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复苏医学是临床医学中进展较快的领域之一。美国《循环》杂志于2005年底发表了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新修订的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CPR&ECC)。新指南对2000年复苏指南内容作了修改或补充,例如将胸外按压与通气之比由15:2或5:1改为30:2;胸外按压要有力、快速、让胸廓弹回、减少按压中断;不再强调先电击除颤,公共场所有自动体表除颤仪(AED)例外;将连续3次叠加式电击修改为1次电击;电击前、后均应作CPR;用低于正常潮气量及呼吸频率的人工辅助通气,可使通气/血流比正常等。

  • 标签: 循环复苏 呼吸复苏 复苏指南
  • 简介:患者,男性,84岁,主因发作性胸闷2周,加重6h于2008年8月4日急诊入院。2008年8月4日晨起1:00患者出现发作性喘憋,坐起后症状仍不能缓解,自服速效救心丸无效,急诊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急查心电图显示Ⅱ、Ⅲ、AVF呈rS,V3-V4导联呈qrS型,复查心电图V3-V4存在动态演变,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

  • 标签: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心肺复苏 高龄老年 解放军总医院 发作性胸闷 死后
  • 简介: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Bcl相关x蛋白(Bax)、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蛋白表达的影响,为防治神经细胞的凋亡提供依据。方法:9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治疗组,各30只。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致大鼠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模型。运用免疫组化观察复苏后神经细胞中NF—κB、Bcl-2、Bax基因的蛋白表达,采用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各组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在电镜下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参附治疗组复苏后各时相点Bcl-2表达明显增强(P〈0.01),而Bax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NF-κB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阳性表达率在复苏后24h达到高峰,参附治疗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各时相点参附治疗组Bax表达与复苏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心肺复苏后的不同时段神经细胞确实有凋亡发生,参附治疗组各时相点凋亡细胞阳性指数均明显低于复苏模型组(P〈0.05);而假手术组无明显凋亡现象发生(P〈0.01)。超微结构显示参附治疗组神经细胞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假手术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正常。结论:细胞凋亡参与了心肺复苏后大鼠神经细胞的损伤。参附注射液可降低NF-κB活性,上调Bcl-2蛋白表达,改善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对神经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肺复苏 细胞凋亡 神经细胞 参附注射液
  • 简介:随着心肺复苏(CPR)的普及和提高,心跳呼吸骤停的复苏率明显提高,但仍有相当的存活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不能恢复正常生活,甚至意识不能恢复,最后死亡。所以心肺复苏后的脑复苏决定着患者是否生存及生存质量,是治疗的难点、热点,近年来复苏研究的目标则转向脑的研究。本文对脑复苏近年来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脑复苏 心肺复苏术 心跳呼吸骤停 神经系统损害 复苏率 存活者
  • 简介:目的调查某有色企业厂矿接尘工人心肺功能状况及不同接尘工龄尘工人的肺功能状况。方法对不同接尘工龄的2067名粉尘作业人员的血压、心电图及肺功能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接尘作业工人(观察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心肌缺血的发生率高于无接尘史的行政后勤工作人员(对照组);(2)接尘15年以上工人与对照组比较,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与2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的比值(V50/V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尘15年以下工人与对照组比较,仅MMEF、V50/V2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尘工人心血管及肺功能有损伤,其中接触粉尘对肺功能的小气道指标影响更明显。

