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能够减轻晚期肺癌患者疼痛的方法方法选取晚期肺癌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试验组采用综合疼痛控制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控制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血压脉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疼痛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前、后,试验组患者的血压、脉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疼痛控制措施的护理方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晚期肺癌 疼痛 护理
  • 简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是大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因此大肠癌有无淋巴结的转移及转移数目的多少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文献中报道有关检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探讨几种检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方法,籍此能为临床综合合理治疗大肠癌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大肠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和常规护理两种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对化疗患者口腔溃疡区域的黏膜进行护理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0例化疗引起的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行常规口腔护理,试验组在常规口腔护理后,使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进行口腔溃疡护理,每天3次。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36.7%,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63.3%,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配合常规口腔护理,可以有效治疗化疗引起的口腔溃疡。

  • 标签: 化疗 化疗反应 口腔溃疡 口腔护理 活性银离子抗菌液
  • 简介:目的比较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两种不同即刻再造方法的并发症和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选取女性乳腺癌患者12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组(腹直肌组)和带蒂横行背阔肌肌皮瓣组(背阔肌组),每组各64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转移、全身多处转移、局部复发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直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均低于背阔肌组(P〈0.05);两组患者的骨转移率、全身多处软组织转移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即刻乳房重建术较背阔肌临床效果好.

  • 标签: 乳房切除 并发症 腹直肌肌皮瓣 背阔肌肌皮瓣
  • 简介:目的:建立肿瘤研究常用动物小鼠病原菌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提取经常规方法已被鉴定的小鼠病原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DNA,利用PCR技术扩增病原菌16srDNA全长,经纯化后直接测序。利用BLAST软件从GenBank数据库中搜索相关菌株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确定病原菌的种属。结果:测序结果与数据库中搜索到的相关菌株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显示,3种病原菌测序序列分别与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序列一致。结论:16srDNAPCR方法可准确地检测肿瘤研究常用动物小鼠病原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并且缩短了检测时间。

  • 标签: 小鼠 病原菌 16s RDNA 多聚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为了测定羟基喜树碱在人体内的血药浓度,建立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以测定兔血浆中羟基喜树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DiscoveryC18(15cm×4.6cm,5μm),流动相为柠檬酸缓冲液-乙腈-75nmol·L-1磷酸二氢钾(70∶23∶7),75nmol*L-1磷酸二氢钾中含1%三乙胺.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40℃,荧光检测波长为λex363nm和λem530nm.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3.7656~1957.4468ng*mL-1(r=0.9993);提取回收率和方法回收率分别为80.90%~103.59%,102.72%~108.16%;日内RSD≤7.49%,日间RSD≤9.40%.最低检测限为5.2ng*mL-1.结论:主效渡相-荧光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可用于羟基喜树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血药浓度监测.

  • 标签: 羟基喜树碱 血浆 荧光检测法 高效液相 RSD 血药浓度监测
  • 简介:我们都知道,健康的饮食种类繁多,“粥”就是其中一类,它对我们的身体十分有益。当我们肠胃不适或疼痛时,当我们患感冒时,当患者作化疗引起消化道恶心、呕吐时……一碗热粥,能让我们感到舒服。

  • 标签: 粥食 春季 体质 饮食种类 肠胃不适 消化道
  • 简介:背景与目的:同源盒基因是生物发育调节的主控基因,具体作用体现在调控DNA的转录过程。近年来已发现多种恶性肿瘤中有不同种类的同源盒基因异常表达。胶质瘤中同源盒基因的表达尚未全部确定。本研究旨在观察胶质瘤细胞C6中异常表达的同源盒基因中HoxA族基因的种类。方法:应用HoxA族基因特异引物,对原代培养大鼠正常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和胶质瘤C6细胞进行逆转录PCR。结合图像分析法分组检测HoxA族11种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比较两种细胞中HoxA族基因表达水平。Hox基因表达水平用基因/β-肌动蛋白(β—actin)灰度比值表示。结果:HoxA3、A5、A6、A7、A9、A11、A13基因在正常脑组织和C6细胞中表达没有显著差异;HoxA1基因在正常大鼠和胶质瘤细胞C6中表达虽有显著差异,但均为弱表达;HoxA4基因在正常脑组织中弱表达,在C6细胞中有明显表达,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HoxA2、HoxA10基因在正常大鼠脑组织中未见表达,在胶质瘤细胞c6中有明显表达。结论:HoxA2、A4、A10基因mRNA表达增高,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 标签: 胶质瘤 同源盒基因 逆转录PCR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不同剂量脑照射后神经行为的变化。方法用60^Co作10Gy,30Gy单次照射大鼠脑,利用自发活动实验、Morris水迷官分别对照射后7d、1mo和6mo的大鼠神经行为进行测定。结果照射7d后,大鼠自发活动减少,30Gy组少于10Gy组(P〈0.05)。Morris水迷宫的游泳轨迹和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照射1mo和6mo后,大鼠自发活动增加,Morris水迷宫潜伏期延长,30Gy组高于10Gy组(P〈0.05),Morris水迷宫的游泳轨迹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才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脑照射后引起神经行为改变与照射剂量、照射后时间有关,自发活动改变早于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

