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SVCOS)是指各种原因的导致上腔静脉系统血液回流障碍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肺癌是SVCOS的最常见病因,病情来势凶,护理难度大,患者心理负担重。我科自1994年7月至今共收治12例肺癌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护理体会 综合症 肺癌 综合治疗 血液回流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如何采取措施预防反跳的发生。方法收治86例中毒患者,针对发生中间型宗合症的原因,抓住治疗、护理的每一个环节。结果86例中毒患者除5例病情较重死亡外,其余无一例发生中间型综合症。砉论有机磷中毒及时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中间型综合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中间型综合症 有机磷中毒 护理 预防 有机磷农药中毒 中毒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结核胸腔积液的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对2004年1~12月在我院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结核胸腔积液病人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当发生结核胸腔积液时,发绀和SPO2〈90%的呼衰发生率较高。结论老年结核胸腔积液患者病情相对复杂,病情重,在护理上必须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工作。

  • 标签: 结核性胸腔积液 老年患者 护理分析 回顾性分析 护理对策 基础疾病
  • 简介:肺癌,目前是全球癌症死因的第一位,而女性肺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系统硬化症患者发生肺癌等恶性肿瘤的几率远高于正常人群,我科于2009年收治了一例系统硬化症合并肺癌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7岁,于2008年11月被诊断为系统硬化症,双肾梗塞,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经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于2009年1月再次住院治疗时行胸部CT检查,

  • 标签: 系统性硬化症 肺癌患者 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009年 胸部CT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水平与不同病情程度评价指标之间相关。方法连续纳入60例OSAHS患者和50例非OSAHS患者,检测血清Nesfatin-1浓度,并通过疲劳度评分和Epworth嗜睡度量表(ESS评分)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结果OSAHS组患者血清Nesfatin-1(12.5±2.2μg/Lvs.3.7±0.6μg/L,P〈0.001)、AHI(30.3±8.6次/小时vs.2.9±0.2次/小时,P〈0.001)和Tmax(39.6±7.4svs.3.6±0.3s,P〈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LSaO2(70.2±11.6%vs.93.6±5.5%,P〈0.0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OSAHS组患者ESS评分(16.2±4.2分vs.4.1±0.9分,P〈0.001)、躯体疲劳感(14.6±2.3分vs.8.3±1.2分,P〈0.001)和心理疲劳感(12.3±1.6分vs.9.4±1.1分,P〈0.05)均高于对照组。轻度亚组OSAHS患者血清Nesfatin-1(7.1±1.1μg/Lvs.13.4±2.2μg/L,P〈0.05)、AHI(8.3±3.5次/小时vs.35.7±3.2次/小时,P〈0.05)、ESS评分(10.4±2.4分vs.17.9±4.1分,P〈0.05)、躯体疲劳感(10.5±2.1分vs.17.2±2.1分,P〈0.05)和心理疲劳感(10.2±1.4分vs.16.8±2.3分,P〈0.05)均明显低于轻度亚组患者,而LSaO2明显高于轻度亚组患者(84.5±4.1%vs.60.7±7.2%,P〈0.05)。OSAHS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与ESS评分(r=0.682,P〈0.05),躯体疲劳感(r=0.661,P〈0.05)和AHI(r=0.620,P〈0.05)呈正相关,LSaO2与ESS呈负相关(r=-0.633,P〈0.05)。结论OSAHS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明显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征 摄食抑制因子1 疲劳感评分 嗜睡度量表 相关性
  • 简介:膈疝是指腹内脏器经膈肌的薄弱孔隙、缺损或创伤裂口进入胸腔所致。随着现代交通、建筑事业的发展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创伤膈疝有增多的趋势。其临床表现复杂,常合并有多部位、多脏器的损伤,容易误诊或漏诊。文献报道创伤膈疝的漏诊率高达12%-66%,死亡率可高达34%,往往因误诊或漏诊最后形成创伤迟发性膈疝。我院从2004年1月-2008年5月收治3例迟发创伤巨大膈疝。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创伤性巨大膈疝 迟发创伤性 护理 创伤性膈疝 迟发性膈疝 漏诊率
  • 简介: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微波联合局部注药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及晚期中央型肺癌是近年来呼吸科新的一项治疗方法,具有局部治疗,疗效高,定位准确,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腔内微创治疗方法,迅速缓解支气管结核或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解除阻塞,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及缩短住院时间。但因疗程较长,支气管结核需连续4至8周,晚期中央型肺癌需连续2~6周,每周1次的纤支镜下微波加局部注药介入治疗,患者的依从决定了能否坚持完成全疗程,成为治疗成功的关键。我们对80例管腔内疾病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局部注药治疗 治疗依从性 护理干预 纤支镜 微波 晚期中央型肺癌
  • 简介:随着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逐年上升,肿瘤患者的治疗及愈后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我科采用微波热疗和胸腹腔化疗联合治疗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们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在分子水平抑制DNA合成,阻止肿瘤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复制,同时提高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抑制DNA双链损伤的修复,改善耐药性;在细胞水平上,热疗有利于化疗药物的吸收与利用,提高肿瘤周边药物浓度及细胞膜的通透。瘤体中心多为乏氧细胞,对热敏感,而瘤体外周细胞对化疗敏感,故两者合用可起到互补作用。现我科使用微波热疗加胸腹腔化疗治疗癌腹水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癌性胸腹水 微波热疗 联合治疗 腹腔灌注顺铂 护理 肿瘤患者
  • 简介:在X线诊断的范畴内,征象和综合征多散见于各类杂志和书籍内,而在教科书中反而较少编辑。在临床诊断中遇到这种情况屡感不便。现将常见的少数几个征象和综合征介绍给临床医师,作为诊断时之参考。1轮廓征(SihouetteSign)1945年此征由Robbin氏提出,Felson氏1950年详加阐明。应用此征来推断肺部病变在胸相上的前后位置。根据心脏与升主动脉在胸腔内靠前,来分辨肺部病变的前后位置。若轮廓同病变重迭部分是模糊的,说

