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丙诺啡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的效果与副作用。方法:选择40例中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于术毕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含丙诺啡3μg/3kg的生理盐水4ml;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4ml。观察其镇痛效果与副作用。结果:观察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完全无痛率高,持续时间长达15.23±7.64h,但副作用也明显增多。结论:丙诺啡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的效果确切,镇痛时间长,副作用发生率较高,需加强防治。

  • 标签: 丁丙诺啡 硬膜外腔 术后镇痛 上腹部手术 生理盐水
  • 简介:肝功能衰竭常累及机体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如何保护好包括供肝在内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研究表明,乌斯他作为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其广泛的器官保护作用使其成为肝移植麻醉的常规用药。本文就乌斯他的药理作用以及近年来用于器官保护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移植 乌斯他丁 器官保护
  • 简介:目的:观察全麻-胸段硬膜外腔阻滞联合麻醉以及术后硬膜外腔镇痛对胸部手术围术期代谢的影响。方法:20例肺叶切除病人,随机分为二组,即全麻(GA)组和全麻-硬膜外腔阻滞联合麻醉(GEA)组,分别测定全麻诱导前、手术1h、手术3h、术后第1天的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C-肽水平。结果:血糖:GA组在术中术后血糖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GEA组血糖在术中比术前显著升高(P<0.01)。术后恢复基础值,胰岛素:GA组在手术中1h时显著降低(P<0.05),而GEA组在手术中1h、3h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组间比较在术中1h有显著差异(P<0.05)。C-肽:GA组在术中没有变化,而术后显著升高(P<0.01)。GEA组在术中1h显著增高并显著高于GA组(P<0.05),术中3h及术后恢复至基础值,胰高血糖素:GA组在术中和术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GEA组在术中显著降低(P<0.01),术后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胸段硬膜外腔阻滞在手术中能够抑制胸科手术应激反应应引起的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合成,有利于改善代谢。术后硬膜外腔镇痛与静脉镇痛比较对于应激代谢反应无显著抑制作用。

  • 标签: 术中 硬膜外腔阻滞 术后恢复 胸段 全麻 术前
  • 简介:目的:观察在不同浓度HHS混合液中海马神经细胞葡萄的代谢状况。方法:将原代培养大白鼠胚胎的海马神经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HHS混合液15min后,测其细胞内[^14C]脱氧葡萄-6-磷酸的含量。结果:暴露于0.05%、0.1%和0.25%HHS混合液15min后,胞内脱氧葡萄-6-磷酸的含量在15min和60min时明显增加(P<0.05),与同一时间的对照值相比也明显升高(P<0.05)。及至1天和7天后,海马神经细胞内脱氧葡萄-6-磷酸的含量恢复至实验前对照值水平(P>0.05)。结论:海马神经细胞在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15min后,在60min内对葡萄的吸收增加,但至少需1-7天方可恢复到正常的葡萄代谢状态。

  • 标签: 海马神经细胞 脱氧葡萄糖 混合液 暴露 原代培养 HHS
  • 简介:目的:观察丙诺啡复合小剂量咪逵唑仑能否预防腰-硬联合麻醉术中的内脏牵拉反应。方法:选择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施行腹腔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丙诺啡-咪达唑仑组(A组),芬太尼.氟哌利多组(B组)和哌替啶。氟哌利多组(C组),每组各40例,分别观察三组患者在给药前、切皮、切皮后10min、30min、60min以及术毕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镇静评分(RSS)、术中牵拉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及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药物需要量。结果:C组患者HR在切皮、切皮后10min、30min时明显快于A组或B组(P<0.01);A组的镇痛评分在切皮后60min、术毕时明显高于B组(P<0.01),C组明显高于B组(P<0.01);C组术中牵拉反射发生例数明显多于A组或B组(P<0.05);术后自控镇痛的药量为B组>C组>A组(A组较B组或C组P<0.01);3组患者均未见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切皮前静脉注射丙诺啡和咪达唑仑可以较安全有效地预防术中牵拉反应,作用时间可维持较长。

  • 标签: 丁丙诺啡 咪达唑仑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 腹腔手术 牵拉反应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