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治疗腰部筋伤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4例腰部筋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中药湿热治疗,治疗期间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8.6%,观察组是92.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5.7%,综合组是97.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湿热治疗腰部筋伤的临床疗效显著,配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中药湿热敷 治疗 腰部筋伤 临床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应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参照组给予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则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湿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34%)显著优于参照组(83.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的收缩期平均血流变化情况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的收缩期平均血流变化有所改善(P<0.5),观察组患者的双侧椎动脉的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快于参照组(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应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改善了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推拿 中药湿热敷 椎动脉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62例不典型脑中风后肢体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患者案例。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患者采用温针灸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中药湿热进行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借助不同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32%)明显超过了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4.19%),差异明显,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效果突出,疗效显著,属于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普及推广。

  • 标签: 温针灸 中药湿热敷 脑中风后肢体痉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此中医热敷法的可行性。方法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中药热敷治疗,并全部病例严格按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纳入。结果采用中药热敷法治疗,及严格按照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为62例,良为7例,优良率达91.04%。结论本中医热敷疗法简便易行,价格便宜,舒适性好,无任何副作用,疗效显著,且外敷中药取材简单,容易自行制作,易于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药热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妇产后早期乳房湿热按摩法配合心理暗示疗法对泌乳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44例与观察组156例,对照组产后按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除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外,于产后6—8h开始,协助产妇进行乳房湿热按摩配合心理暗示疗法,产后进行持续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两组平均泌乳时间、乳量及4个月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缩短(均P<O.01),产后l周泌乳量及产后4—6个月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O.01)。结论产后早期乳房湿热配合心理暗示疗法,并进行持续的母乳喂养指导,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坚持4—6个月以上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身心健康,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产妇 泌乳 热敷 按摩 心理护理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疼痛给予中药热敷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于我院行腰-硬联合麻醉妇科手术后腰痛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普通热水袋热敷腰部和中药热敷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R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优于后者(P<0.05)。结论中药热敷治疗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腰痛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缓解疼痛,疗效显著。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术后疼痛 中药热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中药热敷对颈肩腰腿疼痛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入我院治疗的颈肩腰腿疼痛患者128例,使用电脑随机将12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中医针灸疗法,观察组在采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中药热敷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给予中医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的观察组患者颈肩腰腿疼痛症状基本消失,肩周炎、关节炎、颈椎病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到98.4%,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结论中医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颈肩腰腿疼痛效果显著,较单独针灸疗法治疗全面,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医针灸 中药热敷 颈肩腰腿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热敷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 2017年 1月 1 日到 2018年 12月 31日,共纳入研究对象 60例,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先后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中药热敷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 60.0 %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 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护理前 NRS评分差异不显著, P> 0.05;护理后观察组 NRS评分( 1.86±0.49)分低于对照组( 3.22±0.61)分,差异显著, P< 0.05。两组护理前 GCQ评分差异不显著, P> 0.05;护理后观察组 GCQ评分( 78.16±4.29)分高于对照组( 49.44±4.97)分,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 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 46.67 %,差异显著( P< 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接受中药热敷结合穴位贴敷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优质护理可辅助治疗效果的提升,有利于疼痛的缓解以及舒适度的提高,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有一定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中药热敷 穴位贴敷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外敷对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及护理,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将80例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对患者采用中药外敷方法治疗,然后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最终恢复情况并实施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的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62.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5.0%高于对照组65.0%,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外敷对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积极,辅助以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则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情况,促进其恢复,故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中药外敷 湿热蕴结型 痛风性关节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调剂中中药处方点评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9月到2017年6月期间的1000张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点评,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效解决。结果通过有效的中药处方点评,发现处方点评在中药处方的调配、煎煮和指导患者用药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处方点评后,降低了处方的不合格率,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保障。结论中药处方点评在重要的药学服务中有重要作用,其直接关系到中药的推广和发展,并且是合理应用中药的重要环节。

