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病例:女,56岁。2009年4月因呕血、黑便来本院消化科就诊,经B超、CT及内镜检查诊断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为控制及预防近期再出血,遂行内镜下皮圈结扎术(EVL),术后恢复良好。1个月后第2次入住病房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治疗。第1次术后至本次入院前无出血。患者患干燥综合征20余年,至今服用泼尼松龙维持治疗(10mg/次,2次/d)。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硬化剂治疗 脊髓栓塞
  • 简介:<正>今年是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进入关键性的一年,各单位要在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按照《95年广州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安排》切实抓好今年的任务、确实保质保量完成(穗卫文[95]46号)。抓好"结控化疗药品"的管理,是完成项目病人的治疗管理

  • 标签: 药品管理 世界银行贷款 结核病控制项目 化疗药 治疗管理 发现病人
  • 简介: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TL)对胰腺癌细胞生长及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TL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TUNEL法检测TL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观察尾静脉注射TL对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和对瘤组织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结果TL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SW1990细胞增殖,160mg/ml的TL干预SW1990细胞24h,细胞抑制率达50.6%,细胞凋亡率从对照组的9.6%升高到45.1%(P〈0.01);TL0.5mg/kg体重瘤内注射对移植瘤的抑瘤率达89.9%,瘤组织VEGF表达减少,MVD从36.25±8.64减少到9.87±3.34(P〈0.01)。结论TL可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可抑制裸鼠SW1990细胞移植瘤的生长。

  • 标签: 胰腺肿瘤 雷公藤内酯 移植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米诺素对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膜透析液-腹膜透析管系统建立大肠杆菌生物被膜模型,根据米诺素浓度不同分为4组。通过银染法染色、结晶紫半定量测定、连续稀释法计算活菌计数,观察腹膜透析管表面生物膜的形成情况。结果培养6h,1/2最低抑菌浓度(MIC)米诺素组、1/4MIC米诺素组的载体表面银染快速鉴定均未发现形成生物膜,1/8MIC米诺素组及对照组均形成早期生物膜。1/2MIC米诺素组在培养12h、24h三个时间段内,生物膜内的活菌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生物膜结晶紫半定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1/4MIC米诺素组培养12h生物膜结晶紫半定量均小于对照组及1/8MIC组。1/8MIC米诺素组培养6h、12h、24h,生物膜结晶紫半定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诺素在体外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

  • 标签: 米诺环素 生物被膜 大肠杆菌 腹膜透析管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加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中对淋巴结的清扫及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初治的,行甲状腺全切+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手术的100例T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米碳组与对照组。统计2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右侧RLN后方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数、甲状旁腺病理检获及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及血钙水平。结果纳米碳组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数为(10.96±5.43)枚,高于对照组(8.22±4.40)枚,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1),其中纳米碳组平均每例RLN后方淋巴结清扫数为(1.62±1.95)枚,高于对照组(0.76±1.21)枚,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1)。纳米碳组转移淋巴结数为(2.02±2.40)枚,对照组转移淋巴结数为(1.84±2.61)枚,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纳米碳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素测量值及甲状旁腺激素下降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3,P〉0.05;t=1.04,P〉0.05)。甲状旁腺误切率纳米碳组为2%(1/50),对照组为6%(3/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05)。结论活性纳米碳在TC手术中有利于中央区淋巴结的彻底清扫,但对术中甲状旁腺的功能保护可能更加依赖于术者的经验及血供的保护。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素
  • 简介:<正>42例患者应用丁螺酮5mg/d开始,每2~3天渐增5mg直至10~20mg/d,分2~3次服。氯丙咪嗪从50mg/d开始,增至100~175mg/d,分2次服。结果:HAMD评分较治疗前基线分显著降低(P<0.01)。HAMD总评分第1周即有下降,第2周下降显著(P<0.01)。第6周末痊愈率71.42%,显著进步21.43%,

  • 标签: 丁螺环酮 丙咪嗪 郁症 临床观察 痊愈率 心动过速
  • 简介:目的采用颈静脉-股动脉部分转流的体外循环(CPB)模式,观察以聚乙二-牛血红蛋白(PEG-bHb)代替预充液中的胶体溶液预充进行的体外循环中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13只小尾寒羊,根据CPB预充液成分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P组,n=7)在体外循环前经颈静脉放自体血(15%)后,在体外循环晶体预充液中加入等量PEG-bHb,在CPB转流结束后,将保存的羊自体血输入体内;对照组(C组,n=6)应用常规体外循环预充(706羟乙基淀粉和乳酸林格氏液)方案。分别在CPB前(T1)、CPB开始30min(T2)、CPB结束后1h(T3)、4h(T4)、8h(T5)、24(T6)、48h(T7)各时点抽取动脉血样本。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浕)浓度。结果组内与术前相比,所有细胞因子均呈现上升趋势;组间比较,两组各时点炎性因子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EG-bHb作为一种有效的血液替代品,不会增加体外循环炎性因子的产生,可安全应用于体外循环预充。

