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术后死亡护理缺陷分析及整改对策。方法:对我院2021年2月23日1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患者2月24日因失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Ⅱ型呼吸衰竭以及感染性休克死亡,经分析患者在术后护理中存在多处缺陷。结论:为降低术后死亡率,需要重视术后护理中缺陷,并及时整改。

  • 标签: 绞窄性肠梗阻 手术治疗 护理缺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重症医学界在不断摸索新的检测与治疗手段的时候,更需要加强对于诊断时候不足的反思。重症医学是临床思维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现代治疗疾病的一种新手段。而正确的临床诊断是对症治疗的关键,如果临床诊断失误,后续所谓的对症治疗也会同时产生错误,那么给患者带去的是生命的危险。所以如何加强重视重症医学的临床诊断而不是草率的对症治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负面情绪对MRI诊断质量的影响及其护理对策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进行MRI的患者200例,根据研究需要将其抽签分组,每组患者100例,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情绪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有意义,p

  • 标签: MRI 负面情绪 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生化检验的价值。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选取43例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作为甲组,同时挑选来我院检查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乙组,两组患者均使用生化分析仪进行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对比甲乙组生化检验项目指标的不同。结果:检验结束后,甲组TBil、ALP、ALT、DBIL、γ-GT、AST等指标显著高于乙组,另CHE、ALB、TP指标均低于乙组,对比数据具有差异性,P

  • 标签: 生化检验 肝硬化疾病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异位妊娠患者应用阴道B超与腹部B超诊断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样本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异位妊娠患者132例,并分为参照组(采纳腹部B超检查)和观察组(采纳阴道B超检查)各66例,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就胚芽、附件包块、心血管搏动、宫内假孕囊等相关指标检出率而言,观察组分别为30.30%、93.94%、33.33%以及18.18%,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06%、63.64%、6.06%、3.03%,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地中海贫血孕妇产前诊断的护理配合措施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0.1-2020.12。研究对象:110例地中海贫血孕妇。所有孕妇都因地中海贫血需要进行产前诊断,其中2020年1月-2020年6月55例为对照组,未实施护理配合,2020年7月-2020年12月55例为观察组,诊断期间实施护理配合。对比检查满意度和焦虑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且观察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个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地中海贫血孕妇产前诊断采用护理配合,具有应用优越性,能够缓解患者检查前焦虑情绪,整体检查满意度较高,应用效果明显。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孕妇产前诊断 护理配合 检查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泪道内窥镜在泪小管炎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是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 年3月因泪小管炎就诊于唐山市眼科医院的患者31例(31眼),均在泪道内窥镜直视下观察泪小管管壁情况,是否有结石存留、结石大小及位置,是否有息肉、增生纤维组织,依据泪小管情况,予以行泪小管切开+泪道激光+置管术,术后3—6个月拔管,拔管后随访6个月至1年。结果 泪道阻塞、狭窄分别为16眼、15眼。其中,泪小管管腔内可见结石者13眼,泪小管管腔内可见息肉者7眼,泪小管管腔内结石和息肉均有者11眼。各段泪道黏膜有黏膜充血、出血、纤维膜形成、瘢痕形成等多种表现,泪小管和泪囊以黏膜充血最常见,鼻泪管以纤维膜形成最常见。结论 泪道内窥镜能在直视下观察泪道阻塞部位以及泪小管管壁情况,对泪小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同时联合泪小管切开治疗慢性泪小管炎有较大价值。

