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不加温湿治疗SARS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2例使用BIPAP呼吸的SAR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例,实验组BIPAP呼吸不加温湿,对照组的BIPAP呼吸加温湿,观察两组使用BIPAP呼吸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总体疗效、呼吸症状、血氧饱和度(SaO2)及氧分压(PaO2)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呼吸症状、耐受时间、血氧饱和度及氧分压提高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不加温湿的BIPAP呼吸较加温湿BIPAP呼吸对SARS患者的治疗效果好.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机 不加温湿化 治疗 SAR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 简介:重症监护(ICU)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反映医院的救治水平.临床上影响ICU护理质量的因素有:ICU护理人员素质,编制及知识结构;ICU护理单元设置及相关感染因素;ICU环境;医护间合作.我们分析这些因素并制订相关对策,籍以提高ICU护理质量.1影响ICU护理质量的因素1.1人员素质和编制ICU护理人员素质是影响ICU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ICU患者病情重变化快,治疗抢救护理手段多而复杂,具备良好素质和娴熟护理操作技能的ICU护理人员能保证ICU护理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并进行预见性护理,杜绝护理差错,消除影响患者康复的潜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ICU护理人员编制不足也直接影响ICU护理质量.由于患者多为急重症,收治率难以预测,护理工作的分流使ICU护士承担了许多非护理性的工作,使一些非治疗性的护理如心理护理健康指导不能全部落实,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床位护士比不足1∶2,公休、节假日、护士的过频轮换造成护理劳动力相对不足与不稳定,也影响了ICU护理质量.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监护(ICU)实训基地培训方法.方法对2批ICU实训基地培训的8名学员,为其制定2周实训安排表、脱产专职带教、反馈学习信息及考核验收,并对培训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8名ICU学员各项主要业务掌握较培训前有不同程度提高,认为培训内容实用.结论ICU护士适任培训在国内尚属新生事物,对全市各家医院ICU护理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培训的内容及方法还需要进行探讨,并提示讨论,(1)实施ICU护士适任培训的意义(2)ICU护士适任培训内容与时间(3)ICU护士适任培训工作开始时间.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护士 培训 探讨
  • 简介:为提高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现将2000年2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重症脑出血患者并发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128例中男72例,女56例,39~90岁,平均61.5岁.<45岁8例,45~59岁32例,≥60岁88例.并发肺部感染41例,消化道出血31例,心肌劳损及心律失常23例,呼吸循环衰竭1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脑疝7例,泌尿系感染6例.

  • 标签: 重症脑出血 并发症 护理 肺部感染 消化道出血
  • 简介:高龄人群中,大肠癌的发病率较高.因老年人各种脏器功能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衰退,机体免疫功能和耐受性降低,若进行肠癌根治手术,易出现术后并发.高龄大肠癌手术后并发率为38.5%,手术死亡率6.4%[1].因此,良好的术后监护,对预防并发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我院重症监护(ICU)在2002年1月~2003年6月收治高龄肠癌术后患者63例,手术后即予以严密监护,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高龄 肠癌 术后 早期 监护 预防
  • 简介:本院对全院呼吸及心电监护仪实行集中管理,建立“呼吸及心电监护管理中心(呼管中心)”。各科室可随时向呼管中心借用。呼管中心保证了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需要,并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更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减少了设备的故障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医院设备的效能。

  • 标签: 呼吸机 心电监护仪 综合管理 医院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呼吸优化护理对下颈椎损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择期手术治疗下颈椎损伤患者20例,予以术前呼吸优化护理;另在外伤后24h内行手术的下颈椎损伤患者18例,术前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和辅助呼吸的发生率.结果呼吸优化护理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0.0%,常规护理组为4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呼吸优化护理组术后辅助呼吸率5.0%,常规护理组为3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下颈椎损伤患者术前实施呼吸优化护理可以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的发生.

  • 标签: 术后肺部并发症 呼吸道 伤患者 下颈椎 优化 感染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Binders并发评分与护理对策。方法:通过112例SAP回顾调查,了解SAP器官并发或代谢并发Binders并发评分和病死率关系,探讨SAP护理工作应对措施。结果:SAP112例,治愈92例(82.1%);死亡20例,病死率为17.9%。SAP器官或代谢并发综合评分≥7分组和<7分组,两组病死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病死率有关的并发为全腹膜炎、休克、ARDS和胰性脑病,分别占病死率的14.3%、7.8%、6.3%和5.3%。结论:SAP患者死亡原因不是SAP,而是其并发,Binders并发评分与病死率有密切关系。全腹膜炎、休克、ARDS和胰性脑病是影响病死率的主要因素,护理重点是针对SAP原发病,防治致死性并发以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Binders并发症 评分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重症肝炎预后的诱因及并发和防护措施。方法对82例重症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肝炎有诱因的达76.8%,其病死率明显高于无明显诱因的重症肝炎(p<0.05),有严重并发的死亡率显著高于无并发者(p<0.01)。结论影响重症肝炎预后因素是多方面的,诱因易使病毒性转化为重症肝炎,且死亡率高,严重的并发是导致重症肝炎死亡的主要原因,做好肝病知识宣教及病情观察,消除诱因,积极防治并发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重症肝炎预后 诱因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代谢紊乱,体质差,极易合并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患者因口中所含糖分较高,所以易于感染。糖尿病患者的皮肤遭到损害时,很难迅速愈合,有时小伤口也可引起组织坏死,不仅难治,而且还会使糖尿病病情恶化,因此要加强口腔和皮肤的护理

