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湿法对ICU气管插管脱呼吸患者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病房2013年1月-2014年10月脱离呼吸之后仍有气管插管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婉寨组辅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主动湿法;对照组患者实施人工鼻湿法。对比两组患者人工湿的临床效果和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呼吸频率的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湿法对ICU气管插管脱呼吸患者湿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人工并发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命体征。

  • 标签: 主动湿化法 脱离呼吸机 人工气道湿化
  • 简介:[目的]探讨规范护理重症监护(ICU)大便失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在ICU发生大便失禁的病人按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在ICU期间失禁性皮炎(IAD)的发生情况、护理时间、护理费用。[结果]观察组发生早期IAD2例,对照组发生早期IAD11例,中度IAD2例,重度IAD1例,其中2例合并真菌性皮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每天每例护理用时和护理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规范护理能有效减少大便失禁病人IAD的发生,降低病人费用,减少护士工作量。

  • 标签: 大便失禁 失禁性皮炎 规范化护理 重症监护室
  • 简介:目的调查江苏省危重症监护护士血压监测认知水平现状,分析现状原因。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调查表调查江苏省6所三级甲等医院13个危重症监护165名护士血压监测认知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危重症监护护士血压监测认知得分为13.3~56.7(33.8±9.2)分。危重症专科护士认知得分(34.4±9.0)高于普通护士(30.0±9.6)(t=2.103,P=0.037)。结论尽管危重症监护护士经常参与重症患者血压监测,但其认知水平亟需提高,在危重症专科护士培养中应加强相关知识培训。

  • 标签: 重症监护 护士 血压监测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观察团体心理干预改善重症监护(ICU)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方法]制定团体心理减压措施,对90名符合条件的ICU护士进行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干预前后ICU护士焦虑、抑郁水平差异。[结果]干预后ICU护士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ICU护士焦虑、抑郁心理。

  • 标签: 团体心理干预 重症监护室 护士 心理健康 抑郁 焦虑
  • 简介: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俗称渐冻人,是运动神经元病最多见的类型,上、下运动神经元均有损害,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和锥体束征,发病年龄多在30岁~60岁,多数45岁以上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常见首发症状为一侧或双侧手指活动笨拙、无力,随后出现手部小肌肉萎缩,以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蚓状肌为明显,

  • 标签: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在重症监护(ICU)非计划性拔管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的6例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讨论分析,运用根因分析法进行近端原因,根本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方法,落实导管脱落高危风险预防措施的执行力,建立管道固定制度,规范固定方法,改进约束方式,加强医护合作及宣教,优化人力资源分配等。[结果]2014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2例非计划性拔管事件,无麻醉恢复期约束带固定失效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结论]运用根因分析法进行管理可有效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非计划性拔管 根因分析 质量管理 重症监护室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降低肺癌术后患者呼吸系统并发发生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1月在本院胸科住院的100例行肺叶或肺段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前后行呼吸功能锻炼;将2014年2~12月在本胸科住院的100例行肺叶或肺段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设为实验组,术前后应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干预时间5d。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呼吸系统并发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肺不张、低氧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可使肺癌术后患者呼吸肌群的耐力和力量得到增强,进而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的发生。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肺部感染 肺不张 低氧血症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全自动清洗消毒全面消毒和清洗呼吸管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回收的呼吸管道200套随机分为人工清洗组和全自动清洗机组,每组呼吸管路100套。人工清洗组使用人工清洗的方法进行清洗和消毒,全自动清洗组使用仪器进行机械清洗,在清洗前后均在相同部位进行细菌采样,在清洗消毒后进行效果对比。结果消毒前2组的细菌培养菌落均数均超过了10000cfu/m2,消毒后全自动清洗机组所有呼吸管路均达到了消毒合格标准,且均小于5cfu/m2。而人工清洗组有8例并没有达到清洗消毒合格标准,其清洗合格率为92%。全自动清洗的清洗合格率高于人工清洗组清洗合格率(P〈0.05)。结论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呼吸进行消毒和清洗的效果明显优于人工手洗。

