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2003年,Lau等研究指出经细胞色素(CYP)3A4途径代谢的他汀竞争性抑制氯吡格雷在体内的激活并降低其抗血小板活性,紧随其后至今大量有关他汀与氯吡格雷相互作用的研究,但结论不一。但他汀与氯吡格雷在治疗冠心病,特别是ACS患者中经常联用。最新指南指出对于无禁忌症的STEMI患者入院后应尽早开始强化他汀药物治疗,需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本文就不同代谢途径他汀药物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氯吡格雷 他汀类药物 抗血小板 CYP3A4 急性冠脉综合征
  • 简介:外用的非甾体抗炎药不受欢迎.但他们可能是非常有效的。根据国际研究组织发表在协作网的评论.手膝关节发炎引发的疼痛通过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止痛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外用的非甾体抗炎药也可以缓解局部疼痛.没有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风险.麻省总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主任伯克森博士表示: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口服 外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 骨科运动医学 局部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45例,行经桡动脉途径椎动脉支架成形术,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45例患者中,椎动脉开口置入球扩式支架43枚,椎动脉颅内段置入自膨式支架2枚,术后即刻造影,残余狭窄〈20%,技术成功率达100%。围术期未发生动脉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颅内出血等并发症。与术前比较,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术后2~7d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P〈0.01)。总有效率93.3%。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24±8)个月,支架内再狭窄12例(26.7%),无与责任血管相关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支架 血管成形术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流动力学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简介:肥胖是诱致糖尿病、心脏病,甚至是某些类型癌症的一个危险因素,法国的一项历时10年有9000多名老年人参与的研究证实了肥胖与抑郁症有关。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助理教授迈克尔·克雷格.米勒博士说:“是的,肥胖抑郁症是有联系。这两者可能互为因果关系。”

  • 标签: 抑郁症 肥胖 哈佛医学院 危险因素 精神病学 因果关系
  • 简介:德国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发现一个可以减缓衰老心脏病发作后心肌细胞死亡的特殊基因。他们确定在老年老鼠中更低活性心脏病发作后积极性减弱的基因名称为PNUTS。通过提高PNUTS基因的活性,研究队伍减缓小鼠衰老心肌,也降低了心脏病发作后心脏肌肉的受损。该研究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 标签: 心肌细胞死亡 特殊基因 减缓衰老 损伤 《自然》杂志 发作后
  • 简介:如果你的医生想要更好的了解心脏的健康.应当进行一个新的高科技成像试验。也就是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电脑断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T扫描。最近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现在有部分人认为.通过CT扫描对冠状动脉进行评分.

  • 标签: 胸部CT扫描 心脏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检测 美国医学会 电脑断层
  • 简介:勃起功能障碍药物对心脏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西地那非(伟哥)通过阻断或抑制一种叫做PDE5的酶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这种作用可舒张将血液送到阴茎的动脉血管,使阴茎增大。伟哥类似的ED药物也能舒张心脏动脉。现在有证据表明,PDE5抑制可能是一种治疗心脏衰竭(HF)的有效方法。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伟哥可以提高患有这种慢性疾病患者的能力。近年5月份,研究人员获得了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2630万美元拨款,用于研究PDE5抑制剂西力士是否可以延长心力衰竭患者寿命。减少心力衰竭相关的住院时间的研究。

  • 标签: 心力衰竭患者 伟哥 勃起功能障碍药物 PDE5抑制剂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心脏动脉
  • 简介:自1987年支架置入术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n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领域以来,成功解决了单纯PTCA术的急性血管弹性回缩导致再狭窄的问题,但金属裸支架(bare-metalstents,BMS)仍然有约30%的再狭窄率,而药物洗脱支架,特别是雷帕霉素紫杉醇药物支架的出现,将再狭窄率进一步降至10%以内,随后关于DES与支架内血栓的临床研究显示:雷帕霉素紫杉醇作为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剂,在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同时,也抑制了内皮细胞增殖,从而可能导致支架内血栓甚至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本文将对DES再狭窄与支架血栓可能存在的原因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 血栓形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置入后 支架内血栓 再狭窄率
  • 简介:目的探索军事训练中运动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法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物理查体、12导联心电图分析筛查,在960名士兵中筛选出高危人群作为高危组(120例),从剩余士兵中随机匹配正常对照组(120例)。比较两组士兵5000米跑步前、后(跑步前30rain,跑步后30min)血浆中肾上腺素(EPI)、一氧化氮(NO)、高敏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ELISA法检测)。结果两组士兵运动后血浆EPI、CRP水平较运动前显著增高,血浆NO水平较运动前显著降低(P〈0.05)。运动后高危组血浆EPIC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11.1±10.3)ng/L比(101.9±12.5)ng/L,(33.9±5.8)ng/L比(28.1±4.1)ng/L],高危组NO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02.3±12.3)}xmol/L比(108.3±9.7)mol/L](P〈0.05)。结论本方法有助于对运动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筛选,对预防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运动性猝死 一氧化氮 肾上腺素 高敏C反应蛋白
  • 简介:心肌病心力衰竭是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的疾病,对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有效诊治一直是医学界相关领域内研究的重点。本文阐述了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病因研究及分类;综述了心肌病心力衰竭诊断治疗的新进展,心肌病及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改善心功能,目前,在改善心功能方面,基因疗法细胞疗法是主要研究方向。