  • 标签: 糖尿病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护理工作中对痰液黏稠、干燥排痰困难的患者,目前常规采用翻身、叩背、咳嗽、雾化吸入和吸痰等辅助排痰措施[1,2].然而,由于昏迷患者失去咳嗽反射能力,加上不能实施雾化吸入,呼吸的加温湿能力有限,引起痰液干燥,吸痰困难,因而,气管内注入湿液为湿排痰的主要手段.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入院后住院多达数10d甚至过百天,每天需吸痰10多次.为更好地排痰和保持通畅,使患者呼吸功能稳定,本文作者以优化排痰效果,更好为病人服务为出发点和归宿,广泛查找有关资料,比较几种文献报道,结合实际情况,在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1例长期机械通气患儿湿吸痰方法进行改进,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 湿化吸痰 气道湿化 正交试验 患儿 排痰困难
  • 简介:急诊监护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反映医院的救治水平。临床上影响急诊监护质量的因素有:护理人员素质、编制及知识结构;急诊监护护理单元设置及相关感染因素;急诊监护的环境与医护间合作。急诊监护中有先进的仪器,快速直接的治疗措施,护士具有对病情变化应对和加强护理的能力,在危重病人急救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我院急诊监护收治急诊危重病人,病房设置相对隔离,实行无家属陪护制度。在抢救危重病人的过程中可不影响其余的病人休息。同时又不被家属打扰,有利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急诊监护室 病人家属 护理质量 心理行为分析 急诊危重病人 救治成功率
  • 简介:白血病化学治疗(化疗)期间合并口腔并发已成为直接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原因.目前,应用漱口液漱口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我们采用本院自制的双花漱口液预防(治疗)化疗口腔并发,并以口泰漱口液为对照,对其效果进行了观察,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 标签: 白血病 化学治疗 口腔并发症 双花漱口液 中药制剂 口泰漱口液
  • 简介:目的调查重症监护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结果ICU护士的压力平均得分为2.45,给ICU护士带来较大压力的压力源分别是倒夜班、工作得不到医生尊重、面对不合作的病人、对自己所做的任何护理决策负有重要责任、护理管理者的批评、设备功能状态不良和晋升机会太少或没有等.结论目前ICU护士的压力较大,处于中等水平.对危重病人的照顾和护理、护士晋升的机制和护理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倒夜班、设备功能状态不良以及工作得不到医生的尊重等给ICU护士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而大部分ICU护士的工作、生活稳定,由生活事件带来的压力则较小.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护士 工作压力源
  • 简介:目的了解呼吸管道更换时间的长短对呼吸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对48例食管癌术后需呼吸支持≥1周(168h)的患者,分为7d组17例,3d组16例,1d组15例,更换管道周期分别为7d、3d、1d。分别采集3组患者下呼吸呼吸螺纹管近患者端管内的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和比较,比较3组的VAP发生率。结果(1)共培养出3大类12种61株致病菌;(2)7d组、1d组的病原菌数量与3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7d组与1d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d组VAP的发病率明显低于7d组和1d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管道更换时间与管道内致病菌的数量密切相关,建议每3d更换1次,以降低VAP的发生率;暂未发现管道更换时间的长短与VAP的致病菌种类有关联。

  • 标签: 食管癌术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管道 更换时间 护理
  • 简介:人工是将导管直接置入气管或经上呼吸插入气管所建立的通道,是抢救呼吸衰竭常用的临床手段.人工护理主要的目的为保持呼吸湿、通畅,促进痰液引流,预防和减少并发的发生.呼吸常规护理包括:协助和鼓励患者进行痰液引流;如教会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胸部叩击、体位引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保证每日入水量在1500ml以上,可防止分泌物干结;保持环境整洁,维持适宜的室温(18℃~20℃)与湿度(50%~60%),以发挥呼吸的自然防御功能.还应结合人工的特点做好以下的护理.1呼吸湿人工建立后呼吸纤毛运动减弱,呼吸失水增多,易导致阻塞,肺不张,肺部继发感染等,必须加强呼吸湿,可采用的方法为:1.1蒸气加温湿,即将水加热后产生蒸气混入吸入中,达到加温和加湿作用.一般使吸入(道口气体)的温度维持在35℃~37℃,不超过40℃,湿器内水温常常保持在50℃左右.湿温度高、面积大、气流量小则湿效果好.呼吸湿器中的液体只能用无菌蒸馏水,不能用生理盐水或加入药物,因为水蒸发后溶质将在罐内形成沉淀,影响湿效果.1.2气管内直接滴注,即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直接向气管内滴(注)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有间断注入或持续滴注两种方法.(1)间断注入,一般每隔20min~60min1次或在吸痰前注入,每次为3ml~5ml.(2)持续滴注,将安装好的输液装置挂在床旁,用头皮针直接穿刺进入气管导管或将输液器直接连接在切套管,其滴速为4滴/min~6滴/min.湿液总量需根据病情,痰液粘稿度调整,一般在(200~400)ml/日,以使患者分泌物稀薄、痰液易吸出为目标.

  • 标签: 气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