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结核科患者标本留取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22年4月份收治的10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5月份所收治的11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标本采集流程,观察组在常规标本采集流程上对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标本留取率、合格率。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对照组标本留取率38%、合格率88.1%;观察组标本留取率56%、合格率99.6%,观察组标本的留取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结核患者标本的留取及合格率。

  • 标签:
  • 简介:临床上常对肺、气管、支气管疾病的患者采集标本,行临床检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对重症、昏迷、不能自主咳嗽等肺部感染患者采集标本时,需要使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采集,往往因留取方法不正确、容器不规范、环节多等因素影响结果的真实性。因此,我科对试管式标本采集器进行了改造,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临床应用效果 采集器 痰标本 试管 肺部感染患者 支气管疾病
  • 简介:摘要:培养标本质量对培养结果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现阶段培养阳性率偏低等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培养标本为污染标本,导致细菌培养结果的应用价值显著降低,甚至会对临床医生进行病情诊断以及预后评估造成误导,影响患者预后改善,还会导致医患矛盾以及医患纠纷发生率升高,使得医院形象受损。因此,必须保证培养标本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特就儿科患者培养标本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研究对策综述如下。

  • 标签: 儿科 痰培养标准 质量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呼吸科患者标本留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呼吸科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标本留取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SDS和标本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体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呼吸科 患者 痰标本留取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呼吸科患者标本留取中的效果。标本留取是呼吸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标本留取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患者依从性低、标本质量不高等。本研究通过引入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和方法,对呼吸科患者标本留取过程进行改进,以提高标本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持续质量改进在呼吸科患者标本留取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临床呼吸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 标签: 质量改进 呼吸科 痰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在提高患者标本留取率中采取品管圈活动后,分析其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方法:摘选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的住院患者为范例,全部采集标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加以分组,每组均80例。2023年1月至2023年4月行传统留存流程(实施前),2023年5月至2023年9月行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记录并比较组间的标本留取率。结果:改善后的数据84.4%高于目标值76.4%,达到改善的预期目的。结论: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标本的留取,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类型,为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痰标本留取率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粘稠度对急性左心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吸前后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经鼻气管插管行机械辅助通气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其粘稠度Ⅰ、Ⅱ、Ⅲ度设为A、B、C3组各30例,均进行常规吸,收集吸前、吸后5、10、15min患者呼吸及循环指标。结果3组患者吸后各时间点的心率、外周血氧饱和度与吸前一致,B组患者除气道峰压高于吸前,其余各指标与吸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与C组吸后平均动脉压、自主呼吸频率、气道峰压、动态肺顺应性值与吸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气管插管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黏稠度为Ⅱ度时,吸对患者循环及呼吸的影响最小。

  • 标签: 心力衰竭 通气 机械 痰液粘稠度 吸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敏感指标监测对提高儿童呼吸科患儿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于我院儿童呼吸科收治的患儿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法将患儿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0例患儿采用的是常规方法留取标本,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敏感指标监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儿的标本送检率和样本合格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送检率和样本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比组(P

  • 标签: 敏感指标监测 儿童呼吸科 痰标本 采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肺部感染患者培养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5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循证护理,分析合格率、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循证护理 肺部感染 痰培养标本采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个性化护理干预提高肺结核涂阳性患者的管理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78 例结核涂阳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 39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负面情绪及护理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 SAS、SDS 评分无差异,P >0. 05,护理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各项护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对于肺结核涂阳性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对实施良好的管理,提升患者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 肺结核 痰涂阳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培养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创建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培养标本送检率”为活动主题,对改善前、改善中、改善后的培养标本送检率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活动中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结果 品管圈能够有效提升住院患者培养标本送检率,提升医院的护理水平,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改善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品管圈 住院患者 痰培养标本 送检合格率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优化送检流程对标本留取过程中合格率的影响。 方法:通过对标本留取及送检过程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并将干预前后标本的合格率、培养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优化送检流程后标本的合格率和阳性率均高于优化送检流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标本留取及送检的过程中优化送检流程,可明显提高培养标本的质量,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优化送检 痰标本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培养标本留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者40例,每人收集1份培养标本,根据是否进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检测进行分组,对照组20例进行传统监测手段,而研究组20例进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通过观察标本合格率,来分析监测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标本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呼吸科 危重症医学科 痰培养标本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探讨不同的保存时间,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标本中的尿素氮和肌酐检测数值结果的影响。通过收集本院规律随访的30名腹膜透析患者居家24小时常规治疗的透析,充分混匀,取50ml腹透,分别放置在5根干燥试管内密闭保存,每根管内10ml腹透。其中1管即时(24小时)进行腹透内的肌酐和尿素氮检测,2管放置常温下保存(昼夜温差15-37°),2管放置冷藏冰箱内保存(2-8°),标本于收集后的即时、24小时后、48小时后分别进行肌酐和尿素氮浓度的检测。对同一患者的尿素氮和肌酐检验值进行纵向比较,通过计算得出各个KT/V值(透析充分性)。通过观察各数据之间的差异,并分别计算KT/V值(透析充分性),得出的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得出不影响临床工作中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处方的调整的结论。进而可以通过放宽留取标本的时间,方便病人灵活留取标本并送检,以提高标本送检率,完善腹膜透析质控数据的上报。

  • 标签: 透析液  保存时间  保存方法  冷藏  常温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排法对ICU危重患者的排效果。方法选取40例合并肺部感染、血氧饱和度(SaO2)〈90%的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应用振动排机排,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叩击法排,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前后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呼吸频率、咳痰或吸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听诊、SaO2、PaO2、呼吸频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排效果优于人工叩击排,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机械 振动排痰 传统扣击 危重患者
  • 简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概率非常高,而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同时或前后经同一个管路进入患者体内,患者会出现寒战、高热、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等不良反应。减少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之间接触,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08年6月22日,在为患者输液过程中,发现注射用硫普罗宁与热清注射连续滴入时出现乳白色浑浊液体,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注射用硫普罗宁 痰热清注射液 配伍禁忌 药物联合应用 液存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送检培养标本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观察2023年3月至6月重庆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196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纳入98例,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试验组运用医护一体化模式,针对试验组与常规组的指标实施组间对照。结果 (1)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常规组患者护理前培养标本采集相关事项掌握水平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试验组患者运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后培养标本采集漱口方式、有效咳嗽方法、吐痰方式、标本收集掌握水平高于常规组,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2)试验组(3.06%)患者培养标本不合格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11.22%),其P值<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实施,能够显著提高标本质量管理,提升患者培养标本合格率。

  • 标签: 呼吸内科 住院患者 医护一体化模式 痰培养标本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送检培养标本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观察2023年3月至6月重庆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196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纳入98例,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试验组运用医护一体化模式,针对试验组与常规组的指标实施组间对照。结果 (1)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常规组患者护理前培养标本采集相关事项掌握水平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试验组患者运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后培养标本采集漱口方式、有效咳嗽方法、吐痰方式、标本收集掌握水平高于常规组,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2)试验组(3.06%)患者培养标本不合格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11.22%),其P值<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实施,能够显著提高标本质量管理,提升患者培养标本合格率。

  • 标签: 呼吸内科 住院患者 医护一体化模式 痰培养标本 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