  • 标签: 放射性脑损伤 神经行为 大鼠剂量
  • 简介:目的总结不同T分期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淋巴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本院数据库资料齐全的570例根治性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不同T分期患者间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的差异。结果不同T分期远端胃癌之间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与肿瘤大小是远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570例远端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2.8%,其中T_1期为18%,T_2期为39.7%,T_3期为76.0%,T_4期为80.1%,进展期淋巴结总体转移率为78.1%,不同T分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全组患者淋巴结总体转移度15.8%,其中T_1期为2.2%,T_2期为6.4%,T_3期为26.7%,T_4期为37.7%,进展期淋巴结转移度为26.9%,不同T分期患者淋巴结转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T分期远端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转移特点不同,随T分期增高,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增高。根据T分期不同,一定程度上可指导合理的淋巴清扫范围。

  • 标签: 远端胃癌 淋巴结转移率 淋巴结转移度
  • 简介:目的对比1994-1999年与2000-2006年不同时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探究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将连续1016例胃癌病例按手术治疗时间分为1994-1999年时期Ⅰ、2000-2006年时期Ⅱ两组,对比其临床病理特点变化,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预后的不同,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男女构成比、早期胃癌比例、临床不同TNM分期病例比例、专业化手术、辅助化疗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部位、腹膜播散、淋巴结转移、根治切除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时期Ⅱ的5年总体生存率、根治切除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8.1%、61.5%,显著高于时期I的32.8%、42.4%(P<0.01).根治切除、淋巴结转移与否、进展期胃癌、临床不同TNM分期、无辅助化疗、专业化手术方面,时期Ⅱ的生存率都显著高于时期Ⅰ(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根治性手术、辅助化疗、不同时期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时期Ⅱ胃癌的治疗效果得到很大提高,得益于早期胃癌诊断率的提高以及包括规范化的胃癌根治手术、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

  • 标签: 胃肿瘤 临床 病理 手术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经左胸后外侧路径手术和Ivor-Lewis手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1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手术路径的不同分为左胸切口组(75例)和Ivor-Lewis组(1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Ivor-Lewis组淋巴结阳性率为(4.99±1.08)%,与左胸切口组的(5.24±1.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胸切口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Ivor-Lew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中出血量少于Ivor-Lew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or-Lewis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96%,与左胸切口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点和弊端,临床工作中应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位置、扩散程度及患者的承受能力,决定最佳手术入路。

  • 标签: 中段食管癌 淋巴结清扫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探讨供受体的不同T细胞比例对GVHD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受体SD大鼠接受TBI+CTX预处理,分别按1∶1、2∶1、4∶1的移植物与受体T细胞比例回输供体WISTAR大鼠骨髓细胞,观察受体生存期、临床及病理GVHD评分.结果:实验组大鼠按移植物与受体T细胞比例为1∶1和2∶1移植时生存期、临床及病理GVHD评分与4:1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当移植时移植物内T细胞和经预处理后受体残存T细胞比例为1∶1和2∶1时GVHD程度较轻,而4∶1时GVHD明显加重.

