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分别联合内界膜移植,内界膜翻瓣,自体血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效果及对黄斑解剖结构和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03月-2022年04月本院收治的102例IMH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予以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术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联合内界膜移植治疗,B组联合内界膜翻瓣治疗,C组联合自体血填充治疗,比较三组黄斑裂孔闭合率、椭圆体带(EZ)的缺损直径、黄斑中心凹下(SFCT)脉络膜厚度。结果:三组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EZ的缺损直径较C组明显降低(P<0.05);三组SFCT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分别联合内界膜移植、内界膜翻瓣、自体血填充治疗IMH皆可有效促进黄斑裂孔闭合,但在促进黄斑解剖结构恢复方面,内界膜移植及翻瓣的效果优于自体血填充。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移植 内界膜翻瓣 特发性黄斑裂孔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连续3mo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黄斑水肿患者,并具有术前术后OCT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完整记录者。入选共32例39眼,采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OCT检查:术后3mo 32眼黄斑水肿完全消退,7眼黄斑水肿部分消退。视力:术后3mon BCVA较术前BCVA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n BCVA为0.53±0.09。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明显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术后BCVA,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OCT 最佳矫正视力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连续3mo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黄斑水肿患者,并具有术前术后OCT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完整记录者。入选共32例39眼,采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OCT检查:术后3mo 32眼黄斑水肿完全消退,7眼黄斑水肿部分消退。视力:术后3mon BCVA较术前BCVA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n BCVA为0.53±0.09。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明显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术后BCVA,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OCT 最佳矫正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接受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回顾2021年01月至2021年12月50例本院收治的DME患者,将康柏西普治疗的一组(25例)纳入甲组,将雷珠单抗治疗的一组(25例)纳入乙组。比较两组黄斑中心厚度、最佳矫正视力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黄斑中心厚度两组术前值比较,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甲组该值较之乙组低,P<0.05。最佳矫正视力两组术前与术后1个月值比较,P>0.05;术后3个月,甲组该值较之乙组低,P<0.05。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P>0.05。结论 DME应用康柏西普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糖尿病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雷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虽然不是所有存在高度近视的患者都会出现视网膜脱离,但是与视力无病变的人群来讲,高度近视患者出现视网膜脱离的几率相对较高,如果不早期治疗干预,患者将出现视力失明的情况,本次就针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治疗方面进行深入调研。方法:此次从医院科室抽取的病例,共选择80例,所有患者临床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以奇偶数的形式进行分组,其中奇数组给予巩膜环扎术干预,归为对照组,偶数病例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操作,纳入观察组,对此次患者治疗后的复位率方面进行了评估。结果:通过给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症治疗,显示观察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更优,有比较性意义(P<0.05):结论:患者发生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病症,主要给患者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干预,该方式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极为显著,而且治疗安全性极高。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 选择从2020年5月-2022年4月在我院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的患者7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二组采用激光光凝治疗,比较两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疗前,两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并无太大不同(P>0.05);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一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更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疗前,两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并无太大不同(P>0.05);疗后,两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一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更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更理想,值得广泛利用。

  • 标签: 康柏西普 激光光凝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中老年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的黄斑水肿和视力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和单纯白内障患者各60例,并且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手术,最后分析患者之间的疾病状态。结果 糖尿病眼底疾病患者的黄斑厚度与视功能指标的恢复状况明显与单纯眼底疾病患者有差异性(P

  • 标签: 糖尿病眼底疾病 白内障手术 黄斑水肿 视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中老年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的黄斑水肿和视力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和单纯白内障患者各60例,并且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手术,最后分析患者之间的疾病状态。结果 糖尿病眼底疾病患者的黄斑厚度与视功能指标的恢复状况明显与单纯眼底疾病患者有差异性(P

  • 标签: 糖尿病眼底疾病 白内障手术 黄斑水肿 视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8例MHRD患者,随机分为玻璃体切割组(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组(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离术),各44例。统计患者住院时间、视力水平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内界膜剥离术组住院时间、视力水平恢复时间短于玻璃体切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离术联合对MHRD治疗,疗效显著,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剥离术 联合治疗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治疗伴无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PED)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46眼)黄斑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注药后3、6及12个月视力、黄斑中心厚度(CMT)和PED高度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对比术前视力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的BCMA、PED等视力改变情况与术前相比显著较高,差异显著(P0.05);术后3、6、12个月患者的PED高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3个月和12个月相比,其PED高度发生降低,无显著差异性,经检查发现,PED无消退迹象。结论 综上而言,AMD疾病的发病过程较为复杂,临床治疗方式一般注重于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但对改善无血管性PED的效果并不明显。目前,临床治疗PED疾病较为困难,在研究AMD中,其无血管性PED的发病机制极有可能会提升AMD,而当前最重要的则是对预测视力预后和探求更有新颖的针对性治疗方法,从根本上降低因AMD因素而导致的视力丧失。

