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干预对改善肥胖代谢指标的效果和重要意义。 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结合现场实验的研究方式,从2021年1月-2022年3月在本院体检的电子信息库中抽调出符合条件的各年龄段群体213名,按照处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名,以肥胖代谢指标为观察指标,利用SPSS软件对所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干预前后,BMI指数、TC、HDL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FPG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干预 肥胖 代谢指标 慢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构建血透室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为本院血透室护理安全质量监测提供行动方面的指导,帮助护理管理者明确质控任务与目标。方法 成立研究小组,统计病例资料、护理不良事件,搜集国内外护理专家历年的研究成果,做好分析讨论、专家函询,从中筛选合适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结果 归类各项指标,构建血透室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共11项,结构、结果指标分别1项、10项;问卷回收率100%,咨询指标、谐系数依次是0.12~0.17、0.10~0.14,有较高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本研究最终构建起来的血透室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有较高的科学性、实用性,能够为血透室护理安全质量评估提供有力的参考。

  • 标签: 血液透析 质量指标 构建
  • 简介:摘要:《“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大众健康。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其中,护理安全作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评价指标,直接影响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技术分级准入管理是促进医学技术发展、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制定质量改善策略的可靠方法。我国卫生部已广泛开展医疗技术分级准入管理,而护理技术管理领域尚未制定全面、完善的管理方案。且较成人相比,儿科病房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风险性高、专科性强等特点,极易给患儿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我国儿科护理技术分级尚处于起步阶段,鲜有相关研究报道,尚未建立明确的标准和规范。

  • 标签: 儿科 护理 分级 指标体系
  • 简介:目的了解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后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对患者进行调查,通过实验室资料判断患者术后疗效,对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于手术前、后进行各项指标的比较。结果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后症状评分均低于手术前(p〈0.05),相关指标、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均较手术前改善(P〈0.05)。结论对有手术指征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与汽化切割术的疗效肯定,护理配合也起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手术治疗 生理 心理 社会功能 排尿形态
  • 简介:摘要: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护理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中医护理技术缺乏统一的质量评估指标,给中医护理的质量管理和提升带来了挑战。因此,构建科学的中医护理技术质量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综合文献,整理现有研究,结合专家访谈,旨在构建全面、科学的中医护理技术质量指标体系,以提高中医护理服务的效果和质量。

  • 标签: 中医护理技术 质量指标体系 评估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骨科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方法对40例骨科手术病人,分别在入院初及手术前采用放射免疫方法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胰高糖,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等指标。结果肾素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均差异显著(P<0.01)。结论病人在手术前机体有明显的生理。生化及神经内分泌变化。

  • 标签: 骨科手术 神经内分泌 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急诊院内转运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降低转运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帮助患者更好完成转运,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院内转运 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内病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诊的200例心内病区住院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护患纠纷及护理投诉事件发生情况,另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①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vs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护患纠纷及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vs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98%vs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内病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科室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心内病区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血气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急诊护理方案实施有效干预。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其均为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66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急诊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的患者的PCO2和PaO2为(31.3±3.8)mmHg和(96.5±5.1)mmHg,对照组为(43.6±4.2)mmHg和(86.5±41)mmHg,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SDS和SAS的对比分析中,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其心理状态更好。结论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改善抑郁情况,并有助于恢复血气指标,患者的康复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干预 心肺复苏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血气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急诊护理方案实施有效干预。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其均为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66 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急诊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的患者的 PCO2 和 PaO 2 为( 31.3±3.8 ) mmHg 和( 96.5±5.1 ) mmHg ,对照组为( 43.6±4.2 ) mmHg 和( 86.5±41 ) mmHg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 SDS 和 SAS 的对比分析中,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其心理状态更好。 结论: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改善抑郁情况,并有助于恢复血气指标,患者的康复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干预 心肺复苏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基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持续改进模式。结果: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有显著效果,具有高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我国是人口老龄化极为严重的国家,虽然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提升,但是由于生活环境、日常行为等各方面因素导致我国患有骨科疾病的患者不断增多,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超过60岁的人群发生骨科疾病达到2.48亿人次,预计2025年将超过3亿,所以,对于骨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此次主要对骨科患者护理管理方面进行全面探究。方法:选择病例有100例,根据奇偶数分类法的方式将患者进行了分组,第一组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第二组是观察组,开展护理敏感指标,对此次临床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方面进行整体评估。结果:从多个角度方面对临床护理质量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显示对照组平均分数较差;虽然给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但是两组都有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多数发生不良事件的病例患者集中在对照组,有比较性(P<0.05)。结论: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骨科患者护理管理中,在将骨科护理工作的质量提升同时确保了患者治疗的安全,可行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骨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护理敏感性指标体系干预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将2021年1—12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62例设为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管理;将2022年1—12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65例设为观察组,行俯卧位通气护理敏感性指标体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结果 行俯卧位通气护理敏感性指标体系干预后,观察组ICU获得性衰弱(ICU-AW)、谵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ICU 俯卧位通气护理 敏感性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移动护理输血闭环管理系统的构建对输血质量指标影响。方法:选择移动护理输血闭环管理系统实施前2021年7-12月输血患者166次,调查移动护理输血闭环管理系统实施后2022年1月-6月输血患者183例次,对比实施前后输血质量指标与输血安全指标。结果:实施后查对流程不规范缺陷、巡视流程不规范缺陷、输血护理记录不规范缺陷发生情况0.55%,0.55%,0.55低于实施前3.61%,4.22%,4.82%(χ2=4.168/5.236/6.325,P

  • 标签: 移动护理 输血闭环管理系统 输血质量 指标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地黄叶总苷胶囊联用他克莫司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本次纳入88例患者,时间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投掷法分对照组(他克莫司)与试验组(地黄叶总苷胶囊联用他克莫司)。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用药可有效改善该疾病肾功能、免疫功能指标

  • 标签: 他克莫司 地黄叶总苷胶囊 肾功能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十二病区2021年度SAP患者的敏感指标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21年12病区收集的61例留置胃管患者进行观察,根据四个季度的发生率,对出现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敏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比采用连续性鼻饲喂养方式与间断性鼻饲喂养方式对SAP影响差异较小(P>0.05);但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及照顾者年龄及受教育水平、营养供给方式进行评估,对SAP影响较大(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十二病区2021年度SAP患者的敏感指标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21年12病区收集的61例留置胃管患者进行观察,根据四个季度的发生率,对出现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敏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比采用连续性鼻饲喂养方式与间断性鼻饲喂养方式对SAP影响差异较小(P>0.05);但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及照顾者年龄及受教育水平、营养供给方式进行评估,对SAP影响较大(P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集束化护理在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于 2018 年 04 月 --2 020 年 04 月本院血透室接收的 80 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之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研究组(集束化护理),每个小组分别 40 例 。 结果:研究组内瘘针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且内瘘针滑脱、渗血几率均低于常规组 ( p<0.05 ) 。结论:在血透室中加强集束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护理敏感指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透室 内瘘针穿刺 内瘘针滑脱 内瘘针渗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于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所取得的积极价值。方法: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9.04-2020.04的9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目标,按照抽签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均分为对照及观察两组,每组45例患者,前组采取常规护理,后组采取集束化护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敏感指标对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透室开展集束化护理,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各项敏感指标,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了治疗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透室护理 敏感指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