~120min,平均(110±4)min,术中失血量105~170ml,平均(150±5)ml.创口及腹壁无剧烈灼痛等并发症发生,伤口甲级愈合;术后5个月门诊随访,无复发,无其他不适症状.结论本研究实践证明,腹壁切口疝患者施行改良双侧腹直推徙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理想和经济的方法.

  • 标签: 切口疝 腹壁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直后置入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经腹直后置入人工补片手术修复腹壁切口疝患者59例。结果本组59例患者全部治愈。手术时间45~150min,平均(80±10)min。术后住院时间6~8d。术后发生皮下积液3例,穿刺抽液后好转;术后慢性疼痛1例,3个月后自行好转;血肿2例,穿刺引流后好转;血清肿1例;随访3个月至5年,复发1例。结论采用腹直后腹膜前置入人工补片治疗腹壁切口疝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外科手术 腹直肌
  • 简介:子宫腺病为临床妇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以进行性痛经和月经过多为主要症状,治疗目的是使患者的痛经得到明显缓解和月经量得到减少。子宫腺病的病理基础是子宫内膜基底层侵入子宫层,弥漫分布于子宫肌纤维内,传统的治疗方案不能收到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我们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治疗子宫腺病,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左炔诺孕酮 系统治疗 子宫内膜 进行性痛经 缓释
  • 简介:目的观察瘢痕妊娠(CSP)内注射氨甲蝶呤(MTX)治疗后超声声像图变化,探讨超声检查在CSP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超声动态随访2009年11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6例内注射MTX治疗CSP患者病灶大小及血流变化情况,并参考血β-hCG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16例CSP患者超声表现为瘢痕处包块型10例,孕囊型6例.16例患者中11例内注射MTX治疗成功;此11例患者治疗前病灶直径平均(2.76±1.15)cm,患者血β-hCG水平(2164.13±2712.28)IU/L;治疗后超声随访病灶缓慢缩小,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其中5例超声随访病灶完全消失,该11例患者血β-hCG水平进行性下降(治疗后1周内下降幅度>50%),(54.36±43.58)d后恢复至正常范围.16例患者中5例单纯内注射MTX治疗失败;此5例患者治疗前病灶直径平均(3.26±2.49)cm,患者血β-hCG水平(11916.34±5004.50)IU/L;治疗1周后超声复查病灶不缩小反而明显增大,病灶直径平均(4.14±2.82)cm,血流信号丰富,该5例患者血β-hCG水平治疗后1周内下降幅度均<50%.1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清宫术,1例行子宫动脉栓塞(UAE)后腹腔镜下清宫术,1例行UAE后开腹病灶切除术,2例行开腹病灶切除术.5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治愈.结论超声检查能有效监测CSP患者病灶大小及血流变化情况,帮助临床评估治疗效果及指导进一步治疗.

  • 标签: 超声检查 随访研究 妊娠 异位 甲氨蝶呤
  • 简介:痉挛是指一侧颜面部肌肉阵发性、非自主性抽搐。抽搐多从眼周开始,之后波及口周和表情,常伴头痛耳鸣,情绪紧张时病症会加重。该病症不仅损伤容颜,还会造成精神伤害及生活的不便。该病症是由于面神经根部受局部血管波动性压迫,继而发生脱髓鞘变化并导致传入传出神经短路所致。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此病症。

  • 标签: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手术治疗 微创 面神经根部 面部肌肉
  • 简介:骨骼是机体内容易发生塑形的组织之一,因此,抗阻锻炼可使肌肉肥大。与此相反,废用、航天失重或模拟失重与长时间石膏固定等,均可引起骨骼肌萎缩。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是国际公认的地面模拟失重的模型,尾部悬吊4d的雄性大鼠即发生抗重力骨骼如比目鱼的明显萎缩,而雌性大鼠比目鱼在悬吊第5天才出现明显萎缩[1]。抗重力骨骼肌萎缩在航天飞行过程中可成为降低心血管功能的因素之一;当航天

