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疗效评估常采用基于影像学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evaluationcriteriainsolidtumors,RECIST)。随着肿瘤靶向治疗等新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很有必要深入了解现行及修订的RECIST影像学评估指标与内容,做到扬长避短、有的放矢。本文就RECIST在NSCLC疗效评估中的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影像学评估
  • 简介:目的: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测算厚壁斑块、薄壁斑块与破裂斑块容积传输常数(Ktrans),评估新生血管,为易损斑块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怀疑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41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根据MRI平扫图像对斑块进行分类,其中厚壁斑块15个,薄壁斑块9个,破裂斑块11个。根据DCE-MRI图像后处理获得各型斑块容积传输常数(Ktrans)。结果:厚壁斑块与薄壁、破裂斑块Ktran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薄壁斑块与破裂斑块Ktrans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trans值反映了不同类型斑块新生血管及炎性浸润的不同,可作为早期评估斑块稳定性的一个指标。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 斑块 粥样硬化性 定量测量 新生血管 斑块稳定性
  • 简介:射频消融术(RFA)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医学影像学三维融合重建技术的兴起,其在肝癌RFA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应用三维融合重建技术对RFA术后进行监测,可更准确地发现残留及复发病灶,进行合理有效的诊治,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本文就三维融合重建技术在肝癌RFA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细胞 射频消融术 三维融合重建技术 消融边缘 疗效评估
  • 简介:目的:利用MR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测量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血流量(CBF),定量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方法:收集2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WI示高信号证实为急性、亚急性脑卒中19例,其中急性脑卒中(发病〈3d)6例,亚急性脑卒中(发病〈2周)1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ASL及MRA检查,经图像后处理得到CBF图,选取ROI测量灌注异常区的CBF值,根据镜面对应原理测出对侧相应区域的CBF值,在DWI上勾画梗死灶的形状并测量其面积大小,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对血管MRA作出诊断。结果:19例脑卒中病灶侧和健侧平均CBF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7例ASL示病灶范围大于DWI上的范围。结论:3D-ASL不仅能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定性、定位诊断,还能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有望成为脑血管病的常规定量检查方法,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预测和诊断。

  • 标签: 卒中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胸部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均行超声心动图及胸部CT检查。由2位影像医师共同测量主肺动脉直径(MPAD)、右肺动脉直径(RPAD)及左肺动脉直径(LPAD),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结果:2种检查方法MPAD、RPAD、LPAD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MPAD、RPAD、LPAD的CT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COPD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疾病,胸部CT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能够准确作出诊断与病情评估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高血压 肺性 诊断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能谱CT多参数分析在评估周围型肺腺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8例病理诊断为周围型肺腺癌的患者,其中低分化组(A组)12例,中、高分化组(B组)26例,均行宝石能谱CT成像模式的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利用其多参数分析功能,分别测得3期扫描中病灶ROI的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Eff-Z),并比较各参数间差异。结果:动脉期2组NIC、能谱曲线斜率及Eff-Z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脉期2组NIC、能谱曲线斜率及Eff-Z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延迟期2组NIC、能谱曲线斜率及Eff-Z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能谱CT多参数分析在评估周围型肺腺癌病理分级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肿瘤 腺癌 病理分级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三维纹理(three-dimensionaltexture,3D-texture)特征结合临床参数构建预测模型,术前评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98例术后早期复发HCC患者,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MRI影像征象、3D-texture,经数据去冗余、Lasso回归行主要特征提取,使用监督学习算法进行建模,并将模型用于预测83例前瞻性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结果:动脉期(arterialphase,AP)和门静脉期(portalvenousphase,PVP)分别提取出6和2个纹理特征进行建模,AP-3D-texture模型在训练集、验证集及测试集中的预测效能如下:预测准确性(accuracy,ACC)分别为0.735、0.735和0.651;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别为0.759、0.769和0.669。PVP-3D-texture模型在3个数据集中预测效能如下:训练集中ACC为0.721,AUC为0.591;验证集中ACC为0.367,AUC为0.498;测试集中ACC为0.402,AUC为0.560。AP-3D-texture结合临床参数后在3个数据集中的预测效能如下:训练集中ACC为0.838,AUC为0.876;验证集中ACC为0.833,AUC为0.864;测试集中ACC为0.663,AUC为0.656。结论:AP-3D-texture可以作为预测HCC术后早期复发的标记,与临床参数结合后预测效能进一步提高,但是在测试集中效能偏低,可能与训练集样本量偏少有关。

  • 标签: 三维纹理 肝细胞癌 早期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小鼠区域性局部皮内和静脉注射^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后瘤周淋巴结PET/CT成像的差异,评估^18F-FDG在肿瘤淋巴结微转移中的成像效果。方法:构建4T1原位乳腺癌淋巴结微转移模型,区域性局部皮内和次日静脉注射^18F-FDG,进行小动物PET/CT显像,对淋巴结摄取^18F-FDG较高者隔日再行瘤周局部皮内注射锝硫胶体(technetiumsulfurcolloid,99mTc-SC)后行小动物SPECT/CT成像。显像完成后,取淋巴结组织进行H-E染色,以及上皮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5/6,CK5/6)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1,Glu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局部皮内注射时,有微转移的小鼠瘤周淋巴结摄取^18F-FDG异常增高,ID%/g值为19.2±2.0(n=2),显著高于对照(自身对照时对侧淋巴结;ID%/g值为6.8±0.4)和无转移小鼠(ID%/g值为7.2±0.4)相同位置淋巴结(P〈0.001)。静脉注射时,未发现任何小鼠淋巴结摄取异常增高(ID%/g值为2.5±0.5;P=0.870)。局部皮内注射^99mTc-SC时,可观测到多个腋淋巴结,其中1个瘤周淋巴结与^18F-FDG高摄取淋巴结位置相吻合。H-E染色和CK5/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18F-FDG高摄取的淋巴结为发生微转移的淋巴结。结论:区域性局部皮内注射^18F-FDG能定性前哨淋巴结,比静脉注射法早期发现肿瘤微转移淋巴结。

  • 标签: 乳腺癌 淋巴结微转移 皮内注射 静脉注射 ^18F-脱氧葡萄糖PET/CT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