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少弱精子症患者接受生精胶囊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少弱精子症患者100例,时间为2016年9月-2017年12月,根据其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实施生精胶囊治疗,对照组则实施五子衍宗胶囊治疗,对比2组少弱精子症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疗效、精子活力、密度、精浆生化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弱精子症患者接受生精胶囊治疗,可以促进其精子活力以及密度的提高,改善其精子成熟的环境,将其生育能力提高。

  • 标签: 生精胶囊 少弱精子症 治疗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率对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及其与精液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配偶有复发性流产史的男性患者200例作为实验组,1年内正常生育的男性2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男性的精子DNA碎片率和年龄、精子浓度、向前活动精子精子畸形率进行分析。并按照试剂盒推荐的参考范围10%,将400例患者分为精子DNA碎片率<10%组(215例)和DNA碎片率≥10%组(185例),比较其复发性流产率,并对实验组男性的精子DNA碎片率与各项精液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的精子DNA碎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前向运动精子率低于对照组(t分别=7.84、-15.73,P均<0.05),两组在精子浓度及精子畸形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92、0.03,P均>0.05)。精子DNA碎片率<10%组的流产率明显低于精子DNA碎片率≥10%组的流产率(χ2=79.66,P<0.05)。在实验组中,患者的精子DNA碎片率与其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率呈负相关(r分别=-0.46、-0.60,P均<0.05),与精子畸形率呈弱相关(r=0.19,P<0.05)。结论精子DNA碎片率增高与复发性流产有关,可作为评估精液的一项重要指标。

  • 标签: 精子DNA碎片率 复发性流产 精液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对成年男性精浆生化成分及抗精子抗体的影响。方法以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平均海拔3700m)的1358名西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精浆生化指标及抗精子抗体的变化,并以从未上过高原的1521名内地青年志愿者作对照。结果与内地居民相比,西藏居民的男性精浆果糖、锌以及中性α-葡糖苷酶异常数显著高于内地居民,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超氧化物酶异常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西藏居民男性精浆抗精子抗体阳性率(0.15%)显著高于内地居民(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可降低成年男性精浆果糖、锌、中性α-葡糖苷酶含量,提高精浆抗精子抗体阳性率,对其生育能力有潜在影响。

  • 标签: 高原低氧 精浆生化 抗精子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对腺嘌呤致雄性不育大鼠精子质量及性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腺嘌呤组、金匮肾气丸组。应用自动精子质量分析仪检测实验大鼠的质量(精子密度、活率及活动度);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T)、促黄体激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的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实验大鼠睾丸组织精子鞭毛密度,支持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等结构。结果金匮肾气丸能显著改善腺嘌呤致雄性不育大鼠的肾阳虚症状,提高精子密度、活率及活动度;金匮肾气丸能明显改善提高大鼠血清T的含量,降低LH、FSH的含量;金匮肾气丸能改善模型大鼠睾丸组织受损的支持细胞。结论金匮肾气丸可提高腺嘌呤致不育模型大鼠的精子质量,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清中T的含量及修复受损的支持细胞这一间接作用实现的。

  • 标签: 腺嘌呤 不育 肾阳虚 金匮肾气丸 精子 睾丸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孕不育妇女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A)、抗β2糖蛋白1抗体(β2GP1)、抗精子抗体(AsAb)。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80例不孕不育女性患者设为鉴别组,另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180例正常生育女性为健康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对象ACA、β2GP1、AsAb。结果鉴别组ACA-IgG、ACA-IgM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ACA-IgA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鉴别组ACA、β2GP1、AsAb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女性体内ACA、β2GP1、AsAb与不孕不育有密切关联,采取联合检测能帮助患者查找不孕不育的病因,提高临床确诊率。

