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变化对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20正常人和60肝衰竭患者28天内PBMCshTERTmRNA水平.结果39生存患者PBMCshTERTmRNA水平在入院后依次上调,在入院时、入院后7天、14天、21天和28天分别较正常人升高了2.87、4.27、9.23、23.35和30.50倍,而死亡患者在各时间点依次下降,分别是正常人3.01、2.08、1.21、0.28和0.06倍;PBMChTERTmRNA水平对判断预后ROC曲线下面积在入院时及治疗后7天、14天、21天和28天分别为0.611±0.075、0.676±0.074、0.786±0.065、0.993±0.008和0.998±0.003.结论PBMCshTERTmRNA水平可作为肝衰竭患者预后判断指标,特别是在治疗14天以后.

  • 标签: 肝衰竭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 预后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特点。方法对380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按年龄和病因分组,比较各感染人群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肝衰竭发生率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老年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高于青壮年组(P〈0.05),白蛋白水平低于青壮年组(P〈0.05),住院天数高于青壮年组(P〈0.05);按病因分组中,乙型/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组及戊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病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住院天数亦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结论戊型肝炎患者以青壮年和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以急性黄疸型多见,老年、乙型/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组和戊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病患者病情重,但预后均尚好。

  • 标签: 戊型肝炎 散发性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对比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方法将经胃镜证实胃溃疡病人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组(治疗组60奥美拉唑组(对照组58)。治疗组应用埃索美拉唑40mg,对照组用奥美拉唑20Ing均睡前服,治疗3周、6周后均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胃镜下胃溃疡愈合率、显效率、有效率分别是36.7%和17.2%、75.0%和43.1%、95.0%和72.4%,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胃镜下胃溃疡愈合率、显效率、有效率分别是40.0%和37.9%、86.7%和81.0%、98.3%和9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愈合率、显效率、有效率相当,但埃索美拉唑起效快,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胃溃疡
  • 简介:目的检测DOG1抗体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表达,评价DOG1胃肠间质瘤生物学特性关系,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手术切除GIST病理样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OG1、CD117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包括好发部位、恶性程度、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治疗及预后,阐述其生物学特性。结果(1)DOG1表达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细胞形态、Fletcher危险程度分级均无显著相关(P〉0.05)。②DOGICD117在消化道间质瘤表达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DOG1是诊断GIST敏感指标,但是GIST生物学行为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DOG1 CD117 胃肠道间质瘤
  • 简介:目的总结胃肠道血管畸形发生部位、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2胃肠道血管畸形合并出血病例,就其发生部位、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病变部位以小肠和右半结肠多见,临床特点多数病例病程长,反复、间歇性便血。内镜和血管造影检查诊断率为45.5%(10/22)和87.5%(7/8)。结论内镜和血管造影仍是临床常用检查方法。术中内镜检查可提高诊断率。治疗先采用创伤性少方法,手术治疗要准确定位。

  • 标签: 胃肠出血 诊断
  • 简介:目的探索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临床价值和运用心得。方法通过结肠镜检查整体观念模式实施502资料,从实施方法、评价指标、、统计学处理等方面进行总结。然后文献中结肠镜双人操作技术进行优缺点比较。结果运用结肠镜检查整体模式在成功率、插入时间、并发症上具有明显优势,所有病例无一穿孔严重并发症。结论运用结肠镜检查整体观念模式实施单人操作技术,具有安全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依从性好优点,值得提倡。

  • 标签: 结肠镜整体观念模式观念转变优势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rs)护理理念在胃肠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3月收治89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FTS组,对照组按围手术期常规护理;FTS组将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各个环节中.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恢复指标中FTS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饮食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在围手术期护理运用,可促进胃肠手术患者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护理 胃肠外科 应用
  • 简介:近年来,随着消化病学领域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为了充分展示消化病学最新诊治技术,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相关方面的最新进展,促进我国消化病及消化内镜发展,提高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水平,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由辽宁省医学会、沈阳医学会共同主办,

