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预防神经内科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工作措施在实践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选取神经内科的68名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有形成下肢静脉的风险。刚参与研究的患者,按照人数均等的原则分成两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应用不同类型的预防护理措施后静脉,发病率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可见两组患者应用了不同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后,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降低,患者对于护理效果也非常满意,两项指标对比结果与普通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对比观察可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几率,同时患者对疾病护理的效果也会更加满意,应当在这类患者中优先考虑采取预防措施,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发挥出预防性护理工作的作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的护理。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入选的41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静脉例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38.10%,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静脉发生率,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遵医行为,促进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极易发生下肢静脉,如果发现不及时,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还可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下肢静脉的危害,掌握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通过术前健康教育、预防性用药,术后活动指导等,实施全过程防治,加强出院后的持续指导。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下肢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对应措施,切实做好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和控制,最大限度避免其发生,促进患者顺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静脉预防与干预措施在骨科患者中的效果,以降低静脉的发生率并改善临床症状表现。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5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静脉预防与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指标包括静脉发生率和临床症状评估。结果:实验组的静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预防与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骨科患者的静脉发生率,并改善临床症状表现。这为该预防与干预措施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临床证据,表明其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和实用性。

  • 标签: 骨科患者 深静脉血栓预防与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效果。方法:将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而将样本分为研究一组(100例)与研究二组(100例),研究一组开展了常规护理干预,研究二组开展了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干预性护理,以下肢静脉的几率、并发症发生率为研究指标,对比组间差异。结果:经护理,研究二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的几率明显低于研究一组(P<0.05),患者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研究一组(P<0.05)。结论:对普外科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避免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预防护理措施对静脉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4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凝指标的差异及静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凝血指标可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且该组并未出现静脉情况。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可有效减少静脉发生,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骨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 对2500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下肢静脉形成的发生情况分为下肢静脉栓塞组(128例)和非下肢静脉组(23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分布,然后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筛选与下肢静脉形成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骨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发生率为5.20%;影响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78)、高血压(OR=3.59)、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4.28)、D-二聚体(OR=5.14)、手术时间(OR=2.86)、全身麻醉(OR=2.53)、植入物(OR=4.35)和术后首次活动的时间(OR=3.70)。结论 骨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发生率较高,应及早筛查和预防高危因素,降低术后患者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生率。

  • 标签: 骨科 手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针对ICU长期卧床患者,对该疾病的预防护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当前临床护理对下肢静脉的预防欠缺关注与重视,基于此,本文针对ICU长期卧床患者下肢静脉的预防护理进行深入性的分析与探究。

  • 标签: ICU 长期卧床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在下肢静脉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院内展开普外科手术的患者数量为100,将进入围手术期的100例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配的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干预,为研究组提供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同时展开组间患者护理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比相比护理效果更优,P<0.05;与研究组比较,对比组并发症风险更高,P<0.05。结论: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在下肢静脉预防中有较强应用价值,并能实现围手术期患者并发症的控制。

  • 标签: 普外科 围手术期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集束化护理预防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该试验的时间范围是在2022年1月到2022年9月之间,其最重要的时间方式就是展开一个小组的试验,并采取各种护理方式来进行分析,这一次的研究中,所选取的对象都是在本院进行的脑出血手术患者。总共60例患者,经过分组后,每个患者的数量为30例,其护理方法不同,分别采用传统的和集束化护理两种方法,从病人的满意度、下肢静脉发生率进行效果分析。结果:通过两组患者对护理手段满意度进行分析,发现研究组对集束化护理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对术后病人进行集束化护理,能明显提高病人的下肢血供,防止血液粘度过高,减少静脉形成,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疗效。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常规护理 脑出血手术 生活质量 下肢深静脉血栓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循证护理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时,对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率产生的影响进行比对分析。方法:60例确诊为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均为30例,分别接受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比对两组下肢静脉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及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临床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辅以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下肢静脉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循证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外科术后优质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DVT)发生率的影响。我们假设,通过实施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方法:1. 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2.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一系列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包括:a) 早期活动指导;b) 健康饮食建议;c) 定期下肢肌肉按摩;d) 实时监测下肢静脉流情况。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72小时、一周、两周时的下肢肿胀程度,以及DVT的发生率。结果:1. 实验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术后下肢水肿。2. 实验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约为10%,而对照组则高达30%。结论:本研究表明,外科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这一结果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表明优化护理措施对于预防DVT的重要性。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护理措施对DVT预防效果的影响,以及患者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 标签: 外科术后 优质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骨科患者术后静脉(DVT)预防策略的关键问题。通过系统研究不同预防方法的效果,包括抗凝药物、机械预防措施和床位管理等,以及患者的风险因素,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DVT预防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策略可以显著降低骨科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提高了术后康复的质量,从而为患者的健康与安全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这一研究对于改善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和降低医疗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静脉的风险,并评估优质护理干预在此类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期实施髋膝关节置换术的98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9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后下肢静脉发生率、疼痛程度(VAS)以及wells 与 Autar 评分等。结果 研究显示护理前两组 BI、VAS、Autar、wells 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护理后实验组 BI 评分比参照组高,VAS、wells、Autar 评分以及下肢静脉低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加强风险评估和预防对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形成有积极意义,且有效减轻疼痛感,护理效果良好,应广泛推广。