  • 标签: 中药调剂 处方点评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中药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未实施中药质量管理患者共82例患者作为对比组,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已实施中药质量管理患者共82例作为管理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质量评分,准确率和满意率。结果在相关指标对比中,管理组患者质量评分和调剂药品准确率明显高于对比组,经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满意度对比中,管理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7.56%,对比组患者总满意率为82.9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7.9925,P=0.0046<0.05)。结论中药中药质量管理能够明显提高管理质量,减少中药房错误发生几率,患者满意度得以显著提高,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药房 中药 质量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接受黄连平胃汤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资料100例,根据随机法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黄连平胃汤治疗,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采取黄连平胃汤治疗效果理想,不但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还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获得改善,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 黄连平胃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接受中药中药药学服务的效果讨论研究。方法参与实验研究的肿瘤患者共78例,根据患者入院单双号进行区分将其分成两组(均n=39),医护人员将传统常规中药治疗和中药中药药学服务分别应用于参照组和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中,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结果经临床治疗后与参照组进行相关指标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医疗纠纷发生率和住院费用均更低(P<0.05),中药中药药学服务更具有明显优势。结论肿瘤患者采取中医治疗方案过程中接受中药中药药学服务能够保证保证临床治疗的针对性、药品应用的准确性,对症下药效果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满意度,能够有效控制、稳定患者病情,缩短治疗时间从而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其应用作用突出。

  • 标签: 肿瘤病症 中药师 中药药学服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乙肝1号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内蕴型的疗效方法拟用乙肝1号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内蕴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乙肝1号方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肝功能、HBeAg及乙肝病毒HBV-DNA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4个疗程后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清热利湿联合西药治疗,在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抑制病毒方面,较单用西药治疗更为有利。

  • 标签: 乙肝1号方 慢性乙肝 湿热内蕴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湿热下注型带下病患者采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中医妇科门诊2014年8月~2016年2月接诊的湿热下注型带下病患者8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全部患者经常规与临床病理确诊,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68%(38/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80%(36/41),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及差值上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中医症状(主要症状与次要症状)上除了“口苦而腻”消失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其他症状上消失率上皆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两组患者局部体征改善上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湿热下注型带下病患者,采用西药与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是加减龙胆泻肝汤在次要症状“口苦而腻”上的改善要更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湿热下注型 带下病 西药 加减龙胆泻肝汤 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细胞级粉碎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我院选取川贝母、云芝、西洋参、天麻与三七5味中药,每种各取1kg,将剂量分配好后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用细胞级粉碎技术对该组中药进行粉碎,对照组采用常规粉碎技术对组内中药进行粉碎,待两组中药均完成粉碎工作后对两组中药粉碎颗粒细化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中药在接受细胞级粉末碎后细化质量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级粉碎对中药细化有着很好的效果,细化后药效成分不受影响且更易人体吸收,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中药 细胞级粉碎 中药药剂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颗粒剂与中药饮片治疗风热感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风热感冒患者98例,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饮片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中药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颗粒剂与中药饮片在治疗风热感冒方面都具有不错功效,从便利性来讲中药颗粒剂治疗更为便捷,从功效来讲中药饮片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在临床治疗中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以及病情的要求为其选择更为合适的治疗方式进行风热感冒的相关治疗。

  • 标签: 中药颗粒剂 中药饮片 风热感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接受中药饮片治疗的60例患者,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对60例患者平均分成三组,每组均为20例。其中,1组为炮制前分档,2组为水处理前分档,3组为炮制前与水处理前联合分档。对比分析三种炮制方法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结果通过三种炮制方法中药饮片临床疗效对比发现,3组临床疗效优于1组和2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比1组、2组低,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在炮制中药饮片过程中,引入炮制前与水处理前联合分档模式,能够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达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不高,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中药炮制方法 中药饮片 临床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医湿热贴敷护理对护理骨折术后肿胀及疼痛的缓解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肢体骨折术后疼痛、肿胀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不同组别,即参照组与试验组。对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试验组实施中医湿热贴敷护理模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患肢围径均低于参照组(P<0.05);93.02%为试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的74.42%(P<0.05)。结论中医湿热贴敷护理肢体骨折术后疼痛、肿胀者,能使患者的骨折疼痛感降低,缩减患肢围径,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肢体骨折 中医湿热贴敷护理 疼痛 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