  • 标签: 接尘 肺功能 血压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发病72h内就诊的70例SAP患者纳入研究。液体复苏达标参数:心率〈120次/min;尿量≥1ml·h^-1·kg^-1;血细胞比容≤35%;平均动脉压65~85mmHg(1mmHg=0.133kPa)。回顾分析液体复苏达标时间(〈48h、48—72h、〉72h)和达标项目数(0~1、2、3、4项)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70例患者中41例(58.6%)发生并发症,20例(28.6%)中转手术,10例(14.3%)病死。中位住院天数为23.5d,中位治疗费用为7.19(0.57~56.74)万元。〈48h、48~72h、〉72h液体复苏达标患者的中转手术率(20.0%、33.3%、75.0%)、急性肾损伤发生率(20.0%、25.0%、75.0%)和并发症发生率(50.0%、83.3%、100%)在3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48h内液体复苏后0~1、2、3、4项达标者的中转手术率(50.0%、26.3%、13.0%、25.0%)、急性肾损伤发生率(45.0%、31.6%、17.4%、0)、ARDS发生率(35.0%、31.6%、13.0%、0)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SAP发病48h内,合理的液体复苏策略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回顾性研究 液体复苏
  • 简介: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exercisetest,CPET)与漂浮导管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入选40例住我院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5例,心功能Ⅱ级者7例,Ⅲ级者33例,平均年龄43.51±11.35岁。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CPET和漂浮导管检查,并收集CPET中峰值氧耗量(VO2max)、无氧阈(AT)结果及漂浮导管中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血管阻力(PVR)等资料,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PET中VO2max与漂浮导管检查中mPAP(r=-0.463,P〈0.01)、PCWP(r=-0.519,P〈0.01)呈负相关,与CI(r=0.397,P〈0.05)呈正相关。结论CPET中VO2max是用来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良好指标。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心肺运动试验 漂浮导管
  • 简介:目的比较胃旁路(GBP)与胆胰转流(BPD)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机制。方法40只糖尿病GK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GBP组、BPD组、饮食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GBP组、BPD组分别行GBP及BPD手术;饮食控制组大鼠每天给予基础饲料15g,自由进水;对照组不限食量。记录手术时间、死亡率。每周测空腹体重。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8、16周的空腹血糖、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GBP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5±4)min,BPD组为(35±6)min;GBP组大鼠死亡1只,BPD组死亡3只,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治疗前各组大鼠血糖、瘦素及IGF-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对照组大鼠血糖及瘦素均无明显变化。饮食控制组大鼠治疗后2周起血糖及瘦素水平开始下降,第4周时显著降低,并持续至16周(P〈0.05),但血IGF-1水平无明显变化。GBP组与BPD组大鼠治疗后2周起血糖及瘦素水平开始下降,而血IGF-1水平开始升高,并持续至16周[血糖:(6.8±1.0)、(6.3±0.8)mmol/L比(13.9±2.6)、(14.1±2.4)mmol/L;瘦素:(16.1±3.3)、(17.2±3.2)pg/ml比(29.4±3.9)、(29.4±3.9)pg/ml;IGF-1:(166.1±8.3)、(142.2±8.2)ng/L比(119.4±8.8)、(109.8±7.9)ng/L,P值均〈0.01],但这两组的血糖及瘦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而GBP组大鼠血IGF-1水平较BPD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GBP和BPD均能较好地控制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瘦素的降低及IGF-1的升高有关。GBP在手术时间、死亡率及增加血IGF-1水平等方面优于BPD。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胃旁路术 胆胰转流术
  • 简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一词是用于描述不需要外科手术而能机械性地改善心肌灌注的各种操作。最常见的操作就是经皮经腔冠状血管成形(PTCA),在该操作中,将动脉内的球囊充气膨胀以扩张动脉管腔并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其他方法可能适用于一小部分患者。在2000年全世界范围内共进行了1000000例以上PCI,而2004年英国施行的PCI则超过了62000例。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 冠状血管成形术 心肌灌注 外科手术 经皮经腔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胃旁路(1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与袖状胃切除(laparoscopicsleevegastrectomy,LSG)对病态肥胖患者(BMI≥35kg/m^2)体重控制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行腹腔镜减重手术(LRYGB与LSG)的病态肥胖患者48例,进行1年临床随访研究,对比肥胖相关的一般状况及生化指标,观察2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病态肥胖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LRYGB组20例,LSG组28例。术后6个月LRYGB组多余体重下降百分比(%EWL)高于LSG组((73±0.04)vs(59±0.05,P=0.03)),术后12个月2组E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LRYGB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ISG组((2.42±0.16)vs(3.29±0.20,P=0.006));叶酸水平显著高于袖状胃切除组((15.58±1.99)vs(7.59±1.59),P=0.022))。结论2种手术术后1年随访资料可看出,在单纯控制体重方面比较,2种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肥胖相关疾病及营养状况方面,LRYGB组略优于LSG组。但这只是重度肥胖患者短期的术后疗效,长期体重控制效果及肥胖相关疾病的控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 标签: 病态肥胖 减重 胃旁路术 袖状胃切除术
  • 简介:CP患者的一个主要症状是上腹痛,其原因为胰管梗阻。对伴随有腹痛及胰管显著扩张的患者提倡行胰管引流^[1]。目前有内镜下引流及外科引流2种治疗方法。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法应用内镜下引流和外科引流治疗CP伴腹痛患者,比较它们的疗效。