  • 标签: 深静脉 血栓 风险评估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脊柱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风险因素识别及静脉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某市第七人民医院骨科病房部分符合纳入标准的329例脊柱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并发下肢DVT患者68例,发生率20.67%,其中近端29例,远端39例。按照是否并发下肢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使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影响并发下肢DVT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ASIA评级、创伤、输血量、肌力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均为影响术后并发下肢DVT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A级ASIA评分、严重创伤、输血量过多、肌力异常、HHcy为脊柱骨科手术术后并发DVT的独立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应积极针对高危患者对应防护,尽量缩短手术时长、减少出血,术后尽早实施功能锻炼等,以降低下肢DVT发生风险。

  • 标签: 脊柱骨科手术 下肢静脉血栓 风险因素识别 深静脉集束化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骨科手术病人进行全面护理,以防止下肢静脉的发生。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2月3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争取患者同意后,选取80例参与本次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后,观察两组病人的康复状况,并发症发生率,下肢血液粘度、焦虑、抑郁症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治疗组3例,占7.50%,而对照组为47.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患者的下肢水肿消失和骨折痊愈的时间缩短(P<0.05)。结论:全面护理有助于骨科患者手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

  • 标签: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全面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乙状结肠癌腹腔镜术(NOSES)后下肢静脉(DVT)的预防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将院收治的90例NOSES患者随机分为C组45例和Q组45例,DVT预防护理中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前馈控制性预防护理干预。统计C组和Q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并于护理干预前后,检测下肢静脉流动力学指标,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Q组DVT发生率为4.44%,低于C组的20%(P<0.05)。护理干预后,Q组患者下肢静脉Vmax、Vm、BF均高于C组(P<0.05)。Q组共95.56%的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高于C组的77.78%(P<0.05)。结论:于NOSES后护理中通过前馈控制性护理干预的实施能有效改善患者下肢静脉流动力学,提高DVT的预防效果,获得患者的满意评价。

  • 标签: 乙状结肠癌腹腔镜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前馈控制性护理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人性化护理对血管外科下肢静脉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2年6月到2023年2月收治的48例血管外科下肢静脉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24例采取人性化护理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护理后,观察组血流速度、血流峰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5.83%,与对照组的66.67%比较明显更高(P<0.05)。结论 血管外科下肢静脉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流情况,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血管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品管圈的术后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 :2022年12月到2023年12月间开展本次对比实验。纳入实验样本均是在我院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患者(共计100例),所有参与者进行双盲随机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纳入50例患者,将相关数据予以统计分析作为此次研究价值的参考依据。结果:观察组效果较为理想且可实施性能较高,考察各项指标评分均显优,较另一组(P<0.05)实验数据有价值体现。结论:基于品管圈的术后护理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有效实施,其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品管圈 下肢骨折 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的术后护理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静脉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23年1月-2024年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5)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n=25)品管圈术后护理,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等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下肢静脉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PT、APTT、血小板计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下肢静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术后护理应用于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降低下肢静脉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术后护理 下肢骨折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