  • 标签: 泪小管炎 泪道内窥镜 泪道激光 泪小管切开 置管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取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技术之后是否有诊断效果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评价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群体之中,抽取70例进行对比对照,对所有患者首先使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再度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对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问题的检出率情况进行对比,以评价最终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优势等方面的综合情况。结果 在分别使用常规心电、动态心电检查后发现,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房颤、房扑、房速、室速、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更高(P<0.05),取得了更加满意的诊断效果。结论 目前对于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之后,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可以得到提高,而且诊断更加简便,精准性比常规的心电图检查要更高一些,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为明显,对患者疾病诊断可以带来积极的影响作用。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临床诊断 心电图技术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临床发病率较高,起源于人体甲状腺上皮细胞,依据病理类型可将其划分为滤泡状腺癌、乳头状癌等。甲状腺癌无典型临床症状,随病情进展,甲状腺结节肿块体积逐渐增大,并可随正常吞咽移动,如肿块压迫气管,可导致呼吸异常及声音嘶哑等症状。早期确诊并行针对性治疗干预是甲状腺癌治疗的关键性因素,临床诊断甲状腺癌的常规方式为触诊、免疫学检查等。超声是临床应用广泛的无创检查技术,甲状腺癌患者超声声像图存在特异性表现,利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是现阶段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 标签: 超声检查 心理护理 甲状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心电图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方面的价值和作用。方法:选择本院在2020年5月到2021年4月在本院接受心电图检查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首先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然后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监测,然后对比分析采用常规心电图以及采用联合检查之间的差异和不同。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联合检查的阳性率更高,两种检查方案对房扑、房速、室速、窦房传导阻滞几个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心电图 应用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腹部CT增强扫描诊断患者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09-2021.09期间接收的80例进行腹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将心肺五项检测联合加速诊断路径运用于急诊胸痛患者诊疗当中,对其运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2020年12月1日0时至2021年12月1日0时昆明市延安医院急诊胸痛中心收治的120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中各有患者60例,其中参照组予以常规检查,试验组患者实施心肺五项检测联合加速诊断路径,随后对患者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检查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明显优于参照组,CK-MB、cTnI、Myo、NT-BNP、D-D 水平较为敏感,另外,试验组患者急诊滞留之间短于参照组,死亡率较低,各指标之间差异显著,故而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急诊胸痛患者予以心肺五项检测联合加速诊断路径,可提高诊断准确性,缩短急诊时间,大大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心肺五项检测 加速诊断路径 急诊 胸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无痛内镜精细筛查在临床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内收治的100例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50例、传统内镜诊断)和研究组(50例、无痛内镜精细筛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影像评分及消化道早癌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及毛细血管影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且消化道早癌检出率为97.56%(40/41),显著高于参照组61.90%(2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诊断中使用无痛内镜精细筛查,可通过较高的影像评分显著提高消化道早癌检出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中老年人群健康体检中应用甲状腺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本文纳入2019年3月~2020年9月在体检中心开展健康体检的216例中老年人开展研究。所有受检者均接受甲状腺超声检查,随后以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超声检查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本组受检者甲状腺弥漫性病变超声检查符合率均较高;超声检查检出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与病理确诊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超声检查方式在中老年人群健康体检中合理应用,可有效诊出其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情况,并提高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甲状腺 超声检查 中老年人群 健康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管损伤的机制,并寻找早期诊断肾小管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以期为DN的早期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并分析了DN患者的临床数据、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肾小管损伤相关指标。同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分析等,深入探讨了DN患者肾小管损伤的机制。此外,我们还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验证,筛选并验证了可能作为DN肾小管损伤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生物分子。结果:研究发现,DN患者肾小管损伤的机制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长期的糖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蛋白尿、炎症因子、细胞因子、激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障碍是DN肾小管损伤的主要病理特征。在早期诊断标志物方面,我们筛选出了多个与DN肾小管损伤密切相关的生物分子,如尿转铁蛋白(UTRF)、铜蓝蛋白(CP)以及新型脂肪因子Metrnl等。这些生物分子在DN早期阶段即出现异常表达,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本研究揭示了DN患者肾小管损伤的机制,并筛选出多个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生物标志物。这些成果为DN的早期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DN的发病机制,探索更多有效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提高DN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损伤 损伤机制 早期诊断 生物标志物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