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据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1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公布的2010中国科技期刊指标,我刊总被引频次2572,影响因子0.637,即年指标0.067,平均引文数11.24,基金论文比0.25,他引率0.86,引用期刊数571,地区分布数30,机构分布数523,学科影响指标0.97,学科扩散指标17.84,平均作者数4.16,5年影响因子0.537。

  • 标签: 中国科技期刊 杂志 期刊引证报告 影响因子 总被引频次 基金论文比
  • 简介:据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6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公布的2015中国科技期刊指标,我刊总被引频次5254,影响因子0.914,即年指标0.214,平均引文数17,基金论文比0.46,他引率0.91,引用期刊数751,地区分i布数30,机构分布数530,平均作者数4.5.在27种肿瘤类核心期刊中总被引频次排名第一,综合评价总分排名第十.

  • 标签: 中国科技期刊 肿瘤医学 总被引频次 期刊引证报告 基金论文比 技术信息
  • 简介:据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7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公布的2016中国科技期刊指标,我刊总被引频次5980,影响因子1.12,即年指标0.275,平均引文数19.2,基金论文比0.582,他引率0.91,引用期刊数790,地区分布数30,机构分布数699,平均作者数4.42。在29种肿瘤类核心期刊中总被引频次排名第一。

  • 标签: 中国科技期刊 肿瘤医学 总被引频次 期刊引证报告 基金论文比 技术信息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冷冻切片的诊断指标及形态变化,加强对其形态学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甲状腺癌冷冻切片病例29例,对其浸润行为,生长方式、细胞核形态变化等辅助特点进行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HE染色多指标形态学和半定量分析。结果29例中,乳头状癌26例(89.7%),其他类型癌3例(10.3%)。主要指标为浸润局部组织、瘢痕样胶原、周围软组织、包膜或血管: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分别占86.2%/96.6%,100%/100%,37.9%/41.4%,13.8%/41.4%或0.0%/10.3%;辅助指标为沙砾体、坏死或细胞异型性: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分别占62.1%/58.6%,13.8%/10.3%或37.9%/24.1%。对26例乳头状癌,冷冻与石蜡切片在毛玻璃样核、核沟、假包含体、核内空泡、核密度及乳头分枝密度等多指标观察,并进行半定量分析。除浸润包膜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指标与石蜡切片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甲状腺癌冷冻切片的诊断主要指标靠见到局部组织、胶原和周围软组织等的浸润;参考指标和进一步分型靠肿瘤生长方式、毛玻璃样细胞核等特点。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病理诊断 冷冻切片 形态学 甲状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超声声像与分子免疫学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98例IDC超声图像特征,并与经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USGAB)术穿刺活检分子免疫组化结果ER、PR、CerbB-2表达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R、PR、CerbB-2分组结果显示:肿瘤边缘毛刺征组ER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边缘毛刺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微钙化组PR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微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边高回声晕组及边缘毛刺征组PR表达阳性率高于周边无高回声晕组及无边缘毛刺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微钙化组、腋窝肿大淋巴结组CerbB-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内无微钙化组、腋窝无肿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DC超声声像特征与ER、PR、CerbB-2表达水平有一定相关性,部分超声征象可能对其生物学特性有提示和评估的意义。

