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排尿指导在功能性排尿异常患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的功能性排尿异常患儿1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排尿日记、排尿指导和生物反馈治疗等综合排尿指导。3个月和6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并评估,12个月后门诊随访复查尿流率和B超残余尿量。每次随访根据症状评分和客观评价判定治疗效果。结果患儿12个月后随访,观察组中,治愈72例,占83.7%;改善9例,占10.5%;无改善5例,占5.8%。对照组中,治愈26例,占31.0%;改善36例,占42.9%;无改善22例,占26.2%。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尿日记、排尿指导和生物反馈治疗等综合排尿指导对功能性排尿异常患儿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功能性排尿异常 患儿 排尿指导 排尿日记 生物反馈治疗 效果
  • 作者: 代小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5期
  • 机构: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00
  • 简介:排尿失禁是指客观存在的非自觉的小便漏出现象,为人类泌尿系统常见病症。导致尿失禁的因素主要有病理、精神、心理等因素,且较复杂。老年人患有尿失禁者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因各种原因而不能在医院里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占百分之七十以上,很多病人因怕被人嘲笑或丧失尊严,不敢多饮水,甚至拒绝外出,使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尿失禁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 标签: 男性;尿失禁;排尿护理
  • 简介:严重胸、腰脊柱损伤会使脊髓或马尾神经受损,可能出现下肢运动、感觉及排便障碍。截瘫病人由于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差,加之由于部分患者失去自主排尿功能,需长期留置导尿管,这些都使尿路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为减少此类病人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我科自1991~2004年期问,对23例失去自主

  • 标签: 人工压迫 排尿法 截瘫
  • 简介:通过对53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出现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尿道口护理,皮肤护理,特别是加强排尿功能的训练等有计划、循序渐进的护理措施,患者尿失禁症状逐步减轻,效果满意.

  • 标签: 脊髓损伤 排尿功能障碍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留置尿管拔除后患者排尿困难的效果。方法将66例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听流水声、热敷小腹部等诱导排尿的方法;治疗组34例,给予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9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12例。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红x2=9.8605,P〈0.01)。结论针灸治疗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效果明显。

  • 标签: 针灸疗法 排尿困难
  • 简介:总结54例直肠癌Dixon术后早期排尿功能训练。主要包括盆底肌训练、腹肌收缩训练、定期开放导尿管训练,指导患者用腹压排尿,并做好拔导尿管前相关指导。经训练,患者术后(46.62±6.63)h有尿意,留置导尿时间(6.63±0.54)d;拔导尿管后均能自行排尿,B超下测定残余尿量〈100ml21例、≥100ml33例。

  • 标签: 直肠肿瘤 排尿训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外科手术后排尿和排便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采用了对比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共100例接受肛肠外科手术的患者。被调查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接受了早期护理干预,另一组接受了常规护理。早期护理干预包括定期进行尿液和排便记录、使用温水冲洗、按摩等措施来促进排尿和排便。结果:经过分析比较,接受早期护理干预的患者在术后恢复排尿和排便功能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结果。他们的排尿和排便时间相对较短,尿液和粪便的排出量也相对较高。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早期护理干预组的患者更少出现排尿困难和便秘等并发症。结论: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外科手术后的排尿和排便功能有着积极的影响。这一结果表明,早期护理干预应该被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策略,在肛肠外科手术后广泛应用,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排尿 排便 肛肠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骶神经调节治疗慢性排尿功能障碍的护理措施,为今后护理常规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6例慢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接受骶神经调节治疗的护理资料。结果6例骶神经调节测试患者中有5例客观和(或)主观指标均改善了50%以上,其中2例接受了永久电极和可程控式骶神经调节器植入术,术后客观和(或)主观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术前和术后患者心理稳定,能较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6例患者随访15—26个月,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术前积极的心理护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是保证骶神经调节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术后康复指导和正确的护理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骶神经调节 排尿功能障碍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通癃开闭散对术后尿潴留患者排尿的影响。方法将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采用通癃开闭散加热奄覆于辩证施穴之中极,关元,曲骨等穴,用中频脉冲离子导入使药液入里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诱导排尿方法。观察2组排尿情况。结果实验组在1h、2h、3h内的排尿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癃开闲散治疗术后尿潴留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明显缩短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排尿时间,有效解除手术后患者尿潴留,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通癃开闭散 术后护理 尿潴留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对促进病人介入术后尽快排尿、减少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增加舒适度的效果。[方法]选择在心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病人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尿潴留的发生率、术后排尿功能、术后首次排尿时间。[结果]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为3%,对照组为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4%,对照组为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1.32h±0.70h)明显短于对照组(2.06h±0.93h)(P〈O.01)。[结论]-临床路径在预防和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排尿功能障碍、促进术后尽快排尿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可以提高病人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临床路径 尿潴留 排尿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产妇膀胱充盈时拔出尿管和膀胱空虚时拔出尿管对产妇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36例术前留置尿管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与对照组116例。实验组采用膀胱充盈时拔出尿管,对照组采用膀胱空虚时拔出尿管。观察两组产妇拔尿管后第1次排尿量及自然排尿成功率。结果两组产妇首次平均排尿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自然排尿成功率为98.33%,对照组为84.48%,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后产妇膀胱充盈时拔出尿管与膀胱空虚时拔出尿管比较,实验组自然排尿成功率优于对照组。

