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理测验能够为临床心理治疗提供诊断数据支持,为制定科学的临床心理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鉴于此,本文对心理测验的应用、临床心理治疗中常用的心理测验应用进行阐述,并从智力测验、发展测验、神经心理测验、适应行为测验来对心理测验在临床心理治疗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得知在临床应用中,心理测验具有筛选功能,还具有诊断作用,筛选功能是进行初步的患者检验,诊断能够确定患者存在的心理疾病问题,期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提高心理测验在临床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水平有所帮助。

  • 标签: 心理测验 临床心理治疗中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我国正步入老龄化时代。老人身体各器官开始老化、组织生理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比较明显,很多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医院收治的病人中,老年人比例较大,这为老年人身心治疗和护理带来了极大的难题,也是目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前期探索的重要内容。根据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应针对性采取科学护理措施,以提升治疗和护理效果。

  • 标签: 老年病人 康复期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精神病患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多是由于生活压力加大等因素而导致的。我国的医学领域中有着关于治疗精神疾病的丰富思想,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本文针对心理治疗在精神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心理治疗 精神科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心理治疗在偏头痛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88例,依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和次数,以及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和次数,以及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偏头痛患者采取心理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和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心理治疗 偏头痛 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227-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积极因素评分、消极因素评分及治疗依从率、病情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精神疾病患者积极因素评分、消极因素评分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精神患者治疗依从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病情复发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3.33%,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借鉴采用。

  • 标签: 心理治疗 精神科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治疗在小儿多动症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100例多动症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观察组使用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行为心理变化。结果 在通过治疗后,患儿的行为心理均得到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小儿多动症 儿童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治疗对于精神科疾病的作用,为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供参考。方法从本院的精神科患者中选择84例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从1至84号进行随机编号,单数号42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双数号42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异常行为,稳定其情绪,增强患者的正确认知能力,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心理治疗 积极因素 精神疾病
  • 简介:摘 要:目的 通过调查比较的方法探讨焦虑症患者常规治疗与加以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入院治疗的80例焦虑症患者,并将7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同时分为:对照组40例,采去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40例,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评分、治疗后的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及逆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采取一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同时患者的抑郁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研究发现,对于抑郁症患者通过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是效果不佳,不能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要,通过研究发现,在一般药物治疗的同时加以心理治疗,能够有效使患者的焦虑程度得到显著降低,进而提高临床上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

  • 标签: 心理 治疗 焦虑症 临床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使用心理治疗方法的效果展开探讨。方法:选用60例老年期抑郁患者,并且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是基础抗抑郁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用到了心理治疗,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结果:对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抑郁症状和焦虑情绪进行对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期抑郁患者中使用心理治疗的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起到强化患者认知功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的作用。

  • 标签: 老年期抑郁障碍 认知行为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团体心理治疗对老年抑郁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患者40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20例,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和试验组(20例,使用团体心理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实行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2020年6月-2023年6月结合门诊和其他医院收治的135例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观察组(68例),分别实行单一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患者实行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较佳,有效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 标签: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 反应性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属于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采用心理治疗所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收治的反应性精神病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措施选择其中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两组中患者人数相同。对比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明确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通过不同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对比其临床效果可以明确观察组更加优秀P<0.05。针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可以明确两组产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反应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对其科学合理的采用心理治疗,可以让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反应性精神病 心理治疗 心理干预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202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目前治疗期间以药物治疗为主,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产生的各项参数。结果:从本次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心理治疗后,抑郁焦虑情绪有着明显的改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的期间,加强心理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改善青少年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治疗效果较为良好。

  • 标签: 青少年抑郁症 心理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团体心理治疗效果开展深入分析,判断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在团体心理治疗之后的具体临床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00例设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50例,给予团体心理治疗;参照组5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结果:参照组的抑郁自评量表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团体心理治疗 抑郁自评量表 社会功能 常规药物治疗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癌症患者实施心理治疗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1-2021.12月,1年内收治的1050例癌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25例,采用精神动力学疗法)和观察组(525例,实施认知行为疗法)。结果:观察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癌症患者实施心理治疗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