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护理风险管理重症肺炎呼吸辅助治疗患者预后以及并发的影响。方法:本院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研究过程中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给予患者ICU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并发发生情况予以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喉损伤、气管导管堵塞以及呼吸相关性肺炎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具备显著可比性(P

  • 标签: ICU护理风险管理 重症肺炎 呼吸机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重症监护所收治的患者多为急重症,患者往往需要机械通气方式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此,本研究就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措施相关学术研究加以检索,总结呼吸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方法。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ICU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时间与发生率,对比组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时间、VAP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 ICU )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2 月份至 2019 年 12 月份在我院 ICU 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 50 例患者,按照奇数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奇数, 25 例,采取普通护理)与观察组(偶数, 25 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满意 率 更高( P < 0.05 ) 。 结论: 将综合护理融入 ICU 呼吸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工作中,效果确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ICU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综合护理干预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使用过程中气湿的适宜方法。以降低痰液黏度和痰培养菌阳性率。方法: 将 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6例。对照组采用人工鼻湿,观察组在人工鼻的基础上采用微泵加湿。观察 5天后痰培养效果及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痰液黏度及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P<0.01)。结论: 人工鼻部联合微泵持续湿可有效降低痰液黏度,降低痰培养菌阳性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呼吸机 人工鼻 微型泵 气道加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院内感染管理重症监护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 方法: 选择 60 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序贯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 n=30 )采取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 n=30 )实施常规护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出现呼吸相关性肺炎的产生几率。 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 93.3% 高于对照组的 80% ;观察组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6.6% 要小于对照组的 23.3% 。两组有效率 差异均存在显著性( P < 0.05 ) 。 结论: 感染管理的措施实施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出现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几率,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院内感染管理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采取系统护理的效果作出探究。 方法 样本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本院接收的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 82 例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1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之后的炎症因子水平( CPR 、 IL-6 、 IL-8 )、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 结果 接受系统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炎症因子水平方面远远优于对照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也远远短于对照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判定系统护理对于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可以减少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缩短患者抗生素使用和住院的时间,护理效果明显,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脏外科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本次试验回顾性分析 2018年 5月 -2020年 2月期间于我院重症监护呼吸辅助治疗的患者 70例,根据患者是否在治疗期间发生呼吸相关性肺炎,分为未发生的对照组 35人和发生感染的观察组 35人,分析患者在重症监护治疗期间发生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血清白蛋白、雾化治疗及基础疾病方面因素有统计学差异( P<0.05)。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糖水平、镇痛药物使用、血糖水平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在重症监护的临床护理中,通过加强护理干预,加强对于呼吸使用的管控,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可以显著减少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 针对 PICU 使用呼吸辅助通气的患儿实施集束护理,进一步提升护理疗效。 方法: 实验选取 PICU 使用呼吸辅助通气 患 儿 作为调研的主体,在时间段上则截取了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5 月收治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进行对比探究,对 68 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集束护理,分析护理结果。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为( 13.2±3.0 ) d ,对照组为 ( 6.9±2.3 ) d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呼吸相关性肺炎事件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 5.9%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7.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 集束护理方案有利于呼吸辅助通气患儿的治疗,降低呼吸的使用时间,有效地预防并发,具有临床应用的高效性。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PICU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患儿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测温尿管在儿童重症监护(PICU)的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并发预防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到2020年在PICU住院的危重症患儿30例留置测温尿管的留置时间,并发护理。 结果 30例患儿发生并发10例,占33.3%。其中出血2人;感染4人;管腔堵塞3人;拔管后尿潴留1人;非计划拔管0人。

  • 标签: 测温尿管 儿童重症监护室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集束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影响。 方法 :选取医院重症监护行机械通气的 82 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41 ),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另一组展开集束护理干预(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谵妄发生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集束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降低谵妄发生率,缩短谵妄持续时间,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谵妄
  • 简介:摘要 :探讨呼吸重症监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护理对策。方法 为 采用数字表法对 32 例呼吸重症监护内机械通气相关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 16 例 , 采用干预护理,对照组 16 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为 观察组患者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 12.5% 明显低于对照组 43. 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x2=3.865 , P < 0.05) 。 在此次研究中,检测出患者所感染的病原菌有以下几种,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 25.6% , 22.1% , 23.0% 。结论 : 呼吸重症监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与多种病原菌相关,并受病原菌耐药性程度影响,对该类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加强无菌操作,对降低患者的感染率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 炎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研究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重症监护救治患者在减少呼吸相关性肺炎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医院重症监护收治的 106 例机械通气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53 ),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展开预见性护理(研究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预见性护理重症监护救治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减少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患者实施集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重症监护患者 10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分为参照组 50例与研究组 5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集束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肺部感染率、脱管率、死亡率均低于参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监护患者采用集束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不良事件 集束化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重症监护应用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预防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干预的 160例重症监护患者相关资料予以回顾分析,包括常规护理的 80例( A组)与综合护理干预的 80例( B组),评价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护理指标。结果: B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小于 A组, B组机械通气时间、 ICU停留时间小于 A组, P均<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 ICU停留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 9 年 01 月 -2019 年 12 月 急诊监护 收治的 行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 50 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 对照组( 24 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2 6 例,采用 舒适护理 ),收集分析两组 患者治疗期间并发发生情况 。 结果: 观察组患者 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针对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急诊监护室 呼吸衰竭 有创器械通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深入探讨对重症监护中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9年8月~2020年2月期间在本院重症监护住院的7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对照组共计39例,观察组共计39例。对照组重症监护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重症监护患者的感染率、死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重症监护患者,差异极其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在重症监护住院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感染率,提升护理效果,需在全国各大医院广泛推广运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优质护理 感染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监护过程中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实际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间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需要监护的患者共计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每组 40 例,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的组别设定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无缝隙护理管理方式的设定为观察组,对最终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方式的患者得到的护理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临床妇产科护理中,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无缝隙护理管理方式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 ICU)病人发生呼吸相关性肺炎( VAP)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 2018 年 2月至 2019 年 10月收治的 118例 ICU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 VAP发生情况,找出引发 VAP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护理干预后评价其效果。结果在本组研究收集的 118例病人中,有 23例发生了 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昏迷、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及基础病症影响等,且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所有病人采取护理干预,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大部分病人的症状都得到改善。结论 ICU中引发病人 VAP的危险因素比较多,加强护理干预可以减少 VAP发生的风险,提高病人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