  • 标签: 胰管引流术 外科引流 慢性胰腺炎 内镜 随机抽样法 上腹痛
  • 简介:我院2005年2月至2008年9月施行124例胃大部切除,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T2DM)36例。回顾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T2DM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报告如下。

  • 标签: 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 糖尿病 血糖
  • 简介: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和国人预期寿命的延长,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接受外科手术。但是老年患者因为器官功能的退化常常合并多种疾病,如脑梗死、心脏缺血性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复杂的病情会显著增加围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并给围期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麻醉科医师可以通过优化围期麻醉管理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围术期管理 老年人
  • 简介:目的介绍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中应用电视内镜采集大隐静脉血管桥的体会。方法纳入自2005年4月至2010年3月择期行老年CABG患者303例,年龄60~84(68.6±7.3)岁。中在电视内镜辅助下采集大隐静脉血管桥197例(ESVH组),采取全程切开采集大隐静脉(OSVH)106例,ESVH组与OSVH组患者在性别、体质量、在室射血分数、每例搭桥数目、伴发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陈旧性脑梗死、糖尿病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ESVH组与OSVH组耗时分别是(38.3±8.8)min和(35.5±7.2)min(P〈0.01),ESVH组与OSVH组分别出现皮下血肿8例(4.1%)和2例(1.9%),无显著差异(P〉0.05)。ESVH组术后无下肢皮肤感觉异常、脂肪坏死、切口愈合不良并发症,慢性下肢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OSVH组(2.0%vs19.8%,P〈0.05);ESVH组术后下肢疼痛较轻,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OSVH组[(8.4±1.8)vs(13.3±2.8)d.P〈0.001]。结论内镜采集大隐静脉桥创伤小,能明显减少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下肢切口并发症。

  • 标签: 冠状动脉分流术 大隐静脉 内镜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目的探究单纯肿瘤摘除与部分胰腺切除2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治疗胰岛素瘤的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99例胰岛素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单纯肿瘤摘除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03.3个月,高于部分胰腺切除组的77.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2种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大部分长、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治疗大小合适的胰岛素瘤的手术治疗应首选单纯肿瘤摘除的方式,该方式对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更佳。

  • 标签: 胰岛素瘤 手术方式 生存分析
  • 简介:心脏介入属于有创治疗,患者在中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与不适一些新型介入治疗技术的创伤更大,成人患者需要接受深度镇静或全身麻醉,才能顺利完成介入治疗。目前,国内尚无成人心脏介入中麻醉管理的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临床经验总结,归纳成人心脏介入中麻醉管理的特点。

  • 标签: 成人 心脏介入 麻醉管理 镇静 全身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喉返神经监测在甲状腺癌中的运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20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其中喉返神经监测组(A组)100例(145根喉返神经),非喉返神经监测组(B组)100例(150根喉返神经).结果A组神经全程显露时间短于B组(10.5minvs15.3min,P<0.01);A组手术时间略短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5minvs82.3min,P>0.05);A、B组暂时性声带麻痹患者分别为5例、11例(P<0.05);A、B组永久性声带麻痹患者分别为1、0例(P>0.05).结论甲状腺癌手术中运用神经监测技术有助于喉返神经的快速识别与保护,也可降低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的发生率.

  • 标签: 甲状腺癌 术中神经监测 神经麻痹
  • 简介:支气管镜是检查近端气管支气管树的常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还可治疗多种呼吸疾病,包括肺部肿瘤、感染以及弥漫性问质性肺病,可弯曲的纤维光学支气管镜,通常可在镇静状态下进行检查,它的出现减少了支气管镜的日常使用,直型支气管镜需要全身麻醉,目前只有少数特殊适应证。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 活检术 灌洗 穿刺 常规方法 支气管树
  • 简介:高脂血症既是诱发AP的独立因素,又可起协同作用,故在短时间内降低血脂至正常范围内对AP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血浆置换可降低血脂,又可去除炎症介质,故本文应用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胰腺炎,旨在提高高脂血症胰腺炎的治疗水平。

  • 标签: 血浆置换术治疗 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 降低血脂 独立因素 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