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SVCOS)是指各种原因的导致上腔静脉系统血液回流障碍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肺癌是SVCOS的最常见病因,病情来势凶,护理难度大,患者心理负担重。我科自1994年7月至今共收治12例肺癌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护理体会 综合症 肺癌 综合治疗 血液回流障碍
  • 简介: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只有1—25μm,也可为50-300μm或更大的颗粒。肉眼只能见到50μm以上的微粒。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是护理技术操作的重中之重,静脉输液技术在临床应用以来,输液方法已发展为多途径、快速度、长留置的趋势,对输注液体的安全性更为重视,不仅要近期无热原反应,也追求远期无反应无微粒、无污染。

  • 标签: 静脉输液技术 微粒污染 预防 护理技术操作 临床护理工作 热原反应
  • 简介:目的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阻塞严重程度分级,比较各级炎症和代谢反应,验证肺功能、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51例轻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轻、中度(GOLD1-2)n=21;重度(GOLD3)n=25,非常严重(GOLD4)n=5。患者接受肺功能(肺活量测量)、代谢反应(甘油三酯(TGtriglycerides)、总胆固醇(TCtotalcholester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炎症反应(细胞因子:IL-6、IL-10、TNF-α(ELISA))的评估。结果本研究发现,GOLD3组患者与GOLD1-2患者相比,IL-10、甘油三酯浓度水平低,IL-6水平高。此外,GOLD1-2组TNF-α与HDL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GOLD3组IL-6与IL-10呈负相关(P<0.05)、IL-6和总胆固醇(P<0.05)负相关,白细胞介素-10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负相关性(P=0.05)。结论重度COPD患者表现为IL-6浓度高、IL-10浓度低的炎症性反应状态。因此,在评估COPD严重程度时,IL-10可能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细胞因子。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炎症 细胞因子
  • 简介:COPD病人肺部疾患慢性反复发作,加之饮食摄入不足等原因,往往并存营养不良,对病人的各器官产生有害的影响,引起肺和全身免疫防御功能损害。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和感染三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使感染加重,导致呼吸衰竭。因此,营养支持已成为COPD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2007年9月~2009年4月收治的96例COPD患者给予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营养干预 营养状况 营养支持治疗 COPD病 免疫功能低下
  • 简介:1临床资料1998年至2001年我院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50~85岁,其中单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8例,合并肺心病心功能不全14例;病程5~35年,3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痰阻和呼吸困难.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体位 排痰
  • 简介:周围浅静脉充盈不良是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重要因素.采用拍打手背血管,在工作繁忙,需静脉穿刺人员多的情况下不适宜采用.我们通过对周围浅静脉充盈不良人员应用甩腕法穿刺,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静脉穿刺失败 浅静脉 拍打 手背 血管 人员
  • 简介:茶碱应用于气道阻塞性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已有70余年的历史,由于其频发的副作用和相对较低的治疗作用,茶碱在发达国家的使用已大为减少。但是随着对COPD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茶碱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以及茶碱缓释、控释剂型的开发,选择性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的研究,使茶碱在COPD治疗中的地位有所提高。现就茶碱的作用机制及在COPD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综述如下。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茶碱 气道阻塞性疾病 PD治疗 磷酸二酯酶 治疗作用
  • 简介:小儿浅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患儿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提高小儿浅静脉穿刺技术,可减轻患儿的痛苦,为需要抢救的患儿赢得了抢救时间,本人通过多年的临床工作,对小儿浅静脉穿刺成功方法进行探讨,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报道如下。

