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外伤颅内血肿对心电图的影响是明显的,但尚未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本文收集了近两年来ICU收治的20例外伤颅内血肿病例.对术前、术后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对心电图的影响,报告如下。

  • 标签: 外伤性颅内血肿 心电图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及MRI诊断外伤视神经病(TO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2015年2月~10月收治的外伤视神经病患者60例,采用三维重建CT技术和磁共振短时间翻转恢复序列扫描实施术前诊断,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①螺旋CT检出率为91.6%,MRI检出率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种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减压术后经磁共振STIR序列扫描显示,XX%的患者视神经损伤明显改善。结论三维重建CT可清晰显示并定位视神经管骨折,STIR序列扫描可准确判断损伤情况,评价减压情况,两种技术结合应用可提供更为全面的影像学支持。

  • 标签: CT MRI 外伤性视神经病
  • 简介:患者男,31岁。因头部外伤后8d,突发左侧肢体偏瘫4d,于2007年12月4日收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患者既往体健。伤后曾于当地医院就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行头部CT未见异常(图1a),胸部CT示双侧肺挫伤,保守治疗后3d出院,未遗留任何神经系统体征,复查头部CT检查无异常(图1b)。伤后第4天,患者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活,于伤后第7天行头部CT发现右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图1c),伤后第8天转入我院。体检:意识清楚,语速较慢。左上肢肌力Ⅱ级,左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略高,左侧巴宾斯基征(+),左侧躯体浅感觉减退。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伤后第11天,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见患者左侧颈内动脉颅外段边缘粗糙,颅内段双侧大脑前动脉显影良好,

  • 标签: 迟发性脑梗死 颈动脉夹层 文献复习 头部CT检查 外伤性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简介:患者男,17岁,因车祸致右侧肢体偏瘫伴双眼球突出1个半月入院.患者外伤后因神志不清送当地医院急诊,诊断为"脑挫裂伤".住院治疗20d后右侧眼球开始肿胀突出,2d后左侧眼球也逐渐肿胀突出,患者自诉左侧脑部嗡嗡作响.2004年11月由当地医院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神经外科.

  • 标签: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颈内动脉闭塞 病例报告 栓塞治疗 弹簧圈
  • 简介:患者女,39岁,因"车祸后意识不清伴呕吐1h余"于2015年4月10日急诊入黔南州人民医院。入院前1个多小时,因交通事故,患者左枕部着地,当即意识模糊,头部伤口出血,被送至当地医院进行头部伤口清创缝合。随后,患者意识障碍进行加重,谵语,频繁呕吐,即转至我院治疗。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7.0℃,脉搏104次/min,呼吸21次/min。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血肿 硬膜外 颅内 颅内出血 创伤性
  • 简介:文献提示,身体不同程度的创伤均可引起心电图改变,本文对外伤患者所致心律失常作一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67例外伤者,既往病史中均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男144例、女23例,年龄19~67(平均38.7)岁。颅脑外伤49例、多发性肋骨骨折4例、腰椎压缩性骨折15例、肢体骨折63例,其它外伤36例。……

  • 标签: 心电图 护理 颅脑外伤 肢体骨折 创伤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输尿管结石肾绞痛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肾绞痛患者行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经保守治疗后出现疼痛反复发作、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观察组有11例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39例患者行输尿管镜手术治疗,11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患者有9例结石排净,2例碎石后有轻微疼痛,经输尿管镜手术治疗后疼痛消除;39例行输尿管镜手术的患者,有32例患者取石碎石后经引流成功,4例输尿管水肿、狭窄导致输尿管镜无法通过,采用输尿管导管向外引流,2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1例引流后1周再次复查,经输尿管检查联合碎石术,结石排净,观察组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治疗输尿管结石肾绞痛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法,输尿管镜手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肾绞痛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安全、可靠较高,同时减少患者的痛苦,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肾绞痛 输尿管镜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 简介: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统称肾高血压,包括肾实质高血压、肾血管高血压(如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肾脏内分泌高血压(如肾素瘤所致),其中肾实质高血压最常见,占各种原因所致高血压的5%~10%,在继发性高血压中占第一位.

