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3 个结果
  • 简介:近年的研究发现非编码RNA(ncRNA)分子能在多个水平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其中小分子双链RNA(dsRNA)对相关蛋白表达的特异性抑制作用已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如小干扰RNA(siRNA)能够诱导与其分子核糖核苷酸排列序列相一致的mRNA降解,

  • 标签: RNA降解 激活 核糖核苷酸 小分子 基因表达 抑制作用
  • 简介:贫血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有重要影响,但目前I临床医生对移植术后贫血(posttransplantationanemia,PTA)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本综述旨在针对当前肾移植患者贫血的状况、对患者的影响、危险因素的分析及治疗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 标签: 肾移植术后 贫血 肾移植患者 常见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临床医生
  • 简介:肾脏替代疗法(RRT)可用于治疗急性肾衰竭(ARF)和慢性肾衰竭(终末期肾病ESRD)。随着全球肾衰患者的急剧增加,RRT的应用价值也日益受到关注。目前世界范围内有近1百万的透析患者,且这一数目还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RRT实际上是一种血液净化的方法.可去除血液中的毒性物质以替代肾脏的解毒功能。RRT分为问歇性与连续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灌流等方法.

  • 标签: RRT 肾脏替代疗法 治疗 肾衰 血液透析滤过 终末期肾病
  • 简介:近30年来,糖尿病(DM)患病率逐年升高。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11年世界DM人数约3.66亿,估计到2030年DM人数将增加到5.52亿。其中48%的增长发生在中国和印度[1]。糖尿病肾病(DN)是DM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首位病因,亦是我国ESRD的主要病因。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脏病 西方国家 血清尿酸 正常白蛋白尿 大量白蛋白尿
  • 简介:透析失衡综合征(dialysisdisequilibriumsyndrome,DDS)是由Kennedy等在1962年首次提出的概念[1]。它是一种在透析时发生的由于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或急性低钠血症引起的神经系统以及类神经系统症状,通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癫痫发作、昏迷甚至死亡[2]。极高水平的血尿素氮(175mg/dl)是首次透析时发生DDS的高危因素。老年人、儿童、或有已存在的神经系统病变、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 标签: 透析失衡综合征 急性低钠血症 DIALYSIS 透析液 代谢性酸中毒 脑水肿
  • 简介:microRNA(miRNA)是小分子RNA中的一种。小分子RNA包括microRNA、siRNA、shortRNA等。目前已鉴定的miR-NA超过700种,仅占人类基因组序列的1%-3%,却参与1/3基因表达的调控,在生长发育,细胞分化、增殖、凋亡,肿瘤发生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miRNA在肾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MICRORNA 肾脏疾病 小分子RNA SIRNA 人类基因组 MIRNA
  • 简介: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问题日益突出,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如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等脂糖代谢紊乱,由此导致的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发生率不断上升。已有研究证实,单纯性肥胖亦可导致肾脏损害,临床上主要以蛋白尿为表现,肾脏活检提示肾小球肥大,发展到晚期可表现为肾小球肥大伴局灶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本文就近几年对肥胖相关性肾病(obesity-relatedglomerulopathy;ORG)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初步反映了肥胖相关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肥胖相关性肾病 局灶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肾小球肥大 临床研究 糖代谢紊乱
  • 简介: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是一类具有独特病理特征和重要临床意义的病变。其概念已提出多年,但人们对其认识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近年研究显示前列腺导管内癌是前列腺浸润性癌发展的晚期阶段,具有预后意义。本文回顾IDC-P的研究历史、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分子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并提出在穿刺活检标本中报告IDC-P的推荐模式。

  • 标签: 前列腺导管内癌 诊断 预后
  • 简介:临床上发现心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疾病患者常伴发贫血。最近发现心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疾病、贫血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任何一方的恶化都会加重其他两方的进展,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即心肾贫血综合征。心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疾病、贫血三者关系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心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疾病、贫血在心肾贫血综合征中的相互作用,心肾贫血综合征的机制及其研究的现状;

  • 标签: 血综合征 心肾 心血管疾病 慢性肾功能 疾病患者 恶性循环
  • 简介: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涉及多学科领域的常见危重症,总体发病率约为1%,住院患者的发病率高达15%,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1],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有研究发现,microRNA的表达变化影响着肾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且与AKI的发生发展有关。研究microRNA与AKI的关系,将为理解AKI发病机制和进展过程提供新角度,并可能成为AKI新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本文将对microRNA在AKI中的调控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MICRORNA MICRORNA 发病机制 诊断标志物 学科领域
  • 简介: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的发生机制和急诊处理在临床上有分歧,本文回顾了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方面的资料,总结了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发生机理、诊断及急诊处理的选择。骨盆骨折后,膜部尿道首先被拉长,若达到膜部尿道弹性的最大范围而损伤的外力依然继续,尿道将会在固定和脆弱的球膜部交接处部分或完全断裂。前列腺部尿道以及膀胱颈损伤多见于儿童,因为儿童的前列腺部尿道尚未发育完全,周围组织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女性尿道损伤发生率明显少于男性。对于怀疑后尿道损伤的男性病人首选逆行尿道造影进行检查,女性可以通过尿道镜来完成。后尿道损伤的早期处理包括耻骨上膀胱造瘘和尿道会师术。