  • 标签: 浅静脉穿刺 小儿 护理技术操作 静脉穿刺技术 抢救时间 临床工作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的特点。方法测定95例COPD患者加重期和缓解期及30例健康人血清和诱导痰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和血清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浓度。结果COPD患者加重期和缓解期MPO和iNOS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加重期高于缓解期患者。痰中MPO水平高于血清中MPO水平。结论MPO、iNOS作为炎性介质酶均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过程。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INOS MPO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COPD患者 健康对照组
  • 简介:目的了解南充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对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2010年7月到12月诊断为COPD的病历进行分析。结果98.0%的患者在治疗中应用了抗菌药物,46.2%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更换了抗生素。结论南充地区治疗COPD用药结构与"指南"基本一致,药品的使用与利用基本合理。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科用药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7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A组)和治疗后(B组)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健康体检者(C组)作比较,并分析动脉血气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C组(P〈0.01),而PT、APTT、TT差异无显著性(P&gt;0.05);FBG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D-D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COPD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高凝状态,监测FBG及D-D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为适时采取有效的抗凝措施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COPD 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气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呼吸科收治5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诊疗情况.结果58例患者1例死亡,其余治疗结束时,全部稳定.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的警惕,对于一些不典型又高度疑似肺结核患者,可考虑试验性抗痨治疗,早期诊断,规律抗痨,一般预后良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合并肺结核 老年 肺结核患者 抗痨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N端-前脑钠肽(NT-PROBN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一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86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按肺动脉收缩压升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血清学CRP、ET-1、NT-PROBNP和VEGF的水平.结果CRP和ET-1在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组患者均较单纯慢阻肺组升高(P〈0.05),慢阻肺并发轻、中度PAH时,CRP和ET-1水平升高与肺动脉压力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慢阻肺并发轻、中和重度PAH时,NT-PROBNP水平较单纯慢阻肺组升高,并且与肺动脉压力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慢阻肺并发肺动脉轻度和中度升高时,VEGF水平均较单纯慢阻肺组升高(P〈0.05),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重度升高时,VEGF水平反而较轻度和中度升高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联合监测CRP、ET-1、NT-PROBNP和VEGF,对于预判慢阻肺患者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及其程度,慢阻肺继发性PAH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反应蛋白 内皮素-1 肺动脉高压 N端-前脑钠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间60例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加用纳洛酮,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氧代谢、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氧代谢、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1)。结论纳洛酮可有效改善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氧代谢、血气分析以及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慢阻肺 氧代谢 血气分析 肺功能
  • 简介:目的综合评价C-反应蛋白(CRP)在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价值及反应情况,CRP与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胸片、痰细菌学、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159例COPD急性期患者血清CRP,同时行WBC、ESR、胸片、肺功能、痰细菌培养。结果COPD急性期患者CRP均值为38.79mg/L,阳性率为68.6%,较COPD缓解期有显著差异。CRP与常规检测指标相比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随CRP值增高WBC、ESR、胸片阳性率也增高,呈正相关;而与肺功能受损程度、病情程度及死亡率无相关性。70例痰培养阳性中,绿脓杆菌CRP均数(77.69mg/L)较其他病原体有显著差异,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及细菌学检测阴性患者血清CRP值较低。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CRP大部分增高,血清CRP值在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及感染程度上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标志物,如果是绿脓杆菌感染患者血清CRP水平有明显升高。

  • 标签: 急性加重期 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 COPD患者 血清CRP
  • 简介: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静滴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符合诊断AECOPD病例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吸氧、解痉、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沐舒坦静脉滴注,治疗组予以大剂量沐舒坦静脉滴注,两组连续治疗7天后,观察所有入选病例临床症状、血气、血常规等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综合疗效,症状体征改善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大剂量氨溴索静滴联合抗生素治疗AECOPD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临床分析 治疗组 大剂量 氨溴索
  • 简介: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4例肺疾病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对其进行肺容积扫描,同时给予常规肺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技术在COP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FEV1和FEV1/VCMAX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肺功能分级、RV、TLC、RV/TLC、FEV1和FEV1/VCMAX与右侧、左侧、全肺E/L指标呈现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能快速、准确的测定肺气肿与肺总容积之比,对COPD的临床早期诊断具有明确意义.

  • 标签: 肺容积成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控COPD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AECOPD合并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ECOPD患者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14.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既往一年因COPD入院次数、呼吸疾病史,对AECOPD合并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既往一年因COPD入院次数是导致AECOPD合并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ECOPD合并肺部感染中,多重耐药菌感染比例较高。呼吸衰竭、既往一年因COPD入院次数,是AECOPD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降低AECOPD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多重耐药菌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