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患儿镇静护理实践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2—4月,选择上海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童重症监护护士22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和护士镇静实践量表(中文版),以方便抽样方式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儿童重症监护护士自我报告式镇静实践行为平均得分(27.85±4.24)分,镇静意向得分(3.70±1.02)分,镇静态度得分(28.16±3.73)分。33.6%护士使用Ramsay镇静量表,16.4%护士使用舒适量表。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儿童重症监护镇静实践行为受到护士年龄、职称、镇静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镇静医嘱目标和镇静意向的影响(F=22.270,P〈0.001),这些因素共同解释40.5%的镇静实践行为。结论上海儿童重症监护护士镇静评估会依据患儿行为表现与生理反应,需推荐使用舒适量表作为评估工具。明确护士在机械通气患儿镇静治疗管理中的角色地位,将有利于保证镇静患儿的安全舒适。为了提高重症监护护士镇静认知与实践能力,有必要丰富镇静实践的临床教学,更新的eCASH理念。

  • 标签: 机械通气 儿科重症监护室 镇静护理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通过对儿童重症监护检出多重耐药菌进行分析,探讨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PICU病房收治及转入的患儿1401例,运用无菌原则留取的血、尿、便、痰液以及其他分泌物进行培养及药敏实验,按照国际标准定义筛选出多重耐药菌,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根据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一般资料、菌种分布及采集部位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儿童重症监护多重耐药菌感染特点。结果分离出致病菌共360株,其中为多重耐药菌的有113株(31.39%),除去考虑污染及非感染菌株,具有感染性的多重耐药菌共46株(12.78%)。检测出碳青霉烯类敏感-产ESBLs的大肠杆菌13株(28.26%),碳青霉烯类敏感-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10株(21.74%),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5株(10.87%),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7株(15.2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糖球菌5株(10.87%),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4株(8.7%),PDR-铜绿假单胞菌及耐碳青霉烯类的肠杆菌科细菌均2株(4.35%),主要分布在呼吸、血液及尿中。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影响患儿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所以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护理干预 手卫生
  • 简介:目的探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与干预组分别选自我院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实施前(2015年6月~2016年5月)与实施后(2016年6月~2017年5月)接收的ICU机械通气患者,每组各60例,比较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实施前后的并发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水平。结果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干预后,干预组的并发总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为13.3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干预组的护理质量各个项目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有利于降低机械通气并发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水平,临床意义较大。

  • 标签: 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 ICU 机械通气 并发症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消化肿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60例消化肿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疾病知识知晓度、PICC置管的知识掌握、PICC置管依从性及并发。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患者疾病知识知晓度、PICC置管知识掌握、PICC置管依从性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干预后并发发生情况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消化肿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降低并发的发生,还能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度。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PICC置管术 并发症
  • 简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方法,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是支架内血栓形成^([1-2])。通过规范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3])。文献^([4-6])报道,抗血小板治疗可引起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其中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为极重度血小板减少^([7])。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可导致致命性呼吸道出血、颅内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

  • 标签: 颅内宽颈动脉瘤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血小板减少 呼吸道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湿高流量氧疗在序贯性通气中替代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序贯性通气常规行无创机械通气4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序贯性通气实行持续湿高流量氧疗替代机械无创通气42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无创氧疗24h内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评估患者治疗12h后面部皮肤变化;比较两组患者配合程度。结果两组在通气24h内的PaO2,PaCO2,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12h后面部受压迫皮肤改变发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配合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湿高流量氧疗在序贯性通气中替代无创机械通气,保证患者的有效通气量,预防低氧血、二氧化碳潴留,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医源性皮肤损伤。

  • 标签: 持续湿化高流量氧疗 序贯性通气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下尿路结石术后并发发生因素与相应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下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7例发生并发的患者作为研究组,71例未发生并发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体外震波碎石术,收集所有患者年龄、血糖、结石皮肤距离(SSD)、结石直径、身体指数(BMI)、冲击波能量、冲击波次数的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血糖、SSD、BMI、冲击波能量、冲击波次数为影响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下尿路结石术后发生并发的相关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冲击波直径、冲击波次数为影响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下尿路结石术后并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下尿路结石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术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及疼痛等并发,经分析,与结石大小和冲击波次数有关。

  • 标签: 体外振波碎石术 下尿路结石 并发症 相关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麻醉护理一体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于院内接受手术麻醉治疗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3例。护理组采取麻醉护理一体管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发生情况。结果护理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Stewar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并发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平均交接时间和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麻醉护理一体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麻醉患者并发发生率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有利于提高Steward评分及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麻醉护理一体化 麻醉后恢复室
  • 简介:目的探讨医疗救援直升转运危重患者至医院临时停机坪,安全顺利接机转运的管理流程。方法根据医疗救援直升转运危重患者的特点和医院临时停机坪特殊环境的安全管理要求,设计接机转运途中的护理安全管理流程。结果6例危重患者全部安全顺利接机转运,未发生紧急和意外情况,平均住院52d;3例患者治疗效果好,安全出院;1例患者因病情危重,家属强烈要求停止一切抢救放弃治疗出院;2例患者因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结论科学规范的救护流程及严格的落实和统一协调指挥及各部门间的密切配合是保证危重症患者接机转运护理安全的关键。