  • 标签: 尾部悬吊大鼠模型 模拟失重 骨骼肌 强直收缩 疲劳性 肌节损伤
  • 简介:目的:总结一期经口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陷入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方法:对42例斜坡齿状突型颅陷入症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口、鼻腔清洁和消毒,重视健康教育。手术后做好体位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神经功能以及伤口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做好出院宣教。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术后完全恢复生活自理者24例;术后症状较术前改善,但日常生活仍需要帮助者11例;因术后延髓麻痹、呼吸功能障碍,需长期依赖呼吸机者1例。临床总有效率达97.2%,显效率为66.7%。术后未发现手术切口感染及脑脊液漏病例,所有患者枕颈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结论:一期经口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陷入症,具有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感染几率高,因此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全面护理和正确的出院指导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颅底陷入症 斜坡齿状突型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 护理
  • 简介:严重创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患者,需行腹腔扩容术。腹腔扩容术后部分患者不能行一期确定性关闭腹壁筋膜层,只能施行腹壁创面植皮术,从而形成计划性腹疝。随着时间延长,计划性腹疝的疝环进行性扩大,成为巨大腹壁切口疝。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对1例巨大计划性腹疝患者施行改良双侧腹直推徙术,成功进行了确定性腹壁重建。实践证明该术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 标签: 腹壁 治疗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皮瓣移植治疗难治性小腿和足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小腿和足部创伤后骨髓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清创加开放式的植骨术对发病部位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疗效的进行比较,并在随访过程中对疗效更进一步的观察了解。结果在术后1至5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游离皮瓣移植的机制主要是利用血运组织的丰富对创伤面覆盖,消灭不容易清理的部位的病变组织,对于难治性小腿和足部创伤后骨髓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游离肌皮瓣移植难治性小腿和足部创伤后骨髓炎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GnRH-a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releasingintrauterinesystem,LNG-IUS,商品名曼月乐)治疗大子宫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将42例大子宫腺病按自愿原则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GnRH-a治疗3个疗程后放置LNG-IUS,对照组在月经第5~7天直接放置LNG-IUS.结果治疗组GnRH-a治疗前子宫体积(228.6±27.9)cm^3,3个疗程后子宫体积缩小至(165.4±19.4)cm^3(t=8.523,P=0.000);GnRH-a治疗前CA125为(79.5±19.3)U/ml,治疗3个疗程后降低至(40.0±9.4)U/ml(t=8.432,P=0.000).放置LNG-IUS6个月后:治疗组子宫体积(132.4±23.1)cm^3,显著小于对照组子宫体积(188.2±25.4)cm^3(t=-7.448,P=0.000);治疗组月经量评分(18.4±10.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2.4±10.9)分(t=-7.401,P=0.000);治疗组2例CA125高于正常值,对照组11例,有显著性差异(Х^2=9.024,P=0.003);2组痛经程度无统计学差异(Z=-1.916,P=0.055).治疗组未发生阴道流血淋漓不尽,对照组6例阴道流血淋漓不尽,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治疗组中无一例发生脱环,对照组4例脱环,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结论与单纯放置LNG-IUS相比,GnRH-a联合LNG-IUS能更有效治疗大子宫腺病,缓解临床症状.

  • 标签: GNRH-A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 子宫腺肌病 大子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新生儿先天性胃壁层缺损围手术期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本科室近两年收治的28例新生儿胃破裂患者分为干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干预护理组14例进行围手术护理,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常规护理组14例进行一般性的护理。结果干预护理组有利的支持了新生儿的正常治疗,14例患者中痊愈13例,死亡1例。常规护理组14例,痊愈11例,死亡3例。结论围生期的特殊温煦护理对于新生儿的病情康复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胃壁肌层缺损 围生期护理
  • 简介:例1,男,30岁。因"呕吐腹泻5h"就诊于一社区门诊,诊断为胃肠炎,应用阿米卡星500万U静脉滴注(静滴),静滴完毕后约1h,在输用维生素C及维生素B6过程中突然出现面部、四肢骨胳强直收缩伴剧烈疼痛,难以忍受,故由"120"车接入我科。查体:T37℃,P82次/min,R20次/min,BP165/90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语言欠清,抬入病房,查体合作。

  • 标签: 阿米卡星 庆大霉素 痉挛
  • 简介:<正>1病例简介患者因"查体发现双肾错构瘤10余天"入院。患者7岁时开始出现鼻翼局部皮疹,结节样、咖啡色,随年龄增长皮损逐渐扩展至鼻翼两侧并呈蝶形分布,质硬,直径1~5mm不等,压之不褪色。四肢及胸背部等躯干部位未见明显皮损。自诉青春期间出现若干次四肢屈曲并一过性意识不清表现,高度怀疑有癫痫病史。患者自诉其母亲、姐姐及舅舅患有面部类似结节性硬化症(TSC)表现及

  • 标签: 结节性硬化症 多脏器 患者 皮损 肾错构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直人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嵌顿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腹直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疝37例。其中腹股沟斜疝31例,直疝2例,股疝1例,腹股沟斜疝合并直疝3例。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45—65min,平均(56±10)min;住院时间7—11d,平均(8.7±1.9)d。术后无补片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经腹直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安全,尤其适用于腹横筋膜薄弱或缺损严重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直肌 腹膜前间隙 无张力 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小儿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胫骨隆突撕脱性骨折II型、III型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随即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固定,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治疗后膝关节活动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小儿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效果显著,方法简单,创伤较小,能够有效的减少手术并发症,较好的回复患儿膝关节活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骨科 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临床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实践过程中采用不同椎间盘内注射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204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法一周后,总有效率组间比较,B组患者总有效率水平略高于A组患者总有效率水平,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法一年后,总有效率组间比较,B组患者总有效率水平显著高于A组患者总有效率水平,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针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椎间盘内注射亚甲兰进行治疗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理想,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是临床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可靠选择。

  • 标签: 椎间盘内注射 椎间盘源性腰痛 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