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用三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观察各种方法诊断符合率,为检验与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用TRUST、TPELISA、RPR方法对我院500份血清标本进行梅毒筛查。结果500份血清标本中,TRUST法检测结果28例阳性,阳性率为5.6%,TP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83例,阳性率为16.6%,RPR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50例,阳性率为10.0%。结论实验室合理选用3种不同方法平行进行梅毒检测,将增加阳性率,减少漏诊、误诊率,为梅毒的确诊提供参考依据,,更有利于血液质量安全。

  • 标签: 梅毒 TRUST ELISA TPPA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不同方法检测淋球菌的结果之间的差异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取确诊为淋球菌的125例患者,对其同时用直接涂片法、培养法、PCR法进行淋球菌的检测。结果直接涂片法、培养法、PCR法进行淋球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9.6%(87/125)、74.4%(93/125)、97.6%(122/125),男性患者的阳性率75.7%(56/74)、68.9%(51/74)、100%(74/74)。结论直接涂片和培养法的阳性率相比较PCR法的阳性率比较低,但是直接涂片法不需要特殊的条件,简便易行;培养法需要CO2条件;PCR实验室条件要求严格,技术难掌握,临床上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选择检测方法

  • 标签: 不同方法 淋球菌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分子生物学方法荧光定量PCR与涂片抗酸染色在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检测方法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确诊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的痰液按照不同检测方法分为PCR组和抗酸染色组。结果在1000份痰标本中,PCR组352份,阳性率为33.0%;抗酸染色组648份,阳性率为24.7%。PCR组阳性率显著高于抗酸染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酸染色组检出阳性共72例,PCR组检出阳性共91例,抗酸染色假阴性率较PCR组高9.4%。结论痰结核分枝杆菌用PCR方法检测明显优于传统的涂片抗酸染色。临床在做传统检测同时应加入新的检测方法以提高阳性率。

  • 标签: 痰结核分枝杆菌 PCR 抗酸涂片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来自2011年3月~2014年2月经我院皮肤性病科诊治的500例患者,分别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对其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PPA的灵敏度为94.9%,特异性为98.1%;TP-ELISA的灵敏度为98.7%,特异性为96.4%;RPR的灵敏度为71.5%,特异性为74.9%。结论将三种方法结合,能更有效地提高梅毒检测效果。在进行筛查时可选用TP-ELISA,确证试验选用TPPA,判断病情及观察疗效选用RPR,这样既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又能观察疗效,有利于梅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标签: TP-ELISA TPPA RPR 梅毒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核酸检测方法检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展开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检测的疑似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且分别对患者样本选择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和实时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完成对的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展开检测,比较分析两组结果。结果针对Ct的检验,可选择尿液和拭子作为标本,其中SAT技术的阳性率全为18.29%,FQ-PCR法的阳性率存在差异,为17.07%和20.73%。再对Uu的检测中,SAT技术的阳性率都是53.66%,且FQ-PCR的阳性率分别为41.46%和50%。再以FQ-RCR作为参考,得到SAT在Ct和Uu中,选择尿液和拭子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论PQ-RCR与SAT均可以完成对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病原体的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Ct和Uu感染的依据。且SAT技术应用时,可选择尿液作为检测样本,能运用到的愈判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践。

  • 标签: 不同核酸检测方法 检测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病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离子交换层析法与酶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方法收集2013年12月本院职工体检标本60例,采取新鲜抗凝全血,使用离子交换层析法与酶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两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精密度CV检测,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离子交换层析法与靶值的平均偏倚分别为0.05%,酶法检测为0.04%,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测定离子交换层析法结果均值为(5.24±0.71)%,酶法测定均值为(5.72±0.6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子交换层析法法与酶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其精密度较高,检测方法结果差异性不显著,均能完足临床的需求。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离子交换层析法 酶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电化学发光分析法(ECLIA)对甲胎蛋白(AFP)检测的效果。方法对65例血清标本同时采用ELISA和ECLIA方法进行AFP检测,并对同一标本连续测定20次进行批内变异的比较,同时对标本每天测定1次,连续测定20天进行批间变异比较。评价两种方法的稳定性、敏感性及重复性。结果ECLIA其检出限为0.50μg/ml,线性范围为0.50μg/ml~3000μg/ml;当AFP<400μg/ml时,ELISA和CL对AFP检测敏感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当AFP>400μg/ml时,ECLIA检测敏感性高于ELISA,P<0.05,有统计学差异;ECLIA低、中、高值批内和批间CV均小于5,较ELISA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结论ECLIA敏感性高、稳定性、重复性好。

  • 标签: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IV早期感染检测诊断中不同HIV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运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中心自2017年3月—2018年3月的1500例血清样本进行分析,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HIV试剂盒进行检测,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对HIV感染窗口期检出时间是否提前。结果1500例血清样本中5例阳性,阳性率0.33%。观察组2与观察组1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误诊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的特异度高于观察组1(P<0.05),误诊率低于观察组1(P<0.05)。观察组1与观察组2的检测窗口期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前了3.2天、5天,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四代HIV抗体试剂检测盒有着较高灵敏度、特异度,且能够达到100%,且可提前HIV感染窗口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HIV 抗体检测方法 早期感染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20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应用ELISA、TRFIA、ECLIA方法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将ECLIA用以参考法,经Kappa检验分析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相关性。结果3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卒中较高一致性,ECLIA检测方法更具有敏感性。结论当前临床中所应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卒中较高一致性,实验室结果得到相互验证,ELISA可应用到人群初筛中,ECLIA在肝炎患者中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ELISA TRFIA ECLIA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物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法(微粒子酶免法)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及胶体金免疫沉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差异性。方法利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病人标本,记录乙肝表面抗原的定量结果,将同样的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胶体金检测,记录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对三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方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存在差异,化学发光法的阳性检出率较ELISA法及胶体金免疫沉析法高。结论对ELISA法及胶体金免疫沉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处于临界状态的标本,应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更好的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微粒子酶免法 ELISA 胶体金免疫沉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酶联免疫法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25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对比,以CLIA为参考,评价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一致性。结果4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具有高度以上的一致性。结论当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四种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方法具有良好一致性,为之后选择临床实验室方法提供可参考依据。