  • 标签: 变性,黄斑,年龄相关性 脱离,上皮层,色素 阿柏西普,注射,玻璃体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罹患玻璃体切除术后继发黄斑水肿予以地塞米松缓释剂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04-2021.11间本院收治100例黄斑水肿患者作为主体展开对照分析,依据治疗方式差异性,记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前组予以常规治疗,后组采取地塞米松缓释剂眼内植入治疗,统计两组各项指标(治疗效果评估值、并发症发生率评估值)展开细致观测并实施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继发黄斑水肿治疗期间通过予以地塞米松缓释剂治疗,具有改善不适症状,减少并发症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水平,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地塞米松 玻璃体切除术 黄斑水肿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高血脂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中阿托伐他汀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法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84例高血脂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份-2021年12月份,随机分组,各42例。雷珠单抗治疗法用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法用于观察组。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BCVA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CM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脂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疾病治疗中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方法,视力矫正效果好,有助于降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疾病治疗安全性高,视力水平改善效果好,建议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高血脂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阿托伐他汀 雷珠单抗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此次对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临床疗效进行详细分析。方法 对本院2021年2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80只眼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平均分为两组(A组为参照组,B组为研究组)A组对患者采用内界膜剥除术进行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玻璃体腔内联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视网膜的厚度的不同,然后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在治疗前无论是矫正视力还是黄斑中心视网膜的厚度均无显著差异,且P>0.05,然而,治疗一个月、治疗三个月、治疗半年随访结果显示,B组患者矫正视力均大于A组患者,且时间越长矫正视力差越大,同时B组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均小于A组患者,同样时间越长厚度差越大,P

  • 标签: 特发性黄斑前膜 内界膜剥除联合 玻璃体 曲安奈德 注射治疗 矫正视力 视网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中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取样63例,收治时间2019年12月至2022年04月,随机分组,给予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n=32,实验组)和眼底激光治疗(n=31,对照组),对比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最佳矫正视力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眼压指标相近,P>0.05。治疗4周,实验组黄斑中心凹厚度(262.88±17.42)mm,比对照组(286.79±15.38)低,最佳矫正视力(0.47±0.08),比对照组(0.38±0.09)高,P<0.05。结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中联合应用眼底激光治疗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可优化疗效,改善黄斑中心凹厚度和视力水平。

  • 标签: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视力水平 眼底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下(OCT)不同分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基础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其玻璃体腔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的具体内容、临床效果。方法:罹患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患者,为此次研究参考对象,行分组处理后,具体组别为:A组(弥漫性黄斑水肿)、B组(囊样黄斑水肿)、C组(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依照原则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扫描结果,且全部患者病例数为70,资料收集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其中,A组24例,B组23例,C组23例,3组患者均接受临床治疗,具体方案为:玻璃体腔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注射,对比疗效,内容有:临床指标(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晶状体混浊、眼压增高、玻璃体积血、球结膜下出血)发生率情况。结果:(1)关于最佳矫正视力,3组数据予以评测,A、B组高于C组,P<0.0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中,相比C组,A组、B组低,P<0.05;(2)总有效率方面,A组(95.83%)VS B组(91.30%)VS C组(69.56%),数据有统计意义,且A组、B组更高,P<0.05;(3)不良反应发生率中,A组、B组低,P<0.05。结论:玻璃体腔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糖尿病黄斑水肿OCT不同分型患者效果不同,需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具体方案的制定。

  • 标签: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OCT不同分型 有效率 玻璃体腔 抗VEGF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玻璃体腔注射改良低剂量曲安奈德(TA)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PCME)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剂量曲安奈德,给予观察组改良低剂量曲安奈德,并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黄斑中英厚度、眼压和对照组相比(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患者的时候玻璃体腔注射改良低剂量曲安奈德,能够有效地降低黄斑中央厚度和眼压,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较低,值得推广。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 改良低剂量曲安奈德 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 不良反应发生率 黄斑中英厚度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在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不同类型黄斑水肿治疗中,对比抗VEGF治疗和抗炎治疗之间的短期疗效。方法:共60个病例按照黄斑水肿类型不同分为①黄斑囊样水肿;②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③弥漫性视网膜增厚。接受抗VEGF治疗或抗炎治疗,对比短期疗效。结果:各类型下不同治疗方案对应的病历资料差异不大(P>0.05),同抗炎治疗相比,黄斑囊样水肿抗VEGF治疗后BCVA更高,而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抗炎治疗后SRD高度更低(P<0.05)。结论:不同类型黄斑水肿经抗VEGF治疗或抗炎治疗均有效,其中抗VEGF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黄斑囊样水肿患者BCVA,但对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患者的改善效果较抗炎治疗欠佳。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抗VEGF治疗 抗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特发性黄斑前膜行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措施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围手术期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20例,精细护理),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疗护依从率、视力值、视力提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负面情绪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发性黄斑前膜行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患者实行精细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心理状况改善、视力恢复、治疗安全水平提高存在积极影响。

  • 标签: 特发性黄斑前膜 围手术期 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时应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和视网膜激光光凝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和实验组(合并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每组32例。对比治疗效果和视力及眼压情况。结果 实验组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和视网膜激光光凝的疗效更为理想,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治疗,减少疾病对其产生的影响,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 视网膜激光光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
  • 简介:【摘要】: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立旨在改变以往开放的加药混合调配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微生物和热源等污染的可能性,以提高医院静脉输液质量,保证患者静脉用药安全,目前已成为现代医院药学机构的重要部门。国内外研究显示:随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广泛建立和使用,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进行精细化防控管理在提高输液质量,降低临床输液反应,减少医院聚集性感染发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洁净的防控措施进行探讨,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洁净区 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