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ModernDigestion&Intervention)是国家科技部批准、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原第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疾病研究所承办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术性医学期刊(CN44-1580/R,ISSN1672-2159)。本刊开设栏目述评、专家论坛、论著(基础与临床)、短篇论著、综述、临床经验、诊疗技术、讲座、会议纪要、学术争鸣、病例分析与个案报道等,杂志为大16开双月刊,欢迎各地踊跃投稿

  • 标签: 消化疾病 介入诊疗 杂志 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科技部 稿约
  • 简介:目的观察内镜切除治疗消化道黏膜肿物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近5年来我院就诊消化道黏膜肿物60例患者。采用超声内镜对病变进行确诊后行内镜消化道黏膜切除术治疗,并对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60例患者中食管黏膜肿物18例(30%),胃黏膜肿物30例(50%),十二指肠黏膜肿物12例(20%)。所有患者都进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60例患者内镜黏膜肿物切除术成功54例(90%),6例患者没有切除干净。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2例患者出现穿孔。结论对消化道黏膜肿物进行内镜切除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 标签: 内镜 黏膜肿物 黏膜切除 效果分析
  • 简介:黏着斑是细胞与周围环境接触点,组装和解聚周转过程通过机械信号传导驱动细胞迁移,这种信号传递分子机制对创伤愈合、肿瘤转移等生物进程至关重要。目前肿瘤治疗中较大难题是肿瘤细胞对传统治疗药物治疗抗性和肿瘤转移,有关研究提示这与黏着斑分子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将就黏着斑结构、功能及肿瘤转移中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黏着斑 肿瘤转移 细胞迁移 力传导
  • 简介:人体肠道菌群与肠道黏膜免疫存在复杂交互作用,从而维持肠道稳态。炎症性肠病(IBD)是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肠道菌群失衡是IBD发生、发展重要因素,调节肠道菌群可作为IBD治疗方法之。本文就肠道菌群失衡IBD中作用作综述。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CROHN病 肠道菌群 肠道免疫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早期健康饮食护理胃癌介入治疗后应用价值,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以我院收治86例行介入治疗后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自理能力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健康饮食护理胃癌介入治疗后应用价值比较高,能够改善胃癌患者饮食状况,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免疫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对提高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饮食护理 胃癌 介入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背景:维生素D受体(VDR)属于类固醇激素受体超家族,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免疫应答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多种恶性肿瘤中呈低表达。目的:探讨VDR结直肠癌中表达及其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结直肠癌患者30例,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和相应癌旁非癌组织标本VDR表达情况。从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中提取224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癌组织VDR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关系。采用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EZH2-siRNA或5-氮杂胞嘧啶核苷(5-AZA)处理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和SW620,以实时PCR检测VDR表达水平,以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VDR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VDR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非癌组织(26.7%对70.0%,P〈0.001)。结直肠癌组织VDR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期、远处转移、脉管转移、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VDR高表达者生存期显著长于低表达者(P=0.032)。与转染对照-siRNA相比,HCT116、SW620细胞转染EZH2-siRNA后,EZH2mRNA表达水平和VDR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VDR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5-AZA处理HCT116、SW620细胞后,VDR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较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VDR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VDR表达下调且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VDR结直肠癌中转录抑制受组蛋白甲基化和DNA甲基化共同调控。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维生素D受体 组蛋白甲基化 DNA甲基化 转录调控 表观遗传
  • 简介:糖尿病(DM)几乎可影响消化道所有部位,约75%DM患者伴有胃肠动力障碍。DM胃肠动力障碍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发生系由多因素所致,可能与自主神经病变、平滑肌病变、Cajal间质细胞病变等有关。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是体内葡萄糖与蛋白质、脂质或核酸等经非酶促反应生成化合物。DM时高糖环境可促进AGEs形成,AGEs异常蓄积在DM并发症如DM肾病、DM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与DM胃肠动力障碍相关性少见报道。本文对AGEsDM胃肠动力中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作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胃肠活动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E-cadherin和VEGF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及胃癌中表达变化趋势,探讨二者几种胃黏膜病变表达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cadherin和VEGF慢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非典型增生及胃癌中表达情况,胃黏膜非癌组织中表达分别与胃癌组比较,并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在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中VEGF表达阳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E-cadherin表达逐渐下调,分别与胃癌组作对照分析,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比较提示二者表达存在负相关。结论E-cadherin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二者均参与胃黏膜逐渐演变过程,对于E-cadherin和VEGF表达异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患者,两者联合监测对胃癌癌前病变诊治参考意义。

  • 标签: E-钙黏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胃肿瘤 癌前病变
  • 简介:炎症性肠病(IBD)是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具有复发与缓解交替病程特点,疾病活动性判断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焦点。近年随着对IBD发病机制研究不断深入,些新生物学标记物被发现。本文就近年已认可和正在初步研究IBD粪便标记物作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粪便 生物学标记 疾病活动性
  • 简介:血清胃蛋白酶原(PG)是评价胃黏膜功能有效指标,可作为辅助手段用于胃癌筛查和早期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中亦成为研究热点。血清PG检测作为无创、简便、廉价检查手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就血清PG检测胃癌预警和胃黏膜功能评价中价值作综述。

  • 标签: 胃蛋白酶原类 胃肿瘤 幽门螺杆菌 抑酸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来研究发现FD患者胃肠道黏膜存在低度炎症,其中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精神心理因素、脑-肠轴活动异常可能促进炎症形成,并且可能与FD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就胃肠道黏膜低度炎症FD中研究进展作综述。

