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围术期低体温可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凝血功能障碍、心脏病及手术伤口感染抵抗力降低等。为预防围术期低体温,常采取加温输液以保持体温,对于预防输液后体温降低,以及引起相关不良反应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 标签: 加温输液 围术期 临床应用 凝血功能障碍 伤口感染 保持体温
  • 简介:通过大量文献的调研,总结了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的一些药理特点,综述了其在临床术后镇痛的应用近况。NSAIDs作为术后镇痛的一类辅助药或替代药在临床上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一些新药的出现特别是COX-2特异性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而且NSAID在术后镇痛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它有可能导致术后镇痛发生一些观念性变化。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术后镇痛 临床应用 药理 氯诺昔康
  • 简介:瑞芬太尼是一种短效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它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麻醉后苏醒迅速,因而近年为全凭静脉麻醉所青睐,它与异丙本分联合应用于各种手术的麻醉,并与其他阿片类药物作了许多对比研究,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瑞芬太尼应用于抑制插管反应,术后镇静和镇痛以及它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研究研究也颇多,使用时视具体情况而定,注意个体差异。

  • 标签: 瑞芬太尼 临床应用 静脉麻醉 普外手术 气管插管
  • 简介:麻醉过程中脑血流的变化及其调节非常复杂而TCD可对脑血流进行无创的实时监测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是一种日益成熟和完善的脑血流监测方法在临床工作和科研实验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TCD 脑血流监测 麻醉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成人桡动脉测压第二穿刺法的临床应用情况,同时重温一下桡动脉解剖情况。方法:选择40例需行桡动脉穿刺测压的成人患者,按要求使患者前臂取中立位,略向尺侧偏10°-15°桡侧向上,固定前臂,用22G动脉留置针穿刺重管。结果:33例一次穿刺成功,5例第二针穿刺成功,2例因穿刺不成功改其它部位行有创动脉压监测。结论:桡动脉IBP广泛用于复杂病情手术及危重病人的动脉血压监测,当桡动脉第一穿刺点因故不能进行时,成人桡动脉则压第二穿刺法为IBP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结合解剖学基础与临床操作,证实了成人桡动脉测压第二穿刺法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此法在患者俯卧位或改变体位时穿刺尤现方便可行。

  • 标签: 成年 桡动脉有创测压 第二穿刺法 临床应用 体位
  • 简介:目的:探讨将脑电双频指数(BIS)作为安氟醚闭环靶控麻醉反馈控制的变量指标的可行性。方法:60例择期剖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BIS值55为控制麻醉深度的目标,试验组采用吸入麻醉药闭环靶控系统实施麻醉深度维持;对照组由麻醉医师手动调控安氟醚挥发罐实施麻醉深度维持。记录并比较两组实时的BIS值、血压、心率、辅助药剂量、安氟醚用量、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和术中知晓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期间的BIS基本在预定值55上下波动,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存在差异,闭环靶控组在安氟醚吸入后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但在切皮后血压上升的幅度则对照组明显偏低,手术过程中的血压也较对照组者维持较低。安氟醚闭环靶控组的安氟醚总用量和辅助药使用量均明显低于手动控制组。两组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在剖胸后的单肺通气条件下,安氟醚闭环靶控系统能保证麻醉过程及血液动力学稳定,无术中知晓发生,麻醉药用量可减少。

  • 标签: 安氟烷 闭环靶控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BIS) 脑电双频指数 麻醉应用 安氟醚
  • 简介:目的:评价纤维光导可塑芯硬喉镜在困难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包括216例ASAⅠ—Ⅱ级,年龄52—63岁,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患者困难气管插管的原因是头后仰活动受限(105例);头后仰活动受限复合张口活动受限82例,面部瘢痕所致的小口畸形19例;颞颌关节强直4例和下颌畸形6例全部患者的直接喉镜显露分级均为Ⅲ级或Ⅲ级以上其中67例采用神经安定镇痛-口咽部表面麻醉;42例采用静脉麻醉药-小剂量肌肉松弛药麻醉;107例采用全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结果:本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气管插管的操作时间为1.65min.平均为47min其中气管插管时间<3min者有76例(35.2%):3~10min者有81例(37.5%);>10分钟者有59(27.3%),麻醉方法与气管插管操作的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满意的麻醉效果是保证应用纤维光导可塑芯硬喉镜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操作的关键。

  • 标签: 光导纤维可塑芯硬喉镜 困难气管插管患者 临床应用 麻醉
  • 简介:为了评价连续腰麻应用于老年病人盆腔手术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麻醉科黄坚选择行子宫癌根治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病人120例,年龄58~87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Ⅰ组连续腰麻组:Ⅱ组连续硬膜外麻组。两组都选择L2~3或L3~4做穿刺点。

  • 标签: 连续腰麻 老年病人 盆腔手术 术后镇痛 临床体会 麻醉科
  • 简介:心律失常(arrhythmia)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心病为多见。外科手术病人合并冠心病、心肌病和风心病者日益增多,围术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近年来由于基础研究的深入和新药问世,在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方面已有较大进展。

  • 标签: 心律失常 临床治疗 冠心病 风心病 外科手术病人 围术期
  • 简介:病人自控镇痛(PCA)技术已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但有关皮下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subcutaneousanalgesia,PCSA)的报道尚较少。我科在近年将PCSA用于术后镇痛,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皮下自控镇痛 PCSA 病人自控镇痛 PCA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术前硬膜外注入吗啡预先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研究组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和手术结束前经硬膜外管注入吗啡2mg。术后评估镇痛效果并观察吗啡的副作用。结果:研究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完全无痛率高、术后镇痛时间长,与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副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硬膜外预先注入吗啡具有一定的预先镇痛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硬膜外注射 吗啡 预先镇痛 临床研究 妇科手术
  • 简介:危重病人完整的治疗方案中必须包括合理的营养支持;合理的营养支持就是要模式合理,营养物质供给比例和量合理,同时还要提供特殊营养物质。

  • 标签: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危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