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精神开放病房护理管理难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医院精神80例患者在开放病房的治疗情况,根据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对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在开放病房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经循证护理后,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50%,对照组27.50%,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2.50%,高于对照组72.50%,存在差异(P<0.05)。结论  在临床精神开放病房护理管理中,通过循证护理加强病房护理管理,不仅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也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精神状态恢复,发挥积极影响。 

  • 标签: 开放病房 精神科 循证护理 护理管理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被采取约束措施后精神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对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40名精神患者进行资料搜集,并纳入研究对象,对这140名精神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采取的就是医院内平常的护理方式,而研究组在日常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统计两组最后的护理相关数据。结果:通过分组进行治疗后,研究组相对于常规组,对精神约束病人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精神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病人的恢复效果更好,减少了不良情况的发生。

  • 标签:         精神科病人 约束性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精神健康的深入了解,精神护理方法也经历了显著的演变。本文从传统的隔离与药物治疗方法讲述到现代的人文关怀和多模态干预策略,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现代医疗环境中的重要性。此外,现代技术如虚拟现实和生物传感器在精神护理中的应用也得到了探讨,揭示了它们在增强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中的潜在价值。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对精神护理演变的全面了解,并指出了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标签: 人文关怀 精神科护理 治疗效果 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精神护理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其在病人康复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随着精神医学的快速发展,精神护理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现代精神护理不仅关注患者的疾病治疗,更注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此外,精神护理也逐渐融入跨学科合作的大趋势中,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等共同为患者提供综合性的治疗方案。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精神护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现状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门急诊患者冲动行为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精神门急诊于2021年04月~2022年04月收治的74例有冲动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7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暴力因子、心理应激反应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的情绪稳定具有极大的作用,同时还能减少其冲动行为。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 标签: 精神疾病 冲动行为 护理
  • 简介:摘要:精神护理是一个高风险、高责任的专业,风险是无时不在,无时不有。风险因素错综复杂。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要有预见性,要尽早识别分析风险因素。在风险事件出现前采取防范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

  • 标签: 神科 护理风险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患者给予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以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就诊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方面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后有着较明显的临床效果,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都得到了提升,值得临床的研究和应用。

  • 标签: 精神科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患者给予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以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就诊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方面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后有着较明显的临床效果,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都得到了提升,值得临床的研究和应用。

  • 标签: 精神科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们的目标是通过风险管理来进一步保障精神病房的护理安全。我们会对精神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寻找管理、环境、相关人员等问题的根源,并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以减少护理风险,确保精神病房的安全。经过严谨的风险控制,可以确保住院病人的治疗安全。因此,有效地应用风险控制策略,是确保精神疾病病房安全护理的根本。

  • 标签: 风险管理 精神科 病房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临床精神护理安全管理之巡回护理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以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入院精神患者为标准,随机选取研究对象50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开展研究。其中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联合开展巡回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数据。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12.00%和医疗纠纷发生率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和16.00%,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76.00%,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6.00%,P<0.05。结论 临床精神患者护理对其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巡回护理,不仅减少了各种风险事件发生比率,还增强护患关系和谐,减少医疗纠纷,在提高护理效果的同时,收获较高满意度,是非常理想的护理方式。

  • 标签: 精神科安全管理 巡回护理 风险事件 医疗纠纷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封闭式精神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我院精神病房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另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我院精神病房的6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在护理文书书写、基础管理、安全管理、消毒隔离等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精神封闭病房的护理质量,降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精神科封闭病房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封闭式精神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我院精神病房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另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我院精神病房的6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在护理文书书写、基础管理、安全管理、消毒隔离等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精神封闭病房的护理质量,降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精神科封闭病房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心理护理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00名住院病人,采用常规用药;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将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中,观察组45名病人接受的治疗有效,两个组间的资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病病人进行心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病情恢复。

  • 标签: [] 心理护理 精神病 治疗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心理学对精神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64例精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护理心理学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情况。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焦虑、抑郁评分、护理依从、住院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神患者的认知功能、行为表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对患者利用护理心理学干预,能够明确提高患者的干预效果,值得重视。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心理学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中将明确精神护理安全强化期间,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以期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和参考。方法:选取院内确诊并收治的共计100名精神病患为主要研究对象,时间范围在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两年时间内,按照应用护理方式差异性分作两组后,分别对比不同的指标数据,以明确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两组精神病患接受差异性管理模式后的详细指标数据比对见正文表格处,通过表格数据比对可以看出,均是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组50名病患数据占优势,对比对照作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通过早前实践研究以及本次的指标结果比对可以看出,要想促使精神护理安全目标的达成,需要积极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尽可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强化护理满意度,值得相关领域的推广和广泛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为改善精神卫生中心精神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究其原因、制定应对策略,以提升临床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研究时间点取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间,择精神卫生中心精神80名护理人员参与研究,发放心理状态自评量表对其实施问卷调查,后将其最终结果同大众人群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究其心理问题因素、制定应对策略。结果 经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精神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大众人群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相关数据间对比皆体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心理健康状态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精神护理人员均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需依据问卷结果,究其原因并对其实施科学性、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极大程度上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而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护理人员 心理健康调查 干预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精神疾病具有复杂性、隐匿性和难以预测性等特点,患者因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改变感到痛苦、功能受损,甚至增加死亡、残疾等危险性。精神障碍患者多缺乏自知力,在精神症状及药物影响下出现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噎食、跌倒等行为对自身和他人具有不可预见的威胁性,还可能引起医疗纠纷。因此,护理风险评估尤为必要。护理风险评估是指护理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减少行为的盲目性。通过对住院患者高危风险因素的前馈控制能有效降低护理隐患的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目前精神患者护理风险评估的方法较多,相关评估工具在国外已广泛使用,而我国的风险评估起步较晚,虽有学者尝试引进国外工具,但由于国情及文化差异,部分条目不适合国内患者。如何使用预见性思维,通过系统的评估手段明确精神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是目前困扰国内精神临床的一大难点。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关注精神患者的自杀、攻击、藏药、跌倒、噎食等风险问题,采用德尔菲法构建精神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指标,为下一步作出全面准确的风险评估并制定和实施护理措施奠定基础。

  • 标签: 精神科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患者暴力行为的预防措施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方案治疗和护理,以及实验组(50例)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应用暴力风险评估表实施指导性干预,比较其效果。结果:实验组应用指导性干预后,出现各种暴力事件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使用约束情况及约束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精神住院患者,通过应用暴力风险评估,联合指导性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出现暴力行为,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可缩短约束时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该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精神科患者 暴力行为 预防措施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