  • 标签: 心肌病 心力衰竭 研究 进展
  • 简介:目的对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甲组患者4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乙组患者40例,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住院治疗时间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护理干预措施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同时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增加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上广泛应用开展。

  • 标签: 尿激酶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 护理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通过两种分离方法体外获取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比较细胞表型差异及生物学特性,为血管性疾病研究提供精确实验基础.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及酶消化法获取SD大鼠胸主动脉VSMCs,分为组织块组与酶消化组.倒置显微镜、结晶紫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并定量分析;MTT比色法及TransweU细胞迁移实验分别检测分析细胞增殖与迁移活性;流式细胞周期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VSMCs并测定分析收缩型标记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以及合成型标记蛋白平滑肌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SMemb)、原肌球蛋白-4(TPM-4)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两组细胞SMA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95%,细胞呈现谷峰状结构生长.组织块组与酶消化组两组细胞长径径值分别为(95.10±16.23)μm(114.67±15.92)μm.与酶消化组相比,组织块组细胞增殖及迁移活性分别增加23.04%1.54倍(P<0.05),S+G2期所占比例增加49.68%(P<0.05),SMA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SMemb及TPM-4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结论组织块法获取细胞多以合成表型为主,酶消化法则主要呈收缩表型.伴随细胞形态学、增殖及迁移活性、表型特异性蛋白表达等不同改变,两种细胞获取方法可为不同目的研究提供精确的体外模型.

  • 标签: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化 细胞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增加血清学检测后的综合筛选方案在筛查军事训练后急性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等方法,从某集团军中筛选出120例具有急性心血管事件可能的人群进入高危组,同时以年龄作为匹配条件从剩余人群中选择120例进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在军事训练前后心率、血压心电图变化,以及血浆中肾上腺素(AD)、一氧化氮(NO)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浓度的变化.结果两组受试者运动前心率、血压各项生化指标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后高危组与对照组的心率血压积分别为[(11514.9±180.4)mmHg.次/min,(10989.1±110.5)mmHg.次/min],异常心电图比例分别为50.00%9.17%;AD分别为(111.1±10.3)ng/L(101.9±12.5)ng/L,hFABP分别为(659.1±67.2)pg/ml(639.5±61.4)pg/ml,NO分别为[(108.3±9.7)μmmol/Lvs.(120.6±11.4)μ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清学检查与问卷调查、查体及心电图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更有利于筛选得到军事训练后可能发生急性心血管病事件的高危患者.

  • 标签: 运动性猝死 心血管事件 肾上腺素 一氧化氮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左西孟旦、米力农硝普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神经激素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90例AHF患者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米力农组硝普钠组,观察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的变化,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内皮素-1(ET-1)、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4h,左西孟旦组较其他两组总有效率高(P=0.004、0.015),左西孟旦组患者临床状况显著改善。治疗后7d,三组LVIDd、LVEF及F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左西孟旦组LVIDd与其他两组比较未见缩小(P=0.113),而LVEF、FS较其他两组增加(P〈0.01)。治疗后24h及7d,三组血清NT-proBNP水平均较基线水平降低(P〈0.01),治疗后7d较治疗后24h进一步降低(P〈0.01)。治疗后7d,左西孟旦组血清NT-proBNP水平比其他两组降低(P=0.006、0.003)。治疗后7d,三组血清ET-1NE水平较基线水平降低(P〈0.01),左西孟旦组血清NE比其他两组降低更多(P〈0.017)。随访3个月,左西孟旦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05、0.013)。结论左西孟旦能明显改善AHF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脏收缩功能,降低近期再住院率。