  • 标签: 浸润性导管癌 超声声像特征 分子免疫学指标
  • 简介:目的观察述情障碍对肺癌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89例肺癌术后患者接受了“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简表BREF(WHO—QOL—BREF)评估。结果高TAS评分组(≥71.08分,52例)的康复训练依从性、综合治疗依从性、改变生活方式依从性等分项评分和平均依从性总分均明显低于低TAS评分组(〈71.08分,34例;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中,高TAS评分组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关系、环境影响等分项评分和总生活评分、总健康评分均明显低于低TAS评分组(P〈0.05)。结论肺癌术后患者的述情障碍是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肺癌/术后 述情障碍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乏脂肪型肾错构瘤患者的CT灌注参数与肾功能生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乏脂肪型肾错构瘤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3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肾功能相关生化检测指标(BUN、Scr、TG、TC、HDL-C、LDL-C)的检测与CT灌注参数(BV、BF、PS、MTT)检测,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BUN、Scr、TG、TC和HDL-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DL-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皮质的BV、BF、P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T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乏脂肪型肾错构瘤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BV、PS、BUN与TC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乏脂肪型肾错构瘤患者的BV、BF、PS与BUN、TC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而MTT与BUN、TC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乏脂肪型肾错构瘤患者存在明显的肾功能与血脂等生化指标异常,同时CT灌注参数也处于异常情况,可参与到乏脂肪型肾错构瘤的形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乏脂肪型肾错构瘤 肾功能 血脂 CT灌注参数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和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指标及微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35例患者为观察组,行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补体C4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腹腔引流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和腹腔冲洗液中癌胚抗原(CEA)、多巴脱羧酶(DDC)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即刻,两组患者外周血中的IgG、IgA、IgM、C3及C4水平均降至最低,术后1天、3天均开始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至术后7天均接近术前水平。两组患者的C3水平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IgG、IgA、IgM、C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液中的IL-10水平均高于术后即刻,且至术后1天达最高水平,术后2天及3天逐渐降低。术后,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液中的IL-10水平在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结束时腹腔冲洗液中的CEA、DDC水平均高于本组手术开始时(P﹤0.05)。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CEA、DD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微转移相关指标较低,较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具有优势。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微转移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序贯二期射频消融(RFA)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Ⅰ期结节型HBV相关性肝癌的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和HBVDNA的影响.方法方法选择87例Ⅰ期结节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接受TACE序贯二期RFA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TACE序贯二期RFA结合NA抗病毒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甲胎蛋白(AFP)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及HBVDNA的不可测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的血清ALT和AS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血清ALT和AST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的血清AFP和CA19-9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血清AFP和CA19-9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BVDNA不可测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6.36%(38/44),高于对照组的65.12%(2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序贯二期RFA联合NA抗病毒治疗Ⅰ期结节型HBV相关性肝癌可改善患者的血清ALT、AST水平,降低血清AFP、CA19-9水平,提高HBVDNA不可测率,为治疗HBV相关性肝癌提供保障.

  • 标签: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 射频消融 核苷(酸)类似物 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黑逍遥散联合肾四味对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所致类更年期症状患者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乳腺癌伴类更年期症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及口服维生素B1、B6、谷维素,观察组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及黑逍遥散及肾四味加减。持续治疗4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和治疗4个月时的性激素水平(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垂体泌乳素、黄体生成素)、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和CA125)水平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各观察时点的性激素水平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体健康±8.96vs45.69±11.24)、功能评分(55.25±11.78vs36.85±10.29)、症状及经济状态评分(40.14±17.58vs65.87±12.96)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逍遥散联合肾四味可有效改善经他莫昔芬治疗后伴有类更年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性激素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并无影响。

  • 标签: 乳腺癌 类更年期 他莫昔芬 中药
  • 简介:目的探讨mimics软件设计的经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理论置钉技术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1-4月,我院门诊选择30例健康非脊柱疾病志愿者行C(2-7)CT轴向扫描,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6-73岁,平均41.2岁。用dicom格式导出,在个人计算机上用mimics软件对C(2-7)各椎体进行蒙板、分割,行三维重建。利用MEDcad模块和测量模块,置入虚拟经颈椎前路椎弓根钉,然后测量其在椎体前缘的入口点位置及其与矢状面和水平面的夹角,确定经颈椎前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是否存在可行性。结果C2椎弓根无法行前路手术。经颈椎前路椎弓根钉的投影点从C3至C7,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而是形成一个S形的曲线,上往下逐渐从对侧转向同侧,前路椎弓根钉在椎体前壁上的投影点与椎体前表面上缘的垂直距离波动于(6.56±1.02)mm与(8.97±1.13)mm,与椎体前表面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从C3至C7,波动于(1.53±1.43)mm与(3.92±2.50)mm,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除C2外,经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按测量所得置入点及角度能实现置钉技术,临床操作可行,但因交叉碰撞,同一椎体不能实现双侧同时置入。