  • 标签: GVHD 受体 T细胞 移植物 生存期 临床
  • 简介:(1)血清肿瘤标志检测结果必须与其它临床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由于血清肿瘤标志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均受限,所以不能以其作为诊断肿瘤的惟一依据,其检测结果必须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X线、内窥镜及超声波等各种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 标签: 肿瘤标志 检测结果 诊断 肿瘤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宽度的多叶准直器(MLC)对肺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剂量学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受IMRT同步化疗的Ⅳ期肺癌患者20例,采用Pinnacle~3V9.2计划系统分别选择配置5mmMLC的SiemensArtiste加速器和配置10mmMLC的VarianCX型加速器进行IMRT设计。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平均剂量以及危及器官剂量体积直方图的指标差异。结果配置5mmMLC的SiemensArtiste加速器计划的靶区CI为0.88±0.02,优于配置10mmMLC的VarianCX型加速器计划的0.85±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mmMLC和10mmMLC计划靶区的HI分别为1.06±0.01和1.06±0.01,最大剂量分别为(64.54±6.10)Gy和(64.59±6.00)Gy,最小剂量分别为(51.60±5.94)Gy和(51.29±5.66)Gy,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计划的危及器官包括肺V_5、肺V_(20)、肺平均剂量、心脏平均剂量、脊髓最大剂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配置5mm叶片宽度的SiemensArtiste加速器在完成肺癌IMRT计划中能更好地提高靶区适形度。

  • 标签: 肺癌 多叶准直器(MLC) 叶片宽度 调强放射治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肺癌多发脑转移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全脑放疗(WBRT)和X刀(SRS)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本文总结分析肺癌脑转移不同治疗方式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肺癌多发脑转移病例,比较其不同治疗方式的近期疗效。结果:肺鳞癌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6.7%,高于腺癌及其它类型癌(P=0.020)。转移瘤数目≤3个者的有效率为71.9%,明显高于>3个者(P=0.031)。SRS+WBRT治疗组近期有效率为77.8%,显著高于WBRT+SRS组及单纯WBRT组(P=0.026)。结论:低剂量X刀(SRS)治疗+WBRT对肺癌多发脑转移瘤的局部控制优于WBRT+SRS和单纯WBRT,特别是副作用轻,患者耐受性好。

  • 标签: 肺肿瘤 脑转移瘤 放射治疗 全脑放疗 立体定向放疗
  • 简介:HPV作为宫颈癌发病的明确病因已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发现的HPV有120余种,研究证实不同型别HPV所表现的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有明显差别,因此明确HPV感染与疾病的相互关系,对认识不同病毒致病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HPV感染 不同型别 癌症
  • 简介:乳腺癌约占女性恶性肿瘤的四分之一,在北美大约每九个妇女中有一人在其一生中可能患乳腺癌。随着钼钯检查的广泛运用和公众意识的提高,更多的乳腺癌会在早期被发现而可以治愈。保乳手术加放疗已经是Ⅰ、Ⅱ期浸润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在北美保乳手术加放疗的使用率占63%。保乳术后常规放疗的病理基础是即使切缘阴性仍有25%~30%的患者存在乳房残余病灶。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手术 照射技术 肿瘤 放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系膜浸润及环同切缘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大组织切片技术,检查49例行垒直晒系膜切除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标本直晒系膜浸润程度,判断环周切缘状态、根据随访情况分析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5年生存率.结果本组术后局部复发率12.20k,(6/49),远处转移率26.5%(13/49),5年生存率67.3%(33/49).直肠系膜浸润程度Ⅰ度、Ⅱ度和Ⅲ度者分别为40.8%、26.5%和32.7%,相应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7.7%和31.3%(χ2=7.357,P=0.01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0%、23.1%和50%(χ2=7.405,P=0.025);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9.2%和37.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直晒系膜浸润程度和生存时间密切相关(10g-rank,P=0.013).环周切缘阳性率24.5%(12/49);环周切缘阳性的直肠癌局部复发率33.3%(4/12),明显高于环周切缘阴性的5.4%(2/37)(χ2=6.577,P=0.010);环周切缘阳性者远处转移率50%(6/12),环周切缘阴性者18.9%(7/37)(χ2=4.491,P=0.034);环周切缘阳性的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33.3%,明显低于环同切缘阴性的78.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环同切缘状态和生存时间密切相关(10g-rank,P=0.009).结论直晒系膜浸润程度和环周切缘状态是影响中低位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固素.

  • 标签: 直肠癌 环周切缘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大网膜清扫方式对术后生存及肿瘤复发影响.方法从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实施左或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病人123例,术前随机分入半网膜切除组(A组62例)和全网膜切除组(B组61例).统计学比较三年生存率和总复发率.结果116例完成三年随访.A、B组三年生存率和总肿瘤复发率分别为74%,72%和32%,31%,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手术时间、脾包膜撕裂例数及住院费用分别为117.87vs.147.29分钟;0vs.3例:7810vs.8754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网膜切除术未延长结肠癌患者三年生存率和复发率,增加了住院费用及脾包膜撕裂副损伤危险.

  • 标签: 结肠癌根治术 大网膜切陈 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