  • 标签: 空中救援 接机转运 危重患者 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护理对促进危重症产妇泌乳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危重症产妇438例,分为观察组221例和对照组2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营养支持、早期康复锻炼、乳房按摩、穴位按摩、乳头刺激模拟哺乳以及心理干预等集束护理促进泌乳.结果采取集束护理后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危重症产妇采用集束护理可有效促进母乳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危重症 产妇 泌乳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改良护理方案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手足口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编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抗病毒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皮肤护理,观察组采用皮肤改良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皮肤评分、治疗依从性及疱疹愈合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前皮肤评分高于对照组,疱疹愈合时间、进食改善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皮肤保护依从性、皮肤清洁依从性、家属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皮肤改良护理方案能够促进手足口病患儿疱疹的愈合,减轻患儿痛苦,促进患儿早期进食。

  • 标签: 手足病 皮肤护理 改良方案 疱疹愈合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浅层、深层吸痰深度对建立人工的成年患者内吸痰效果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数据库,收集成年患者浅层、深层吸痰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RevMan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步检索获得文献2732篇,最终纳入12项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显示,相较深层吸痰,浅层吸痰法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的上升幅度(Z=9.18,P<0.01)、潮气量的增加幅度(Z=2.43,P=0.02)较大,血压波动(Z=4.28,P<0.01)、黏膜损伤发生率(Z=6.08,P<0.01)、刺激性咳嗽发生率(Z=3.23,P<0.01)较小,而两者在痰鸣音改善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峰压下降幅度、心率及VAP影响的结果稳定性较差。结论浅层吸痰法在改善血氧饱和度、增加潮气量、减轻气损伤等方面优于深层吸痰,但两者在峰压、痰鸣音、VAP发生等方面暂未发现差异,尚需大量高质量的研究作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浅层吸痰 深层吸痰 吸痰深度 人工气道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及人力资源配置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6月,改良医院护理应急管理体系,科学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在台风灾害中得到急救的156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护理管理及人力资源配置模式。以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台风灾害中得到急救的188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改良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及人力资源配置。回顾性分析两组急救反应速度、接诊分流时间、入住医院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急救反应速度平均为(4.96±0.30)min,多于观察组的(2.13±0.40)min;对照组接诊分流时间及入住医院时间分别为(4.83±0.60)min和(20.32±0.40)min,而观察组为(1.96±0.40)min和(13.87±0.50)min;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53%,高于对照组的9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及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可缩短应急救护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快速高效应对灾害,减少台风灾害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应急管理系统 护理管理 人力资源配置 灾害救援
  • 简介:目的:探讨进阶式早期肺康复锻炼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6月收住于我院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进阶式早期肺康复锻炼护理,对两组干预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第3,7,14天时的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进阶式早期肺康复锻炼对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干预,可安全有效提高其氧合指数,降低并发发生率。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康复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培训者培训模式在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护理骨干32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进行培训,选取2016年护理骨干32名为实验组,采用改良的培训者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分别对2015年及2016年的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比较2组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的操作技能水平。结果实验组操作技能水平好于对照组,2016年低年资护士操作技能水平也好于2015年组。结论通过实施改良的培训者培训,使培训者的行为修养、带教师资能力得到提升,被培训的低年资护士护理操作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达到规范、同质,确保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的规范落实。

  • 标签: 改良 培训者培训 护理操作技能 规范化 同质化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困难评级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5年12月我科入住的有呼吸困难症状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结果]提高护士对病人呼吸困难程度病情掌握率,提高病人对呼吸困难评级及相应健康知识掌握率,降低病人呼吸困难再加重率。[讨论]护士应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进行呼吸困难评级后,护士应用该表能准确描述出病人呼吸困难的程度,医护、护护之间能达成共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间接提升护士素质。

  • 标签: 呼吸困难评级 呼吸系统疾病 护理评估 效果观察
  • 简介:患者身份核对是指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新生儿娩出后经临床医生确诊有疾患即送新生儿科,目前新生儿科采取无陪护制度管理,加之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群体~([1]),因此做好患儿的身份识别与核查工作,对保障新生儿的安全、优化医患关系、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尤为重要。临床工作中常采用手腕带、床头卡等方式对患儿进行标识与核对~([2])。

  • 标签: 新生儿 手腕带 安全管理 护理
  • 简介:总结77例接受辅助生殖治疗再生育女性的心理特点和护理。接受辅助生殖再生育治疗女性的焦虑情绪受生育目的、胎儿性别期望、治疗效果等因素影响,需加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相关知识宣教,实施个性心理护理

  • 标签: 体外受精 女性 心理特点 护理
  • 简介:总结1例婴儿痉挛使用丙戊酸钠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护理护理要点为加强病情观察,重视感染、出血的预防,做好皮肤和黏膜护理,同时加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给药护理,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经治疗和护理,患儿住院24d后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婴儿痉挛症 丙戊酸钠 全血细胞减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刷牙冲洗口腔护理配合舌肌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6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5例,两组给予相同的舌肌训练,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涮牙冲洗口腔护理。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电视透视吞咽造影检查(VFSS)、Barthel指数(BI指数)、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两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并比较两组吸入性肺炎、误吸、营养不良、口腔感染等并发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后SSA评分、VFSS评分、BI指数、SWAL-QOL量表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量表各维度分值高于对照组,并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刷牙冲洗口腔护理配合舌肌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有重要意义,并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降低吞咽障碍相关并发发生率。

  • 标签: 刷牙冲洗口腔护理 舌肌训练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