  • 标签: 颈椎 椎弓根钉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软件 可行性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Gasket-Seal技术在颅底肿瘤内镜手术颅底重建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中外文文献数据库中检索2007年10月至2016年10月已发表的关于应用Gasket-Seal技术进行颅底肿瘤内镜手术颅底重建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ReviewManager(5.3版)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按文献入选标准共纳入5篇病例对照研究,共210例颅底肿瘤内镜手术患者纳入荟萃研究.荟萃分析表明,与非GS组相比,GS组患者术后远期脑脊液漏发生率低(OR=0.32,95%CI=0.11~0.89,P=0.03),术后脑膜炎发生率低(OR=0.10,95%CI=0.01~0.67,P=0.02).根据GS组是否联合NSF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两亚组术后远期脑脊液漏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在GS组中,采用人工骨组与采用同种骨(包括自体骨和异体骨)组病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结论应用Gasket-Seal技术能安全有效地完成颅底肿瘤内镜手术中的颅底重建.相较其他颅底重建方法,术后脑脊液漏及脑膜炎的发生率更低.

  • 标签: Gasket-Seal技术 内镜手术 颅底重建 高流量脑脊液漏 荟萃分析
  • 简介:目的对正常胰腺、胰腺癌及胰腺良性肿瘤患者的3.0TMR快速三维动态增强扫描序列进行半定量分析,为临床提供胰腺肿瘤非病变区域的灌注特点及判断潜在病变的半定量指标。方法对40例非胰腺疾病患者(对照组)、43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26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胰腺良性肿瘤组)行全胰腺T1权重LA-VA9期动态增强扫描,将所得数据传至ADW4.2工作站处理,分别测量对照组胰腺的头、体、尾的30s强化率(SER30)、90s强化率(SER90)、达峰时间(TTP)、正增强积分(PEI)、最大强化斜率(MSI),胰腺癌组及胰腺良性肿瘤组的非病变区域的SER30、SER90、TTP,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胰腺头、体、尾的SER30、SER90、PEI、TTP及M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良性肿瘤组非病变区域与对照组任意区域的各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非病变区与对照组任意区域及胰腺良性肿瘤组非病变区的SER90及TT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常胰腺的不同部位间无灌注差异;胰腺癌的非病变区域存在潜在病变浸润。

  • 标签: 胰腺 胰腺肿瘤 胰腺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应用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评估热塑体模加真空垫固定技术在鼻咽癌放疗中的作用,以期寻找最优的固定辅助装置,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度。方法选取60例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热塑体模组(n=30)和热塑体模+真空垫组(n=30),两组患者均在放疗第一周每天1次,此后每周进行1次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治疗过程中用实时图像与定位CT图像进行自动灰度配准,计算出当前患者在X、Y、Z轴方向的误差。结果在治疗第1、第2周,热塑体模+真空垫组患者X轴误差绝对值均明显小于热塑体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第3、第4周两组X轴误差绝对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Y轴和Z轴误差绝对值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的推移,热塑体模+真空垫组X轴上的误差不断升高,而热塑体模组X轴上误差不断降低。结论热塑体模加真空垫固定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有助于提高放疗的精确性。

