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胎儿宫内监测是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进行实时动态评价的方法之一,近些年随着胎儿监测手段不断提高,胎儿宫内监测对改善围产儿结局,减少围产儿并发症率和死亡率起到重要作用。在第五届中国胎儿医学大会上,我们邀请到了来自南京鼓楼医院的胡娅莉教授向我们讲授有关胎儿功能监测方法及评估的内容。胡教授在总结自己医院在胎儿宫内监测经验的基础上,对胎儿宫内就监测进行了系统性地讲述,

  • 标签: 监测方法 围产儿结局 胡娅莉 围产儿并发症 南京鼓楼医院 动态评价
  • 简介:脐带是孕期胎儿与母体进行营养物质交换的唯一通道,当脐带发生异常时,将影响脐带的血液输送,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宫内发育迟缓,甚至死亡。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的优势,能反复、直观地了解脐带的形态、分布,通过不同的扫查角度对脐带进行观察。脐动脉的超声多普勒检测,还可反映出胎儿、胎盘循环的情况,所以超声可以在孕期监测胎儿脐带,及时发现异常,为临床医生及孕妇提供意见,实施计划分娩,防止分娩意外。

  • 标签: 胎儿脐带异常 超声监测 临床意义 超声多普勒检测 胎儿宫内窘迫 宫内发育迟缓
  • 简介:<正>SonoVCADlabor(三维超声计算机辅助产程监测系统)是帮助您监测产程进展的好工具。目前,监测产程进展主要是通过医生将手指深入阴道内检查宫口来进行,这一方法具有高度主观性。作为对产程中的手动检查结果的支持

  • 标签: 产程进展 产程监测 监测系统 计算机辅助 三维超声 阴道内
  • 简介: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监测血钾的倾向性及低钾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行择期手术的325例住院患者术后低钾血症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监测血钾组与未监测血钾组及低钾血症组与血钾正常组恶性肿瘤、清洁洗肠、开腹手术、是否48h后进普通饮食(普食)等临床特点。结果术后监测血钾组与未监测血钾组恶性肿瘤、清洁洗肠、开腹手术、48h后进普食与术后监测血钾相关(r分别为41.262、30.656、28.564、25.270,p均=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肠道准备类型是妇科手术后是否监测血钾的独立影响因素(OR=2.608,95%CI:1.405~4.839;OR=2.620,95%CI:1.535~4.471)。术后低钾血症组与血钾正常组术后48h内进普食者与术后低钾血症相关(r=5.525,p=0.030)。结论对恶性肿瘤、清洁洗肠、开腹手术、术后48h后开始进普食患者,术后应加强监测患者术后血钾情况,对低钾血症者提早采取补钾措施,以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妇科手术 血钾 监测 低钾血症
  • 简介:目的:了解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感染情况,研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方法:使用糖发酵试验,M.R.试验,V--P试验,靛基质试验,尿素分解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吲哚试验和枸橼酸盐试验以鉴定菌种,进行药敏试验,同时用K-B法进行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检出的281株大肠杆菌,其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多西环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结论:临床治疗大肠杆菌感染是应当充分依据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 标签: 致病性 大肠杆菌 耐药性 K-B法
  • 简介:目的:为更好的研究和分析长春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动态情况,为上级和有关部门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真实数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要求,采用全国统一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及围产儿季报表,专人逐项填写,按季上报,并由省、市、区三级监测指导单位分级进行质控。结果:共监测围产儿55281例,出生缺陷儿53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97.32/万;围产儿死亡507例,国产儿死率91.71/万;出生缺陷前6位依次为总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多指、外耳畸形、神经管畸形、脑积水:产母年龄35岁以上为出生缺陷高发年龄。结论:应加强优生知识的宣传,定期孕检,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提高人13'质量。

  • 标签: 围产儿 出生缺陷 发生率 产前诊断
  • 简介:目的:通过对胎盘早剥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凝血功能在妊娠晚期监测胎盘早剥中的意义。方法:对20例胎盘早剥的临床资料及新生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规律性宫缩,无阴道流血,无胎心异常,而仅发现凝血功能异常,随后因其他产科手术指征行剖宫产时发现胎盘早剥(部分型),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9~10分;7例规律性宫缩,人工破膜发现血性羊水,伴有胎心异常,且发现凝血功能异常,紧急行剖宫产时发现胎盘早剥(部分型),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9~10分;5例规律性宫缩,无阴道流血,未重视凝血功能异常,随后发生胎死宫内3例,另外2例产后因重度窒息转新生儿科治疗;4例因强直宫缩,伴有血性羊水及胎心异常,紧急行剖宫产时发现胎盘早剥(部分型),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7~9分;结论:凝血功能检查在妊娠晚期监测胎盘旱剥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凝血功能 胎盘早剥 意义
  • 简介:<正>静脉导管(Ductusvenosus,DV)是胎儿肝脏内一条纤细的血管,位于脐静脉窦和下腔静脉之间。这是胎儿循环中的一条重要通道。DV的血流情况直接反应胎儿循环状况及宫内情况,因此也是产前超声极为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就DV的超声显像、正常血流