  • 标签: 体外循环 炎性因子 PEG-bHb 牛血红蛋白 聚乙二醇 预充液
  • 简介:目的探讨风心病瓣膜替换术围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下血清皮质浓度及尿液皮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86例风心病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换瓣术患者,术中予甲泼尼龙1000mg,术后前3天每天上午予地塞米松10mg,应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术前1天、术后第1、3、5及7天血清皮质浓度、24h尿皮质总量,同时观察记录患者术后康复过程、切口愈合、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于术前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围手术期各对应检测时刻点的血清皮质浓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3天与术前相比,血清皮质呈下降趋势,术后第3天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其后逐渐回升,术后5天恢复至术前水平;24h尿皮质在术后第1天升至最高水平,术后第3、5、7天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均顺利康复出院,无一例死亡,无切口愈合不良,无肺部感染发生。结论风心病患者围术期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患者围术期血清皮质的影响与术前心功能分级无明确相关性;围术期短时间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对机体自身皮质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此影响仅为一过性,停药后可迅速恢复;风心病瓣膜替换术围术期短时间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并不影响患者康复。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糖皮质激素 皮质醇 心功能
  • 简介:核受体(nuclearreceptor,NR)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广泛分布、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其成员众多,构成了一个大家族,可分为4大类:类固醇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和维生素D受体、孤儿核受体(orphannuclearreceptors,ONR)及可被代谢中间产物激活的受体。NR与相应的配体及其辅调节因子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协调表达,从而在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细胞分化和凋亡、免疫反应及体内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核受体 类视黄醇X受体 核受体Nur77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住院患者上肢收缩压差异(IASBP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老年患者1542例,于病情平稳或相对平稳24h后行无创血压检测,根据IASBPD值将患者分为0~5mmHg组570例、6~15mmHg组834例、≥16mmHg组138例。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其他合并疾病、C-反应蛋白(CRP)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IASBPD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总体IASBPD为(8.5±5.4)mmHg,高血压患者与无高血压患者的IASBPD分别为(10.6±5.2)mmHg和(4.3±2.6)mmHg,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BMI及CRP水平、高血压、高血压家族史、降压药使用、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其他合并疾病是影响IASBPD的相关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286,95%CI1.784~2.929)、BMI(OR=1.101,95%CI1.054~1.150)、高血压(OR=7.726,95%CI5.575~10.706)、糖尿病(OR=1.701,95%CI1.125~2.570)、高脂血症(OR=2.182,95%CI1.660~2.869)及CRP(OR=1.260,95%CI1.190~1.333)是影响IAS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住院患者IASBPD较大,高血压、女性、BMI、糖尿病、高脂血症、CRP是影响IASBPD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人 血压 危险因素 双上肢收缩压差异
  • 简介: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内服、外用、静滴药物致硫仑样反应的有关病例报道明显呈上升趋势,这暴露出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药物的副作用及相互配伍禁忌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现根据我院近2年以来急诊处治的5例硫仑样反应病例整理报道分析如下:

  • 标签: 先锋必 甲硝唑 双硫仑样反应病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瘘的发生率文献报道为1%~3%[1]。发生于颈廓清术后的乳糜胸极少,尤其是侧乳糜瘘胸更为罕见[2],个案报道也很少,国外1907年由Stuart首次报道,共报道30余例;国内1992年王利利首次报道1例因舌癌行颈清扫后侧乳糜胸,至今报道约20余例。本文报道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颈廓清术后侧乳糜胸1例,进一步探讨该罕见并发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及治疗。