  • 标签: 消化内镜 征文通知 技术论坛 消化疾病 消化病学 消化系统疾病
  • 简介:病例:患者女,62岁,主诉“上腹痛2年,牙龈出血2个月”于2010年4月19日收治入院。患者2午前于本院行肖镜检查并取活检,病理结果:(胃体)低分化腺癌(见图1),免疫组化检查:Ki-67(+)、CK(+)、CEA(+)。诊断“胃癌”明确,遂行胃癌根治术,术后未行后续治疗。患营诉间断上腹隐痛,服用药物不洋。2个月前自觉口腔右下颌磨牙区出现一包块,约黄豆大小,咀嚼时稍感小适,无疼痛。肿物生长较快,就诊时已有鹌鹑蛋大小,并时有出血,可自行停止。入院检查:全身一般情况好,左锁骨上方町扪及数个黄移大小淋巴结,质硬,黏连,小可推动。心肺佥体未发现异常。

  • 标签: 胃肿瘤 牙龈 肿瘤转移
  • 简介: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不断升高,现有治疗尚存在不足,需寻找新治疗方法和药物。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小鼠嗯唑酮(OXZ)结肠炎疗效,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康复新液组、高浓度康复新液组、激素组,以OXZ灌肠诱导结肠炎模型。分别于灌肠后第3、8、13d处死小鼠。行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大体评分和组织学评分,以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1(IFN-1)、肿瘤坏死因子.Or.(TNF—d)、NF—KB含量。结果:灌肠后第3、13d,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DAI、结肠大体评分、组织学评分、MPO、IL-4、TNF-d、NF—KB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IFN.1含量无明显差异。灌肠后第8、13d,给予康复新液和高浓度康复新液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IFN-y含量无明显差异。灌肠后第8d,激素组仅大体评分和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康复新液灌肠可使OXZ诱导小鼠结肠炎症明显减轻,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肠道异常炎症反应、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抑制NF—KB转录有关。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康复新液 恶唑酮 过氧化物酶 细胞因子类 NF-ΚB
  • 简介:目的研究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3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0中度、32重度、64肝硬化、51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和30健康人,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正常对照组比,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以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下降最显著;HBeAg阴性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数较HBeAg阳性患者显著减少(P〈0.05);HBVDNA载量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严重HBV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紊乱,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程度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相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衰竭 T淋巴细胞亚群 HBV DNA
  • 简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结局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宿主因素和病毒学因素两大方面,其中病毒学因素包括HBVDNA载量,HBV基因型、HBV基因变异及HBV蛋白表达。本文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结局病毒学因素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结局 病毒学
  • 简介:病例:患者女,1944年12月13日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因“反复间歇性发作腹痛伴发热4年余”多次入住上海市各医院消化科或感染科。患者2006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脐周剧痛,无放射痛,蜷曲位时稍缓解。腹痛发作期间纳差,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见咖啡色液体,粪便无明显异常。腹痛出现数小时后自觉乏力,体温升高,最高达39.8℃,伴畏寒,无寒战。无皮疹、关节疼痛,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无皮肤巩膜黄染。腹软,全腹压痛,有反跳痛。

  • 标签: 家族性地中海热 中国成人 发作期间 胃内容物 体温升高 关节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胆结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0月诊治110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10患者中发现合并胆囊结石50(45.45%);伴胆囊结石患者出现恶心、腹胀、厌油和右上腹隐痛23;发热、右上腹剧痛和胆囊区触痛9;无症状18。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年龄为51.6±13.5岁、Child-PughC级17(34.0%)、病程9.4±5.0年、门静脉内径16.4±2.2mm,而无胆囊结石患者则分别为42.8±13.9岁、21.7%、7.2±4.0年和14.2±1.9mm;合并胆结石患者血浆白蛋白为28.1±1.5g/L、血小板6.1±2.5×109/L,而无胆囊结石患者分别为30.9±1.4g/L和8.9±2.2×109/L(P〈0.05);随访3.12±3.23年,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死亡率为18.0%,高于无胆囊结石组6.7%(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较高,症状不典型,可加重肝细胞损害,对预后有不良影响,胆囊B超检查应列为常规并积极处理。