  • 标签: 骨盆骨折 尿道损伤 急诊处理 机械原理 诊断
  •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每年有超过430000例新发膀胱癌患者,美国每年有74000例被诊断为膀胱癌,膀胱癌在男性肿瘤患者中居第4位,女性患者中居第11位,男女发病比例约3∶1。

  • 标签: 膀胱癌 肿瘤微环境 恶性肿瘤 泌尿系统 世界范围 肿瘤患者
  • 简介:膜性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MN)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根据其病因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两大类。其中特发性膜性肾病现已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5%~9.9%。一直以来,对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机制及蛋白尿的产生认识主要来源于动物模型——Heymann肾炎的研究

  • 标签: 膜性肾病 足细胞损伤 终末期肾脏病 MEMBRANOUS NEPHRITIS 肾小球上皮
  • 简介:单基因遗传病(singlegenedisorders/monogenicdisorders)简称单基因病,是指单一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符合孟德尔遗传方式,所以又称为孟德尔遗传病(mendeliangeneticdiseases)。单基因病的研究进展加深了对致病突变和基因调控机制的理解,并有效促进了诊断工具的发展,

  • 标签: 单基因病 泌尿生殖系统 单基因遗传病 基因调控机制 基因突变 GENE
  • 简介:近年来,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2010年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岁以上人群DM患病率已达9.7%,DM前期患病率高达15.5%。DN临床标本的稀缺性突出了DN动物模型的重要。良好的动物模型对DN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药物的研发至关重要。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动物模型 小鼠基因组 终末期肾病 流行病学调查 测序图谱
  • 简介:近年来,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慢性肾脏病为进行性进展疾病,随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不可逆丧失导致代谢产物及毒物蓄积,引起以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内分泌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其病理特点为肾脏硬化,因此,如何有效缓解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成为延缓肾脏病进展的关键。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肾脏病属于血瘀证范畴,以气虚为主,血瘀为标,

  • 标签: 水蛭素 肾脏病进展 医药治疗 终末期肾脏病 血瘀证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是指阴茎不能勃起而无法插入阴道进行性交者,是泌尿男科常见病之一。过去认为ED的病因极大多数是心理性,现已证实78%的ED是器质性或器质性因素与心理性因素并存。大量资料证明:ED并非因为阴茎“失责”,而是男人躯体疾病,包括内分泌性、神经性和血管性三方面,许多药物和糖尿病等疾病也可影响ED的发生。目前治疗ED的有效方法较多。

  • 标签: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心理性 病因 器质性
  • 简介:在西方国家,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a)是影响男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预计在2014年,PCa将占到男性新发病例的首位(27%,233000例)及死亡率的第二位(10%,29480例)[1]。目前,PCa发生、发展的病因学以及其向雄激素非依赖阶段进展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许多实体肿瘤研究系统显示出的证据表明恶性肿瘤中存在一类特殊的亚群,即类干细胞样癌细胞,被称为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cells,CSCs)。CSCs假说认为一个单一的类干细胞样癌细胞能够产生出肿瘤中所有表型的癌细胞,因此它可能是肿瘤发生、进展、远处转移和治疗抵抗的根源并导致了肿瘤细胞的异质性。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可以用两种模型来解释,即克隆演变(随机)模型和CSCs(分层)模型,这两种模型可能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克隆演变随机模型假说认为,在一些癌细胞中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改变赋予占主导地位的克隆以生存优势,并且所有肿瘤细胞中的克隆具有相似的肿瘤起始能力[2-4]。与克隆演变随机模型不同,CSCs理论提出许多人类肿瘤的癌细胞在组织学上是分层的,只有极少数的细胞处于“干性层次树”的顶部并启动肿瘤的发生、驱动肿瘤的发展,为肿瘤起始细胞。这些肿瘤起始细胞拥有与正常干细胞相同的细胞表型和相关的功能特性,故被称为CSCs。尽管PCa的诊断及治疗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目前仍有几个主要的临床疑问困惑着我们,如无法精准地从活跃的PCa细胞中分离出惰性细胞;对于激素难治性PCa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PCa定向骨转移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更好地研究PCa进展过程中潜在的分子机制将带来新的诊断工具和新的治疗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PCa干细胞在PCa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靶�

  • 标签: 肿瘤干细胞 前列腺癌 雄激素非依赖 恶性肿瘤 随机模型 治疗抵抗
  • 简介: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是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对DN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肾小球病变,而对糖尿病状态下占据整个肾脏体积几乎达90%的肾脏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生发展及其机制的研究却极为有限。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间质 DN 并发症 肾衰竭
  • 简介:肾性高血压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血管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其中以肾实质性高血压最常见(约占高血压的5%~10%),是继发性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原因。与原发性高血压比较,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眼底病变、心血管并发症更重,更易进展为恶性高血压,预后更差肾实质性高血压叉可加速肾脏疾病(尤其是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进展。近年来,关于肾性高血墟的研究甚多,但是其发生机制井未完全阐明。本文就肾实质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肾实质性高血压 内分泌性高血压 慢性肾小球疾病 肾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