  • 标签: 高血压 肾性 抗高血压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 作者: 杨宽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0-2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9期
  • 机构: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贵州安顺561200
  • 简介:目的: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临床体会进行分析。方法:2017年10月至2021年9月,将我院接收的5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此次评估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入住ICU时间进行分组,分组设置为研究组、对照组,前者25例为术后直接进入ICU,后者25例手术48h后进入ICU,对上述措施实施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效果进行分析,评估上述措施的可行。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分析有意义;预后情况对比显示,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术后及时进入ICU可以显著提升治疗及预后效果,对重型颅脑外伤并发症抑制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实现患者身心健康。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预后;ICU;并发症
  • 简介:为研究头部外伤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对头部外伤者进行伤情分类和治疗,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示头部外伤时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高,经2w治疗后,心律失常较受伤时有显著下降(P〈0.05~0.01)。结论是头部外伤可促发各种心律失常,机制与头部外伤后的应激、疼痛、代偿、神经及精神作用和直接心脏损害有关。

  • 标签: 头部外伤 心律失常 心电图分析 常规12导联 心电图检查 发生情况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是心电图危急值内容,其发生原因除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外,还可能为脑源外伤等引起,现报道外伤致酷似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1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1岁,因“外伤胸痛、胸闷4小时”入院。4小时前因工作时前胸部不慎被铁片砸伤,当即出现剧烈胸痛,伴胸闷不适,无咳嗽及咯血,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咯血,生命体征稳定。急诊胸部+中上腹部CT示:(1)左上肺少量出血;(2)右下肺背侧渗出性病变;(3)心包积液(血)。急诊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频率98次/分;P-R间期固定0.15s;QRS波:时限0.13s,V1呈R型,R波升支有切迹,V4呈RS型,V5呈qRS型其S波粗顿,V2、V3呈qRS型伴ST段呈弓背型抬高0.3mv及T波倒置。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V2、V3导联异常q波伴ST段呈弓背型抬高0.35mv及T波倒置,提示符合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或急性心脏挫伤心电图改变;(3)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急诊(时间21:09)肌红蛋白593.9ng/ml,肌钙蛋白26.73ng/ml,肌酸激酶(CK)1262U/L,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70U/L,白细胞29.4×109,中性粒细胞比例88.04%,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正常。超声多普勒提示:两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 标签: 外伤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症状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颅内动脉狭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血管内治疗组72例和药物治疗组73例,分别行血管内治疗手术(使用Gateway球囊、Wingspan支架、Apollo支架)或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2040mg/d),随访观察1、3、6、9、12个月的卒中及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再狭窄率(以狭窄率〉50%为标准),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1)血管内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成功置入支架70枚,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8.6%(70/71);血管内治疗组共发生并发症7例(9.9%),其中合并出血2例,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眩晕、头痛、兴奋各1例;1例脑出血病情恶化死亡,其他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均痊愈出院,未遗留严重后遗症。(2)血管内治疗治疗后12个月卒中复发率为8.4%(6例,均为TIA),药物治疗组为26.0%[19例,其中16例(占84.2%)为小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2,P〈0.01);治疗后12个月两组再狭窄发生率或狭窄加重发生率分别为5.6%(4例)和6.8%(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症状颅内动脉狭窄与药物治疗比较,疗效更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优于药物治疗

  • 标签: 颅内动脉疾病 血管内操作 支架 多种药物疗法 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及3DCT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MPR、SSD、MIP及VRT图像,分析各种成像方法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MPR及3DCT可发现及多方位观察骨病变。结论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综合应用是诊断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骨病变 螺旋CT 重建
  • 简介:目的评估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及有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火箭军总医院神经介入医学科接受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症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且年龄≥60岁的患者5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60~81(66.4±8.0)岁。术前及术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强化调脂治疗,采取多模态影像指导下的支架成形术,术后6个月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支架再狭窄情况,观察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靶血管供血区脑卒中复发率。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0%,术前及术后即刻残留狭窄率(86.6±10.0)%、(29.9±13.2)%。围术期发生1例(1.8%)穿支脑梗死事件,术后随访期有1例脑出血,2例支架内急性闭塞,1例短暂脑缺血发作事件,术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3.6%。有36例(65.5%)患者接受了DSA复查,血管狭窄率为(34.3±22.8)%,8例(22.2%)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是安全的,且能有效预防供血区脑卒中复发。

  • 标签: 支架 大脑中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降血脂药
  • 简介:目的探究血液净化治疗顽固心衰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顽固心衰的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的30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的30例患者采用单一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生化指标、治疗转归情况以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患有顽固心衰的患者施以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持续血液净化 顽固性心衰 疗效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是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但目前有关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包括开颅和微侵袭手术)的前瞻、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不多,现有的治疗策略也没有一项被公认为有效.本文作者对近年来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外科治疗 微侵袭手术 治疗策略 开颅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