  • 标签: 正常胎儿 血流频谱 产前诊断 静脉导管 下腔静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正>出生缺陷(birthdefects)种类众多,根据致病基因的来源可以分为遗传性出生缺陷和先天性出生缺陷。遗传性出生缺陷通常具有垂直传递的特征,可由亲代传至后代。有时突变发生在配子形成(ga-metogenesis)时期,父母双方都没有这类缺陷,故这类患者成为起始性突变者,可能成为后代子孙患病的祖先。

  • 标签: 出生缺陷 一级预防 致病基因 中期染色体 遗传性 先天性唇腭裂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IP)孕妇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妊娠结局及血清尿酸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妊娠36~42周HDIP孕妇90例作为研究组,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n=69)和正常尿酸组(n=21),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n=90)。比较三组孕妇的生化指标和妊娠不良结局及其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三组孕妇血清总蛋白、谷丙(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酐、尿素氨、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孕妇早产、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高于正常尿酸组及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尿酸〉357μmol/L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OR=1.258,P〈0.05)。结论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常伴多种生化指标异常,是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对足月妊娠胎儿缺氧的预测。方法对191例足月妊娠孕妇进行超声检查,根据结果分为3组,A组:脐动脉血流监测S/D比值>3.0、RI>0.67、PI>1.0,共计32例;B组: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监测S/D比值<4.0、RI<0.6、PI<1.6,共计29例;C组:脐动脉血流及大脑中动脉血流比值(UAPI/MCAPI)>1.00、(UAS/UAD)/(MCAS/MCAD)>0.60、(UARI/MCARI)>1.00,共计12例。观察各组新生儿出生窒息情况。结果3组新生儿窒息1分钟为A组16例占50%(16/32);B组15例占51.7%(15/29);C组11例占91.7%(11/12),差异有显著性(P<0.05);5分钟为A组5例占15.6%(5/32);B组6例占20.7%(6/29);C组6例占50.0%(6/1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能准确预测胎儿宫内缺氧情况;与脐动脉血流比值,能较早识别重度缺氧患者,提请临床关注。

  • 标签: 超声 大脑中动脉 缺氧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多普勒监测和生物物理相评分两种方法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住院的55例临床怀疑胎儿宫内窘迫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分娩的60例正常待产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孕妇进行超声多普勒监测和生物物理相评分,超声多普勒监测包括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脐动脉(umbilicalartery,UA)、静脉导管(ductusvenosus,DV)的相关参数。出生后进行对比分析各项指标值及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MCA的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值(S/D)均低于对照组(P〈0.05),UA的PI、RI、S/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DV的静脉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forveins,PIV)、静脉峰值流速指数(peakvelocityindexvein,PVIV)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超声多普勒监测及生物物理相评分预测宫内窘迫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超声多普勒监测3项联合生物物理相评分阳性率均高于单独预测的阳性率(P〈0.05)。结论联合应用多普勒监测及生物物理相评分对诊断胎儿宫内窘迫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胎儿宫内窘迫 大脑中动脉 脐动脉 静脉导管 生物物理相评分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掌握南宁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分布特征,探索影响出生缺陷的因素,为政府部门制订预防出生缺陷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的要求,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对2005~2009年南宁市各医院进行出生缺陷监测,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南宁市2005~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有上升趋势(x~2=250.245P=0.000〈0.05)平均发生率为15.81‰;出生缺陷前6位类型依次为:胎儿水肿综合症、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马蹄足内(外)翻、总唇腭裂、外耳畸形;城镇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是20.04‰,显著高于乡村出生缺陷发生率(13.51‰);缺陷儿产母年龄大于35岁,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23.36‰);缺陷儿中男婴发生率为16.83‰明显高于女婴13.76‰;双胎出生缺陷儿发生率90.89‰显著高于单胎出生的缺陷儿15.16‰;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率逐年增多2009年为46.01%。结论:出生缺陷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存、健康和发展,因此,加强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即加强婚检宣教、做好孕前保健、孕早期保健,二级预防即全面产前筛查与高危孕妇的产前诊断,三级预防即新生儿体检、疾病筛查等,有效地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降低国产儿死亡率。