  • 标签: X线表现 轮廓征 肺部X线 肺部病变 综合征 肺静脉畸形引流
  • 简介:腹腔化疗是采用腹腔穿刺后向腹腔内注入化疗药物的方法,使腹腔内药物达到较高浓度,增强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从而提高疗效。腹腔化疗具有作用直接,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少,全身毒副反应小等优点,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一部分,已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但在实施腹腔化疗过程中,常出现灌注不畅,腹痛,腹胀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化疗地顺利进行。针对这些问题,经过分析后,提出了以下护理措施。

  • 标签: 腹腔化疗 护理措施 腹腔内注入 恶性肿瘤治疗 化疗药物 腹腔穿刺
  • 简介:目的:探讨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死率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112例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明确影响病死率的独立相关因素,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研究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伤后时间、是否合并多发伤、是否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小板计数、手术与否、血糖值、有无合并基础疾病、ISS评分及TSS评分。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挫伤所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果两组间性别、手术与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伤后时间、低血容量休克、血小板计数、血糖、存在基础疾病、ISS评分及T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伤后时间、合并多发伤、低血容量休克、血小板计数≤80×109/L、有基础疾病、ISS≥30分和TSS≥15分。结论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高,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为正确判断病情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肺挫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
  • 简介:病史摘要患者男性,39岁;反复发作哮喘10年,加重20min.患者经"氨茶碱、泼尼松"治疗有效;皮肤过敏试验提示2对花粉、粉尘等多种物质过敏.

  • 标签: 哮喘性猝死 哮喘 猝死 病例报告 急救
  • 简介: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中风,使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人类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给社会带来越来越沉重的负担,该病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在亚太地区的发病率较高,尤其在中国北方此病的发病率较高。根据WHO建议:早期进行系统、规范及个体化的康复治疗可降低致残率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脑卒中的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介绍如下。

  • 标签: 老年脑卒中 康复护理 血液循环障碍 神经功能缺失 致残率高 脑血管意外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7岁,福建省福州市人,居民。初因反复出现咳嗽、咳痰伴气促二月在当地医院诊治疗效欠佳而于2005年4月21日住院,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口服降糖降压药控制良好。入院查体:双肺呼吸运动对称,肋间隙无增宽,语颤一致,未触及胸膜摩擦感或皮下捻发感。左下肺叩诊实音,左下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人院后查血糖正常,血沉20mm/h,CRP23mg/L,多肿瘤蛋白芯片正常,PPD、血清结核抗体阴性,胸部CT平扫:①左肺炎症;②左主支气管狭窄;③右上肺陈旧结核。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主支气管开口新生物完全阻塞,活检示炎肉芽组织。行纤支镜下微波烧灼左主支气管新生物,发现新生物根部在左肺上叶嵴突,并长满左侧各叶段支气管,微波烧灼至左主支气管及各叶段管腔通畅,左肺完全复张后出院,出院后坚持抗炎。

  • 标签: 支气管炎性肉芽肿 难治性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肺陈旧性结核 左主支气管 胸部CT平扫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方法检测97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A组)和治疗后(B组)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健康体检者(C组)作比较,并分析动脉血气与凝血指标的相关.结果A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C组(P〈0.01),而PT、APTT、TT差异无显著(P>0.05);FBG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D-D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COPD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高凝状态,监测FBG及D-D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为适时采取有效的抗凝措施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COPD 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气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呼吸科收治58例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诊疗情况.结果58例患者1例死亡,其余治疗结束时,全部稳定.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的警惕,对于一些不典型又高度疑似肺结核患者,可考虑试验抗痨治疗,早期诊断,规律抗痨,一般预后良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合并肺结核 老年 肺结核患者 抗痨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难治肺结核病人通过肺叶切除术、认真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治愈效果大大提高,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05~2006年难治肺结核病人79例进行了肺叶切除术,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结果79例病人通过手术,有71例完全治愈,占89.8%。结论肺叶切除术可以有效治疗难治肺结核。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肺叶切除术 难治性肺结核 肺结核病人 生活质量 有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剂量为100mg/kg。结果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与对照组同项比较,(P均〈0.05或〈0.01);治疗组治疗后各时段机械通气参数FiO2、VEI、MAP与对照组同项比较,(P均〈0.05或〈0.01)。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