  • 标签: 清洗 消毒 呼吸机 管路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NICU病房人工患者下呼吸感染的影响。方法:从管理因素、护士因素、患者及其他因素3个方面,采用鱼骨图分析引起人工患者下呼吸感染的原因,运用品管圈PDCA模式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下呼吸感染率。结果:实施后下呼吸感染者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目标进步率为48%。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NICU病房人工患者下呼吸感染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NICU 人工气道 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目的评价思维导图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胰腺癌术后并发带教中的作用。方法将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60名本科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试验组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4周教学结束之后,采用笔试和临床情景问题两种形式。考核学生对胰腺癌术后并发护理要点的掌握情况。结果试验组学生笔试和临床情景测验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胰腺癌外科手术复杂,术后并发多,相关因素、预防、早期观察、紧急处理内容庞杂,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士 临床实习 思维导图 案例教学
  • 作者: 李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并分析护理干预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心率、血压、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应激,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作者: 张则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时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中选出110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患者均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为其中一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为另外一组则采取优质化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和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总并发症率为5.45%(3/55),明显高于对比组30.91%(17/55),同时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比组,而血二氧化碳分压则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优质化护理可以提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血气指数,降低并发症率。
  • 简介:目的评价老年呼吸科实施健康管理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老年患者影响的效果。方法成立健康管理小组,建立健康档案、实施家庭护理等措施,运用埃普沃斯嗜睡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在控制烟酒、体质指数、避免使用安眠药、正压通气治疗、疾病监测方面与对照组比较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白天嗜睡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老年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睡眠质量,减轻症状。

  • 标签: 健康管理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胃管置入法对脑外伤昏迷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外伤昏迷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改良胃管置入法。选取我科2013年9月-2014年2月收治脑外伤昏迷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置管时间、并发、不良反应以及家属对置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置管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置管过程中呛咳发绀、恶心呕吐、流泪、烦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置管后鼻黏膜损伤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家属对置管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胃管置入法能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且置管时间短,置管后并发少,可应用于临床护理

  • 标签: 胃管插入法 脑外伤 昏迷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融)S)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早产儿RDS60例,随机分为常频通气(CMV)模式组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模式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保温、营养支持、保证内环境的平稳以及预防感染等。在此基础上,分别采取CMV模式机械通气治疗和HFOV模式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通气8~12h后心率、血气分析结果、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情况。结果两组通气8-12h后心率、TCS02、PH值、PCP2以及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FOV模式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CMV模式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并发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FOV与CMV治疗早产儿RDS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可以有效改善早产儿的血流动力学,但HFOV治疗可更快速改善早产儿呼吸窘迫症状,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机械通气模式 呼吸窘迫 早产儿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总结心脏重症监护(CCU)收治6例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后出现单纯血小板减少患儿的重症护理工作,探讨巨大PDA介入封堵术后出现单纯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针对6例患儿的特点,对其生命体征、并发及出血情况进行监测。[结果]4例患儿在给予血小板(PLT)、激素等内科保守治疗后,患儿血小板计数恢复,临床症状好转后痊愈出院;2例患儿反复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后,转入外科取伞、结扎后,痊愈出院。[结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后出现单纯血小板减少重症护理关键是密切观察患儿消化、皮肤黏膜、鼻黏膜出血情况,严密监测患儿基本生命体征变化,确保患儿在急性出血期间的安全。

  • 标签: 巨大动脉导管未闭 单纯血小板减少症 介入封堵 重症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推拿配合艾灸在反复呼吸感染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反复呼吸感染病人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推拿配合艾灸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评分(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和CD4^+、IgG和IgA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和Ig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配合艾灸可提高反复呼吸感染病人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能力,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总体治疗效果。

  • 标签: 推拿 艾灸 反复呼吸道感染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氧吸入疗法对法洛四联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月收住的78例法洛四联(tetralogyoffollot,TOF)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术前未进行鼻导管吸氧,实验组术前行鼻导管吸氧支持治疗。比较2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氧分压(PaO_2)和术后机械通气撤离时间。结果术前实验组患儿鼻导管氧疗后PaO_2、SaO_2明显高于对照组(t=4.44,P=0.00;t=10.27,P=0.00),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t=2.21,P=0.04)。结论术前氧吸入疗法可提高TOF患儿SaO_2、PaO_2,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进而减少TOF患儿术后并发,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氧吸入疗法 法洛四联症 通气机 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