  • 标签: 出生缺陷 发生率 监测 干预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脐动脉S/D比值在双胎妊娠中预测胎儿发育状况的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8月~2009年7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225例,应用超声脐动脉血流检测仪,在B超探头引导下分别对2个胎儿进行脐动脉血流检测,选择2个胎儿脐动脉S/D值差>0.4,110例为研究组,2个胎儿脐动脉S/D值差<0.4,115例为对照组,并随访两组新生儿体重及分娩结局。结果①在研究组中胎儿不均衡生长发生率为61.3%,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23.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研究组中当S/D值异常时发生围生儿不良预后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研究组中发生S/D异常为67.3%,且母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脐动脉S/D比值在双胎妊娠中对胎儿协调发育和围产儿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双胎 S/D比值 发育不协调 妊娠合并症 围产儿预后
  • 简介:<正>国际妇产超声协会中国地区教育项目"超声与磁共振在胎儿医学上的临床应用"于4月7~9日在湖北武汉召开。超声与核磁共振技术以往一直以其各自特点应用于胎儿疾病的产前诊断,本次会议分别介绍两种技术针对于胎儿各系统的诊断特色,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将两种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吸引了广大业内人士的浓厚兴趣。胎儿骨骼畸形种类繁多,已发现的就有50余种,有些属致死性畸形。超声对某些骨骼发育畸形可早期作出确切的形态学诊断,在减少畸形儿和重残障儿的娩出、提高优生水平和防范医疗风险方面起着重

  • 标签: 胎儿医学 超声诊断 中国地区 核磁共振技术 胎儿疾病 产前诊断
  • 简介:首次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中约5%~10%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虽然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无瘤生存、总生存率、肿瘤局部控制率与传统的手术加术后辅助化疗相似,但其能够缩小肿瘤,可使更多患者接受保乳手术。组织病理学反应可作为评价新辅助化疗反应的标准。组织病理学反应标准是基于残留肿瘤和肿瘤组织内退缩变化的范围而制定。获得完全病理缓解或最小残留病灶的患者较无反应患者的无瘤生存和总生存率高。

  • 标签: 局部进展期 乳腺癌 FDGPET 全身治疗 ^18F 组织病理学
  • 简介:<正>国际妇产科超声协会(ISUOG)是一个以保障妇女健康为目的,鼓励在妇女健康保健及相关影像诊断领域,进行安全的临床实践和高品质的教育及研究的学术组织。ISUOG临床标准委员会(CSC)的使命是制定实践指南和共识声明,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并推荐基于国际共识的影像诊断方法和技术。临床标准委员会的目的是反映ISUOG认可的目前最佳的临床操作方法。虽然ISUOG已经尽了一切努力,以确保实

  • 标签: 胎儿 早孕期 超声检查 超声检测 产前诊断 多胎妊娠
  • 简介:视频介绍的是日本的Dr.RitsukoKimataPooh教授在2016ISUOG(国际妇产超声)会议的演讲,题目为"ComfortableUseofViewPoint(ViewPoint系统应用体会:更高效、更快捷)",详细讲解了ViewPoint视点超声系统在胎儿医学领域的应用情况,使得超声检查的工作流程更快捷高效,并且在临床研究、医学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超声设备、视点超声也可以与云服务器相连,

  • 标签: VIEWPOINT 超声检查 超声设备 医学教育 超声系统 医学领域
  • 简介:目的评价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antigen,CA15-3)、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在乳腺癌诊断与术后复发转移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11-例乳腺癌患者、5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CA15-3、CEA水平。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用ROC曲线评价CA153、CEA在乳腺癌诊断和术后复发转移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10例患者中CA15-3和CE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7%(36/110)和12.7%(14/110)。I期、II期乳腺癌患者CA15-3、CEA血清含量无明显变化,与良性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以43例Ⅲ期、Ⅳ期乳腺癌患者的CA15-3、CEA测定值绘制R0c曲线,分析显示,CA15—3、CEA的R0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2.3%、81.1%,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19~0.929、0.714~0.906。术后复发转移患者CA15-3、CE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5.7%(18/21)、52.4%(11/21),AUC分别为97.8%、89.1%,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44~1.011、0.790~0.991。结论通过ROC曲线评价可得出,CA15-3、CEA对Ⅲ期、Ⅳ期乳腺癌诊断有临床参考价值,在术后复发转移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乳腺癌术后监测复发转移的有效指标。

  • 标签: 乳腺肿瘤 抗原 肿瘤相关 碳水化合物 癌胚抗原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对胎儿各系统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产前超声检出胎儿异常,2周内经产前磁共振检查,根据超声与磁共振影像结果用差异性及一致性,分为MRI符合超声诊断、部分符合、补充信息及更正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16例单胎中共有234处异常,总体符合率61.53%(144/234),部分符合率7.27%(17/234),补充信息率17.09%(40/234),更正信息率14.10%(33/234)。结论胎儿MRI与产前超声作为产前筛查胎儿出生缺陷互补影像学检查,当超声筛查受限不利因素或诊断不明确,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唇腭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异常可酌情选择MRI评估胎儿病情,为产前咨询和管理以及外科医生手术评估提供依据,最大化减少出生缺陷及改善优生优育。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产前超声 胎儿发育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