  • 标签: 不同方法 乙型肝炎 血清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方法学之间ANCA相关性血管炎检测结果。方法来自2013年至2014年临床怀疑小血管炎的患者248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LIA)、抗原特异性EIA(MPO、PR3)3中方法进行检测。结果IIFA法阳性率为5.6%(14/248),LIA法阳性率为5.2%(13/248);EIA法阳性率为6.0%(15/248);IIFA法检出阳性14例,敏感性为92.3%(12/13);LIA法检出阳性13例,敏感性为92.3%(12/13);EIA法检出阳性15例,敏感性为100%(13/13);结论三种方法学间检出率有所差异,实验室应该结合三种方法同时进行,避免血管炎漏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梅毒螺旋体检测中对不同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客观的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梅毒患者,共86例,均给予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TP-ELIS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实验)检验,对比三种检验方法的效果。结果TRUST检出率、阳性预测率、特异性与敏感度显著低于TPPA、TP-ELISA,TPPA最高,与其它方法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检测霉素时,TRUST敏感度不高,而TPPA、TP-ELIS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梅毒检验 梅毒螺旋体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两院区不同检测系统间血常规参数是否具有可比性,为检验结果互认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86份新鲜血标本,分别在医院本部(即参考系统)和板仓分院(即试验系统)的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比较两系统间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的差异及相关性,以行业标准(WS/T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中的允许总误差(TEa)的1/2为标准,判断检验结果的可比性。结果两检测系统间WBC、RBC、HCT及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5项参数在两检测系统间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975),在医学决定水平处各参数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仅HCT在15%时,两系统的系统误差超过临床可接受标准。结论两院区不同检测系统血常规结果具有可比性和互认性,但仍应加强检测系统间各项目,尤其是较低水平的HCT的比对及临床可接受性评价。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血常规 相关性 互认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产后乳房胀痛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从而选择最佳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产妇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产妇的乳房进行护理,观察组则给予产妇精心、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乳房胀痛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分析,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Ⅰ度、Ⅱ度、Ⅲ度、Ⅳ度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精心、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发生,并且能够将已发生的胀痛逐渐控制并好转,有利于产妇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大胆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 乳房胀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有效洗手方法并进行改进。方法对肥皂洗手及洗手液洗手后手卫生状况进行监测,两样本率进行X2检验。结果肥皂洗手组手卫生合格率84%,洗手液洗手组手卫生合格率9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手液洗手能达到良好洗手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洗手方法效果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投入使用的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性能验证,并与科室现用的仪器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系列文件对新投入使用的普利生C3510血凝分析仪进行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携带污染率验证;同时与科室现用且性能稳定的血凝仪(STAGO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结果比对及偏倚分析。结果C3510血凝分析仪在常规凝血四项(PT、APTT、FIB、TT)检测中,批内、批间精密度分别小于3%和5%;定值校准品的结果与靶值相比其偏差小于10%,准确性偏倚在允许范围内;线性验证符合相关要求;携带污染率均小于3%;两台仪器PT、APTT、FIB检测结果在医学决定水平处偏倚95%CI小于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1988(CLIA’88)规定的可接受偏倚。结论新投入使用的普利生C3510血凝仪性能符合仪器说明书的要求;新旧两台血凝分析仪检测结果一致,可同时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

  • 标签: 血凝分析仪 性能验证 偏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检验在抗HIV检测中的结果及应用价值。方法于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HIV患者中选取6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67例患者均行HIV核酸定量检测法、金免疫层析试验法、ELISA检测法进行检测。观察HIV核酸定量检测法、金免疫层析试验法、ELISA检测检测血清标本的结果,分析其诊断符合率情况,并观察三种检测方法诊断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情况。结果经临床检验证实,所选67例患者中具有HIV抗体阳性患者49例,具有HIV抗体阴性患者18例。ELISA检测法诊断符合率、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较HIV核酸定量检测法、金免疫层析试验法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HIV检测中可应用ELISA检测法进行检测,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可有效提高检测符合率,并且具有较高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检验 抗HIV HIV核酸定量检测法 金免疫层析试验法 ELISA检测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TPPA、RPR等检测方法用于梅毒不同时期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确诊为梅毒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者67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ELISA、TPPA、RPR进行检测,观察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ELISA检出率为96.08%,TPPA为98.04%,RPR为88.24%,ELISA和TPPA的敏感性高于RP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测方法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和TPPA检测方法相对于RPR检测不同时期梅毒患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是ELISA操作简单,成本便宜,可作为临床筛查和诊断梅毒的首选方案。

  • 标签: 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 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敏感性 特异性