  • 标签: 不孕不育妇女 抗心磷脂抗体 抗&beta 2糖蛋白1抗体 抗精子抗体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所参加的全国寄生虫形态学间质评误报原因分析,找出对寄生虫形态识别能力的薄弱点,并针对性的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逐步提高对各类寄生虫及其虫卵的识别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漏诊、误诊,为临床对寄生虫疾病的诊治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为本地区消灭寄生虫病做出应有的贡献。方法对2002~2014年(除2003年和2004年)所参与的全国寄生虫形态学室间质评回报成绩进行回顾分析,利用EXCEL表格对11年的135幅寄生虫图片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其误报原因。结果本实验室11年中参评的135幅全国寄生虫形态学室间质评图片中,124幅与参考答案一致,11幅与参考答案不符合,正确率为91.85%误报率为8.15%。结论从事寄生虫形态学的工作人员对各类人体寄生虫及其虫卵形态的鉴别能力不足,尤其对少见、罕见寄生虫及其虫卵形态的识别能力较差,是导致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类寄生虫及其虫卵形态特点、生活习性,并结合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逐步提高对各类寄生虫及其虫卵形态的识别能力,才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病原学诊断依据。

  • 标签: 寄生虫 室间质评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我院血常规检验血细胞异常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实验组,开展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工作,筛查MCH指标、HCV指标与HCT指标、阳性检出率。结果经过调查实验组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结论在临床检验的过程中,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法,能够正确反映病情异常情况,辅助临床诊断工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必要性
  • 简介:目的:发展一种通过三维形态学参数评价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行为的新方法。方法:将采集的12名健康志愿者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均分为二份,一份加入200μmol/L乙酰水杨酸(ASA)处理作为实验组,另一份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小板进行洗涤纯化。将纯化血小板加入Ⅰ型胶原蛋白修饰的反应池中在静态条件下诱导血小板活化聚集,通过形状测量激光显微系统观察分析形成的血小板聚集体三维形态。同时,通过光透射浊度法(LTA)分析血小板功能。结果:本技术可在无标记情况下获取血小板聚集体的形貌、高度及三维形态图像数据,并可量化血小板聚集体的体积参数;ASA处理能明显改变血小板聚集体的三维形态学特征;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小板聚集体体积显著降低(t=8.97,P<0.01),而横截面积改变不显著(t=1.9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聚集体体积截断值为1395μm3时鉴别ASA抑制功效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75%,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均优于LTA方法测试的聚集度参数。结论:本研究建立的ASA抑制血小板聚集行为的三维形态学分析方法将为后续研究和临床评价ASA抗血小板聚集效应提供新的分析策略。

  • 标签: 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 三维形态 Ⅰ型胶原蛋白 血小板聚集体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 30 例发热疾病患者为观察 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 30 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分别进行血细胞常规分析和血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细胞平均体积 ( MCV) 、红细胞压积 ( HCT)、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 (RDW -SD)均值均高于对照组 ( P< 0.05), 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 MCH) 与对照组相近( P> 0.05)。 结论:血细胞形态与发热疾病有一定的联系,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反应患者发热疾病的情况。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对血细胞形态、数量检查,可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值得 在临床检验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 检验 发热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常规检测中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6月-12月收诊的150例全自动检测分析仪监测结果异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150例血液检测结果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标本的形态学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液细胞形态学异常有6例,假阴性率为4.00%,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测联合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后有50例患者出现血液形态学异常,其阳性率为33.3%。观察组患者细胞形态正常的患者为47例,其假阳性率为31.33%。对照组出现6例患者出现白细胞的形态异常与红细胞形态、血小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12,P=0.017;x2=24.994,P=0.000001)。结论采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测的方式,其诊断的方式更加的准确,所以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该加强应用。

  • 标签: 血常规 血液细胞形态学 应用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肿瘤转移与脑肿瘤血脑屏障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病理室储存的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脑肿瘤患者行手术切除的标本38份为研究目标,其中其中脑胶质瘤26份、脑转移瘤12份,对所有病例标本的血脑屏障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脑转移瘤病理标本的观察结果示TJ扩张延长、胶质膜减少消失、出现窗孔结构、癌细胞逸出血管腔等异常情况均较为常见。26份星形细胞瘤病理标本观察结果示基膜均较为完整,未见TJ结构异常改变较为完整,少部分胶质膜减少,吞饮小泡数量增多,Ⅲ级、Ⅳ级病理标本部分基膜现虫蚀空洞现象。结论脑肿瘤患者血脑屏障形态结构的改变与脑肿瘤转移情况直接相关,血脑屏障不完整为脑肿瘤转移提供了结构基础。