  • 标签: 颈部淋巴结清扫 乳糜胸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给予17β-雌二(E2)替代治疗对apoE-/-雌鼠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内效应性T细胞(Teff)和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与As的关系。方法5周龄apoE-/-鼠摘除卵巢后用高脂餐喂养,随机分为早期、延迟及持续治疗组,给予E2皮下注射(5μg/天)8周或16周,检测主动脉根部As病变大小、组成改变以及硫氧还蛋白TRX1的表达,并检测As病变内Th1细胞的细胞因子IFN-γ、Treg细胞的转录因子Foxp3和TRX1mRNA的表达。结果(1)和对照组相比,早期E2治疗使apoE-/-鼠脂质条纹的面积显著减少(8.82%±0.98%vs.19.3%±1.26%incontrols,P〈0.01);而延迟E2治疗纤维脂质斑块的面积明显增加(30.7%±0.74%vs.25.1%±0.94%incontrols,P〈0.05);持续E2治疗纤维脂质斑块的面积亦明显降低(22.48%±0.92%vs.25.63%±1.04%incontrols,P〈0.05);(2)延迟E2治疗斑块内胶原和平滑肌细胞含量明显减少,而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持续E2治疗斑块内胶原和平滑肌细胞含量明显增加,而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减少;(3)早期及持续E2治疗As病变内代表促炎作用的IFN-γ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而延迟E2治疗斑块内IFN-γ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4)早期及持续E2治疗AS病变内代表抑炎作用的Foxp3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而延迟E2治疗斑块内Foxp3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5)早期及持续E2治疗,apoE-/-鼠血清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明显减少,而延迟E2治疗血清LPO含量明显增加;(6)早期及持续E2治疗As病变内TRX1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降低;而延迟E2治疗斑块内TRX1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却明显增加。结论apoE-/-鼠摘除卵巢后,早期E2替代治疗可抑制As病变的形成,而缺乏雌激素一定时间后,再给予E2治疗却加速了As病变的进展并使斑块趋于不稳定,其机制与调节Teff/Treg细胞平衡以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有关。

  • 标签: 17Β-雌二醇 ApoE-/-鼠 Teff/Treg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应激
  • 简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服用联抗血小板药物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但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具体时程存在争议。传统观点认为冠状动脉药物支架置入术后联抗血小板药物应至少应用12个月,以减少支架内血栓的发生,但最新研究发现长期应用联抗血小板药物并不增加患者获益。尤其是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问世后,联抗血小板治疗时程已缩短至3个月。但也有研究者指出,短程联抗血小板治疗可增加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现根据最新临床研究,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联抗血小板治疗时程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 疗程
  • 简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脑炎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副肿瘤边缘叶脑炎,常发生在伴有畸胎瘤的年轻女性患者中,以精神行为异常、抽搐、意识及呼吸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脑电图、头部MRI一般无特异性表现,血及脑脊液中抗NMDAR抗体阳性,有潜在致死性。本病较为罕见,目前国外报道数百例,国内仅报道2例,现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1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 边缘叶脑炎 畸胎瘤
  • 简介:<正>10例心房扑动(AFL)患者,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53±10)岁;1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男性5例,女性8例,平均(51±11)岁。对两组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电-解剖标测、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分别以周长为600、400、和300ms在冠状静脉窦(CS)起搏的情况下测量AFL和

  • 标签: 心房扑动 三尖瓣环 房间隔 生理意义 AVNRT 电生理检查
  • 简介:目的评估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中应用不同剂量的氨甲酸对围术期出血和输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入选126例择期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n=33),中剂量组(n=31),低剂量组(n=31)和空白对照组(n=31)。氨甲酸采用负荷量加维持量的给药方式。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负荷量分别为30mg/kg、20mg/kg和10mg/kg麻醉诱导后20分钟输注完成;三个剂量组维持量分别为20mg/kg/h.15和10mg/kg/h,持续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输注。记录术后出血量和异体血制品的输注情况,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术前患者一般资料和围术期临床资料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出血量分别为(514.24±450.09)ml.(615±340.25)ml、(692.74±218.84)ml和(1057.26±437.39)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分别为(2.45±2.7)1U.(2.65±3.59)U.(2.89±2.59)U和(5.42±5.05)U,血浆输注量依次为(303.33±465.15)ml、(353.55±592.88)ml、(389.68±476.34)ml和(681.94±707.72)ml;异体血输注方面,高,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酸可有效减少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出血量且与氨甲酸的剂量呈正相关,而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瓣膜置换术 氨甲环酸 抗纤溶药 体外循环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肾上腺功能的腹腔镜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例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40(22-58)岁。CT提示侧肾上腺肿瘤。结果9例均行保留肾上腺功能的腹腔镜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随访4个月-6年,中位随访时间3.2年。9例均存活,肾上腺功能正常,无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结论侧嗜铬细胞瘤临床少见,治疗难度大,行保留肾上腺功能的腹腔镜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既可完整切除侧肾上腺肿瘤,又避免患者长期激素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双侧 腹腔镜 保留肾上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