  • 标签: 放疗 真空垫 热塑体模 摆位误差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利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veductalcarcinoma,IDC)、良性乳腺纤维瘤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对30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83例乳腺良性纤维瘤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VEGF、MMP-9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118例IDC患者手术治疗前后VEGF和MMP-9浓度变化。结果血清中VEGF和MMP-9的表达水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分别为(152.76±150.28)pg/ml和(945.09±749.43)ng/ml;乳腺纤维瘤患者为(29.86±16.10)pg/ml和(563.59±183.29)ng/ml;正常人表达量为(52.45±51.39)pg/ml和(267.33±215.60)ng/ml;IDC患者显著高于乳腺纤维瘤患者和正常人(均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MMP-9表达水平与年龄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原发灶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1)。118例IDC患者术后复查血清VEGF、MMP-9表达量分别(135.26±131.20)pg/ml和(680.36±551.77)ng/ml,与术前相比,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利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定量分析血清中VEGF和MMP-9可成为乳腺癌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之一。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液相芯片分析技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对2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误诊情况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肺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误诊率高达72.7%。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占40.9%,Ⅲb~Ⅳ期患者高达81.8%,大部分已失去手术机会。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青年肺癌的认识,重视青年人呼吸道症状,常规行X线胸片,痰细胞学检查,必要时行支纤镜、CT或MRI检查等,以减少误诊,争取早期诊断,早治疗,改善青年肺癌的预后。

  • 标签: 肺肿瘤 青年人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的15例食管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均治愈出院。其病理标本的CD117、CD34、Desmin、Vimentin、SMA,S-10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14/15)、80.00%(12/15)、13.33%(2/15)、53.33%(8/15)、46.67%(7/15)、0(0/15)。术后随访14例,失访1例,随访率93.33%。1例术后1年出现转移而死亡,1例术后3年出现复发,另12例患者存活。结论CD117、CD34抗体的联合检测是确诊食管间质瘤的必要条件。食管间质瘤多发于食管中下段,以相对良l生多见,其生物学行为好于胃肠道问质瘤。食管部分切除术是其主要术式。

  • 标签: 食管肿瘤 间质瘤 免疫组化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DNA分析在痰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中作用和意义。方法对HE染色痰涂片褪色后行Feulgen染色,用HPIAS-1000型高清晰度彩色全自动分析系统作DNA分析。结果35例肺癌细胞及9例不典型支气管上皮细胞DNA均为异倍体(heteroploid,H)核型。两组细胞DNA二倍体,异倍体(2C/H)核型分别占37.1%和66.6%(P〈0.001),五倍体/非整倍体(5C/AN)核型分别占71.4%、0.0%(P〈0.001),非整倍体(AN)核型占97.1%、0.0%(P〈0.001);而增生期百分比(PF)分别占(83.8±19.7)%、(47.629±.5)%(P〈0.001)。癌细胞组29例非小细胞癌与6例小细胞癌的2C/H核型分别占44.8%和0.0%(P〈0.001),5C/AN占65.5%、100.0%(P〈0.001),非整倍体(AN)核型为96.5%、100.0%(P〉0.05);而PF值为(83.1±20.1)%、(95.0±2.0)%(P〈0.02)。结论痰液细胞DNA分析指标(倍体核型、增殖期百分比)可作为细胞学肺癌诊断的重要理论参考。

  • 标签: 肺癌 DNA分析 图象分析仪 FEULGEN染色
  • 简介:大肠癌是引起下消化道出血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我院1989年6月至2003年6月,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大肠癌368例,其中以血便为首发症状者228例,占61.96%,现就其出血原因及诊治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下消化道出血 大肠癌 手术治疗 首发症状 出血原因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癌X线表现,提高乳腺癌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4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X线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中肿块影28例,微小钙化14例,局限浸润7例,结构紊乱5例、乳管造影乳管不规则、管腔截断、显影间断2例,皮肤局限性增厚9例,乳头下陷及漏斗征7例,血管增多增粗15例,大导管征7例、腋下淋巴结13例。结论:钼靶乳腺X线摄影是诊断乳腺癌的最主要方法。肿块和微小钙化是乳腺癌主要X线征象,局限浸润、结构紊乱为不典型征象。对乳头溢液者行导管造影,结合间接征象,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率。

  • 标签: 乳腺癌 诊断 X线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