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叙事护理是一种基于自我身份建构和意义赋予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探索和改变个体的故事来促进心理健康。本文探讨了叙事护理的核心原理,包括自我身份建构和意义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其在临床心理治疗、康复治疗心理卫生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叙事护理使用多种技术和方法,如叙事评估工具、叙事干预策略和故事编写技巧,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改变他们的故事。研究表明,叙事护理在心理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并具有长期持续性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叙事护理 自我身份建构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叙事心理治疗对喉癌患者负性情绪的护理。方法:选取2022年5月份至2023年5月份我院收治的60例喉癌患者进行研究,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30例。甲组常规护理;乙组叙事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乙组患者的情绪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升,P

  • 标签: 叙事心理治疗 喉癌患者 负性情绪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叙事护理结合团体心理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于我院2022年2月-2024年2月随机抽选68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双色球法列入两组,即对照组(n=34,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34,叙事护理结合团体心理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明显更低;且社会、躯体、角色功能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 叙事护理结合团体心理治疗,能有效减轻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况,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社会功能。加深自身认知,学习面对事物的积极方式,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叙事护理 团体心理治疗 抑郁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认知训练和心理治疗综合干预儿童学习障碍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20.01-2021.12收治的儿童学习障碍患儿(n=300例)进行分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n=150例):采用认知训练与心理治疗模式,对照组(n=150例):选择常规干预模式,对比两组Conners儿童行为评定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评分无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评分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认知训练和心理治疗综合干预在儿童学习障碍中,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还增强学习自信心,综合干预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认知训练 心理治疗 综合干预 儿童学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团体心理治疗方法实施在焦虑障碍且伴有糖调节受损患者中的临床治疗干预有效性。方法:对 2018年 04月 --2019年 11月本医院治疗的 66例焦虑障碍且伴有糖调节受损患者实施数值指标研究,所采取组别区分方法是随机抛硬币方式,各项组别入组 33例,试验组开展西药治疗 +团体心理治疗干预方案,参照组开展西药治疗干预方案,分析临床治疗有效合计数据、治疗后焦虑负面心理情况评估分数。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合计数据比较参照组统计数据结果升高( P<0.05);试验组治疗后焦虑负面心理情况评估分数比较参照组统计数据结果下降( P<0.05)。结论:为焦虑障碍且伴有糖调节受损患者实施团体心理治疗有助于提升其临床治疗干预有效性。

  • 标签: 团体心理治疗 焦虑障碍 糖调节受损 临床治疗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叙事护理联合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2021年1月-2022年1月进行,入组观察对象50例,均为抑郁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药物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以随机数字法抽取25名患者,联合叙事护理+团体心理治疗,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剩余25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治疗措施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中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叙事护理联合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叙事护理 团体心理治疗 抑郁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门诊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门诊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与实验组(40例,团体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SDS抑郁评分、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组SDS抑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可知,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抑郁症患者负面情绪,改善其抑郁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的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40例增加团体心理治疗。采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量化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并进行比对。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SP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团体心理治疗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精神病患者,在实施麻醉后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开展心理治疗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2018年在我院进行行麻醉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病患者45例作为常规组,采用的常规护理措施;在选择2022年1月-2023年3月45例搭配使用心理治疗干预措施的患者作为研究组。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满意度进行对比,明显看出应用麻醉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各项数据优势明显,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来说,在应用麻醉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采用心理治疗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非常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病 无抽搐电休克 麻醉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中联合运用心理治疗与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数字随机法将2020年7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精神科收治的88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采用心理治疗联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焦虑、精神病性以及人际关系敏感度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精神科 心理治疗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肝癌护理过程中,结合支持心理治疗方式,以及认知疗法获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21年1月到2021年10月这段时间中,在我院进行肝癌治疗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为60例,运用随机方式分组,分成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每组均30例。对照组进行护理时,运用常规护理,并结合综合治疗。实验组进行护理时,运用支持心理治疗,并结合认知疗法,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相比,从TBIL、ALT来讲,指标获得了明显降低,从ALB来讲,得到了明显提高,各项指标均变得更优,数据体现出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明显,P

