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5月阜南县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临床收治的3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2例,年龄45~85岁。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导管组16例,经外周静脉系统组18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肿胀消退情况(治疗前后膝上15em周径差)、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导管组膝上15em周径差为(1.78±0.59)cm,较系统组的(2.69±0.83)cm明显缓解;导管治疗时间(145.78±14.36)h较系统组的(242.72±21.35)h缩短;导管组围术期出血并发症发生率2/16,较系统组的9/18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3~12个月,导管组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为3/16,较系统组(10/1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系统效果好,出血并发症少,并可维持良好的远期通畅率,降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深静脉 导管插入术 外周 导管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脑梗死静脉后的对病人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并患有脑梗死的病人 100 例,对其进行静脉治疗,治疗后进行护理,分析护理的效果。 结果: 经过及时有效的护理 , 患者在进行完治疗后的好转率提高,病人全都逐渐好转。 结论: 通过对接受过静脉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病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

  • 标签: 脑梗死患者 静脉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尿激酶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脑血栓患者当作观察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各25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都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结果。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要比以往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对此值得推广和完善。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脑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ICU急性脑梗死静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我院ICU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选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均为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均占4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治疗,在治疗的基础上,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且实验组的改善程度较参照组更佳,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缓解其神经功能缺损,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性脑梗死 ICU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缺血性脑组织血流灌注,避免脑组织的坏死,而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本文主要综述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等相关研究结果,以及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因素和治疗途径。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简介:【摘要】治疗可使 AIS患者的闭塞血管实现早期再通,重建循环或建立侧支循环、缩短缺血状态持续时间,经 MRI及 CT评估确定有指征时应立即为 AIS患者提供治疗,以降低病残风险及改善功能转归。虽然能降低残疾率,但存在出血转化风险,应用疗法治疗 AIS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本文查阅了多种期刊资料的临床实践研究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 AIS的治疗进展情况,旨在为 AIS的流程提供实用性强的临床工作框架,促使获益最大化。

  • 标签: 溶栓 卒中 缺血 急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激酶静脉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之间于我院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5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尿激酶静脉治疗;对照组采取奥扎格雷钠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各25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治疗脑梗死,效果更加明显,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 标签: 尿激酶 脑梗死 疗效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静脉治疗急性心梗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1 年 02月至 2012年 02月间我院用尿激酶早期治疗 45例 AMI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前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密切监测血压、心电图变化,采取各种有效护理措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45例经过拴治疗后,再通 39例( 86.7%),胸痛缓解率为 77.8% ( 35/45);有  11例( 24.4%)并发轻度出血,  41例( 91.1%)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 1例因心力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采用急诊静脉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规组对患者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结果常规组的再通率67.92%情况明显低于治疗组90.57%,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常规组,相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静脉治疗,不仅可以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诊疗,更可以快速溶,提高血管的再通率,对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肌和心室进行保护。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疗效 急诊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脑梗死患者实施超早期静脉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新发脑梗死患者11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8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尿激酶静脉治疗,两组患者采取相容的护理模式,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参照组的康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比较中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早期脑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法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康复率,还可以显著改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超早期静脉溶栓 疗效评估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五年来收治的该病患者40例进行研究,按治疗方法均分两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系统治疗后,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酸激酶含量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治疗后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用国产尿激酶150万单位,经静脉冠脉再通疗法,观察临床疗效、副作用及病死率。结果?35例获得再通,冠脉再通率为63.3%,9例未发生坏死性Q波,住院病死率(5周)为7.7%,轻度出血为13.4%,无内脏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方法疗效可靠,安全而副作用小,使用方便,而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普及应用。

  • 标签: ? ? 心肌梗死 ? 尿激酶? ? 溶栓疗法
  • 简介:摘要综述了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治疗的时间窗,正确掌握药物的治疗方法,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语言功能、肢体活动等变化,观察用药反应及有无出血倾向,静脉治疗后并发症(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及脑水肿、血管再闭塞)的观察及护理进展。认为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医护密切配合,做好前准备,密切观察中、后病情变化及提供规范、安全、最佳的护理,是静脉治疗成功的关键,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其致残率,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不同时间窗脑梗死并接受治疗的患者行以综合性护理措施所具备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在2016年2月到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当中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当中择取40名,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n=20),对参照组在发病之后3小时到6小时之间进行治疗,对实验组则在发病之后3小时内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同时行以护理措施,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整体恢复效果,并做以总结。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措施以及护理干预,实验组的患者在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上好于参照组,且对照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并发症发生概率没有差异。结论在临床当中,于脑梗死患者发病之后3小时内接受治疗,辅以综合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提升其生存质量水平,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溶栓治疗 不同时间窗 脑梗死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