  • 标签: 左西孟旦 急性心力衰竭 左室功能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究非甾体类抗炎药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结果患者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会增加发生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溃疡等的发病几率。幽门螺杆菌会增加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性,且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协同致病的作用。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幽门螺杆菌具有协同致病的作用,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服用该种药物的几率增加,应加强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药物的警惕性,给予足够的临床重视。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发病关系
  • 简介: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婴幼儿动脉导管前、后左心房及左心室的大小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1月到2012年12月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术前及术后24h、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诊,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心房内径(LA)、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患儿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房内径术后明显减小,并在随访中持续下降,术后6个月达到平衡。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短期内下降,术后3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经导管封堵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后左心室及左心房明显缩小术后6个月左心室功能及左心房大小恢复平衡。左心室收缩功能短暂下降,术后3个月能恢复到正常。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气囊封堵 超声心动图 心脏重构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再发及死亡的关系.方法于2003年1月-2006年12月,对北京5家二级医院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首次或二次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后3个月的患者进行登记基线调查.共登记1087例患者,其中1074例符合入选标准并完成抑郁自评量表检查.每6个月随访一次患者卒中的再发死亡情况,随访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SD与卒中再发及死亡的关系.结果①基线调查时PSD患病率为49.9%(536/1074).轻度中、重度PSD的构成比分别是52.2%(280/536)、47.8%(256/536).②在平均3.5年的随访中,卒中累积再发率总死亡率分别为12.9%7.6%.③在对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卒中病史、血脂代谢异常、体质量超标或肥胖进行调整后,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PSD患者死亡的风险比(HR值)为1.66(95%CI:1.04~2.68),卒中再发的HR值为1.41(95%CI:0.99~2.01).轻度PSD是卒中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7,95%CI:1.02~2.24),而中、重度PSD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8,95%CI:1.61~4.46).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有较高的PSD患病率,PSD患者卒中再发死亡的风险增加.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抑郁 预后 前瞻性研究
  • 简介: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心房扑动(atrial/flutter,AFL)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非紧急情况下多采用药物复律,但传统药物复律成功率低,复律所需时间长。伊布利特(ibutilide)是新型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自1996年在美国上市以来,被证实是有效速效的转复AF/AFL的药物。现将我院应用伊布利特转复AF/AFL的临床观察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伊布利特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高糖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及损伤的影响,探讨硫氧还蛋白(Trx)系统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葡萄糖5.5mmol/L)、高糖组(葡萄糖25mmol/L)高糖+白藜芦醇组(葡萄糖25.0mmol/L,白藜芦醇30.0umol/L)。白藜芦醇组给予白藜芦醇30umol/L预处理45min,对照组高糖组均给予等量相应溶剂处理。各组细胞于正常糖浓度DMEM或高糖DMEM中继续培养48h后,收集上清液细胞裂解液进行后续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乳酸脱氢酶漏出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高糖组细胞p38激酶活性、细胞内活性氧生成量,丙二醛(MDA)含量3一硝基酪氨酸生成量明显升高,Trx活性降低,但其表达未见明显改变,其内源性抑制蛋白硫氧还蛋白相关蛋白(TXNIP)表达增加。白藜芦醇预处理显著减轻了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及损伤,m活性得到改善,高糖引起的TXNIP表达明显下调,细胞p38激酶活性、细胞内活性氧生成、MDA含量、3一硝基酪氨酸生成量明显降低。结论白藜芦醇对高糖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与白藜芦醇减少Trx的硝基化,抑制高糖诱导的TXNIP表达上调,从而保护Trx的功能,减少自由基损伤凋亡的发生有关。

  • 标签: 硫氧还蛋白 凋亡 白藜芦醇 心肌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内蒙古准格尔旗≥35岁人群的卒中患病情况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内蒙古准格尔旗常住居民,进行统一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查,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2007年4-12月本次流行病学研究共计调查72350人,应答率为88.7%,其中非卒中69762人,卒中2588例,卒中患病率为3.58%.②35~44岁、45~54岁、55~64岁、65~74岁≥75岁年龄组卒中患病率分别为0.46%、1.46%、4.68%、7.35%6.28%,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75岁组略为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脑梗死(x2=448.361,P<0.01)、脑出血(x2=105.243,P<0.01)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5~54岁年龄组男性脑梗死患病率(1.27%)高于女性(0.96%);55~64岁年龄组男性脑出血患病率(1.35%)高于女性(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女性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平均值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5岁年龄组女性TC、TG水平高于同年龄段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脑梗死发生率均随TC、TG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与正常水平组比较,其相对危险性亦升高(均P<0.01).TC≥5.68mmol/L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高于TC正常水平者,相对危险性亦提高(P<0.01).结论内蒙古准格尔旗≥35岁人群卒中患病率为3.58%,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在45~54岁、55~64岁年龄段的脑梗死、脑出血患病率高于同年龄段的女性;>55岁年龄组女性的TC、TG水平高于同年龄段男性;脑梗死发生率均随TC、TG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 标签: 总胆固醇 三酰甘油 卒中 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