  • 标签: 肝硬化 胆结石 临床特征
  • 简介:背景:目前已明确高三酰甘油血症(〉11.3mmol/L)可引起急性胰腺炎(AP)发作或复发。随着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上高脂血症性AP病例日益增多。目的:总结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1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HL—SAP和胆源性SAP(BSAP)病例,对其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HL—SAP患者和94BSAP患者纳入研究。HL-SAP组平均年龄显著低于BSAP组[(42.50±13.34)岁对(62.17±16.17)岁,P=0.000];血清三酰甘油水平、胆固醇水平、合并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者比例以及血清淀粉酶低于3倍正常上限者比例(52.6%对22.3%)均显著高于BSAP组(P〈0.05)。两组间胰腺局部和主要脏器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HL-SAP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主要脏器并发症发生数呈正相关(r=0.382,P=0.018)。HL-SAP组出院后复发率显著高于BSAP组(42.1%对11.7%,P=0.000),两组间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组HL—SAP患者发病年龄偏低,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分者比例较高,约半数患者血清淀粉酶正常或升高不显著,AP易复发。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高三酰甘油血症 淀粉酶类 回顾性研究
  • 简介: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结肠癌发病、转移复发大肠癌干细胞有关。然而,机体免疫系统对大肠癌干细胞免疫识别、大肠癌肿瘤干细胞在诱导肿瘤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作用及其机制仍然不明确,针对大肠癌干细胞免疫治疗也在起始阶段。本文拟对大肠癌干细胞CD200之间相互关系作一综述。为大肠癌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大肠癌干细胞 CD200 CD200R 肿瘤免疫
  • 简介:目的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型和肠道5-HT表达等方面探讨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治疗C—IBS疗效机制。方法应用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治疗前后5一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型和肠道5-HT表达.并进行临床症状临床评估。结果C—IBS组基因频率分别为:S/S:50.3%,S/L:24.9%,L/L:24.8%。对照组相比,C-IBS组有较高S/S基因频率。C—IBS组S/S、S/L、L几基因组治疗前5-HT表达率治疗后各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S/S、S/L组组患者每周排便次数均明显高于L几组:S/S组和S/L组患者每周大便性状平均分数均低于L几组:对于腹痛/腹部不适,3组基因型比较无差异;S/S组和S/L组患者腹胀症状缓解较L几组患者显著。治疗后,3组基因型患者总有效率分别地S/S:83.0%,S/L:71.0%,L/L:40.O%,差异有显著性。结论SIS型患者SERT蛋白低表达。5-HT堆积,使5—HT4受体发生适应性下调或去敏感,可能临床症状和药物疗效有关。

  • 标签: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5-羟色胺转运体蛋白基因 5-HT 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
  • 简介:目的探讨40成人谷丙酶正常或轻度升高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常规进行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对肝组织进行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该组患者进行血清HA、LN、PCⅢ、cⅣ水平检测;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主要血生化指标。分析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之间关系。结果在40慢性HBV感染者中,G1S03,G1S19,G1S21,G1S33,G1S44,G2S110,G2S23,G2S44,G3S42,G4S41;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G2S:组血清ALT、ALB及CHE水平较≥G2S2组有所增加,血清AST、TBIL水平较≥G2S2组有所减少,其中仅血清AST水平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ALT、TBIL、ALB、CHE水平在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2组血清HA、LN、PCⅢ、CIV水平较〈S2组均有所增加,其中血清HA、PCⅢ、CIV水平在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清LN水平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成人ALT正常或轻度升高HBV感染者应及时行肝穿刺活检,以便作出正确诊断和及时处理,防止病情向肝硬化、肝癌进展。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活检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riB)患者肝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表达肝窦病变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0CHB患者肝活检组织PDGF表达;采用电镜技术分析CHB患者肝窦病变,并分析其表达变化肝窦病变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窦病变有狭窄、阻塞、扩张、窦周隙淤血、肝窦毛细血管化改变。PDGF表达病理组织学分度呈一致性改变,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炎症活动度和病理组织学分度加重,PDGF在肝组织中表达逐渐明显,且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化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PDGF表达强弱肝窦和窦周隙病变程度呈平行关系。结论PDGF表达增强可能参与了CHB患者炎症进展及肝窦和窦周隙病变发病过程。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活检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肝窦
  • 简介:目的探讨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安全性及对肝功能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2,随机分为治疗组25和对照组27.对照组行护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注入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治疗后第2周、4周和8周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3天治疗组全部患者(100%)乏力、纳差症状改善,而对照组只有1(4.0%)改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8wk,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ALB水平分别为35.2±8.5g/L和25.8±7.8g/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PTA分别为45.7±10.3%和37.9±11.8%,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ALT、AST、TBIL在两组间变化不明显.随访两组AFP水平未见明显差异,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一定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失代偿期肝硬化 脐带血干细胞 细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