  • 标签: 心理治疗 肝癌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优质护理结合心理治疗的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精神病科收治的88例精神病患者,平均将所有患者分为44例随访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对照组加高质量护理结合心理治疗,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最终效果较高,与对照组44例患者相比终末护理疗效不尽如人意,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P < 0.05)。护理后两组比较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患者BPR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显着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显着改善两组数据差异显着(P < 0.05)。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高质量的护理与心理治疗理念相结合,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建议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心理治疗 精神科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将优质护理结合心理治疗的理念应用于精神科护理中,考察其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88例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4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心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试验组的总依从率显然较高;且试验组患者满意程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结合心理治疗的理念应用于精神科护理中,提高了护理的依从率,且也得到了患者的满意。

  • 标签: [] 心理护理 精神科 优质护理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的:研究分析早泄治疗中给予相应的⼼理护理作⽤。⽅法:样本对象

  • 标签:
  • 简介: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而针灸治疗本病的总有效率在95%左右.针灸对于面瘫,具有提高治愈率,缩短恢复期及防治后遗症的作用,因此WHO将针灸做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面瘫患者的不良心态,如焦虑、恐惧等对患者的危害,可比躯体疾患更严重、持久,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疾病的预后.因此,针对患者的不同心态,结合针灸治疗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 标签: 面瘫 针灸 治疗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压氧治疗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然而,高压氧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系列心理问题,如紧张、焦虑、恐惧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探讨高压氧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方法。

  • 标签: 高压氧 心理护理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方法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从本院收诊的所有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00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工作的样本,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的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以及治疗方法,而实验组的患者则是心理护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一段时间以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焦虑与抑郁评分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得知,对照组有效率为78%,而实验组有效率为96%,可见,采用心理护理治疗及药物治疗的实验组治疗效果更好;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情况可以发现,两组患者在干预之前分数均较高,干预后也都有所下降,但是实施心理护理治疗及药物治疗的实验组干预后的得分更低(P<0.05),说明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况得到有效的缓解。结论:心理护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可以真正的立足于患者的身心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焦虑情绪,从而可以更好的发挥药物治疗的效果,真正的提高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心理护理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青年痤疮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展开心理护理干预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所选入患者为 2018年 2月至 2020年 7月所接诊患者,共计 50例,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取 25例,在治疗过程中展开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余下 25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则需要运用心理护理,视为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均具备优势, P<0.05。结论 在青年痤疮患者治疗过程中将心理护理干预加以运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恢复。

  • 标签: 心理护理 青年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抽选本院在2019年6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共计89例,按照计算机乱序法将其分为实验A组(n=44,常规护理)和实验B组(n=45,心理护理)。在整个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要准确和详细记录下需要进行观察的指标,为后期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结果:根据研究数据可知,实验B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25.03±5.58)分显著低于实验A组(35.33±6.36)分,P<0.05;实验B组患者护理后抑郁评分(28.86±7.37)分显著低于实验A组(37.07±8.99)分,P<0.05;实验B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78%)显著高于实验A组(86.36%),P<0.05,充分提示中医治疗在临床运用上具有积极意义。结论:就本次研究所得的具体数据做对比分析发现,在慢性胃炎治疗中,需要采用心理护理来展开具体的护理工作,能够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维持患者就医期间的身心健康,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建立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各项数据对比发现,采用该护理方式比之于仅实施常规护理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可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慢性胃炎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在小儿咳嗽治疗的影响效果。方法 此次对本院于2023年2月-2024年1月接受治疗的70例小儿咳嗽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5例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依从率为94.29%,与对照组的71.43%比较明显更高(P<0.05)。结论 小儿咳嗽患儿治疗过程配合心理护理,可改善焦虑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小儿咳嗽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