  • 标签: 留置尿管 排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痔疮术后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将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痔疮术后排尿障碍患者40例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比较每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在我院行痔疮术后排尿障碍患者中,可提升护理干预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 标签: 痔疮术后 排尿障碍 心理护理干预 临床分析
  • 简介:排尿障碍一直是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截瘫患者面临的严峻问题,目前留置尿管仍然是截瘫患者最主要的排尿方式。长期留置导尿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痛苦和不便,且容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为探讨一种更简便、实用、有效的解决方法,我院骨科护理部借鉴相关研究的生物反馈训练法,将2005年8月-2007年8月选择经CT、MRI确诊治疗方案接近的44例截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直观式生物反馈法用于截瘫患者自主排尿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生物反馈法 截瘫患者 自主排尿 直观式 护理部 脊髓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拔管方式对骨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排尿的影响。方法将94例骨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定时夹管排尿训练,在膀胱充盈时拔管。观察组尿管持续开放,直接拔管。比较两组拔管后排尿情况。结果两组拔管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科术后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有无夹闭尿管,不会影响拔管后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拔管 导尿管留置 排尿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在改善痔疮术后排尿障碍中的效果影响。方法: 随机将本院于2020年05月-2021年04月纳入的72例痔疮患者分为两组,实行心理和护理和常规护理法分别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其排尿障碍较参照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理护理 痔疮 排尿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来比较常规护理和早期护理干预,以此来分析肛肠外科手术之后,早期护理干预对患者排尿排便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所选择的时间段为2021年1月份到2022年1月份从我院接受肛肠外科手术的患者中进行条件筛选,最终选择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以上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0例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经过不同护理干预之后的患者排便排尿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得知实验组患者发生排便排尿困难的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肛肠外科术后的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可以保障其排尿排便的顺畅度,并且对患者的满意度也有着较好的提升,因此早期护理干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肛肠外科术 排尿排便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肛肠外科手术患者患者在护理中,实行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对其影响作用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2年2月份至2023年2月份接诊的肛肠外科手术患者中抽取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60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实行早期护理干预模式的60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肛肠外科手术患者的排便排尿困难发生率和排便排尿正常时间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患者的排便排尿困难发生率实行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患者的排便排尿正常时间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肛肠外科手术患者在护理中实行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患者的排便排尿困难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患者的排便排尿正常时间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运用。

  • 标签: 肛肠外科手术 早期护理 排便排尿困难发生率 排便排尿正常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肛肠外科手术患者中,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内容、应用效果和在术后排尿、排便方面评价。方法:符合本研究入组条件的患者予以统计,总样本数为70,抽取时间方面,开始于2021年5月,结束于2023年4月,而后划分组别,主要包括:对照组、实验组,指导原则为:电脑随机法,两个组别筛选患者调查后,均来源于医院肛肠外科;在手术治疗阶段,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提供,早期护理为实验组提供,每个组别35例样本,统计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的最终疗效。结果:(1)实验组展开分析,抽取肛肠外科手术患者关于排尿困难发生率为5.71%,排便困难发生率为2.86%,对照组统计数值为22.86%、20.00%,两个组别比较结果得出:前者低于后者,P<0.05;(2)护理满意度予以统计,实验组数据(97.14%,34/35)VS对照组数据(77.14%,27/35),展现出了更高水平,P<0.05。结论:手术治疗阶段,早期护理模式有至关重要作用,既可降低肛肠外科患者排尿困难发生率、排便困难发生率,又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水平,可推行、使用。

  • 标签: 肛肠外科患者 排尿困难发生率 排便困难发生率 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利尿通淋颗粒联合穴位按摩对腰椎术后患者排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择期行腰椎手术的患者233例,B、C、D组分别于拔尿管前进行中医穴位手法按摩、口服利尿通淋颗粒和中医手法穴位按摩联合口服利尿通淋颗粒进行干预,A组未给予任何干预措施。比较4组腰椎术后患者拔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排尿困难、尿潴留、重置尿管及尿路感染情况。结果D组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短于A、B、C组,尿潴留、排尿困难、尿路感染和重置尿管发生率也低于A、B、C组。结论口服利尿通淋颗粒联合穴位按摩手法可有效降低腰椎术后尿潴留、排尿困难、尿路感染、重置尿管的发生率,缩短首次排尿时间。

  • 标签: 腰椎 按摩 尿潴留 手术后期间 利尿通淋颗粒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