  • 标签: 脑肿瘤 血脑屏障 肿瘤转移 形态学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形态学检查出现误诊与漏诊的的原因,并依此提出对策。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2018年1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接受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44例误诊与漏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做出回顾性的分析以及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对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存在误诊与漏诊的44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以及细胞形态数量进行观察,均得到了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得出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出现误诊和漏诊的原因如下除了部分检验人员对血液分析仪的性能没有完全的掌握和熟练应用的原因之外,还有使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准确率并不是百分之百。结论虽然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够为检验人员的工作带来便利,但对于疑似患者仍与要借助显微镜及其他的检查。其次,应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掌握对血液分析仪的使用,从而避免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出现误诊与漏诊的情况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研究。对 2018年 3月至 2018年 6月北京首儿李桥儿童医院的 4例患儿外周血细胞标本进行瑞氏一姬姆萨染色,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计数。 结果 病例 1 发现 97%的原始幼稚细胞。病例 2发现正常形态和中心淡染区扩大的双群红细胞。病例 3发现中性粒细胞胞浆可见大量的中毒颗粒和空泡变性。病例 4发现 10%的异型淋巴细胞。 结论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是查找病因的重要手段,有助于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

  • 标签: 外周血细胞 形态学 光学显微镜 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法对临床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接受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的正常患者18例作为对照组,将同期检测结果异常患者1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体检者皆给予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法检测,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检出异常者有13例,正常者有5例,假阴性率为27.8%;对照组检出异常者为1例,正常者为17例,假阴性率为5.5%,观察组的13例患者中白细胞异常、红细胞异常、细胞形态异常、存在寄生虫患者分别有4例、6例、2例与1例。结论血细胞形态检查法可以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准确的证据,能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细胞 形态学检查 临床疾病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电脑随机编码法将2016.03.02日-2018.02.02日在县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尿路感染患者分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各分离出100株大肠埃希菌,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结合以往工作经验给药,观察组进行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合理用药。比较2组感染程度、工作人员幸福感指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重度感染率(3.00%)、中度感染率(18.00%)低于对照组,轻度感染率(79.00%)较对照组更高(p值<0.05);观察组工作人员的幸福感指数得分(134.56±10.14分)高于对照组(85.25±6.10分)(p值<0.05);观察组满意度(99.00%)高于对照组(83.00%)(p值<0.05)。结论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实施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可以控制感染程度,监测病原菌传播路径,合理用药。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诊断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滑脱患者术后复位程度对脊柱矢状面形态的影响及疗效。方法抽选我院5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对照组部分复位观察组完全复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DI与VAS评分相比较,差距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ODI与VAS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实施对比,差距明显P<0.05)。结论腰椎滑脱症术后完全复位患者的矢状面形态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整体治疗效果优于部分复位。

  • 标签: 术后复位程度 腰椎滑脱患者 脊柱矢状面形态 影响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尿路感染病患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将之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40例。各组均分离出大肠埃希菌40株,对实验组的菌株实行微生物形态学检验,而对照组菌株则不进行任何的处理。综合分析两组的感染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轻度感染率为77.5%,中度感染率为20.0%,重度感染率为2.5%;对照组的轻度感染率为37.5%,中度感染率为37.5%,重度感染率为25.0%。经比较,实验组的菌株感染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采取微生物形态学检验法,并将之用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并能为疾病的控制和监测提供重要指导。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应用价值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运用于儿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在2016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200例儿科患儿,对其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在200例进行检测的患者中,有134例出现异常,其中病毒感染36(18%),异型淋巴细胞60(30%),原幼细胞4(2%),贫血34(17%)。传染病患者的异型淋巴细胞情况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8.95%),流行性感冒9(6.72%),手足口病5(3.73%),三种都以Ⅰ型最多。结论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运用于儿科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 标签: 外周血细胞 形态学检验 儿科疾病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于本院实施诊治的90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组法纳入对照组与实验组(n=45)。对照组菌株未实施任何处理,实验组菌株实施微生物形态学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菌株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菌株感染发生率为8.89%,对照组菌株感染发生率为31.11%,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菌株感染发生率,对患者疾病的准确诊断、针对性治疗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 感染性疾病诊断 菌株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