  • 标签: 消化不良 炎症 肠道黏膜屏障 精神心理因素 幽门螺杆菌
  • 简介:炎症性肠病(IBD)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是由宿主基因、肠道微生物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引发机体异常免疫应答所致。近年来,Th17细胞与IBD关系成为研究热点,且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调节与IBD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就Th17细胞和肠道菌群IBD发病中作用作综述。

  • 标签: CROHN病 TH17细胞 肠道菌群 白细胞介素类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内镜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中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科进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胃底静脉曲张硬化术治疗6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69例患者按护理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及健康教育知识了解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内镜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予以优质护理临床效果满意,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稳定患者心率,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患者满意率,是避免术后并发症重要保证。

  • 标签: 优质护理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套扎术 硬化剂注射
  • 简介: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CDX2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中表达,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基因靶点治疗、评估预后、判断复发提供新标记物。方法收集结直肠癌、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对照组各3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各组中Survivin蛋白、CDX2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蛋白表达腺癌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及正常组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CDX2表达腺癌组与低级别瘤变组、正常组之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正常组之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与正常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腺癌组与高级别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Survivin与CDX2表达呈高度密切负相关(r=-0.64,P〈0.01)。结论Survivin蛋白、CDX2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重要生物学标记物,两者密切相关性,联合检测可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基因靶点治疗、评估预后、判断复发提供新手段。

  • 标签: SURVIVIN CDX2 结直肠癌 上皮内瘤变
  • 简介:结直肠癌是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恶性肿瘤,预后差,病死率较高。常用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包括普通结肠镜检查、弯曲乙状结肠镜检查、愈创木脂化学法粪隐血试验、免疫化学粪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CT结肠成像以及血清癌胚抗原检测等,但这些检查均有缺陷。SEPT9DNA甲基化水平升高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检测外周血SEPT9DNA甲基化水平进行结直肠癌筛查,适合在易感人群中推广普及。本文就外周血SEPT9DNA甲基化检测结直肠癌筛查中应用作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筛查 SEPT9 DNA甲基化 诊断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HBV特异性CD8+T细胞作用至关重要,它不仅参与病毒控制和清除,同时也参与疾病发病,机体免疫应答水平是决定HBV清除还是体内长期存在关键。本文主要讨论HBV感染急性期和慢性期,HBV特异性CD87细胞表型和功能变化相关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关于CD87细胞基础研究最新知识,介绍HBV感染不同时期cD8叮细胞对病毒清除或病毒持续存在作用机制。同时,也对新型HBV特异性CD8+T细胞细胞免疫模型系统和检测方法建立做了介绍,并列举了与传统方法无法比拟检测优势和深远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CD8+T细胞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效果和肝储备功能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52例行介入治疗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ICGR15水平、心理能力、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肝癌介入治疗后所引起肝储备功能损害,缓解症状减少痛苦,改善心理状况及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肝癌 介入治疗 肝储备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方法和技巧。方法胃镜据异物形状、大小、质地、滞留部位及时间等,选用不同辅助器械如鼠齿钳、三爪钳、圈套器、取石网篮、拾物网兜、避孕套、橡胶手套、不同型号透明帽等,结合操作技巧取出上消化道异物。结果132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成功取出异物127例,成功率96.2%(127/132),无上消化道穿孔、大出血、窒息、异物掉落气管内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简单有效,安全可靠,是解决此类疾病首选方法。辅助器械选择和操作技巧是取出异物成功与否、减少并发症关键因素。

  • 标签: 胃镜 上消化道异物 治疗
  • 简介:科技期刊中插图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即线条图和照片图,照片图又有黑白照片图和彩色照片图之分。图片要求图序、图题说明不要标注图上,如需标注,请附2张图,张为标注图,张为原图,图需按比例缩放,以免失真。插图位置与表格样,插图编排应随文列出,出现在与图相呼应词语,如:"见图×"或"(见图×)"或"如图×所示"后自然段落之下,即要先见文字后见插图。

  • 标签: 自然段落 文中插图 科技论 线条图 图序 照片图
  • 简介:目的:观察化滞柔肝颗粒对酒精联合脂多糖诱导酒精性肝炎小鼠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小、中、大剂量化滞柔肝组和护肝片处理组,通过灌胃给予56%北京红星二锅头(12ml·kg-1.d-1)和脂多糖(5mg·kg-1,2次/w)腹腔注射,建立酒精性肝炎小鼠模型,同时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10w。末次给药后,解剖动物,取血清和肝组织,进行相应检查。结果在实验10w末,模型组肝组织肝细胞水肿,胞浆疏松,肝质量指数、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5.77±0.67)%、(82.22±6.20)U/L和(93.43±17.30)U/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为(4.44±0.42)%、(35.83±3.84)U/L和(66.43±5.14)U/L,P〈0.05];大剂量化滞柔肝组肝质量指数为(5.24±0.36)%,显著低于模型组[(5.77±0.67)%,P〈0.05],小、中、大剂量化滞柔肝颗粒组和护肝片组ALT和AST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1);小、中、大剂量化滞柔肝颗粒组和护肝片组CK分别为(118.93±10.15)U/L、(102.33±8.07)U/L、(119.45±19.26)U/L和(104.00±8.15)U/L,均显著低于模型组[(227.50±50.10)U/L,P〈0.001];小、中、大剂量化滞柔肝组和护肝片组血清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各试验组之间血脂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化滞柔肝颗粒对酒精联合脂多糖诱导酒精性肝炎小鼠保护作用,为化滞柔肝颗粒将来用于临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提供试验支持。

  • 标签: 酒精性肝炎 化滞柔肝颗粒 脂多糖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